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勛譯/卡內蒂:論語中的孔夫子(中)

在孔子身邊,人們可以特別清楚地學習一個楷模是怎樣產生並怎樣保護自己的。首先,人們要用這個楷模來充實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信這個楷模,不懷疑它,不放棄它,努力去達到那種境界,但是又永遠不能達到。即使已經達到了,也不允許自己有那種感覺,因為已經達到了,楷模就失去了它的力量。它只是接近那個在一定的距離之外望著它的人,克服這個距離的嘗試,也就是將這個楷模移植到自己身上的嘗試,應該不斷重新開始,但永遠不會成功。只要這個距離的張力還存在,那麽,向那個方向跳躍的嘗試,就會不斷地重復。關鍵在於這種看似無謂的嘗試。它看起來像是無謂的,但是,人們在這種嘗試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經驗,一種能力,一種與眾不同的特征。

孔子把自己的楷模放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即那個生活在他五百年前的周朝的君主。那個新的朝代的大部分機構,都是那位君主建立起來的。為了理解他,孔子總結了當時的和那以後發生的一切重大事件,詩、書和禮儀。他檢驗了流傳下來的文獻,對它們進行了篩選和整理。後世的人們認為,他們所了解的一切,都是經過他刪定的。他的楷模常常出現在他的夢中,若干年後,一旦這個楷模隔些日子不顯現,他就把這看作是他不同意的征兆。可惜,周公辦成的許多事情,在他大都失敗了。

不過,那還不是他唯一的楷模。換言之,他把自己認為應該認識的盡可能久遠的全部中國歷史,圍繞著楷模分成若干組,那就是流傳下來的三個朝代每一個朝代的開端。在那幾個朝代的每個朝代的開端,他也只樹立一個或兩個因其模範行為對後世產生過深遠影響的人物。他不僅意識到楷模的巨大意義,而且也認識到,楷模也是會用壞的,因而考慮著要時時加以更新。他的這種關於楷模的認識,是從他自己與他的弟子們身上獲得的。在那些他企圖勸說、但根本不聽他勸說的君主們身上,他獲得了反面印像的知識。那些君主們使他感到那麽難堪,他也未加隱瞞。他引導他們回顧歷史,尤其喜歡讓他們看一看各個朝代的末日。然而,他又總是憂心忡忡地擔心那些君主們會被楷模們戰勝並被取而代之。

在這種致力於楷模的研究中,孔子本人也成了一位楷模。值得注意的是,他大大地超過了他的楷模,並且比他們產生的影響更為久遠。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第九)

孔子在與其弟子們的長期交往中,實現了這句名言。他是怎樣觀察他們的啊!他評價他們時是何等謹慎啊!他唯恐因過早的誇獎而有害於他們。如果他們理應得到極大的贊揚,他會聽其自然並因而感到滿足。他既不磨去責備的鋒芒,也從不責備。他允許自己的學生批評自己並對他們作出答復。在他所遵循的全部準則中,他對性格的評價始終是經驗的。如果他身邊有兩個他的弟子,他便會詢問他們內心最深處的願望是什麽。然後,他也把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願望說出來。此時此刻,除了不同的天性的對照之外,幾乎是無可指責的。

 

不過,他也不隱諱對顏回的深深的喜愛。顏回不僅單純,而且生前也一事無成。當他的這位心愛的學生三十二歲去世時,他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悲痛欲絕。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