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va ajatus's Blog – April 2013 Archive (9)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9 》:捧杯落空,德國贏得什麼?

世杯賽結束了。

可是,假如你看見的2006年德國世杯賽,是創意經濟的大事件,那麼,許多好戲則才開場。

當球員、義工、媒體與遊客依依不舍離去時,便輪到研究人員興致勃勃開始工作:從各個來源采集數據,閱讀文獻並寫上眉批,整理好本身的觀察與思考手記,然後敲一敲自己的腦袋――我到底想挖掘甚麼;用甚麼方法去找到我想知道的答案?……

觸動新視角、新行動

就像所有的大事件,世杯賽是豐富的研究素材,唯有生命力與創造力是我們的限制。沒有生命力,我們便缺少一份好奇與堅持。面對排山倒海的資訊,會哈欠連連地問:“誰勝誰負誰捧杯,賭注多少賠多少,早在7月10日天亮前就揭曉 了。…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9, 201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8 》:國民收入高,球技就好?

世界各國的足球造詣,是否與他們的人口、休閑及培訓有關呢?美國有兩 位經濟學家,東肯德基大學的R. G. Houston, Jr.,和德州阿靈頓大學的D. P. Wilson(註1),曾透過國際足聯給予197 支國家隊的排名,計算出這些因素之間的正面 關聯。結論就是,國民的收入高低,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球技強弱。

有錢有閑就有活力

這道理不難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好,民間自然享有更多的休閑時間 與預算,可以投進足球等業余活動。久而久之,所選項目的風氣越來越熾盛,參與人數達到一定的比率與競爭,技藝便越來越圓熟。隨著參與國際競賽的機會提 高,也就更可能出類拔萃。

這裏所謂的“足球造詣”,根據的是1999…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7, 2013 at 10:46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7 》:世杯戲臺,盛事文創

球賽:虛假當中的唯一真實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說,他一向不看電視,因為電視節目都是虛假的;唯有球賽轉播例外,是虛假當中的唯一真實。

猜想在福特的年代,沒有“國家地理雜誌”之類的益智片,電視播的都是肥皂劇吧,叫他看了覺得不實在。

話說回來,在全球最具集客魅力的世杯賽中,各國健兒的團隊默契、場上技藝,當真虛假不了。…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2, 2013 at 1:00am — 2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6 》:世杯耍球技,更耍科技

考考大家,以下口訣,屬於什麼教徒?

“一枝獨秀,一本萬利;一觸即發,一蹴而成;一炮而紅,一舉成名;一步登天,一躍龍門;一往情深,一網打盡;一掃而空,一了百了……”

你猜到了,是“科技教徒”。

事件行銷創造話題

我在念碩士班時,學的是工藝管理,發覺搞技術開發的人,在試驗室裏忘我地工 作,不自覺的大都認為,他們的最新心血,肯定會讓顧客“一見如故”,甚至“一見鐘情”;並能“一馬當先”,與市場一哥“一決雌雄”。

可惜,禱告歸禱告,現實歸現實。許多試驗室裏的曠世傑作,進入市場卻是“一…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9, 201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5 》:世杯踢起3G商機

你還記得黑白電視的年代嗎?整個村子數十家人,唯有三幾家擁有電視機。大部分人想看電視,就上街口咖啡店去。

也不過是公家經營的兩個頻道,要 觀賞好節目,必須耐心地等。今晚沒看到,明晚再去等。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 不看,到河邊聽哈蟆叫算了。

隨時隨地看電視

今天,我們家中的電視機能看上多少頻道?一時間恐怕也算不出來。放眼全球電視臺,每年生產3千1百萬個小時的節目。一個人一出娘胎,就算雙眼一分鐘也不離開熒幕,一輩子足足看上80年,也要耗上44輩子才看得完。…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6, 2013 at 4: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4 》:跟著達文西密碼走

話說,你是一位電視負責人,你會為老奶奶們制作什麼節目?倫理悲情連續 劇?小學生呢,公民意識教育片?家庭主婦則是美女俊男偶像劇?



你不肯定?無所謂,連世界上最大的廣播集團――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弄不清楚。直到2004年4月搞了一項調研,他們才目瞪口呆發現到:



一個故事,多元媒體



老奶奶愛和世界各地素昧平生的對手,在網絡遊戲中拼個你死我活,只為了改變故事主人翁的最終命運。



小學生從網絡電臺下載各種歌曲,通過電腦拼接後重新混音,又上載回互聯網去,變成另類的再創作,給人新的賞歌經驗。…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2, 201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 》:雙子塔:兩條玉蜀黍而已?

林語堂生前說過,他盼望能做安徒生,寫出美人魚的故事。要不,就做美人魚,期待有一天長大能遊上海面,那是人世間最深、最美的快樂。林博士驚嘆道,小時候的那些想象,並不如一般人所說的那麽不真實;因為“這些夢想不知怎樣總是和我們終身同在著。”



一代一代的人,聽著故事長大;一代一代的人,說著故事老去。不管那個年 代,總也有數不完的故事,發生在男女老少之間。許多故事流傳了下來,而且變得 更豐富;更吸引人。有的還從人們的口頭,走進了文字、錄音間、廣播室、劇場與 電影院。今天,更走進了手機,網際網絡與電子遊戲。



(Feature…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9, 201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 》:一切生意都是演出事業

1982 年,彼德斯和沃特曼二位管理學人,根據他們研究美國43家成功企業的發現,寫出了哄動一時的《追求卓越》。三年後,為說明這些企業在成功後,為何 能長時間保持卓越,彼德斯又寫了一部《追求卓越的熱情》,一時又是洛陽紙貴。

根據彼德斯的說法,在1985 之前的25年間,美國經理給人的形象是:警 察、法官、魔鬼辯護士、無情分析家、專業決策者或一言堂堂主。而卓越企業的經營者,則從僵在控制、支配、貶抑與壓制的管理定位,逐漸蛻變成擅長帶領藝術的領袖,發揮新的角色:啦啦隊隊長、創新闖將的教練、慧眼識英雄者、深入現場者、熱心者、促進者、建設者和戲劇家。

軟體成為硬體

彼德斯宣告,卓越的領導藝術包含以下軟體:關註、象征、戲劇、願景和熱 情。要取得長遠的成就,這些軟體必須成為硬體。意思是,在日常工作中,領導人…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7, 2013 at 12:18am — 2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1 》:布秧谷密碼

有一回,一家子到北馬遊玩,目的地之一是吉打州南邊的布秧谷(Bujang Valley)。沿途歧路多、路標稀,五口人跌跌撞撞、尋尋覓覓了一番,才找到那古老文明的遺跡。挨近歷史的表情也許莊嚴,發生在那兒的歷史文化紀事,很慚愧,誰也沒搞懂多少。因為,用我們家老大策棟的話來說,馬來西亞的旅遊業,十分需要遊客的主動性。







可不是?馬來西亞的觀光景點,賣的都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原產品。風景也好,陳設物也罷,就像密碼般高深莫測,默默擺在那兒,你自己慢慢地看,用心推敲吧;沒人會來破壞你的雅興。…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4, 2013 at 11:00pm — 17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