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愛墾APP:丹納批判文明過度、觀念壓制形象的文字,《藝術的哲學》(Philosophie de l'art)一書中。根據公開電子書和整理筆記,這段文字隸屬於第 第三章〈次要形勢〉中的一節,該章探討文明進展對藝術感知的影響,其中明確指出:「文明過度的特點是觀念越來越強,形象越來越弱……如果能記住形體……靠長期的訓練和反教育的力量。」(iconada.tv)
章節回溯與內容梳理
章節定位:如同電子書所示,《藝術的哲學》第三章題為「次要形勢」,開篇即引入了文明發展下的精神狀況。——
內容結構:首先交代文明演進後知識、科學、教育等如何使得「原始的映像」被壓制,轉為抽象的觀念符號。緊接以「日常精神活動變成純推理」作鋪墊,強調人們對鮮活形象的感知變得僥倖與短暫。結論指出:若要保存對具體形體的印象,就必須透過意志和「反教育」(反傳統、重感官練習)去重塑記憶。
評述與延伸:一、文明對感知的「剝離效應」~丹納指出,隨文明深化,我們的大腦逐漸依賴命名、分類、邏輯系統,而非感受具體形象。知識和教育將「理解」轉化為符號操作,使我們遠離了直觀視覺與感性記憶。
二、「理解」何以淪為符號遊戲?他指出,頭腦依賴「貼標簽的格子」、靠「調度抽象符號」進行思維。「理解」不再是跟世界交流,而是內在操縱符號。精神活動變為純推理,意味理解者與被理解的對象失去直接聯結。
三、形象記憶的再生之道~丹納非常強調「反教育的力量」──即突破日常教育框架,回到感官經驗的根源。只有透過「意志、長期訓練」,才能「記住形體」。這不是重返野蠻,而是要恢復我們對形象的敏感與記憶能力。
與丹納整體思想的連結~實證主義風格: 正如他在下篇對藝術的評判標準(重要特徵、有益性、集中程度),丹納深受19世紀實證主義思潮影響,靈感自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但在這裡,他也挑戰「實證推理」的極限,指出它可能破壞感性體驗。文明與文化階段的對比: 他在其他段落(特別與意大利文藝復興、尼德蘭風景畫對照時)也對比文明的「過渡期」,強調那段時期既具感官的鮮活,又有理性結構(iconada.tv, iconada.tv)。這正是他理想中的藝術境遇:饒富形象與觀念的平衡。
小結:段落出處:第三章「次要形勢」,聚焦文明進步對感性記憶與形象感知的侵蝕。核心觀點:現代教育與理性過度發展,使理解變為符號操作,抹除了形象的直觀性。要回現形象感知,需要「反教育」、意志和持久訓練。哲學意涵:丹納一方面在其整體哲學架構中依循實證主義方法,但同時亦警告「實證理性」的副作用,以及藝術如何在感性與觀念之間尋找平衡。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