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視覺文化的三個問題(1)

視覺文化取代了印刷文化,而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最為突出的現象乃至於模式,這在西方的一些著名學者如波德里亞、德波、詹姆遜、費瑟斯通等人那里,都有了相當深刻的論述;我們國內的一些著名學者,也在文化研究中將視覺文化,作為其主要的研究內容。

美學界近來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爭論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命題,其實也是視覺文化所帶來的審美方式的嬗變。關於視覺文化,已有了數量眾多、影響廣泛的論著,那麽,我們這個討論是否還有其獨特的意義?我們談論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又在何處?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文藝學的學科邊界問題,在文藝學領域產生了很多爭議,再度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理論熱點。其實,這正是與視覺文化問題有著密切關係的。視覺文化作為時代的文化模式,帶來的是與文學頗為不同的審美方式,是滲透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之中的,或者說是成為了消費社會文化的最重要的征兆,而原有的文藝學體系,則是以文學理論作為基座的。


有人甚至提出了“文學的終結”的嚴重話題,而文化研究中關於視覺文化和圖像的論述,所涉及的對象幾乎和原有的文學理論,或經典文藝學相去甚遠。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文藝學美學的發展,是無法離開當前的這種審美現實的,必須以一種“與時俱進”的學術態度和理論方法,將視覺文化中的審美現象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而視覺文化研究,也應該從文藝學和美學的立場上,得到更為深入的開掘。

視覺文化作為一個重要的話題,出現在美學領域,其實可以說是題中應有之義,也體現了文藝學和美學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向。近一個時期的文藝學、社會學或美學論著,尤其是西方的後現代主義有關著作和文章,對於視覺文化多有涉及。這個現象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目前的視覺文化理論,更多的是泛文化性質的,而與文藝學和美學的研究差別很大。


我們現在所見的視覺論著,更多的是持一種社會學或文化學的立場,而從文藝學和美學角度進行探討,還顯得非常欠缺。在我看來,文藝學和美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進展,恰恰應該以視覺問題作為一個突破點和生長點。


我認為,一方面視覺文化本身的問題,還需要從內部進行探究,另一方面視覺文化與文藝學和美學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這兩點是使這個問題得以向前推進的兩個進徑。我們無意於以某種誇張的姿態,以求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而是想以學理性的客觀與平和,來探索視覺文化在本體上的建構,和文藝學美學方面的延展。這里的幾篇文章,盡管角度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體現了這樣的初衷。

 

視覺文化是當前文化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分別討論視覺文化研究三個相關問題:視覺文化的問題結構、看的方式和視覺文化研究的反學科性。


(一)視覺文化的問題結構


在視覺文化研究方面開風氣之先的美國學者米歇爾認為,視覺文化研究主要關心的是視覺經驗的社會建構。在他看來,視覺文化研究具有某種“非學科性”或“去學科性”,即是說,這是一個不同於以往學科結構(如藝術史)或學術運動(如文化運動)的新型研究。他在視覺文化課程大綱中,以關鍵詞的方式詳述了視覺文化研究的主要範疇和關鍵詞:


視覺文化:符號,身體,世界


在這個視覺文化研究的關鍵詞家族中,第一個術語是環繞著符號概念做文章的,但並不是為了把握某種視覺文化的符號學,而是要提出有關視覺符號的問題,也就是視覺的與閱讀的東西之間的關係問題。這個概念旨在提供形象和視覺經驗解釋的工具,同時由視覺符號向社會、文明、歷史和性別等範疇延伸拓展,視覺符號本身複雜的文化意義由此顯露出來。


假如說第一個概念是視覺文化研究的基礎的話,那麽,第二和第三概念則更多地涉及到形形色色的視覺現象與視覺經驗。身體乃是主體性的標志,而世界則是對象世界,兩者構成了複雜的相關性。從中可以看出米歇爾極力提倡的視覺文化研究決不囿於一個具體學科,而是學科間的,這就是他所說的“非學科性”和“去學科性”的意圖所在。那就是用這些帶有開放性和“家族相似”視覺文化關鍵詞,來消解成型的學科及其方法對視覺文化的“曲解”和“限制”,把視覺文化研究引向更加廣闊的領域。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