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科學共同體對民俗社區的反饋。民俗社區越來越注重來自於學者或者調查機構的反饋。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信息提供者變成了地方作者,當地遺產協會機構負責檔案化。地方權威通常準備支持民俗工作,但是想要一些回報。個體信息提供者對待研究比以往保持著更為警惕的眼神。所有這些都要求科學共同體用一個新態度來反饋他們的目標社區。

最簡單的反饋形式無疑是搜集者/研究者給他的調查對象郵寄一張搜集中拍攝的照片。這是一項很好的投資,特別是當工作還需要繼續時。一張珍藏的照片本身就有文化價值。反饋層級的下一步是一篇關於田野考察的文章,最好是發表在地方報紙上的。郵寄材料的復印件變成一種義務,特別是如果當地有收藏儲存的合適條件。建議在地方圖書館、學校和其他地方存儲最終發表的研究報告或者材料選集。現代技術提升了視頻影片作為反饋的價值。

一般來說,成功的反饋標誌著搜集的其他方面也在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當傳統社區和科學共同體的關係良好時,傳統社區可能感受到,它已經幫助並影響到研究過程及程序,科學共同體也在地方社區的允許和支持下運行。再一方面,如果關係惡化,如果它感到研究將帶來有害後果的話,傳統社區有權拒絕研究許可。研究者必須在這種情況下遵守社區的決定。還有許多地方,研究應該在不能引發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實施。另一方面,研究者應該在最早的時機中,發現是否要得到社區許可。

11.傳統社區與科學共同體建立的工作項目。剛才描述的反饋過程一定程度上能在科學共同體的術語上得到規範。雙邊關係越持久,他們繼續下去的條件就會得到更多的討論。當然民俗社區也可能是消極的和僅僅滿足於被研究。然而,一個更積極的態度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傳統社區能獨立發展,如果它有代表甚至機構的話,那麽它可能也有文化目標和政策。這也可能起源於社區內的自覺,或者通過多樣的有集中指向的渠道同化,如國家級或者省級文化政策,一些組織等。有時候這樣的理念能和科學活動配合得當,有時則不能。有時科學研究可能會激發搜集、出版、建設地方檔案或者博物館的想法。研究者應該意識到,任何關於民間文化的專題項目都應該是傳統社區內感興趣的,並以某種方式把研究和這些興趣綁定,或者至少確保不會引起不必要的沖突。在這方面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警示:研究者可能發現他有機會去激活社區來執行民俗工作。就其本身而論是件好事,提高了研究的潛能。

這就產生了研究利益的問題。在確定這一問題時,也可能要顧及科學共同體和民俗社區雙方的興趣。很有可能的是,這種討論將揭露出相當多的關於社區的文化狀態,同時可能把研究者放在重要認同符號的軌道上。

12.民俗的科學分析。這是民俗學者能力的最重要方面和他對於民俗過程的主要貢獻。在傳統材料中,民俗學者能夠生產新的知識,這些知識不能被其他對民俗材料感興趣或者承擔民俗工作的學科所生產。我們可以宣稱,這就是最終證明民俗學者存在的屬性。 

然而,研究領域和傳統社區在理論工作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比如,它們的影響是通過研究者在田野中獲得的表達和經驗感覺到的。這種影響通常是潛意識的,但是研究者的「個人理論」(他的傾向、習慣、半自主的理解模式等)由此塑造。田野有意識地影響理論工作也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如果他自己與傳統社區有個人聯系。

(作者簡介:[芬]勞里·航柯(Lauri Honko,1932-2002),國際著名民俗學家,1982年,勞里·航柯正式受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民俗保護項目的主要專家。原文出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 年 05 期)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