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èmes lieu's Blog – October 2016 Archive (16)

朱自清《倫敦雜記》公園

英國是個尊重自由的國家,從倫敦海德公園(Hyde Park)可以看出。學政治的人一定知道這個名字;近年日報的海外電訊裏也偶然有這個公園出現。每逢星期日下午,各黨各派的人都到這兒來宣傳他們的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從耶穌教到共產黨,差不多樣樣有。每一處說話的總是一個人。他站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是別的什麽上,反正在聽眾當中露出那張嘴臉就成;這些桌椅等等可得他們自己預備,公園裏的長椅子是只讓人歇著的。聽的人或多或少。有一回一個講耶穌教的,沒一個人聽,卻還打起精神在講;他盼望來來去去的遊人裏也許有一兩個三四個五六個……愛聽他的,只要有人駐一下腳,他的口舌就算不白費了。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30, 2016 at 12:03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歌聲

昨晚中西音樂歌舞大會裏“中西絲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①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著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

 

--------

①細雨如牛毛,揚州稱為“毛雨”。…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40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冬天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28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潭柘寺 戒壇寺

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壇寺。在商務印書館的《北平指南》上,見過潭柘的銅圖,小小的一塊,模模糊糊的,看了一點沒有想去的意思。後來不斷地聽人說起這兩座廟;有時候說路上不平靜,有時候說路上紅葉好。說紅葉好的勸我秋天去;但也有人勸我夏天去。有一回騎驢上八大處,趕驢的問逛過潭柘沒有,我說沒有。他說潭柘風景好,那兒滿是老道,他去過,離八大處七八十裏地,坐轎騎驢都成。我不大喜歡老道的裝束,尤其是那滿蓄著的長頭發,看上去啰裏啰唆,齷裏齷齪的。更不想騎驢走七八十裏地,因為我知道驢子與我都受不了。真打動我的倒是“潭柘寺”這個名字。不懂不是?就是不懂的妙。躲懶的人念成“潭柘寺”,那更莫名其妙了。這怕是中國文法的花樣;要是來個歐化,說是“潭和柘的寺”,那就用不著咬嚼或吟味了。還有在一部詩話裏看見近人詠戒台松的七古,詩騰挪夭矯,想來松也如此。所以去。但是在夏秋之前的春天,而且是早春;北平的早春是沒有花的。…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27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春暉的一月

去年在溫州,常常看到本刊,覺得很是歡喜。本刊印刷的形式,也頗別致,更使我有一種美感。今年到寧波時,聽許多朋友說,白馬湖的風景怎樣怎樣好,更加向往。雖然於什麽藝術都是門外漢,我卻懷抱著愛“美”的熱誠,三月二日,我到這兒上課來了。在車上看見“春暉中學校”的路牌,白地黑字的,小秋千架似的路牌,我便高興。出了車站,山光水色,撲面而來,若許我抄前人的話,我真是“應接不暇”了。於是我便開始了春暉的第一日。…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21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綏行紀略

十八日奉教職員公會會長馮芝生先生之命,攜帶同仁捐款二千元,前往綏遠及平地泉慰勞前方抗戰將士。晚六時許,在清華園站上車,偕行者有學生自治會代表王達仁先生,燕大中國教職員會代表梅貽寶先生,學生會代表朱燾譜先生,新聞學系同學王若蘭女士。三等車有臥鋪,有暖氣,褥子及枕頭均潔白;惟室中未免太暖耳。十九日早過平地泉,有受傷官長一人,用繃架擡上火車。車門嫌窄,擡入極為不易。後知此受傷之人乃三十五軍二一八旅參謀席卓先生,系在紅格爾圖被飛機擲彈炸傷胸部,用載重汽車送至平地泉,再由火車送綏。席先生經百余裏之顛簸,上火車時繃架又再三轉側,當時情形極為痛苦,但不能言。抵綏後即送往教會所辦之公醫院,經打三針,惟失血過多,勢甚危險。記此以見前方醫藥及救護之缺乏也。…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17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重慶行記

這回暑假到成都看看家裏人和一些朋友,路過陪都,停留了四日。每天真是東遊西走,幾乎車不停輪,腳不停步。重慶真忙,像我這個無事的過客,在那大熱天裏,也不由自主的好比在旋風裏轉,可見那忙的程度。這倒是現代生活現代都市該有的快拍子。忙中所見,自然有限,並且模糊而不真切。但是換了地方,換了眼界,自然總覺得新鮮些,這就乘興記下了一點兒。

 

飛…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15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我所見的清華精神

這半年來同事們和同學們常常談到“清華精神”。自己雖然不是清華人,但是在校服務多年,對這個問題也感到很大的興趣。有一回和一位同學談話,曾經假定清華精神是“服務”。後來和錢偉長先生談起,他似乎覺得清華精神是“獨立的、批評的”,例如清華人到一個機關服務,往往喜歡表示自己的意見,不甘心茍同。我承認錢先生的看法,連帶著他的例子,是有理由的。但是關於“服務”,我還請申說一下。…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11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文物·舊書·毛筆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7, 2016 at 4:11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倫敦雜記》乞丐

“外國也有乞丐”,是的;但他們的丐道或丐術不大一樣。近些年在上海常見的,馬路旁水門汀上用粉筆寫著一大堆困難情形,求人幫助,粉筆字一邊就坐著那寫字的人,——北平也見過這種乞丐,但路旁沒有水門汀,便只能寫在紙上或布上——卻和外國乞丐相像;這辦法不知是“來路貨”呢,還是“此心同,此理同”呢? 



倫敦乞丐在路旁畫畫的多,寫字的卻少。只在特拉伐加方場附近見過一個長須老者(外國長須的不多),在水門汀上端坐著,面前幾行潦草的白粉字。說自己是大學出身,現在一寒至此,大學又有何用,這幾句牢騷話似乎頗打動了一些來來往往的人,加上老者那炯炯的雙眼,不露半星兒可憐相,也教人有點肅然。他右首放著一只小提箱,打開了,預備人往裏扔錢。那地方本是四通八達的鬧市,扔錢的果然不少。箱子內外都撒的銅子兒(便士);別的乞丐卻似乎沒有這麽好的運氣。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5, 2016 at 10:10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倫敦雜記》聖誕節

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英國人過聖誕節,好像我們舊歷年的味兒。習俗上宗教上,這一日簡直就是“元旦”;據說七世紀時便已如此,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雖然將“元旦”改到三月二十五日,但是以後情形又照舊了。至於一月一日,不過名義上的歲首,他們向來是不大看重的。 



這年頭人們行樂的機會越過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過節;所以年情節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從前那樣熱狂地期待著,熱狂地受用著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憶,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著罷了。大都市裏特別是這樣;在上海就看得出,不用說更繁華的倫敦了。再說這種不景氣的日子,誰還有心腸認真找樂兒?所以雖然聖誕節,大家也只點綴點綴,應個景兒罷了。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4,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歐遊雜記》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個別致地方。出了火車站,你立刻便會覺得;這裏沒有汽車,要到那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雇“剛朵拉”(Gondola)。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胡同。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是一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兒都去。威尼斯並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彎抹角,那兒都走得到,用不著下河去。可是輪船中人還是很多,“剛朵拉”的買賣也似乎並不壞。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島的東北角上,是一群小島,外面一道沙堤隔開亞得利亞海。在聖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裏蕩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裏沒有什麼煤煙,天空幹幹凈凈;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國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鄉;夏初從歐洲北部來的,在這兒還可看見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麼綠,那麼釅,會帶你到夢中去。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1, 2016 at 9:03a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倫敦雜記》文人宅

杜甫《最能行》雲,“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水經註》,秭歸“縣北一百六十裏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屋基。”看來只是一堆爛石頭,杜甫不過說得嘴響罷了。但代遠年湮,渺茫也是當然。往近裏說,《孽海花》上的“李純客”就是李慈銘,書裏記著他自撰的楹聯,上句雲,“保安寺街藏書一萬卷”;但現在走過北平保安寺街的人,誰知道那一所屋子是他住過的?更不用提屋子裏怎麽個情形,他住著時怎麽個情形了。要憑吊,要留連,只好在街上站一會兒出出神而已。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18, 2016 at 7:53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倫敦雜記》吃的

提到歐洲的吃喝,誰總會想到巴黎,倫敦是算不上的。不用說別的,就說煎山藥蛋吧。法國的切成小骨牌塊兒,黃爭爭的,油汪汪的,香噴噴的;英國的“條兒”(chips)卻半黃半黑,不冷不熱,幹幹兒的什麽味也沒有,只可以當飽罷了。再說英國飯吃來吃去,主菜無非是煎炸牛肉排羊排骨,配上兩樣素菜;記得在一個人家住過四個月,只吃過一回煎小牛肝兒,算是新花樣。可是菜做得簡單,也有好處;材料壞容易見出,像大陸上廚子將壞東西做成好樣子,在英國是不會的。大約他們自己也覺著膩味,所以一九二六那一年有一位華衣脫女士(E.White)組織了一個英國民間烹調社,搜求各市各鄉的食譜,想給英國菜換點兒花樣,讓它好吃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烹調社開了一回晚餐會,從十八世紀以來的食譜中選了五樣菜(湯和點心在內),據說是又好吃,又不費事。這時候正是英國的國貨年,所以報紙上頗為榆揚一番。可是,現在歐洲的風氣,吃飯要少要快,那些陳年的老古董,怕總有些不合時宜吧。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17, 2016 at 3:06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歐遊雜記》佛羅倫斯

佛羅倫司(Florence)最教你忘不掉的是那色調鮮明的大教堂與在它一旁的那高聳入雲的鐘樓。教堂靠近鬧市,在狹窄的舊街道與繁密的市房中,展開它那偉大的個兒,好像一座山似的。它的門墻全用大理石砌成,黑的紅的白的線條相間著。長方形是基本圖案,所以直線雖多,而不覺嚴肅,也不覺浪漫;白天裏繞著教堂走,仰著頭看,正像看達文齊的《摩那麗沙》(Mona Lisa)像,她在你上頭,可也在你裏頭。這不獨是線形溫和平靜的緣故,那三色的大理石,帶著它們的光澤,互相顯映,也給你鮮明穩定的感覺;加上那樸素而黯淡的周圍,襯托著這富麗堂皇的建築,像給它打了很牢固的基礎一般。夜晚就不同些;在模糊的街燈光裏,這龐然的影子便有些壓迫著你了。教堂動工在十三世紀,但門墻只是十九世紀的東西;完成在一八八四年,算到現在才四十九年。教堂裏非常簡單,與門墻決不相同,只穹隆頂宏大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10, 2016 at 9:09a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歐遊雜記》羅馬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8, 2016 at 10:12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