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牆 繪's Blog – February 2020 Archive (28)

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4)

(三)宗教信仰的經濟目的

早期中國人下南洋並非為了移民,而是追求財富。漂洋過海的風險、披荊斬棘的艱辛、堆金疊玉的渴望,使得早期華僑的宗教信仰不論是來自原鄉還是出於僑居地,抑或是信仰上的改教,大多是出於經濟目的。即使是已經落地生根、安家立業的華人,其宗教信仰也大多是為了經濟利益。如陳衍德以菲律賓為例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華人對民間神祇的選擇,受唯靈是從的實用主義原則支配;對東西方各大宗教的信奉,或是為了適應環境以求商業上的發展,或直接把它當做追求物質利益和商業利益的手段。[13]王榮國以海神信仰為研究對象,切入中國海洋文化史與海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視域,探討了我國歷史上的海商、移民如何創造神靈,又是如何憑借自己所創造的神靈的力量消除對海洋的恐懼,進而向海洋索取經濟利益,拓展海外生存空間。[14]…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54pm — No Comments

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3)

李國梁指出,不能把儒家文化誇大到對華人經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地步,以免導致“儒家文化致勝論”。[7]黃海德、張禹東主編的《家教與文化》一書中也認為,要在東南亞現代化進程中去把握華僑華人宗教文化的世俗化趨勢和傳統宗教的現代價值。[8]

也有學者認為,證偽“韋伯式命題”及證偽“韋伯式命題”被證偽,本身就是“偽命題”,既沒有把握住韋伯理論的要義所在,也沒有找準理論闡述的邏輯起點。如馬濤認為,“韋伯所要論證的核心,是新教倫理促成了西方理性資本主義經濟組織這一特殊的現象的出現,而不是籠統地談論經濟的崛起和發展之類的問題,更沒有涉及到討論如何使未開發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問題。”[9]從馬濤的觀點出發,考察宗教信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的重點,不是儒家倫理促進或阻礙了經濟發展,而是華商在“采借”西方理性資本主義經濟組織實現自身崛起時,如何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進而形成了有別於西方模式的特殊性。…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53pm — No Comments

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2)

一、華僑華人宗教信仰與經濟

這一範疇學界主要關註宗教信仰能否促進經濟發展,如何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吸引華僑華人的捐贈與投資,以及宗教信仰為信眾帶來的物質利益等問題,包括宗教信仰與工商業經濟、宗教信仰與僑鄉現代化及宗教信仰的經濟目的三個方面。

(一)宗教信仰與發展經濟

結合東南亞經濟的發展狀況,學者們把祖先崇拜、宗族倫理、道德原則等視為中華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來探討宗教信仰與工商業經濟之間的關系。這是“韋伯式命題”在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研究中的回響與呼應。在韋伯“文化—經濟”分析框架下,圍繞著宗教信仰是否適應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學者們展開了討論。…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52pm — No Comments

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7)

文化適應是一個分階段過程,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的適應內容和方式。曹雲華把文化適應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他認為宗教信仰屬於文化適應的高級階段,東南亞華人通過改教、創教、堅守傳統宗教等多種方式來實現認同與融合。[36]陳美華從宗教建築物來書寫宗教信仰的文化適應,她認為象征宗教神聖空間的廟宇的修建,意味著華人社會的形成,說明華人已經從“落葉歸根”的故國情懷轉換為“落地生根”的本土認同。[37]

為保證文化適應的順利進行,宗教信仰經常采取各種變通手段。針對菲律賓天主教徒的凱薩賽聖母與華人眼中的“媽祖”之爭,趙樹岡認為這不過是不同族群透過對立詮釋而操弄的符號,“藉由神明創生神話及儀式慶典,建構我群的認同,而神明傳說的不同文本則反映了當地族群互動的歷史隱喻。”[38]當然,對外在符號的詮釋和操弄,不只存在於不同神靈之間。陳景熙通過考察泰國德教白雲師尊造像由“道貌”易為“僧容”的歷史演變,論述了華人宗教如何采用“一種有意識的策略”…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1)

[摘   要]論文從宗教信仰與經濟、宗教信仰與政治、宗教信仰與社會、宗教信仰與文化四個範疇,論述了改革開放 40 年來中國學者的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研究的發展變化。其中,宗教信仰與經濟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與工商業經濟、宗教信仰與僑鄉現代化及宗教信仰的經濟目的,宗教信仰與政治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與同化、宗教信仰與公共外交,宗教信仰與社會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與文化適應、宗教信仰與華人社團、宗教信仰與跨國社會互動,宗教信仰與文化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與文化傳播、宗教信仰與中華藝術。論文認為,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研究還有三個可以努力的方向:一是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的內涵有待於進一步明確;二是研究資料的學術價值有待於進一步挖掘;三是女性移民的宗教信仰研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在中國改革開放 40 年的歷程中,華僑華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相應,學界圍繞“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這一主題的研究也走過了 40…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彭 兆 榮:神話敘事中的“歷史真實”———人類學神話理論述評(9)

敘事並非神話和歷史的獨有特征 , 政治、倫理、小說等也都可以敘事。在人類學神話研究的領域裏 , 神話的歷史性敘事,並不只專注於一般的所謂“以文字記錄的、經過作者創作”的作品 , 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投在“原生性的共同體敘事”(primordial  community  narrative) 之上。



由於人類學對“異文化”研究的專業化要求  , 那些無文字的小規模社會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人類學家特別關注的對象。在那樣的文化傳承語境中  , 以文字記錄和具有“版權”性獨立個體的敘事幾乎難有存活的土壤。“人類學家碰到的不是獨創的、寫實的、印刷成文的故事 , 而是一大堆口頭故事 , 其中許多彼此之間僅有細微的差別。這些口頭故事經常包含一些神魔事件 , 而這些事件與它們在其中被講述的那些社會的‘現實’沒有任何明顯的關係



幾乎在所有的方面 ,…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3, 2020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彭 兆 榮:神話敘事中的“歷史真實”———人類學神話理論述評(8)

神話敘事之所以能夠使某些“無意義”的符號變得“有意義”, 根本原因在於神話有著自己的邏輯和結構。利奇認為“:  神話邏輯的陳述與一般實在經驗邏輯法則相衝突 , 但是 , 只要說話者和聽話者 , 或者表演者和觀眾具有同樣的有關超自然的時空,和超自然存在屬性的傳統觀念 ,  他們就可在‘大腦中’表現意義。



這些屬性在整個人類社會具有一種普遍的一致性。”   按照列維 - 斯特勞斯的說法 , 神話系統和它所運用的表現方式,有助於在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之間建立“同態關係”, 即在不同平面上的各種有意義的對比關係之間確立等價法則。 



在神話結構中   ,…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3, 2020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彭 兆 榮:神話敘事中的“歷史真實”———人類學神話理論述評(7)

三、敘事的功能與結構的敘事

神話和歷史之所以被放置在一起 , 無論從知識範疇、學科分類還是文體形態來看 , 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敘事。“神話就是敘事 , 這是一個最為基本的事實。敘事是對特別事件的秩序所做的一種安排。所以 , 敘事活動要求具有基本的組織建構或對原生時態的創造 , 同時具有一種轉換的能力。” 毫無疑義 , 敘事要對一系列存在著因果關聯的事件進行表述。神話和具有本土性、族群間關聯(inter ethnic contact) 的歷史敘事,都典型地表現在同一個歷史事件中。道理很簡單: 神話和歷史都屬於原初性的敘事形式。它們都包含著對連續行為和編排性事件的陳述 , 並通過敘事在時間和社會結構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方式和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3,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