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儀 張嘉諺《詩性:詩學根本》(5)

李儀:「個體詩學」,這個說法有意思,也很有道理。

張嘉諺:詩學理論家周倫佑有一個說法:當今中國只有詩歌評論家,少見詩歌理論家,幾乎沒有成體系的詩學理論家。這確是警言!說明當下的「個體詩學」理論,大多未成形,仍然在路上。


李儀:怎麼來探尋詩性?我總是認為談詩性要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問題。

張嘉諺:是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是人類的永恆之問。具體到我倆對話的語境,還是把「我」換成「詩」恰當些。詩與詩性雖然不是一碼事,但兩者最是緊密相關。什麼是詩?詩從何處來?詩往何處去?這些問題至今同樣沒有明確的共識。詩的一切質素都與詩性氣血相連,弄明白詩性的真實涵義,是所有與詩(文藝)相關繞不過去的起碼認知;而真要知道什麼是詩,也許應當首先明白什麼是詩性,這樣,「詩是什麼」這一千古難題,也就隨之大致清楚了。注意,我說的是「大致」。

李儀:嗯,我也認為詩性意味著藝術性,詩性對一切文學藝術創作具有統攝作用,但唯有詩文體更強烈地表現出詩性的內涵,所以人們才說詩是文學中的文學,我想,作為繆斯女神皇冠上的明珠,發光的一定是這神聖的詩性。

張嘉諺:是的。詩被稱為繆斯女神皇冠上的明珠,那明珠所發出的光彩,皆由詩性生發!當然光彩本身,還包括詩意,詩情、詩的各種「象態」乃至詩的藝術技法,詩的語言、詩的感覺、詩的奇思妙想……所有這一切,光彩熠熠,都是由詩性生發出來的啊。

 

李儀:我記得你說過,認識詩性,就要探究詩性由何構成,有何特質與特性,其內在機制、機理與機能是什麼? 

張嘉諺:詩性是人們熟悉的對象,卻感覺其面目含混模糊。但一個事物必有其特殊的性質與特徵,故應對其作結構與功能的認識。我們必須正視「詩性」這個核心詞!從學理角度,必須將「詩性」這個概念的定義、內涵、特徵、外顯功能等弄個水落石出。這無疑有助於從根本上幅射性地解釋詩與文藝學關涉的若干派生性議題,切實推進人們對詩(文學藝術)的認知。


李儀:今天我們談的這些內容,主要是關於對詩性認識的重要性以及對詩性作為詩學理論基石的認識,還有許多關於詩性的具體問題我們還沒有涉及,這將是一個更大的話題。還有你提到構建系統詩學理論的問題,我想下次我們展開來說一說好不好。

張嘉諺:是的,「詩性」已成為詩學理論建設不容迴避的邏輯前提,當我們大致弄明白了它的多面層次及其功能,也許我們也清楚了什麼是文學性,什麼是藝術性的問題。詩性也是構建詩學理論系統最根本的基石,只要把這塊基石安放妥當,中華本土現代詩學、文藝學研究之理論體系的構建,也就指日可待了。(2018年12月18日)

Views: 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