姚景源:經濟換擋,企業家最應該把握哪些重點?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審計署辦公廳和審計署財政審計司聯合主辦的“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專家論壇”舉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參加論壇並進行發言。以下為發言整理:

 現在中國經濟確實進入了一個十分復雜的局面,我們應該怎樣從根本上去把握它呢?我認為,還是得回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基本判斷。黨中央、國務院明確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現在進入新常態,我們的任務是適應新常態,進而引領新常態。

 什麽是新常態?要從三個層面去把握。

 經濟換擋,企業家最應該把握的重點是什麽?

 第一個層面就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層面。中國經濟現在到了一個增長速度換擋期,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到中高速增長,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從“投資的邊際效益在遞減”、“排浪式消費銳減”等九個方面做了論述。

 首先,中國經濟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過去的主要矛盾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問題,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質量和效益問題。比如,30多年前我們吃飯的主要矛盾是吃飽,是數量問題,但今天,中國人吃飯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飽,而是吃好、吃健康。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是一個客觀現實,同時,這也是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空間的需要。

 第二,我們的經濟發展還面臨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比如人口紅利消失、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老齡化等等,這也要求換擋。

 現在,我國經濟上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人口紅利消失,勞動人口前年減少244萬,去年減少340萬,反映到經濟領域就是各位企業家的用工成本上升。我估計,在閩南如果開出的工資低於3000塊錢,大家都很難請到人。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進出口。我國今年全年進出口的目標確定是增長6%,現在一季度的確是6%,不過是是負6%。現在出口受阻最大的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原因是現在的勞動力價格比以前增長了100倍。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國家都在學我們走廉價勞動力的發展之路,柬埔寨的一個工人一個月工資才100美元。而這次經濟下行,過去那種靠廉價勞動力和低價商品打天下的路已經到此為止。

 同時,社會的老齡化正在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在十年之內翻了一番,現在我們是唯一一個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老齡化到來得這麽快,我們養老怎麽辦?靠自己難度太大,靠政府也有難題。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GDP都是幾萬美元,而我們現在的人均GDP只有7500美元。日本經濟已經連續低迷20多年,去年我們到名古屋大學參加一個關於安倍經濟學的討論,有位日本專家講:日本經濟為什麽低迷,到商場一看你就知道了,銷售的老年人尿布數量已經超過了新生兒尿布,這樣怎麽會有生機?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老齡化,就是靠子女來養老,也很困難。現在兩個獨生子女,很快就要服侍四位老人,多難。按照現在的人口數學模型往下推導,到2050年,我們的老年人口要占三分之一,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頭老太太。

 第三,我們過去是高增長和粗放增長,高耗能、高物耗,這個難題也迫在眉睫。我國的單位能耗是美國的4倍,日本的5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大家恐怕都知道,我們的石油60%靠進口,10斤豆油有7斤是進口,這表明自己的資源支持不了了,要求換擋。再就是環境,北京能有今年這個成績很不容易,但是去年最嚴峻的時候,一個月有25天是霧霾。

 換擋是什麽意思?大家都知道,汽車高速行駛的時候要換擋,不可能一下子從五檔到一檔,今年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治局工作會議,講到經濟工作總基調是“穩中求進”,就是五檔換到四擋。大家可以不懂穩中求進,可以不懂硬著陸,但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經濟從五檔換到一檔的精神。有人問我會不會降息、會不會降穩,其實很簡單,無論如何,穩中求進是我們的總基調。大家要把握這個規律,不要像過去那樣盲目追求數量,但還是要保持一定數量的增長。

 農業要機械化,工業要走向中高端

 第二個層面就是經濟增長的結構層面。

 先講農業,我們千萬不要樂觀,中國農業極其薄弱。總書記講過一句話,13億人吃飯問題最大,吃飯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這不是一個小事。還有一個是我們的機械化程度,中國制造2025,就明確把農業機械列為重要的產業。

 現在新疆摘棉花都已經請不到人,人都跑到外地去了,這麽大面積的棉花田怎麽辦?美國摘棉花靠的全是機械,以色列摘西紅柿也全是無人化,但我們的農業基本上都靠人。現在中國農村還有4000萬留守婦女,5000萬留守兒童,6000萬留守老人,所以大家當前不要對農業太樂觀。當然,我們也不怕談問題,問題就是潛力。

 再講工業,中國工業成就輝煌。按照聯合國研究,在440種工業產品中,我們有281種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我們去年的汽車業占世界總產量的25%,機床產量占世界產量的38%,造船占40%。

 再看看服裝出口。作為海關總署的顧問,按照已知數據,我打一個比較立體的比喻:現在全世界一共70億人,扣除中國的13億,剩下都是老外,而我國平均每人每年給每一位外國人做三件半衣服,再做三雙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晉江的品牌。顯然中國第二產業在規模上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大而不強,還是缺少核心技術。

 國家領導人再三強調,我們的制造業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現在中國汽車占世界產量的25%,中國汽車主要是合資品牌,汽車的生產的利潤80%都是外方的,雖然我們的機床產量占世界總量38%,但高端機床都是進口。並且,我們的港口機械產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機械的鋼絲是要進口的。總體來說,我們缺少品牌和核心競爭力。

 再舉個例子——蘋果手機。全世界相當數量的蘋果手機都是在我國生產的,江蘇、廣東、河南。一部中國生產的蘋果手機利潤怎麽分?49%是美國的,日本還拿30%,韓國拿一點,我們只拿3.63%,這就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我始終認為,要想實現中國夢,歸根到底得靠制造業,必須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德國搞工業4.0,對我們是很大的啟示。

 今天的企業家一定要意識到“創新刻不容緩”

 第三個層面就是,新常態下要轉換增長動力。

 過去中國經濟很重要的增長動力是靠要素的投入,包括資本、資源等等,這也造就了一批富裕的人,比如煤老板、礦老板等。我國要轉換增長動力,今後就要用創新來替代過去那種大量要素投入的高能耗、高汙染增長方式。要完成這一重任,創新刻不容緩。前年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做了一個講演,主題就是“創新刻不容緩”。我希望這一代的企業家一定要認識到創新的緊迫感,不負國家對我們的期待。

 一定要看到,現在的創新都是顛復式創新、革命性創新和毀滅式創新。千萬不要小看創新,液晶電視機產業摧毀了顯像管產業,數碼相機對膠卷行業而言也是滅頂之災,風光一時的柯達就破產了。創新就是這樣,既有系統性、兼容性、革命性,也有顛復性、革命性、毀滅性,大家一定要理解。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50年前的人均GDP就到了我們現在水平,但由於創新乏力,這50年來都在原地踏步,沒有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我們要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根本的一點就是搞創新。可以說,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就是靠創新創業,我們的企業家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創二代”,青年朋友們應該高高舉起創新創業的旗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來源:新華網(愛思想網站 2015-07-16 )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