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論馮文炳(廢名)》(3)

創作原是自己的事,在一切形式上要求自由,在作者方面是應當缺少拘束的。但一個好的風格,使我們傾心神往機會較多,所以對於作者那嶄新傾向,有些地方使人難於同意,是否適宜於作者創作,還可考慮。

如果我們讀許欽文許小說,所得的印象,是人物素描輪廓的鮮明,而欠缺卻是在故事胚胎以外缺少一種補充——或者說一種近於廢話而又是不可少的說明——那麼馮文炳君是注意到這補充,且在這事上已盡過了力,雖因為吝惜文字,時時感到簡單,也仍然見出作品的珠玉完全的。

另一作者魯彥,取材從農村卑微人物平凡生活里,有與馮文炳作品相同處,但因為感慨的氣氛包圍及作者甚深,生活的動搖影響及於作品的傾向,使魯彥君的作風接近魯迅,而另有成就,變成無慈悲的諷刺與憤怒,面目全異了。

《上元燈》的作者施蟄存君,在那本值得一讀的小集中,屬於農村幾篇作品一支清麗溫柔的筆,描寫及一切其接觸人物姿態聲音,也與馮文炳君作品有相似處,唯使文字奢侈,致從作品中失去了親切氣味,而多幻想成分,具抒情詩美的交織,無牧歌動人的原始的單純,是施蟄存君長處,而與馮文炳君各有所成就的一點。

把作者與現代中國作者風格並列,如一般所承認,最相稱的一位,是本論作者自己。一則因為對農村觀察相同,一則因背景地方風俗習慣也相同,然從同一方向中,用同一單純的文體,素描風景畫一樣把文章寫成,除去文體在另一時如人所說及“同是不講文法的作者”外,結果是仍然在作品上顯出分歧的。如把作品的一部並列,略舉如下的篇章作例:

《桃園》(單行本)、《竹林故事》、《火神廟和尚》、《河上柳》(單篇)

《雨後》(單行本)、《夫婦》、《會明》、《龍朱》、《我的教育》(單篇)

則馮文炳君所顯示的是最小一片的完全,部分的細微雕刻,給農村寫照,其基礎,其作品顯出的人格,是在各樣題目下皆建築到“平靜”上面的。有一點憂郁,一點向知與未知的欲望,有對宇宙光色的炫目,有愛,有憎——但日光下或黑夜,這些靈魂,仍然不會騷動,一切與自然諧和,非常寧靜,缺少衝突。作者是詩人(誠如周作人所說),在作者筆下,一切皆由最純粹農村散文詩形式下出現,作者文章所表現的性格,與作者所表現的人物性格,皆柔和具母性,作者特點在此。《雨後》作者傾向不同。同樣去努力為仿佛我們世界以外那一個被人疏忽遺忘的世界,加以詳細的注解,使人有對於那另一世界憧憬以外的認識,馮文炳君只按照自己的興味做了一部分所歡喜的事。使社會的每一面、每一棱,皆有一機會在作者筆下寫出,是《雨後》作者的興味與成就。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