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OP's Blog – October 2019 Archive (3)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11章 接受和參與(下)

這樣一出戲,在開演前,已有宮廷衛兵“守衛”在劇場入口處,待到觀眾魚貫入場,發現劇場中間的平臺上已有那位年輕的國王和他的侍從肅穆地相對而坐,觀眾從四周圍住他們,既成為他們的精神圍墻,又成為他們情感窒息的共同感應者。他們的對話,他們對自然情感的規避和覬覦,他們對罪惡和道德的顛倒和困惑,都在觀眾中間引起了親切的反應。當代中國觀眾被一種告別不久的情感狀態所震撼,劇場的氣氛凝重了。接著,觀眾又目睹了自然情感從窒息狀態下逐步釋放的艱難情狀,觀眾替他們遮蓋,看他們狼狽,笑他們作偽。看戲,也是看自己。看演員,也是看觀眾。戲中的宮廷舞會,觀眾一起參與,角色傳遞的信物,竟塞給觀眾掩藏。更令人驚嘆的是,藝術家們讓角色不斷地更替服裝,在不知不覺之中,服裝漸漸靠近現代。最后,當法國公主因事回國,國王和侍從們前去送行的時候,分明是現代青年在現代的告別。…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31, 2019 at 7:51am — No Comments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11章 接受和參與(中)

高行健編劇、林兆華導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話劇《野人》,展示了橫跨千年的多層場景。最遙遠的傳說時代和最切近的都市生活,同顯一臺。藝術家不願編造其間的情節性聯系,而只是把幾個歷史性畫面平列相陳。但是,作品最主要的思想礦藏,恰恰也在畫面與畫面之間的千年空地上。他們給觀眾以那麽大的信任,相信他們能以自己的腿力走完千年路途,品味歷史的厚味。

如果不是像高行健先生他們做的那樣,而是反過來,在代與代、歷史階段與歷史階段、社會塊面與社會塊面之間布置了太多的情節性纜索,可以讓觀眾不費力氣地被動滑行,那麽,觀眾哪能切實地體察到歷史的苦澀感、洪荒感和豪邁感呢?…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3, 2019 at 12:56pm — No Comments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11章 接受和參與(上)

在整個藝術創造過程中,最終,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便是疏通作品與接受者之間的關係,以開放,而不是以封閉的方式,完成創造。

接受美學標誌著很多藝術家對於輸出道口的重視,以至願意反過來把它作為整體創造活動的基準。接受美學認為全部創造活動,都應把接受者們的接受狀態也包括在內。接受,參與了創造,延續了創造,完成了創造。

藝術的狹義本體只是成了一種誘發劑,一種推動力。這樣,它的地位降低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要發揮那麽大的組織功能和調動功能,它的職能提高了。它的自身形態也要隨著職能的變化而變化,出現了各種召喚接受者參與其間的特殊結構。…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3, 2019 at 12:5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