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報道,“慢讀”(slow reading)對大腦健康有益,也可減少壓力。在本地,兩名年輕人發起“Slow Reading Movement Singapore”慢讀活動,響應報道。慢讀對腦部有好處嗎?我們訪問了相關的醫生。

在閱讀這篇報道時,你是以多快的速度?是快速“掃描”式,還是每一字每一句都細看?


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報道,“慢讀”(slow reading)的方式,對大腦健康有益,也可減少壓力。報道指出,研究人員以300名年長者為研究對象,發現定期閱讀可減緩老年失憶情況。

現代人的注意力往往被互聯網、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科技產品所分散,一心多用。


再加上,資訊爆炸,迫使人們閱讀速度要快上加快,才能吸收四方八面的資訊。可是,往往卻囫圇吞棗。

因此,推崇“慢讀”的人認為,它能提高集中力、減少壓力、深化分析和思考能力。

這樣的“慢讀”方式在美國、新西蘭等地得到回響。人們定時舉辦閱讀聚會,在咖啡座裏相約一起拿本好書,一邊喝咖啡喝茶,一邊閱讀。這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不看手機、不交談,全神貫注於閱讀。


本地兩年輕人發起慢讀活動



在本地,沈萱穎(24歲)和劉凱榮(24歲)閱讀了《華爾街日報》上述的報道,決定在本地發起“Slow Reading Movement Singapore”的慢讀活動。

上個月25日,他們在“The Reading Room”咖啡座舉辦首場慢讀聚會。只有10人參與,但這也是舉辦者樂見的,旨不在於規模大小,而是能激發閱讀興趣。沈萱穎說:“我們自我介紹後,大家就開始閱讀,一小時後,我們小聊一會兒就各自回家。那一小時的寧靜,就是忙碌城中生活,文化沙漠裏的一片綠洲。”


每晚睡前盡量閱讀30分鐘的沈萱穎說:“朋友圈中,有兩成喜好閱讀。本地整體閱讀風氣不盛,人們的娛樂選擇多了,可以玩線上遊戲、看電視或電影、上網等,反而不懂得欣賞閱讀的美妙,我們希望能鼓勵人們多閱讀。”

她也點出人們不好好閱讀的“後果”。“閱讀,要有耐心,也要靜下心,才能專注,吸收書中精華和資訊。當你無法做到這點,書也讀得不夠,寫作和溝通能力就欠佳,我們認為那也是另一個現代問題。”

和其他讀書會不同的是,“Slow Reading Movement Singapore”沒有指定的閱讀書籍或主題,也不討論分享。接下來,沈萱穎計劃每月舉辦慢讀活動,如果反應好,可以鼓勵其他人也發起類似慢讀活動。


“慢讀”,也屬於慢活(Slow Movement)的一種生活步調。2000年,一本歌頌放慢生活節奏的著作《慢活》(In Praise of Slow)問世。作者歐諾黑(Carl Honore)從飲食、運動、醫療、教育等多個生活層面,宣揚慢活哲學,已被譯成30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掀起“緩慢革命”。

慢活提倡的,是在“慢”和“快”之間取得平衡,像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放慢腳步可以讓人看清方向。這也不是什麽天方夜譚,找個慢閑活動,如慢讀,就是慢活的例子。


讀書會:慢讀適合樂齡人士


國家圖書館有約20個讀書會(不包括兒童啟蒙閱讀計劃,KIDS READ),支持“讀吧!新加坡”的讀書會也有約11個。

甘榜格南民眾俱樂部的“亮點讀書會”屬於後者,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聚會,除了討論“讀吧!新加坡”推薦的作品,也會分享短篇小說、散文等,特別是本地作家作品。亮點讀書會創辦於2009年,除了該區居民,主要也是亮點劇團團員,大多是樂齡人士,目前活躍成員約27人。


負責人劉曉融(60歲)說:“閱讀其實是很適合樂齡人士的休閑活動,如果閱讀速度太快,有些年長者反而會放棄。閱讀本來是個人活動,但來到我們讀書會,不僅是分享或導讀書籍內容,我們慢下步伐來,享受閱讀的樂趣,大家談到文中所提的某個話題時很投入,有時還搬演書中內容呢!散會前,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很開心。”

成員之一的廖寶英(65歲)舉例:“有一次,文章提到沙爹,有人還特地買了沙爹來一起吃。讀鐵凝的《哦,香雪》,那是關於年輕姑娘的故事,大家熱切談起年輕時光。”

Views: 7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