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etiyo's Blog (188)

詩的藝術——米沃什訪談(3)

采訪者:你和他見面的情況怎樣?…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25, 2018 at 8:44pm — No Comments

詩的藝術——米沃什訪談(2)

采訪者:當你在立陶宛時,是何種文學塑造了你的想像力?

米沃什:請想象一個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電影的世界。那就是歐洲一個偏僻地方我的童年。那時書籍的影響遠遠大於現在,我從祖父的圖書館獲益良多,那里主要是一些十九世紀的書。唯一的地圖冊是過時的,非洲中部有很大一個白點。時間的神秘不是由馬塞爾•普魯斯特向我透露的,而是由詹姆斯•費尼莫爾•庫珀。像費尼莫爾•庫珀這樣的作者,適合兒童閱讀的刪節本和一些混亂的版本,當時非常受歡迎。比如,史詩般的《獵鹿人》被壓縮成一卷。不過,它給我留下了巨大的印象,因為它是真正的故事,關於一個年輕獵人逐漸成熟,然後在他從東到西慢慢進行冒險的過程里,成為一個老人。他的悲劇在於,他是一個流放者,而他無法逃離文明。我也閱讀那些在美國從未聽說過的作者,如托馬斯•梅恩•里德…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25, 2018 at 8:42pm — No Comments

詩的藝術——米沃什訪談(1)

李以亮 譯



因為與周圍環境失去和諧的聯系,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家的感覺,因此,一個僑民、難民或移民——不管如何稱呼他,假設他是一名藝術家,要想他所身處的社會完全理解他,這是非常矛盾的。不僅如此,如果他要想表達現代人生存的處境,他必生活於某種流放狀態之中。——切斯瓦夫•米沃什,論流亡

 

雖然諾貝爾獎獲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認為自己是一個波蘭詩人,因為他以母語波蘭語寫作,但他並不是出生在波蘭,也有半個多世紀沒有生活在那里。盡管如此,這位“感性的神秘主義者”,他的詩卻被鐫刻在格丹斯克的紀念碑上,同時還被印在紐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的海報上。…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25, 2018 at 8:42pm — No Comments

D. H. 勞倫斯:色情與淫穢(7)

其次,人在他自我意識的歷險中,必須限制自己,同時認識到自己以外的東西。人必須有足夠的自我意識,能意識到自己的界限,意識到那些超越自己的東西。超越我的,就是我身上的生存欲望,這種欲望促使我忘掉自己,服從剛剛萌生的沖動,去粉碎世上的彌天大謊,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如果我的生命只是沿著手淫的自我意識、自我封鎖的圈子延續,生命對我來說就毫無意義了。同樣,如果我個人的生命被圍在當今社會的腐朽謊言——純潔和骯髒的小秘密之中,生命對我也沒有多大意義了。自由是一種偉大的現實,但自由最主要的含義就是從謊言中解放出來。首先是從自我中解脫出來,從自我的謊言中解脫出來,從自尊自傲的謊言中解脫出來,對我自己也要如此。也就是說,要從我這個自我封鎖,自我意識的手淫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從純潔和骯髒的小的謊言中解放出來,從社交界普遍的謊言中解放出來。所有其他罪惡的謊言,都潛伏在這個彌天大謊的鬥篷下。有關金錢的謊言就潛伏在純潔的鬥篷之下。擊破有關純潔的謊言,那麽有關金錢的謊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13, 2018 at 10:48pm — No Comments

D. H. 勞倫斯:色情與淫穢(6)

為什麽?有兩個原因,瑪麗·斯托普斯那樣的理想主義者以及今天年輕的波希米亞人,就他們個人來說,已經鏟除了骯髒的小秘密,但就整個社會而言,他們仍然受制於這個小秘密。在社交界、新聞界,在文學、電影、戲劇、廣播中,到處都是純潔和骯髒的小秘密占主導地位。在家庭里,吃飯時,也是如此。無論你走到哪里,都碰到一樣的情況。姑娘們、年輕的女性總被人們心照不宣地認為是純潔的、貞潔的、無性欲的。你就像一朵花!可她,可憐的人兒,知道得很清楚,花朵,即便是百合花,也有黃色的花藥和粘乎乎的柱頭,也有性,周而覆始的性。但在一般人腦里,花是沒有性欲的。如果把一個女孩子說成一朵花,那就意味著她沒有性欲而且應當沒有性欲。她卻清楚地知道,自己並非沒有性欲,也並非只是一朵花。但她怎能抵擋得住整個社會對她施加的壓力呢?她不能!她屈服了,骯髒的小秘密勝利了。她失去了對性的興趣,起碼對男性的興趣,但更深地陷入了手淫和羞愧的惡性循環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13, 2018 at 10:47pm — No Comments

D. H. 勞倫斯:色情與淫穢(5)

當然,這個過程也是消耗精力的。英國人真正的手淫始於十九世紀,從那時起,一直持續到今天,把真正的活力和人的真正存在大量挖走,以致今天的人只剩下了一層空殼。人的反應已經遲鈍,感覺已經失靈,一切建設性的活動都已幾乎終止,剩下的只是一副軀殼,一個被掏空一半的尤物,它關心的只是自己,既不會給予,也不會獲取。人具有生命力的部分既不會給,也不會拿,這就是手淫的結果。禁錮在自我的惡性循環里,不同外界發生任何有生命力的聯系,這個自我勢必越來越空洞,直至淪為虛無,化作烏有。



虛無也罷,烏有也罷,它卻仍然抓著那骯髒的小秘密不放,而且仍然在那兒偷偷地摩擦它,點燃它。永遠是惡性循環。它自有一種怪異而盲目的意志。…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13, 2018 at 10:47pm — No Comments

D. H. 勞倫斯:色情與淫穢(4)

在我看來,整個色情的問題都是個隱秘的問題。一旦秘密被捅穿,也就沒什麽色情可言。但隱秘和羞怯是截然不同的兩樣東西。隱秘總帶有一點害怕的成分,並且常常上升為仇恨;羞怯則比較溫和、含蓄。如今,羞怯被丟進風中,甚至當著那些灰色衛道士的面。而隱秘卻被緊緊地抱著不放,實際上,隱秘本身就是一種罪惡。那些灰色衛道士的態度是:親愛的姑娘們,只要抱著你們骯髒的小秘密,你們就可以拋棄一切羞怯。…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7, 2018 at 10:42am — No Comments

D.H.勞倫斯:色情與淫穢(3)

但是,甚至我也會十分嚴格地檢查,剔除真正色情的東西。這不是什麽難事。首先,真正的色情差不多總是地下的,並不公開露面。其次,你可以從它對性,以及對人類精神的侮辱去識別它。



色情就是企圖侮辱性,玷汙性,這是不可原諒的。就拿那些在大多數城市的黑市上偷偷出售的照片和明信片來說吧,我所看到的這類東西,醜得簡直要讓人大哭。那完全是對人體的褻瀆,對至關重要的人類關系的褻瀆!他們把裸露的人體弄得那麽醜,那麽不值錢,把性的舉動描繪得那麽粗俗、下流,那麽淺薄、低劣、齷齪。



在黑市上出售的書也一樣。它們要麽醜得讓人作嘔,要麽蠢得只有白癡或性變態者才去寫、去讀。…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7, 2018 at 10:40am — No Comments

D.H.勞倫斯:色情與淫穢 (2)

這就使我們又回到色情和淫穢這個主題上來了。任何一個人對任何一個詞的反應,要麽是大眾的反應,要麽是個別人的反應。這取決於一個人的自問:我的反應是個別人的嗎?還是僅僅根據大眾的自我作出反響?



談到所謂的淫穢詞,我敢說,一百萬人中也沒有一個能逃避大眾的反應。頭一個反應幾乎可以肯定是大眾反應,大眾的義憤,大眾的譴責,大眾卻不會因此而進步了。但真正的個人會接著想下去並說:我真的吃驚了嗎?我真的感到氣憤了嗎?任何一個個人的回答都肯定會是:不!我不吃驚,不氣憤,不憤慨。我認識這個詞,實事求是地對待它。我不會被人騙去用鼴鼠打洞挖出來的土去造山,不管什麽法律不法律。…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7, 2018 at 10:39am — No Comments

D.H.勞倫斯:色情與淫穢 (1)

色情與淫穢是什麽,這通常完全取決於不同的個人。對某個人來說是色情的東西對另一個人則可能是天才的笑料。



我們被告知,色情這個詞本身意味著“同妓女有關”——是妓女這個詞的標繪圖。但是,時至今日,什麽算是妓女呢?如果是指那些以上床睡覺換取錢財的女人,那麽,過去大多數做妻子的都出賣過自己,而真正的妓女則可能在她們高興的時侯,無償地奉獻自己。可以說,一個女人如果不具備一點“妓女”的氣質,那就無異於一根乾枯的木棍,而大多數妓女很可能都具備一些女人的慷慨。為什麽一定要一刀切得那麽齊,那麽乾巴巴呢?法律是枯燥乏味的,法律的判斷與生活並沒什麽關系。…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7, 2018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5)

于:我覺得,今天的祖國,已經不是“五四”反傳統要反對的那個東西,“五四”時反傳統,是因為當時的傳統太強大了,像空氣一樣,窒息著每一個作家,魯迅他們那代人,極端地反傳統。因為,傳統對他們來講,嚴重窒息生命,是非常壓抑的一個東西,所以魯迅就極端地說出了所謂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的話。魯迅、瞿秋白這些人都講過這種話。他們也講到了根本上,取消了漢語,作為民族國家的中國,也就不存在了。但是,今天的祖國、傳統對于我們來講,已經不是現實,不再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不再成為壓迫人的東西。

張:傳統中國今天已經蹤影難尋。

于:中國的傳統有一個特點,它不像西方的那種文化,西方人是這樣的,生活是生活,政治是政治,教會是教會。在西方,你可以一直進行革命,但是傳統生活方式可以一直延續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7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4)

張:為人生的寫作。

于:80年代,可能會比較偏向意識形態,偏向于政治。但是,怎麽喚起人對存在的感悟?這一點,我覺得是基本的東西,當時的文學中,有這個東西。文學在重新追問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麽活著?我們要去哪里?這個東西,在80年代是寫作中最基本的主題,相當了不起的主題。到了90年代,這個東西被消解掉了,變成解構,小東西,小感覺,對那種健康的黑塞式的,而不是假大空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也產生了巨大的消解,進入了後現代時期。 後現代,我覺得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媚俗的東西。整個中國哪個不是後現代?每一部手機都在解構,我覺得後現代是非常無聊的事,那種解構,只是玩世不恭,再也沒有那種嚴肅認真的使命感文學了。今天,我為一位詩人寫他詩集的封面的幾句話,我提出一點,寫作必須重新回到祖國,今天是一個祖國詩人的時代,我覺得可以這麽說。…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6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3)

三、諾獎大多數時候獎給了非一流作家

 

張:下面,請你談另一個問題,你覺得最近幾年諾獎評得怎麽樣?你對那些獲獎作家有什麽評價?

于:我覺得,這些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獎給了那種表達某種意義,再加上一個就事論事,以及表達了某種知識的作家。

張:獎給了非一流作家?…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5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2)

張:生命最永恒的困惑。

于:最後才是多識。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是詩最低級的功能。多識也有對經驗的尊重,只有人會總結經驗,溫故知新。我覺得,諾貝爾文學獎,把這個知識的東西,變成了第一,把興放在最後。現在獎給鮑勃·迪倫,又反過來了,諾貝爾獎讓文學回到了初衷。

張:知識不是文學的目的,文學的目的是人的生命。

于:是的,為什麽我們人類需要文學這個東西,是因為需要招魂。沒有魂,人就是野鬼。我覺得諾獎頒給鮑勃·迪倫,很正常。他是關注人的靈魂的,鮑勃·迪倫是個靈魂詩人,他的詩是招魂的。而且,他的詩也是一流的詩。…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3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1)

訪談:張慶國

時間:2016年10月 15日星期六下午地點:昆明錢局街白雲巷塞林格咖啡館

 

一、鮑勃·迪倫的詩有什麽好?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2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7)

張:歷史之河,流到 1840年被堵住了。

于:這個懷疑是千古意義的,從來沒有過的這種懷疑,這個懷疑太嚴重了,什麽拼音化。但是,漢語這根巨大的樁子,晃了幾晃,又站穩了,晃了100年,站穩了。到1949年以後,它不再是救亡了,變成了工具性的東西,把漢語看成工具,是受了斯大林主義的影響。





張:對對,工具,專用來表達某種概念。…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0pm — No Comments

于堅·世界為什麽需要文學(6)

張:你剛才說過,文學是用來招魂的,不然它就沒有意思了。

于:所以,我認為,今天我提出這個概念,講祖國詩人,是說詩人必須回到他的祖國。祖國是你寫作的巨大動力,靈感的源泉。屈原是一個祖國詩人,李白、杜甫也是祖國詩人,他們都不是國際詩人。你只有是一個祖國詩人,才有在場。



今天,現代化如此強大,凱歌高奏,每個民族都抵擋不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早就向現代化投降了。那些國家我去過,已經被捆起來了,物化、同質化,非常講究,但是生命奄奄一息,非常緊張,處于一種被各種規則合同限制著,生命非常壓抑。在日本的地鐵站上,人站著站著就跳下去了,多得是。

張:自殺?

于:是的,太可怕了。…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30pm — No Comments

江離·傾聽與辨認:馮娜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劄記(下)

這節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她良好的具象能力,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交談中,瞬間獲得了一幅始終籠罩在雨中的略帶憂傷的場景,雨中的山丘、船只、路面鋪展開來,一直延展到我的這次旅途跟前,我跟相逢的旅人之間仿佛進行了一次置換。語言簡潔質樸,而實際上是有著豐富、嫻熟、精確的變形技巧,比如“沒有雨的時候依然在下雨”、“他的亞麻色的瞳孔是雨中的建築/用以儲藏一種我沒有聽過的樂音”、“早晨去買面包的路面下雨/來到我跟前的旅途也是”這些詩句,感受力、想象力都很豐富和飽滿。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的節奏和語調,它是屬於低音的,悠揚低回,有介於溫暖與冷峻之間的沖淡,充沛的情感因克制而更具有張力。通過對“下雨”和“也是”這些詞語的反覆使用,使詩具有一種回旋往覆的節奏感。在她的其他許多詩歌中,我們也看到了這種節奏和語調的使用,比如下面這首《刺猬》: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8pm — No Comments

江離·傾聽與辨認:馮娜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劄記(上)

對這個時代來說,詩歌似乎是沒落的並不那麽可靠的行當,盡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娛樂的多樣化、實用主義導致的生活的資訊化以及80年代詩歌狂歡過後不可避免地走向冷寂,而最重要的是科技沙文主義使詩歌的合法性不再不證自明。如果有人問你,北島舒婷之後當代詩歌帶來了什麽改變或者有什麽影響,可能你從純詩歌領域建立的“新詩在8年代中後期保持迅速發展”的自信會冰消瓦解。但是另一方面,詩是維護人對世界微妙的感受力、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平衡和抵消以簡化為認識基礎的奧卡姆剃刀帶來的狹隘化,也就是說,生活世界比科學所提供的現實世界的邊界更加遼遠。並且,隨著語言系統的更替,新詩尚處童蒙階段,這也意味著里面有很多機會。…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8pm — No Comments

賈鑒·“名與命”:詩歌敘事,或一種歷史記憶形式(3)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12, 2018 at 9:2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