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變量3》:本土時代應對危機的三種能力(下)

文|楚汐

誠如比亞迪這樣,因外部壓力而倒逼出自身潛力的案例,在本書裏也是不勝枚舉。何帆老師借由這些真實生動的案例,意在告訴我們,喚醒本土力量,可借助於“變形金剛式”的創新思路,即激發—轉化—重啟,並由此總結出三大法則:

 

1,如果前面有兩條路可以選,選那條更難走的路;

2,如果遇到了新的勁敵,去武器架上找你最趁手的那件舊兵器;

3,一個組織也需要“斷捨離”。


這僅僅是我們在第一項修煉“喚醒本土力量”中能夠學到的豐富案例和經驗,而類似的還有四項修煉,詳見於本書的第三章到第六章,同樣有精彩紛呈的案例分析,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微觀之下:應對人生危機的三種能力


接下來,還想從微觀層面來簡單聊一聊,作為個體,面對 2020 年這個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我們該如何應變,又該如何自處?

美國學者賈雷德·戴蒙德在《劇變:人類社會 與國家危機的轉折點》一書裏,有個核心觀點,說的是能夠成功應對危機的國家和個人,都會掌握一種讓過去和未來 “馬賽克式並存” 的能力。

具體來說,就是一方面能夠保留原來的核心價值觀,從內心深處激發出更強大的自我;另一方面則是坦然接受已經遭受的挫折,積極面對未來,勇於嘗試。

在心理咨詢師陳海賢老師的啟發下,這種能力可進一步細化為:反省力、忘卻力和敘事力。

 

2020 的新冠疫情,無疑是強行給我們每日裏不知忙碌為何的生活按下了個暫停鍵。在居家隔離期間,每個人都難得地收獲了一段反思的時間。這就是陳海賢老師所提及的“反省力”,讓我們得以跳出既定的框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並重新解構生活的根本意義。

只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麽幸運。對於那些不得不和親人說“再見”的人,如何不讓自己長久地沈湎於痛苦和驚慌的情緒裏,如何才能順利渡過當下的生活和情感危機……顯然,他們更需要的是忘卻力,要學著分離積極回憶和消極回憶,並將消極的回憶收藏在盒子裏,帶著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等積極回憶,重新上路。

相較於反省力,忘卻力更難。但最關鍵的還屬敘事力。

我們知道,人類天然地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正如哲學家薩特所言,“人總是在講述故事,他的生活被自己的故事和他人的故事包圍,他通過這些故事看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他嘗試著像講述故事一樣過自己的一生。”

 

換句話說,我們選擇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會影響我們應對危機時的情緒,更會決定我們將以什麽樣的心態來面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

本書裏列舉了三種不同的敘事模式,一是受難者模式,強調對危機要有個說法,很是契合我們遇到危機時的自然反應,但一味陷於對過去的質詢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出現諸如尋找替罪羊或甩鍋的行為。

二則是英雄模式,顯然,這種更符合人類的天性。從古希臘時期以來,英雄史詩向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畢竟,英雄可以帶給我們勇氣,是希望的象征,但是從防範下一次危機的角度來看,僅僅是講述英雄的故事,並不能增加信心。或可治標,但不治本。 

 

最後一種重建模式,才是我們在應對人生挑戰時最需要修煉的能力,它的核心是要鼓勵我們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只有將危機視為催化劑,才能從危機裏催生出變革的力量。這才是尼采所表達的,“那未能殺死我的,將使我更為堅強。”

當然,這裏的重建模式不僅僅適用於個人面對危機時的應對方式,也同樣適用於企業,乃至於國家。


寫在最後:


自何帆老師 2018 年發願要每年寫一本書,寫滿 30 年,來記錄中國社會激動人心的 30 年變化沈浮時,我們似乎也習慣了在每年的開年初,必讀一本《變量》,不為其他,哪怕只為了看一看過去一年在同一時間裏,不同地域的他們都在做些什麽,有什麽變化,又影響了哪些人、事、物……也是值得的。更何況,在每一個真實的案例記錄裏,我們總能收獲意料之外的啟發和思考呢?

雖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但能在每個開年初,擁有一個小小的不變量,也是極好的。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