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道彬:《周易》與中國文化的詩性品格(3)

再看第三卦:《屯》卦。在小篆里,屯下面加一個日就是春,屯就是春的本字。屯義為初生的草木。《象》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說的是幼苗拱破泥土的一剎那。所以《屯》卦應該是描寫春天的。我們吉大的于省吾教授在其《甲骨文字詁林》里,就把屯字訓成了春天的春字。《屯》卦緊接乾坤,義為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接下來看爻辭,沒有直接寫春天,而是寫了一個婚禮:“匪寇,婚遘。”這是為什麽呢?這與古人的一種思維觀念有關。法國人列維布留爾,在其著作《原始思維》中提出了“互滲律”這個概念,英國人弗雷澤的《金枝》里也有類似的說法——“交感巫術”。而在中國古代,例如《周禮》中所記官職的設置,就是按照天地、春夏秋冬四時而設。這就是古人順天應時的觀念,他們認為,春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萬物生長遵循利生的原則,而愛戀與婚姻正是最大的利生形式,所以在寫春天的《屯》卦中就描寫了一個盛大的春婚儀式。

通過對《周易》開篇三卦的簡單勾勒,我們發現,中國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居然是用詩體寫成的,充滿了詩性的智慧。在中國,藝術與哲學是同源的,這與古希臘的情況恰恰相反。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把詩人驅逐在外的。在他那里,哲學與詩是一對矛盾,在中國恰恰是同源的融合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的詩性智慧,詩性品格。

 

“易文是詩”,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比如《同人》卦:“同人於門,無咎。同人於宗,吝。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同人於郊,無悔。”這寫的是一個戰爭的場面。戰前,聚集眾人,在宗廟前祭祀。然後軍隊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占據制高點,但三年不敢興兵打仗。後來登上敵人的城樓,卻沒有將城攻破。於是眾人先號哭後歡笑,這是大軍及時增援取勝與眾人會合。再如《漸》卦:“鴻漸於干。鴻漸於磐。鴻漸於陸。鴻漸於木。鴻漸於陵。鴻漸於阿。”這個鴻漸就是方鴻漸那兩個字,有人考證,錢鐘書《圍城》里的方鴻漸,就是從《漸》卦來的:剛開始船靠岸,登陸,後來又到了風雨如磐的上海,又跑到內陸等等。這種結構就具有某種像征意義。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周易》的這種詩性的思維和智慧是深人到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維觀念。

那麽《周易》的核心是什麽?是“象”。說破了象也就說破了《周易》。《繫辭》說:“《易》者,象也”。《左傳》里說到《周易》時不是說看《周易》,而是觀《易象》,足見“象”在《周易》中的重要意義。例如,坤下離上,是為《晉》卦。《坤》指大地,《離》指太陽,太陽在大地之上,是為晉升。如果顛倒過來,太陽落山了,就是《明夷》。這就是取象。那麽《周易》為什麽要立象呢?“立象以盡意”。歐美人是如何“盡意”的呢?他們通過語言,通過邏輯論證,力圖窮盡某些東西。但中國人卻認為言不盡意。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這個東西是不可言說的,最神聖的東西是說不出來的。《莊子•天道篇》記載了一段齊桓公與輪扁的對話。輪扁斫輪,看見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就說:“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齊桓公很生氣說:“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說,以我斫輪這件事來說,是有一定的道數和技巧在里面的。但這道數和技巧是“得之於手應之於心,而口不能言”。我不能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受之於我。同樣道理,古代聖賢和他們的思想也是不能用語言傳遞後世的,那麽您所讀的書不就是糟粕嗎。既然語言是不可盡意的,於是《周易》就“立象”以盡意。這個“象”,與邏輯的理性的語言相比,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象是像征的,詩性的,藝術的,它通過詩性的形象和感發的力量來揭示意義,來啟示人生,予人以思想和智慧。你站在夜幕中,仰望星空,夜風吹起你的長發,聽到大河東去的聲音,這時就有萬千感慨湧上心頭。但你怎麽把這些感慨表達出來呢?你說,啊,天地真是無窮啊!人生有限,個人是如此渺小啊……不行。這種大喊大叫沒有任何意義。盡意莫如立象。你就寫;大地,星空,夜風,長河滔滔……,以象寫意,於是一切感慨盡在不言中了。

愛思想 2016-02-20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