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書》阿拉善高原

斯文·赫定在《越過阿拉善荒原》中寫道:原野總在變化著,忽而,我們又置身在長滿茂密的、深綠色的梭梭樹叢的丘頂上。蒙古人管這類時常長得像橡樹一樣的高大的灌木叫甲格或扎格,它還被賦予了另一個高貴的名字,莫多涅昆,即樹王。與其他樹木不一樣,由於梭梭生長在乾旱荒漠地區,生長期長,樹的枝幹在火的燃燒時不會出爆裂聲;稱其為“樹王”的另一條原因,是它在燃燒時幾乎不冒煙。 

梭梭被稱為最能抗乾旱的樹木之一。從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到波斯灣和中亞腹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都可見到成片的梭梭林。梭梭可長到四米多高,根深可達九米。阿拉善高原上廣佈梭梭林,從黃河邊開始,延綿七八百公里。四十年前這里的梭梭林還有二十多萬畝。斯文·赫定一行在進入阿拉善高原後第一個休息的地方叫“梭梭井”。井是在沙土地上掘出來的,水清涼甘甜。他們的駝隊還在叢生的高大的梭梭林中迷了路。

 

令人震驚的是,現在成片的梭梭林竟蕩然無存。 

一路上,我沒有看到一株梭梭! 

探險家筆下高貴“樹王”哪里去了,是誰毀滅了梭梭林?

 

路上不斷的追問,了解到,上個世紀60年代,國家搞工業化,大規模開發資源,修通往吉蘭泰鹽池的公路鐵路,梭梭林被大面積的砍伐,施工隊伍用作燃料——這是梭梭林在阿拉善消失的主要原因。 

我想像著荒原上的一堆堆煹火。火焰在劈劈啪啪的聲音中躥動著。烤火的是一群衣衫襤褸的築路工人。對他們來說,夜晚的煹火是絕對需要的。可以吃一口熱飯,喝一杯熱水。 

工業化、發展與生存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在論及荒原上的梭梭林被砍伐的時候,可能會誤入一些人設置的“伏擊圈”:“如果只有一杯水,是人喝還是用來澆花?”——這是“某專家”在闡述圓明園湖底鋪設防滲膜合理時用的“驚人之語”——國家要鹽,國家要修公路鐵路,你總不能讓築路工人不吃飯吧?

 

不是說構建和諧社會嗎?令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麽某些人,包括學者專家,都要把這些問題尖銳地對立起來,弄到有你無我的地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似乎這樣才算本事。 

沙漠的植被,一旦被破壞,就難以恢復,梭梭林更是如此。途中,聽說有些地方還有小片殘林,我提出看看梭梭林,結果誰沒有找到一株。大片梭梭林被毀,無疑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好了,沒有了梭梭林,沒有了植被,草、水,你還在哪里立足?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