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偶爾飛's Blog (190)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14)

至於網路犯罪事件的頻仍,與其單只依靠科技和倫理作為一種雙管齊下的防堵美學,或靜待犯例的積累和輿論緩慢形成共識,針對犯罪情境加以脈絡化處理而試圖防杜,不如採取艾絲特.戴森(Esther Dyson)在《版本 2.0》(Release 2.0: A Design for Living in the Digital Age)一書中對數位犯罪、隱私侵犯所作出的建議,以營利或非營利的商業機制(如 TRUSTe 和 P3)、小眾社群與公眾之眼的彼此監督與聯合規範機制(戴森,1998),以及網路立法與網路教育同時進行的多管齊下方式,或許更能打造一個自由平等的網絡地景,而非重新複製另一個國家機器式的新興霸權。 



參考書目

 

Baudrillard, Jean. (1983) Simulations. New York: Semiotext(e). Baudrillard, Jean. (1988) “The Ecstasy of…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April 3, 2020 at 9:55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13)

當然狀況並不一定如布希亞想像的那麼悲觀,資訊與符號也未必 已經完全被掏空了他己身的意義,經典和文學的描述技巧與其所能企  及的深度,仍然有電子科技所未能及的長處。米樂就認為:「文學作   品好比網際網路銀河中的黑洞。由於網際網路有文學作品以及具文學  性的作品存在,它不能被視為是一種透明的電子公路系統,可以讓資  訊像公開的秘密,自由不羈的穿梭其間、毫無障礙。事實上,任何符  號系統或文本,甚至是清澈見底、最為科學的資料,都有或許可稱之  為文學的或修辭的成分。這種成分使資訊的轉換有了阻礙」(米樂, 1995:86),具隱喻和不透明性的文學性,被認為是資訊高速公路上,阻止媒體內爆及資訊無限繁殖近身的護身符和路障,因為文學或修辭  的成分,使解讀無法純淨的全然還歸原意,資訊或多或少也經由文字  的再化妝與修辭背後所具有的曖昧性,成為一種不全然猥褻、也不全  然透明可及的數位黑洞。…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April 3, 2020 at 9:54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11)

這個世界想要藉著變得稚氣,來讓我們相信,成人住在另外的地方,而且要遮掩起事實──就是說,真正的稚氣散落於各個角落,也就是成人來到此地,上演稚氣的戲碼,好來孵化自身的稚氣(布希亞,1998:35-36)。

其實成人自身的稚氣也正在每一個人身上,可是狄斯奈樂園卻藉  著群眾的溫暖與柔情,和外部絕對孤寂的停車場所對比出來的效應, 及夢想所營造出的「膺品幻境」,來使成人相信,稚氣不是四處皆有, 所以成人必須到這裡來餵養稚氣的想像。而「這個凍結的、孩童般的  世界之所以被建立」,恰恰也正是被「一個本身即是被冷凍住的人所  想望與實現— 華特‧狄斯奈(Walt Disney)就在攝氏一百八十度的地底,等待復生」(布希亞,1998:34-35)。



馬克.史洛卡(Mark Slouka)在《虛擬入侵》(War of the Worlds:…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April 3, 2020 at 9:54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12)

五、科技倫理作為世紀末救贖的神祇的迷思:暫時性的結論

擬像和超真實作為後現代千高原中的存在條件,如果已經開始腐蝕真實界,如果複本(copy)已經漸漸取代原件(original),我們究竟有多少成份,已經成為人機合體?而在這種虛擬科技高速發展的時   代,如果我們的官覺都為虛擬的頭盔、手套所取代16,甚至連人類的  意識都可以下載( download)到隨取記憶體(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17,以保持某種程度的靈魂不朽(史洛卡,1998:25),那麼這種精神的永生,又反映了什麼危機?這種以科技抹除死亡焦慮的「科技基   督」心態,只一心想成為「年輕的神祇」,而過度樂觀的評估科技落  差所帶來的地域政治,是否會無視於不想居住在數位蜂巢中的數位遊民(digital homeless),而使這些沒有網路帳號的 PONAs(people of no…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April 3, 2020 at 9:53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10)

這個世界想要藉著變得稚氣,來讓我們相信,成人住在另外的地方,而且要遮掩起事實──就是說,真正的稚氣散落於各個角落,也就是成人來到此地,上演稚氣的戲碼,好來孵化自身的稚氣(布希亞,1998:35-36)。

其實成人自身的稚氣也正在每一個人身上,可是狄斯奈樂園卻藉  著群眾的溫暖與柔情,和外部絕對孤寂的停車場所對比出來的效應, 及夢想所營造出的「膺品幻境」,來使成人相信,稚氣不是四處皆有, 所以成人必須到這裡來餵養稚氣的想像。而「這個凍結的、孩童般的  世界之所以被建立」,恰恰也正是被「一個本身即是被冷凍住的人所  想望與實現— 華特‧狄斯奈(Walt Disney)就在攝氏一百八十度的地底,等待復生」(布希亞,1998:34-35)。



馬克.史洛卡(Mark Slouka)在《虛擬入侵》(War of the Worlds:…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rch 30, 2020 at 7:11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9)

如果無意識的結構在拉康的理論架構中類同於語言結構,那麼, 在超連結所存在的選擇連結中,亦是一種在對立差異中不斷延異的過   程,意義也必然會不斷的被要求滑動,離開它原有的位置( alternating operation requiring it to leave its place)(Lacan, 1988: 28-53)。超文本連結亦是無意識面對眾多選擇時所選擇行走的軌跡,讀者除了能像理   查.拉漢( Richard A. Lanham)在《電子文字》(The Electronic Word) 一書中所說,「改變字形,將之縮小放大,以在電腦屏幕上重組、改  寫、並顛覆傳統主敘事(master   narrative)與唯一解讀的幻想」,並且使其成為「一個有生命而非被動的作品,以及一種並非凍結在完美之中,而是充滿矛盾的人類動機的典律」(特克,1998:16),也可以藉由超文本連結中,觀看出所連結和所沒有連結的,各自有何意義。正如特克的學生所言:…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rch 29, 2020 at 5:59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8)

不過也正如「無組織身體」(the body without organs)及「內在平面」(plane of immanence)所宣示,它作為慾望流動於其上的開放系統,一但被推到極至,無組織身體就面臨一種「有機體」生命的死亡, 但死亡並非全然的停寂,它帶引出的是另一個「分子式」的新生。



主 體不再佔據中心,只有單一體在邊緣和中心間不斷聚合分散,而也唯有遊牧主體,藉著顛解穩定的架構,不但可以改變物體的穩定形態,也可以為僵死且畛域化的社會建制,寫進解放的語碼。遊牧者不僅是科技、武器和戰爭的發明者,也是對抗國家機器的有效武器( Deleuze & Guattari, 1983)。…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rch 27, 2020 at 3:47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7)

而「位元城市」被視為是解構所有古典範疇的後現代式新建築, 他的解構性格亦不單只存在於空間意義之上,也在至少以下三個層面  上具體演現:1.身份的自由扮裝、展演與匿名,使血統、階級、家世  與社會地位的排比,成為一種暫時性的不可能,也讓網路空間得以成  為一種自我認同的實驗場域與身份演練的更衣間;2.節點位置的不確  定性某種層次上削弱了具體「地理符碼」(geocode)所挾帶的社會階   序劃分;3.人機合體(  cyborg)12作為一種游移在機械與有機體之間的越界複合體,界線與界線的劃分隨時可以在塗抹與建構中不斷的被解  消與再建構。在網路空間中,身份可以是匿名的、節點與所在的位置  可以是被隱形的,這種地理與身份認同的雙重曖昧,可以在某種程度  上免於被制式的社會建制與世俗眼光所窺視和排擠,解碼的遊牧主體  因而可以找到一個挑戰、解離既定社會價值的位址。網路空間或許某 …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rch 25, 2020 at 3:01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4)

即使麥可.班乃迪克(Michael   Benedikt )認為網路空間可以讓我們「脫去『物質性的壓艙石』,它會是一片純粹的境域──無暇而又閃亮──一片我們可以避遁之鄉」(史洛卡, 1998:35);即使麥可.海姆(Michael  Heim)期待網路空間成為「一顆新的炸彈,一股和平的火燄,將我們不受身體羈絆的自我投射在永恆這道牆壁之上」…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anuary 3, 2020 at 10:08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3)

本文將藉由回顧拉丁美洲小說家波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小說,再透過德希達( Jacques Derrida)的空間/建築理論作為參照點, 來描繪超文本與網路空間的性質。在這多重流動、恰恰已具顛覆性的網路千高原中,網路作為一種新世代的媒介,如果 恰恰可以比附德勒茲( Gilles Deleuze)和瓜塔里( Félix…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anuary 2,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2)

前言

曼威.柯司特( Manuel Castells)在《網絡社會之崛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一書中,揭櫫了一個流動空間、冰河時間的網絡世代之來臨,在超連結( hyperlink)串接的無窮資料序列中,空間恍若無距離,時間也在即時的互動下狀似被取消 4。鉅型城市在全球的通訊神經系統中,作為節點串連起所有的權力中心,城市在…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December 27,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1)

原题:尤美琪·超文本1的歧路花園2:  後現代千高原3上的遊牧公民



1 超文本(hypertext)這個語彙最早是由泰德.奈爾森(Ted Nelson)在 1965 年美國「計算機學會」…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December 26, 2019 at 2:09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6)

德希達在這裡自然是沿用他的「延異」與「播撒」的概念來談建築的意義。他認為建築發生或被賦予意義的過程,就起始於「建築不是什麼」的分殊中,建築因而只能是永恆不在場的建築,一種伴隨著不斷企圖對建築賦予意義、卻又不可及的過程所造成的場所移動。這 裡的建築,意味的並不是一個固定空間的固定地標,而是不斷伴隨事件和表義而生的「場所」,正如他引用馬拉美( Stéphane Mallarmé) 所說:「那裡有事件發生,那裡就是場所」(ce qui a lieu, c’est le lieu) 來將建築與場所的問題等同一樣,而建築也恰恰在這樣的關係中被書 寫而存在。

筆者在這裡想提出一個對於網路空間的界定模式。筆者不同意網 路空間是一個網頁文字和圖像所置放的空間,是具體、存有態的相  度,毋寧更像是一種讀者和作者共同在創作和鍊結中,所書寫出來的 …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December 23, 2019 at 8:58pm — No Comments

尤美琪·後現代千高原上的遊牧公民(5)

這是一個去線性敘述的書寫。作者設定諸多不同的選擇,人物作 為一個行動元,便是這些相異版本得以衍生的亂數。在這種因亂數、不斷如地下莖蔓繁殖多重結局的敘事文本中,讀者可以一再回到故事的某一個歧出點,選擇另一個路線,就像是小孩子走藏寶的迷宮圖一樣,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彎的路口會不會失速墜毀,或是遇見維京海盜(the  vikings);也永遠不知道 C 時間維度的自己,跟 Z 時間維度的 A 人物,會不會化敵為友、握手言和。無窮的可能,恰恰正是波赫斯要透過「歧路花園」這座時間與書籍之迷宮的作者崔本所透露的理念。

米樂(J. Hillis Miller)在〈網際網路銀河中的黑洞:美國文學研究新趨向〉(Black Holes in the Internet Galaxy: New Trends in Literary Study in the United…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December 23, 2019 at 8:55pm — No Comments

首屆「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阿拉木圖召開

人民網阿拉木圖9月23日電(記者 謝亞宏)為紀念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首提同世界各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3周年,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語言學者的合作與交流,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服務能力,江蘇師范大學和哈薩克斯坦阿裡-法拉比國立民族大學22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舉辦了首屆「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多位學者,以及哈薩克斯坦民族大學150多位師生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的中方籌備組負責人、江蘇師范大學余光武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一帶一路」所有願景與規劃的實現,都要以語言相通為基礎,建設「一帶一路」,必須語言先行!提升語言服務能力,共築「一帶一路」願景,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沿線65國當前亟需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September 23, 2016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企業創造力魔課師札記:態度價值

陳明發註解:“當我們在價值的範疇中加入態度價值後,顯然人類的存在不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只要一個人還存有意識,他就有義務去實現價值,即使所剩有的只是態度價值。只要他存有意識,他就有責任,這份責任也仍然是保留到他存在的最後一刻。而且不論他實現價值的可能性多麼稀微,他總是能夠訴求於態度價值。所以我們先前的命題:存在為人就意味存有意識及富有責任,在道德的領域內再度得到證實。…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February 24, 2016 at 9:24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企業創造力魔課師札記:法蘭克·活出意義來

“我不只談到未來及其陰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歡樂,也談到了過去的光輝如何照耀著此刻的昏暗。為了避免流於說教,我再度引用了一位詩人的詩句:「爾之經歷,無人能奪。」不只我們的經驗,連我們做過的一切事,受過的一切痛苦,甚至腦海中有過的一切重大思考雖然已成過去,但全部都未曾消失;只因為我們已把它孕育成形,使其存乎人間。曾出現過的也是一種存在,而且可能還是最明確的存在。(奧地利維多克法蘭克,1998,<活出意義來>,楊趙可式、沈錦輝、朱曉權譯,北京三聯書店,87頁)…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February 21, 2016 at 7: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企業創造力魔課師札記:羅洛梅·天、人、我存在的三種形式

“一個人對自己存在的感覺或體驗,並非只是社會環境條件或社會文化習俗的產生,而是在個體有目的、負責任地進行自由選擇過程中,通過人的自我意識,不斷地認識自我,充實自我的過程中產生的。顯然,人類不能在真空中體驗到他的自我存在,他必須在與其世界的相互聯系中,才能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兩者是一種辯證的、互相依存的關系,其中“自我隱含著世界,世界也隱含著自我”(May, 1958, p.59)(陳明發註)。……羅洛梅對人的存在持一種整體主義,認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不可分離的,現在他進一步把人及其世界看作是一個統一的有一定結構的整體,人持續不斷地認識和改造著他的世界,在世界上進行各種活動和反應。反過來,人又不斷地受到世界的影響和改造,人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Open to the…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February 19, 2016 at 10:14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企業創造力魔課師札記:法蘭克·體驗

“我們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向生活提供意義,我們向世界提供某種創造物的方式,我們從世界中吸取經驗的方式,以及我們對於痛苦采取的態度的方式。法蘭克在價值觀這個總標題下論述了這些方式。價值觀,像由他們導出的生活意義一樣,對於每一個人和每一種情景,都是獨特的。為了適應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環境,價值觀也是可變的和靈活的。我們一輩子都應該向自己經常提出價值問題,不斷地在每一種情景中,選出一種價值為生活提供價值。

與給生活提供意義的的三種方式對應,也有三種最基本的價值體系:創造的價值,體驗的價值,態度的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February 15, 2016 at 7:24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經濟放緩,越来越懷舊—我看星爺的賀歲片《美人魚》

經濟放緩,越来越懷舊

為一份深情,詮釋一個時代



陳明發·我看星爺的賀歲片《美人魚》



對不起。人家看賀歲片,看得喜氣洋洋;我卻在大笑之後,想起許多事。這樣,或許更對得起周星馳。

先講好事。《美人魚》讓人看見中國電影的希望。…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February 13, 2016 at 6: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