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的終結:VR藝術的遊戲性體驗(1)

在以往的藝術實踐中,藝術家總是或多或少受到物理世界固有邏輯系統的支配,難免為空間、體量、時間性這些約定俗成的概念所束縛,而「VR技術」作為數字技術中最神奇的科技成就之一,為藝術家提供了贏得這一自由的手段。

它打破了以往藝術實踐的經驗模式,在它創建的世界里,任何一種信息以及任何構成其原始存在的物質性因素,都可以變為可以控制的電子「變量值」,因而當我們置身於其間,一切體驗總是特別的,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本質化,而且傾向於個人化。

正如我們所知,VR世界所預設的感知框架是基於軟件程序不斷地再生產、復制與發送一體化的過程,因此該世界所蘊含的闡釋前提,已不再是常規語境下傾向單向度交流的元敘述,而是存在於「一種新的聯想鏈接和無窮盡地重新建構與重新界定的交互、轉換與湧現之中」。


這一無限擴展的人機界面不斷超越我們經驗感知的界限,進而能夠幫助我們以數字編碼的方式去再造另外的感知世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者莫里(Murray)從認識論的視野考察了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前景,並就其對未來藝術的可能性影響展開了深刻論述:「我們抑以將它作為一種創制可能世界的本體論機器來加以理解……虛擬現實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某種可以訪問的空間、親歷仿真之境的體驗,而且把我們帶到可以將現實中的智慧和夢想付諸實施的地方。」

從親歷仿真之境到完全沈浸性的呈現空間,由於藝術家大多傾向於對科技工具及社會現實的強烈關注與幹于意識,並且不斷在尋求與社會建立平衡的努力,因而總是處身於最先對當下的科技進展作出反應並積極施加影響之列,正如保羅(Paulo)所指出的:藝術的發展總是同等地反映由技術進步所引發的變革。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媒介加以運用的藝術形式,我們稱之為「虛擬現實藝術」,簡稱「VR藝術」。

VR藝術依托於當今科技前沿的數字化空間,這一空間的特殊優勢賦予了藝術創造、呈現以極大自由。它訴諸於仿真和藝術實踐的虛擬化,可以「通過無所不在的計算」來決定創造物的形式和行為,因而對於當代藝術而言,此等意義上作品的參與、發佈等形式,能夠完全獨立於現實世界既有的藝術機制及主流話語權力之外,並與之形成對等性存在(它不僅超越了地理和空間障礙,而且享有現實世界所不具備的整合平臺的功能,具有實時互動和全球化等特征)。

這一意義為擴展藝術家的創造力和認識論視野開啟了一個額外的維度,其中流動著創造語言敘事的極端自覺和先天的獨立性,因此它不僅是一種傾向或風格,而是正在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並最終發展為新的美學領域,盡管目前仍以低姿態的實驗性面目出現,與其它藝術形式相比,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但是從藝術變革、精神實驗力量的自我超越這一角度,已經成為藝術現代性進程中最具時效性的活力點。

它通常會參與到網絡世界中,將藝術的生命力植根於當今世界文化的共時狀態中,構成了當代文化影響社會視聽的更為廣泛的反饋面,而網絡多重身份存在以及非中心化特征產生的獨特言說方式,為藝術家帶來了全新的創造體驗,甚至促動著藝術家整個創作意識的轉化,同時,這種建構於網絡界面的極具現在進行時特征的語言形式和隨之產生的新的藝術觀念,在國際上已經開始形成潮流,並且正在以越來越成熟的面目進入藝術史的視野。


(主體的終結:VR藝術的遊戲性體驗,Termination of Subject:The Playful Experience of VR Art,作者:李懷驥,創作時間:2010年4月,原載:https://www.etdam.com/

Views: 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