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不復存在的行業·補碗

還記得那個瓷器敘事嗎?在張藝謀變質於大市場、大卡司、大資金、大製作、大空洞前的好戲《我的爸爸媽媽》。章子怡的那個大碗,因為是心愛的人用過的,破了也千方百計要補好,因為那是記憶,那是一份情深、情長。政局演變,他可能不回來了;大碗是兩人記憶唯一的聯繫。這樣的情懷不復存在;隨那時代而去的,是補碗行業,是惜物的美學。

延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的墾友也閱讀以下內容 》》

集體記憶系列
》藝·攝影館
》花·攝影館
》愛墾·趣頻道
》1950年代誕生的,是什麼動物?
》時間凝固,故事還在發生中?
》鉛筆的故事
》中藥的故事
》驛站的故事
》愛墾文創 BIG DATA

》Good & Fond Memory of the Baby Boom Generation
》Video:Kingston·A Memory to Remember
》Video:Kingston·When Red Ballons Fly
》視頻:陳奕迅·背包
》視頻:鐵達時手錶 2012年版
》EVOCATIVE OBJECTS:THINGS WE THINK WITH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Views: 33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June 29, 2015 at 11:20am

Alana Hana·我的名字叫報紙

我的名字叫報紙
很久以前每天一大早
就會被人類咻~~的拋入大街小巷的每一戶人家
彈跳的功夫真是了得

人類也渴望那一霎那的彈跳
帶來驚喜 
帶來訝異 
帶來愉悅

現在
人類說我老了
不適合再彈跳
於是把我送進7-11的養老院
人類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Alana Hana 2015/6/2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9, 2015 at 2:56pm

李信良·荷蘭水白斬雞 春來了!

際此佳節即將來臨的時刻,回想起從前小時候在鄉下,由於物質缺乏,平常時也吃不到什麼好東西,一個月當中只有兩天可以吃到雞肉,那就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再加上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歷新年、清明、端午、中秋和冬至,算來一年只有約三十多天有雞肉可吃。

那時候的人們要吃雞肉必須自己動手劏雞,鎮上的巴殺沒有劏好的雞肉售賣。而大日子有雞肉可吃,是因為母親會跟隨傳統每逢初一及十五以三牲拜神。


在那個年代的華人,一般只懂得“拜拜”,對宗教沒有認識,對佛教也一知半解。在新村裏只有一間觀音廟,印象中母親曾在觀音誕時帶過我來吃素。而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甚至大人,都不知道吃素的目的是“不殺生”,而只知道“吃齋求平安”。

那時的素食並不流行,而我們也只知道很難得才有機會吃到雞肉。所以大部分的的孩子都喜歡吃雞肉,尤其是“白斬雞”。最吸引我們小孩子的,也是小孩的最愛,那就是在過年時或大節日才有機會喝到的“獅標荷蘭水”。

荷蘭水就是汽水的俗稱,有“橙味“與“莎示”味道的,“獅標荷蘭水”為“華莎尼”廠家的出品,也是在那個年代是最著名的品牌。而今天“華莎尼”的汽水已經不再以站立的獅子為標誌,包裝也改變了,由玻璃瓶改成了鋁罐或塑料罐包裝。


五十年前我們能吃到白斬雞肉再配上“獅標荷蘭水”飲料,感覺上是多麼的幸福!

今天假如我們要吃雞肉,幾乎天天都可以吃;想要喝汽水。也隨時都可以買來喝。雞的味道和汽水的味道都沒有改變,但是卻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幸福”的感覺了。(收藏自 李信良8-2-2015臉書 www.facebook.com/sllee.adil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June 26, 2014 at 7:36pm

簡國輝·金竹篙

廟口那些老一輩的人,到現在都還在口述她出閣的排場。

鄉下地方。她的故事是飯桌上的一道很好下飯的醃漬物。

她纏著小腳出閣,粗婢,細婢,跟著走。

嫁妝中有一支很特別的──金竹篙。看過的人都眼睛發亮!

那樣的年代,是個什麼樣的人家要這樣嫁女兒呀!

情形依稀是這樣子的。

她坐的紅轎子一路搖晃。

(Feature Photo: Sedan chair 1 by  Leo Gao,http://500px.com/leogao

紅轎子有一扇通風的小窗口。那些好奇觀望的人,剛好可以從那扇窗口看到她──垂簾裡,低著頭,一副想心事的樣子,聽說沒有出閣的喜悅。

伴著嫁粧的隊伍,長又長,像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

始終走在那些老一輩人的皺紋裡,繞來繞去。看不出有出口。

聽說是,她從小被算命的算出──命帶"剪刀柄。

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啊!這和她乘坐的喜氣洋洋的紅轎子,很不搭調。

令人著迷的是──老一輩人繪聲繪影的金竹篙和"剪刀柄的戰爭──和布袋戲裡白眉道人和李哪吒的戰爭一樣,都是在施放煙霧的緊要關頭,旁白的人輕輕鬆鬆的拋出一句:等待下回分解。

那時,小小的我見到她時,她已經滿頭白髮,挽個髻兒,盤在後腦勺。身體彎的像李鐵拐手裡那根拐杖,窩居在燕子不再來築巢的小院落。

她有一個油頭粉面以賭維生的兒子,和沒有聲音媳婦。

廟口那些老一輩的人,還是會談起她出閣的排場。紅轎子裡的她和現在的她──似乎是不同朝代的兩個不相干的人。

要命的是,我經歷了她兒媳的自殺---。

出閣的排場,繼續蜿蜒在村子的小路上。

金竹篙和"剪刀柄"的戰爭,仍然像布袋戲裡白眉道人和李哪吒的戰爭一樣,繼續沒完沒了的等待下回分解。

不同的是,廟口那一批舊的老一輩人走了,就有新的一批老一輩人,上來頂替。

那個以賭維生的兒子還是一副油頭粉面的樣子。

那個媳婦的墓塚,已經被荒草淹沒了。

當然,我又繼續長大。纏小腳的她,更難得露面了。

多了一雙稚兒,跟著她。我不假思索的又會想起老一輩人口中──她纏著小腳出閣,粗婢,細婢,跟著走。
那樣的年代,是個什麼樣的人家要這樣嫁女兒!

偶爾,從墓塚那頭吹過來的風,輕撫在我臉上,翻過書桌上好幾頁玉卿嫂的掙扎,有說不盡的小院落的滄桑。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April 25, 2014 at 9:35am

Ho Feng·富貴竹

每次我看到街邊或園藝店里擺賣的各式富貴竹,


對這些近乎虐待的嘩眾取寵傑作,

總有一种止不往的疼痛由里及外蔓延開來。

竹原是自在逍遥,中通外直,挺拔勁節,

清畢其外,澹泊其中,超凡脫俗的君子,

但當它沾上浮名富貴,為迎合大眾而扭曲造型,

染色加工,或單枝或組合,無所不用其极,

人們在意的是它除了點綴和裝飾功能,

最重要的作用乃是祈生意興隆,招財好運。

從堆砌成塔中呈現的變形慘況,失掉本相,

只不過都是披給他人的嫁衣裳,


哀絲豪竹內里的委屈又豈是常人能明.......


(收藏自  Ho Feng 臉書

(Feature Photo:Lucky bamboo plant by AshwaQ Salih,http://500px.com/iashwaqs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April 11, 2014 at 10:03pm

歐皮康·那年我們没有錢,只有快樂。

那年我們没有錢,只有快樂。

小時候,
我們没有ipad ,
不懂 LV ,
理解不了阿曼尼 。
我們只會打紙牌玩煙殼,射橡皮筋,打玻璃球,
用任天堂打魂斗羅。
那時候,
男孩追女孩,
一追就是好幾年,
比的是心,
念的是情。
這年頭,
男人追女人,
幾天抱得美人歸,
看的是錢,
拼的是爹。
以前我們春遊燒烤,烤地瓜,
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現在各自埋頭看臉書,
打遊戲,聊LINE 。
生活裡,
貌似所有人都不再那麼無可取代 。
滿口忙事業,賺大錢
虛榮,利益,氣揚
讓愛情,友情,親情
都遺失了當初的那份美好與純真 。
小時候,
我們吃五角錢一支的冰棒
五塊錢一瓶的汽水,
一塊錢五根的粘牙糖 。
如果哪個小朋友有五塊十塊
那就傳說中的大鈔了,
簡直就可以當孩子王收小弟了。
中學了,
身上有20塊錢,
買了雜誌,漫畫,小說全班傳著看 。
身上有200塊錢,去哪都昂首挺胸,超級自信。

我們的小時候,没有電腦,没有網路,没有手機,那我們幹嘛呢?

1.蹲在地上觀察螞蟻搬家
2.追在别人後面踩别人的影子
3.對著電扇張大嘴喊“啊~”然後聽顫抖音
4.擠塑料包裝紙上的氣泡聽啪啪的聲音
5.用圓規戳桌子,把筆帽吸在舌頭上
6.把三層的紙巾一層層分成薄片
7.學魯迅在課桌上桌上刻“早”字
8.把泥土做成碗狀,碗口朝下使勁砸向地板,看誰的碗底破洞更大
9.下雨打傘時轉傘看水珠飛出去
10.在婚禮現場撿人家扔剩下的彩色紙片當寶貝
11.屏住呼吸,跟伙伴比賽憋氣看誰憋的時間長
12.用吸管喝水的時候,往水裡吹氣,發出咕嘟咕嘟的噁心聲音
13.把手指插到剛熄蠟燭的蠟油裡取指紋
14.把内眼皮翻到外面來
15.男孩子站成一排,看誰尿得更遠
16.鳳凰老牌大自行車比人還要高,右腳穿過三角形的車架,居然也能騎得那麼熟練
17.把小鞭炮拆開,火藥粉撒地上圍成個圓,用火柴一點搜一下,整個圈圈燃亮,好開心
18.冬天玻璃上起了霧的窗,不知道怎麼想得,非要用手指頭畫一下
19.洗襪子的時候用襪子口對著水龍頭接水~試圖裝滿襪子
20.小時候老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東南西北。現在你還會折嗎?

懷念我們那再也回不來的時光,真的很懷念兒時的我們...懷念幸福的童年…,那個傻傻的,純純的,開心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時的幸福, 再也回不去了……
有同感的請舉起手來!!!致青春時光!

後來,
我們長大了,
自己生活了,
發現逛趟超市,
買點水果就百八十了,
五百塊錢只够加箱汽油的 ,
一套化妝品低了算也上千,
10來萬的車都看不上眼了 。
還是小時候一起窮玩的玩伴,
但現在 ,
卻是滿身名牌,追求品味
一双鞋就上千塊,
一個包要幾萬塊,
一只表得十幾萬~
我們的確比小時候有錢多了,
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
但是,
我們没了信任,
少了單純,
丢了良心 ,
失了善良 。
信任就是你把刀子遞給别人,
單純就是拿著刀子情願自己受傷,
良心就是接過别人的刀子最終没有捅下去,
善良就是勇敢的拿著刀子去保護信任自己的人 。
然而,
我們都做不到,
我們只有自私、虛榮、妒忌、心機 …
所有的所有前提考慮的都是自己 。
那年我們, 都没有錢
那年 我們只有歡樂…

收藏自 歐皮康 臉書

林晉·尫仔標(台語)


五十年代A尫仔標, 囡仔是玩呷A起笑。


輸贏簡單-看力頭, 掀乎你並過車笨斗(翻過來)。


大意:50年代尫仔標,小孩人人玩瘋了,
輸贏看手氣力道
,拍牌掀起對方是贏家。

林晉老師 臉書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3, 2014 at 9:10am

劉榮華:一斤十六兩的民族智慧

今早在李燦榮先生的FB Wall,看到一則古人生活大智慧。

十分有意思,不能不分享:

問: 中國秤有何特別?

答: 一斤十六兩。

問: 又如何?

答: 據說范蠡發明了十六兩制的秤。

這個十六兩制裏面含有道德的內涵,這桿秤設計像天法地,採用南斗六星的主生和北斗七星的主死,來作為秤桿的標記。

一顆星就是一兩重,十三顆星就是一斤,這就是最早的統一計量工具——秤。他還前瞻性地觀察到「追逐于利者常為利而亡」,逐利很容易敗傷經商者的道德品質和摧毀經商者的道德品格。

為了避免德性較差的商人短斤缺兩,喪失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品格,所以范蠡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還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

並且告誡商人,缺一兩的時候,就折福;如果缺二兩,就折祿;缺三兩,就折壽。

/ 網路圖文 (帖子收藏自 收藏自 《愛墾納達故事》城臉書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8, 2014 at 6:11pm

李明珍:春節懷舊

時間過得真快,春節過去了,元宵節也過去了。

很快的,清明節又在眼前。

記得小時候,過完農曆尾牙就會感覺到過年的味道。

公園旁的眷村,竹竿上掛滿了要曬太陽的香腸和臘肉。

雖然我們家不製作香腸臘肉,但我們知道再過幾天就會有甜甜的年糕和香噴噴的蘿蔔糕可吃了。

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都沉浸在過年的歡樂氣氛中。

那時,在我們的小鎮上,都會有舞獅舞龍的隊伍,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於耳。

還有許多榮民踩高蹺,裝扮成不同造型的人物。

小孩子都跟著隊伍又叫又跳,高興極了。

到了元宵節更是成群結隊提著紙燈籠點上蠟燭,走過一條街又一條街。

這種景象現在已不復見了。

兒時的記憶猶新,而現代過年的氣氛由濃變薄了,溫馨熱鬧的感覺也沒了。

喟嘆時光飛逝,對年華老去的傷感,光陰永不回頭呀!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January 4, 2014 at 7:23pm

林晉:鐵罐高蹺

小時孩子沒玩具,

自已動手做把戲。

水槍陀螺捕鳥器,

踩踩高蹺也有趣。

(林晉老師圖文作品,收藏自 林晉老師 臉書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7, 2013 at 12:08am

章欽:童年的橡膠果

清明節掃墓,爬上山頭,眼前一亮,墓場旁邊有一片膠林,膠葉綠油油,晨風搖起一片綠浪,一波高來一波低,一直搖上高山去。

我禁不住走進膠林,輕手撫摸膠樹,一陣陣溫暖透入我的心窩,像握著了老爸的手,捉住了童年的夢。

這時,清風送來一陣膠葉的芳香,土地的味道。我底下頭,搶眼的是一粒粒橡膠果,赤色花斑點點,靜靜躺在枯葉間,幾乎被人遺棄了。我蹲下身,撿拾了好幾粒,緊緊握在手裏,回憶就在腦海裏翻滾、翻滾……。

童年住在膠林底下,每年七八月間,就是橡膠種籽爆裂的時刻,許多孩子就會到膠樹下,撿拾橡膠果回來,和朋友們比賽,把兩粒橡膠果,雙手夾著放在大腿之間,用力擠壓,誰的破裂誰就輸;經過無數次的比賽,最終沒有破裂的,就是果王,誰有一粒果王,就有無限的光榮,時時接受別人的挑戰,雖然只是一粒小小橡膠果,就讓膠林下的孩子充滿了喜樂、滿足。

橡膠果除了比賽,還可以制造小風車。首先,就要在橡膠果上下挖一個小洞,然後中間也要挖一個小洞,果內的肉就從洞裏挖完出來。之後就找來約六寸長粗大的鐵線,接著把竹片切成兩寸長一寸寬,慢慢把它削薄,中間鉆一個洞,要把它套緊在鐵線上端,將白線穿過中間的小洞,線尾綁上一塊半寸小木,手抓住橡膠果,轉動鐵線將白線轉入橡膠果裏,就雙指捏著橡膠果一拉,竹片就會轉動起來,一放手線又會被轉回去,一拉一放,竹片就像風車那樣轉動不停,同時就會發出呼呼的聲響,童年膠林裏,一個小小的橡膠果風扇,就能玩上一整天。

那天,大馬華人文化屆展覽會上,在一個小攤位,看見一位退休校長不斷在叫人制作橡膠果風車,一陣喜悅就打從心頭湧現起來,腳步禁不就往這裏走,看到風車,還有一粒粒的橡膠果,心頭的喜悅不斷跳躍。我向校長打個招呼,拿起小風車,拉拉轉轉,就像拉著了童年,嗅到膠葉的綠味。

許多參觀的年青和小孩子,要求要擁有一個玩,校長就吩咐他們去食檔的攤位,找來一些雪糕棒棍及竹筷子回來,每人就可以拿回一個。原來雪棒棍作風車翼,竹筷子作風車軸。看見校長忙的團團轉,於是我說可以幫忙你嗎?他高興地連聲說好。我叫了一個年青過來,我教你,你學會了就教大家,一會兒,整個攤子就熱鬧起來。

我一直在想,一粒小小橡膠果,就讓那麽多人喜歡,也許現代的人,覺得太稀奇了,一粒橡膠果就能制作出一個小風車。當年的人住在膠林裏的孩子,每天,都可以去爬樹、到小溪玩水、拾石子、玩泥沙、捉金蜘蛛,腦海裏沒有太多壓力,可以天馬行空在遐想,心中就容易有創意,有發明。

看看時下,許多的孩子,小小年紀父母就要他們要有幾個A,那些蜜蜂蝴蝶、小雞小鳥、小溪小石、花泥土,都沒有機會看到,接觸,更何況是一粒橡膠果呢!

回憶起來,當年在膠林裏,玩過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時代的變遷,現在的人也無看到,玩到了。
看到橡膠果,想起小風車,我有太多的感觸,你呢?

(收藏自 27.12.2013 星洲日報·星雲版,照片收藏自 李信良於《愛墾納達故事城》臉書社團帖子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2, 2013 at 4:40pm

李信良:往昔兒時玩意兒

我們小時候的玩意兒:

小陀螺,玻璃珠,拋鐵罐,

椰葉飛船,跳格子飛機......

還有許許多多,

有些也實在叫不出什麼名堂。

但是,今天的孩子有了電腦及電子產品,

已經不再玩這些東西了!

(轉自 www.facebook.com/kajpdr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