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圖校友's Blog – November 2020 Archive (7)

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9)

3.敘事行為效用

在敘事情境及敘事者效應中,講故事相當於結果,說者、聽眾與組織制度環境因素是原因。但講故事也有獨立的影響,在社會秩序、組織運行和政治動員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符號互動論認為,講故事相當於社會交往(social transactions)和角色互動,參與者共同完成了故事的講述。互動遵循著一定的規則,它們雖未被言明,卻維系著常識社會的運轉,講故事與日常生活相互構建。



例如,組織研究發現,部分組織任務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才能達成。通過講故事,職員間交流工作經驗、界定角色責任、學習新技術、解決遇到的問題,講故事扮演著“非正式的培訓”的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22,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8)

(二)作為行動的講故事

 

深入故事文本內部固然可以作出極為精致的結構化分析,但這種深度解碼也同時造成了它的困境。首先,這種路徑將每個故事都視為,一個獨立且具有完整性的意義系統,視點集中在系統的內部,因此生產這一意義系統的社會情境則被置於盲區。米什勒(Elliot Mishler)認為,拉波夫一派的研究沒有關注訪談情境在生產敘事中的作用,而是假定故事就在那里,只待發掘…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20,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7)

以筆者訪談的一位商人業主C的敘述為例。當他回憶自己的一次庭審經歷時說了這樣三句話:(1)當事人在陳述意見,法官不聽了,走了。(2)這在全世界的法官中都是罕見的。(3)大家都很憤怒。三句話中,只有第一句和第三句是敘事句,拿掉第二句不影響整個故事的走向,但調換第一句和第三句的位置則會改變故事的含義,形成另外一種因果關係:因為大家很憤怒,所以法官走了。

 …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20,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6)

李歐塔所言的這種盲點,實為科學表達方式背後的霸權。而故事之所以可以挑戰霸權,在於它隱含的道德意涵與會意空間。

 

首先,科學表達方式是對社會的一種相對扁平化描述,它將事件與人和他們所嵌入的情境分離開來以滿足形式要件,變相地壓縮了生活、經驗、意識或行動所蘊含的複雜意義(Mishler,1986;Bruner,1986)。這種分離和形式邏輯塑造了中立感與客觀感,但代價卻是隱藏知識生產的政治過程。



以統計報告為例,通過研究19世紀中期法國巴黎的工業數據,斯考特(Joan…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19,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5)

(三)敘事的內在因果性

在《社會學中的構型故事與因果性》中,赫希曼(Daniel Hirschman)及其同事,總結出社會學中因果關係的兩種類型:力向因果(forcing-cause)構型故事(formation stories)



第一種類型,假設存在預先定義好的對象(predefined object);和預先定義好的結果…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19,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3)

三、“敘事”的概念化:四個特質及其理論意涵

 

如上文所述,社會學的敘事研究受惠於語言學轉向、敘事轉向等思潮,吸納了文學、歷史學等學科在多個研究議題上的成果,而敘事的社會理論面向,也吸引著社會學家結合本學科傳統,作進一步的概念挖掘。筆者認為,這些概念化工作圍繞敘事的四個特質展開,分別是:敘事的普遍重要性、具體時間性、內在因果性與潛在反抗性。

 

(一)敘事的普遍重要性…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1,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