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for Form's Blog – May 2025 Archive (3)

黎荔·詩:寺中之言 下

法度之詩是文明的腳手架,核心特質是遵循詩歌傳統的形制規范(如平仄、對仗、音步、韻律),注重修辭技巧的精密編織,其價值在於將人類對語言秩序的掌控推向極致,在有限框架內創造目標明晰的言說和表達。通靈之詩是語言的巫術,核心特質是突破理性邏輯與語法規范,通過意象的蒙太奇、語感的震顫與直覺的閃電,捕捉意識深層的原始震顫。當然,絕對的「通靈」可能導致詩歌滑向譫妄,通靈之詩仍需某種隱形的法度作為錨點。比如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看似渾成,實則暗藏《古詩十九首》的法度肌理;蘇軾詩詞的「衝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軌」也並非否定法度,而是將法度內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呼吸。我們得承認,有些詩人是兼具法度與通靈的。也可以說,所有的通靈時刻都在重構傳統法度,而形式本身亦可成為創新的催化劑。這就是中國詩學傳統中「人工」與「天工」、「法度」與「妙悟」、「規則」與「神韻」的永恆辯證。…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24, 2025 at 9:36pm — No Comments

黎荔·詩:寺中之言 上

詩歌的「詩」字,其繁體字為「詩」,可見「詩」字由「言」和「寺」組成。國內神話學研究的代表人物——學者葉舒憲提出,「詩」字的造字本義應追溯到祭祀主持者的語言活動,即「寺人之言」。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學者的支持,並認為「詩」字的形成與宗教祭祀密切相關。今晚我也來探討下「詩」字的本義與「寺中之言」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22,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詩歌的時間性與「詩」字的語源分析

在探討「詩」字的語源時,周策縱指出:「中國『詩』字的原始意義實本於迅速的運動和有目標的指向這兩個觀念。而這兩點也正是時間的特質,即流動(flowing)與指向(direction)。」他進一步認為,這種語源上的時間性,使中國詩歌成為以瞬間感受為核心的抒情藝術。詩人創作詩歌,是將當下的思想、感情、印象即時呈現或暗示,而非回憶過去或預測未來。 (cnprose.com)



詩歌作為歷史時間的見證者:…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