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絲綢之路歷史悠久,它不僅僅代表了東西方商品貿易的交流,亦是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交流與融合。從時間脈絡來看,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要先於陸上絲綢之路。為了讓廣大讀者詳盡了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情況,本刊從本期開始連載《海上絲路敘事》,敬請關注。

從海上絲綢之路的首航至今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無數的人、船隻、商品從這里流向世界各地。海上絲綢之路不僅見證著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流、文化交流與宗教交流,同時也見證著不同時代之間各種交流的發展、璀璨乃至毀滅。海上絲綢之路並不只是對絲綢的販賣,也不僅僅是單一的一條航線,而是由東線、南線、北美航線等綜合而成的集商貿、文化、宗教交流為一體的航線總稱。這條絲綢之路誕生於先秦,形成於秦漢,繁榮於隋唐,全盛於宋元,頂峰於明初,衰落於明中後期與清朝。可以說,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也側面發映出中國歷代王朝的發展歷程。


海上絲綢之路概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的海航史就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的歷史,也是見證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歷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進程就是這段歷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絲綢之路一詞,最早由19世紀7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Richthfen Fendinand V·n,1833-1925)在《中國旅行記》(第1卷)中提出。他在談到中國經西域到希臘、羅馬的陸上交通路線時,鑒於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經此路西運,遂稱之為絲綢之路。中國最早提出「絲綢之路」的學者是北京大學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他早在1955年發表的論文《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中就提出了「橫亙歐亞絲路」,描述了中國蠶絲傳入印度的過程和道路,並將傳入道路歸納為五條,分別為「南海道、西域道、西藏道、緬甸道、安南道。」

絲綢之路並不僅僅是指某一條路,而是對中國與西方貿易的統稱,在陸上絲綢之路形成之前,海上絲綢之路就已經開始了它的歷史使命。海上絲綢之路起始自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往南穿過南中國海,進入印度洋、波斯灣地區,遠及東非、歐洲等地,主要由東、南、北美三條航線構成。東線是海上絲綢之路開辟最早的航線,早期的東線起始自山東半島,後在大航海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自廣州、澳門、粵東、閩南港口啟航,直航菲律賓馬尼拉,橫渡太平洋到北美洲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然後往南到南美洲的秘魯、智利、阿根廷以及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諸國航行,16 世紀以後成為亞太地區與美洲新大陸海洋交通的主要航線。南線最主要的航線,自廣州、粵西—北部灣沿海港口啟航,穿過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向西進入印度洋、波斯灣、紅海沿岸國家和地區,延伸至歐洲和非洲部分地區。北美航線是指1784年「中國皇後號」開辟的中國與美國的貿易航線。

實際上,不管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都是東西方經濟與文化交流的代名詞。自秦漢以來,這一通道不僅對中國,同時也對世界諸多國家的經濟和文化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首先,「海上絲綢之路」對東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古代的 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紡織、制瓷等工藝技術,繪畫、戲曲、舞蹈、音樂、建築等藝術技法,天文、算術、歷法、醫藥等科技知識,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等文化思想,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都傳播到了海外。早期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並對中國的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