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汶成·論“藝術審美經驗”的涵義(7)

他針對當時資本主義分工所造成的“欣賞和勞動脫節,手段和目的脫節,努力與報酬脫節”的異化狀態,以無可置疑的口氣指出:“總之,要使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而一個人要成為審美的人就必須接受審美教育。所以,在席勒看來,審美教育對異化了的現代人的人性復歸和全面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席勒二百年前提出的審美教育理論,對我們今天深入地理解審美經驗的人文內涵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歷史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後工業文明時代,伴隨著科技進步、物質生活大幅度提高而來的,還有人口爆炸、生態破壞、戰爭威脅、精神疾患,信仰缺失、道德淪喪等嚴峻的社會問題。人類的總體生存環境反而日趨惡化,人類的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在如此令人堪憂的當代生存狀態下,突出藝術特殊的審美教育作用,強調審美經驗特有的人文內涵,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正因如此,杜夫海納在對審美經驗進行現象學研究時,並沒有妨礙他對審美經驗的人文內涵的關注。他在《審美經驗現象學》一書的最後一章里,就特別強調了“審美經驗的本體論意義”,在談及“藝術的真正功能是什麽”這個古老的問題時,他說道:“藝術給予我們感知一個典型對象……時,它使我們並訓練我們去讀解表現,去發現只有在感覺中才顯示的氣氛。它使我們感受情感的絕對經驗。我們之所以能夠讀解現實的諸表現,是因為我們對審美對象這種超現實對象或前現實對象受過這種訓練。所以藝術首先具有預備教育的功能。”

杜夫海納在這里說的“預備教育的功能”,就是指藝術審美可以提高我們對現實“真理”的理解和認識,而這一點,正是杜夫海納所指出的審美經驗的本體論意義之所在。當代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則在人類生存的意義上揭示藝術審美的人文內涵,他把“詩”與“思”並置,並提出“思者道說存在,詩人命名神聖”的命題,認為藝術審美和哲學一樣,具有一種對“遮蔽”的“解蔽”的偉大作用。

他指出,“美是無蔽性真理的一種呈現方式”,人通過藝術審美可以走向真理敞開的“澄明之境”,從而達到所謂“審美地生存”和“詩意地棲居”,他充滿詩意地說道,“正是詩,首次將人帶回大地,使人屬於這大地,並因此使他安居”。

此外,還有接受美學的主要創立者和理論代表姚斯,也重新舉起了席勒所奠定的人道主義審美教育思想的旗幟,在論及當代藝術審美經驗的人文使命時,他有針對性地指出:“處於感受層次的審美經驗承擔了一個與社會存在不斷加劇的異化現象相對立的任務。在藝術的歷史中,審美經驗從來沒有接受過這種任務:運用審美知覺的語言批評功能和創造功能,去抵禦文化工業中萎縮了的經驗和卑賤的語言。鑒於社會角色和科學視角的多元化,這種視角還被用來保存其他人對世界的經驗,從而捍衛了一種共同的視域。自宇宙論消失之後,藝術最適合於支撐這種共同視域。”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當代著名的美學家和有識之士,在論述審美經驗時,都毫無例外地大力凸現它的人文內涵,大力凸現它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美化人的生存環境中的重大作用。因此,我們今天研究藝術審美經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心理學的描述上,必須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對它的教育功能和人文價值的探討上,以便更深入地揭示出它的人文內涵和當代意義。

[①] 米·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②] 米·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③]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⑤]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⑤]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⑥] 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⑦] 米·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⑧] 海德格爾.人,詩意地安居[C].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

[⑧] 漢斯·羅伯特·耀斯.審美經驗與文學闡釋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王汶成(1953-),男,山東臨沂人,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