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書《西山雜誌》(2)

揭秘後渚古道石刻天機

莊為璣教授在泉州後渚古道上發現的“烏石盤”宋代石刻一直是個謎,沒想到答案竟藏在《西山雜誌》之中。

後渚港通往泉州城的古道上,要經過看頭、梅嶺關、雙路口等城寨。1978年,泉州文史學者前往實地踏勘,發現後渚村西北山坡、通往泉州城的古道旁,有一塊大巖石,因年代久遠,通體發黑,故稱“烏石盤”。上有陰刻碑文三行,碑形長47厘米、寬33厘米,字大5×6厘米,字跡漫漶不清,經過刷洗、拓片,隱約可辨:第一行:曾□官喜;第二行:緣貸□□□修路;第三行:□時通□時放合助曾奇……

根據他們的調查,後渚有曾姓,祖從泉州遷來,原祖上大祠堂在龍頭山,因為族譜被焚,老輩相繼去世,遷徙的時間也不知道了。但是,石刻上的人名是誰,古道上的“看頭”地名代表什麽意思,還有修路石刻上的“曾□官”,依然無解。


林少川在《西山雜誌》裏,找到了解開這些謎團的根據。《後渚》條記載:後渚即桃花山後之窟沼也,北有回流匯集於斯,善積泥沙,故曰儲也,即渚之稱者。其地唐宋以來之航澳,東石林靈常至此,與琉互市。蠻人不知航,多從此西行艱也。宋大中祥符壬子科進士曾愈,司蠻舶之官,沿途蓋之石矣,故曰石盤道。叠有修造焉。南宋淳熙李時放昆仲、曾琳緣之修,利於行人也。自宋紹興之後,設立官站,曰“看頭”。蠻商過之,皆須兩銀,故時人譏為“看頭錢”也。元明之際,倭寇也,後渚已置為鋪矣,置了望臺,以惕倭禍焉。

原來,古道是宋大中祥符壬子科進士曾愈官捐修的——“曾愈,司蠻舶之官,沿途蓋之石矣,故曰石盤道”;後又有“南宋淳熙李時放昆仲、曾琳緣之修,利於行人也”。石刻上的“曾□官喜”,就是宋代的“曾愈”;而“□時通□時放”,則應當補正為“李時通李時放。至於“看頭”地名,居然是始於閩南話“看頭錢”。


解答紫帽淩霄塔千年懸案

上世紀50年代被拆除、八九十年代重建的紫帽淩霄塔,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的獨特風景,但過去人們對它的始建年代及其來龍去脈卻所知甚少。

在《泉州府誌》裏,有提及紫帽山右峰絕頂上的淩霄塔,為明代知縣錢木便造,康熙五年七月時,泉州發生雷震,淩霄塔崩塌。至於後來的幾度重建,誌書中沒有記載。1981年,泉州文史學者在塔邊發現了“里人莊文進”的石刻,始知淩霄塔曾於乾隆丙午年重建,莊文進是來自臺灣的進士,祖籍晉江,及第後被派往福建任職,任過泉州府教授等。

其實,早在人們通過文物普查了解真相之前,古人蔡永蒹已經捷足先登。林少川在瀏覽《西山雜誌》時,找到了先賢留下的歷史答案:淩霄塔是隋開皇九年所造,它是大陸居民前往開發臺灣的燈塔航標。


《西山雜誌》載:“紫帽山界於晉南接壤也,其山脈乃由南邑大烏石山而來,連綿十余里焉,有十二峰之勝,峰狀若紗帽,常蓋紫雲,故曰紫帽山也。紫帽山與清源山對峙,因此泉南之人稱曰對山,與葵山、羅裳、清源合稱晉邑四大名山矣。”手抄本上又介紹說:金粟洞古剎在左峰之山陰,肇建於南朝。文中同時提到了金粟洞的來歷,以及山中一些著名的景觀。

書中特別指出,淩霄塔系隋開皇九年造,初為九級,是用以開發夷州(臺灣)遠航之燈號,宋紹興年間重修為7級,清乾隆年間又重修,是東石的林氏、邱氏、許氏、陳氏、李氏五戶人家共同修建的。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