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在一座叫曼頓的小鎮,我曾先後七次到過那裡,因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學會」每年都在此地舉行年會。作為會員之一,雖然每次出席都不是主動去的,但那裡理想的自然風光卻時時在我頭腦中浮現。那鮮花盛開的草原、地中海沿岸的強烈陽光,以及沙沙作響的風聲常常令人想再去看一看。 

不過,它吸引我的真正原因卻是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法布爾用引人入勝的文筆,詳細描繪了小鎮的自然風光。讀起來令人親切、神往,同時也很合我的口味。 
《昆蟲記》中,各式昆蟲均有亮相,其中不少是我在中學生物愛好會期間親眼所見。實際上,《昆蟲記》中描述的生活就是我身邊的生活,如果沒有這樣的經驗積累,也不可能使我如此敬仰法布爾。 
《昆蟲記》中感人場面隨處可見,其中,我反覆閱讀,感歎不已的是第十章的最後一節——應用化學。 
法布爾在師範學校畢業時,剛滿19歲。畢業的前一天,為了表示祝賀,學校批准畢業生們到實驗室看看氧氣。正當學生們高高興興整裝前往時,用作反應劑的硫酸爆炸,實驗失敗了。這一聲爆炸卻使法布爾下定決心:今天運氣不好,他日我定要親自完成這項實驗,總有一天,沒有老師我也能掌握化學。 
果然,畢業後,法布爾通過自修,由一個小學老師升到初中、高中以至大學講師,一步步接近既定目標。為了掙得研究費用,法布爾決定一邊教書,一邊把學到的化學知識用於實踐,於是,他「作了一場夢」。 
他想,把古波斯和印度作染料用的茜草色素的主要成分——茜素純化提出,直接印到布料上去,這方法比起舊的印染法要藝術,也迅速得多。經過不懈的努力,成果顯著,他和印染廠的工人們都盼望正式投產的那一天。 
誰知,由於1866年德國的兩家工廠合製成功人工茜素,使生產天然茜素的工廠倒閉了,法布爾的全部希望成為泡影。文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萬事休想使我的希望破滅,今後怎麼辦呢?……不,不要猶豫,我要工作,我要讓茜草大桶把拒絕給我的東西從墨水瓶裡取出來。 
正如這裡所寫的那樣,在那次沉痛的打擊之後,法布爾開始著手科普知識的推廣。1879年《法布爾昆蟲記》第一捲出版了,而寫「應用化學」一章時,已是84歲高齡的老人了。最後一卷是1910年他87歲時發行的,距他去世僅有5年的時間。 
法布爾越是靠自學進修化學,就越是熱愛這門知識。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為了化學中的一個成功的實驗,卻毀掉了他多年的宿願。法布爾強有力地喊著:「我要工作啊!」我深深地被感動了,同時,不能不對如此殘酷打擊這位「大自然之子」的化學產生了輕微的敵意。 
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那令法布爾傷心的化學。這一選擇與學校的學習無關,因為直到高中,我都不喜歡它。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我的頭腦裡有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歷史的主角就是我少年時代「心靈上的老師」法布爾,他也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這一切似乎無法解釋,因為若以積累的情報為基礎進行邏輯思維的話,我不會選化學,它的學習方法死板,不合我的口味,初、高中時的化學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人們似乎都是根據這些選擇道路的。不過,我不提倡這種選擇方法,因為每個人的頭腦裡,肯定都有秘而不宣的「歷史畫面」,那裡面包含著極其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人選擇一條不那麼合乎邏輯的路,這條路也許正適合走下去。 
我在這裡費了不少篇幅追述少年時代這些不值一提、司空見慣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對於我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影響是不能低估的。今天,回顧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道路時,是能夠重新瞭解它們的份量的。相比之下,從大量文獻、資料中得到的幫助就少得可憐了。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大家確認我對化學反應理論的微薄貢獻有些獨特見解的話,那麼,哺育這種獨特性的搖籃,就是我在少年時代和大自然的接觸。 
選擇道路已是上大學時的事了,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要作一名生物學家那樣的自然科學工作者,相反,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我曾立志做一名文學家。這是一個短命的希望,現在想起來仍然感到難為情。上中學後,我陸續讀完了歷史、文學,特別是日本歷史和日本文學,這對擴大知識視野、開擴知識面有極大好處。這不是在小小園地的精耕細作,而是大面積地廣播、多收。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要求人們廣泛學習的時代到來了。 (戚戈平 譯)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