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én soy's Blog (179)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3)

這種「永恒之光」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光,這種光是內在的心靈之光,是一種絕對價值和終極價值的體現。這種精神之光、心靈之光放射出來,照亮了一個原本平凡的世界,照亮了一片風景,照亮了一泓清泉,照亮了一個生靈,照亮了一段音樂,照亮了一首詩歌,照亮了霞光萬道的清晨,照亮了落日余暉中的歸帆,照亮了一個平凡世界的全部意義,照亮了通往這個意義世界的人生道路。這種精神之光、心靈之光,向我們呈現出一個最終極的美好的精神歸宿。這是「美感的神聖性」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1,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2)

第三,「美感的神聖性」的命題還有著中國儒道兩家關於「萬物一體」的傳統哲學美學思想的深厚基礎。就儒家美學而言,神聖的體驗包含一種極高的人生智慧,所謂「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這種神聖體驗並不是在人類之上想像一位人格神或終極的彼岸世界,而是體現「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精神境界。中國傳統美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就體現出這樣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人不是卑微的存在,而是宇宙大化的參與者,因此人在自然、社會和自我世界的實現,上升到「天」的高度,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就指向這一種高度和境界。王陽明說:「無人心則無天地萬物,無天地萬物則無人心,人心與天地萬物一氣流通」,也正是指向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國美學中「民胞物與」的思想,體現的是在至高的精神境界的光照下對「萬物一體」的真理的領悟和體驗。…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3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葉朗 顧春芳·人生終極意義的神聖體驗(1)

張世英先生在《境界與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美感的神聖性」這個美學觀點。他說:「中國傳統的萬物一體的境界,還缺乏基督教那種令人敬畏的宗教情感,我認為我們未嘗不可以從西方的基督教裏吸取一點宗教情懷,對傳統的萬物一體做出新的詮釋,把它當作我們民族的『上帝』而生死以之地加以崇拜,這個『上帝』不在超驗的彼岸,而就在此岸,就在我們的心中。這樣,我們所講的『萬物一體』的境界之美,就不僅具有超功利性和愉悅性,而且具有神聖性。」「具有神聖性的『萬物一體』的境界是人生終極關懷之所在,是最高價值之所在,是美的根源。」①…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30,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3章·何謂詩人(下)

它像山間清新的空氣,那樣清淡,那樣純潔,那樣幽靜。沒有疾病和細菌可以在其中生存,沒有噪音、惡臭和塵土來玷汙它。當然,也沒有任何路徑可以通達它的身邊。”青年時期的魯迅在讀《扎拉斯圖拉如是說》時也禁不住讚歎尼采發出的是淩越千古之大聲。或許這才是詩人,這才是真正的詩人。…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24,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3章·何謂詩人(中)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偏偏有那樣一些偽詩人,盡管沒有什麽天賦和才能,卻喜歡附庸風雅,裝出頗有修養的模樣,每遇良辰美景或能夠出風頭的機會,總要胡謅幾行,儼然一個什麽詩人或什麽行家裏手的,但最終免不了貽笑大方,讓人恥笑。其實這種人未見得把詩人放在眼裏,詩人在他們心目中不過是一個精神病人罷了,充其量一個無足輕重的文人,一個文化符號而已。這於轟轟烈烈的歷史主角或者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都是一樣的,詩人於他們仿佛是一種奢侈品,只是在他們需要裝點自己的門面時,才會想到詩,想到詩人。為此我常常感歎詩人的命運乖舛,做人難,做詩人更難。…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24,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3章·何謂詩人(上)

當我們企圖去揭開詩人之死的現代神話的面紗時,我們首先得明白一個非常簡單卻又難以回答的問題,即何謂詩人?…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9,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1章·錢林森序言(下)

詩人為什麽要自殺?這個話題在學術界並非沒有討論。但是從比較文學的視角系統地創造性地加以研究,冒鍵君卻是第一個,其學術價值毋庸置疑。作者由東西方詩人的死亡觀切入,追溯到文學作品中的死亡情結和自殺母題,再進一步分析詩人自殺的社會心理和個人內在的心理動力,最後從神話思維這個獨特的視角加以觀照,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直到揭示謎底。



這使得這本著作思路清晰,思維縝密。但本書讀來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把一個本來很沉重的話題卻闡述得富有詩情,冒鍵君說他早年曾有過當作家和詩人的夢想,在他的潛意識裏或許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因而全書通篇都充溢著作者對詩人的同情之心,詩人自殺這樣一個在常人眼裏不可理喻的行為在他筆下得到了充分的合理的詩化理解,作者在清醒地向我們描述那些自殺詩人的個案,解釋他們創造的一個個撲朔迷離的神話時,在字裏行間充分表現了他的詩人情懷和激情以及一個學者靈動的思維。…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7,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1章·錢林森序言(上)

大凡談論死亡都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傾向於迴避忌諱談論死亡,總想遠遠的逃離死亡,於是談死色變,生怕一語成纖。然而宇宙萬物,哪個生命能逃脫回到零,回到來處?對於世俗之人來說,人生最大的事莫過於自身死亡之事了,它是人類一切激情慾望內驅力創造力的發端,也是人間一切不公邪惡的肇源地。生死大於天。



因而古今中外那些先哲、先聖,那些文人墨客在談論人生無法迴避的生死問題時,無不表現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死亡對話不像花前月下漫步時向情侶傾吐愛意那樣輕鬆和愉悅,與死亡對話,意味著與死神親近,並與它同行。而探討詩人自殺,這更是一個危險的遊戲,稍有差池,便會難以自拔。這真得有大智大勇才行。…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4,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曾子軒·矽谷界巨星在此學AI!史丹佛符號系統學系厲害在哪?

矽谷界巨星在此學AI!史丹佛符號系統學系厲害在哪?

開發ChatGPT的OpenAI,6月宣布了新產品長鄧修平。他,除了是前任臉書大將外,更畢業於史丹佛知名的符號系統學系。這個史丹佛獨有學系,以捧出諸多矽谷要角聞名。如:創辦領英的霍夫曼、前雅虎執行長梅爾及IG創辦人。領英霍夫曼最近便指出,念此系時初次接觸人工智慧,深受震撼。該校系有什麼獨創之處?為何系上切入科技問題,哲學、語言學都得懂?

OpenAI團隊,在開發出ChatGPT一夕間在全球竄紅後,現在除了執行長奧特曼成為全球科技界紅人,一級主管也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在6月1日,OpenAI也揭曉了新產品長人選,他是曾待在Meta集團13年的大將鄧修平(Peter…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18,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馬萱人·非常說話,非常綜藝(下)

還原爆米花

企劃綜藝節目多年、出身「綜藝一百」的製作人薛盛棻,也以實務經驗說明:「並不是每一種綜藝節目,都適合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執行。」不過他也坦承,做久了脫口秀式的節目,自己也膩了。八月底,他和王偉忠等數十位資深製作人,成立「電視人才開發訓練中心」,並簽署「電視人員自律運動宣言」,「希望能做到讓電視環境更健康、品質更提高。」這群有心人士鄭重宣示。

自律能否提升綜藝節目語言的品質,觀眾可以拭「耳」以待。不過,曾有媒體評論者坦言,探詢綜藝節目語言的意義,無疑是想從爆米花中汲取大量養分,本身就是無意義的事。…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17,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馬萱人·非常說話,非常綜藝(中)

除了覆頌口頭禪,有些觀眾更會複製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堪稱「小張菲」或「小胡瓜」的人為數不少。最常見的手段,就是故意將彼此衝突的比喻或動作放在一起,達成反諷的效果。

電視上,可以介紹體型壯碩的「小象隊」為「最「苗條」的少女組合」,或找諧星洪金寶及女主持人張小燕合跳「天鵝湖」;電視外,也有人故意稱呼身材平凡的女同事為「波霸」,要不就是做狀從椅子上跌下,表達對一件芝麻小事的驚訝。

再者,一語雙關或同音異字,也是操弄語言的慣用方法。年初曾在台北市議會引發軒然大波的市長疑似「開黃腔」事件,其中被市議員認定語帶性暗示的「上面」、「下面」等字眼,早就在由餐廳秀演繹而來的綜藝節目中屢見不鮮;其餘「軟硬」兼施的限制級笑話,更是無遠弗屆地傳送至大大小小的觀眾耳裡。…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9,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馬萱人·非常說話,非常綜藝(上)

「很久以來,模糊而無意義的說話方式,以及濫用語言的惡習,早已冒充為神秘的學問了。」--早川博士.「語言與人生」

華視綜藝節目「百戰百勝」,曾引起傳播學者郭力昕在報端為文評論,認為該節目特色是「虐待狂式的設計」與「胡瓜式的語言強暴法」。郭力折納悶:「電視台的主事者與這類節目的製作人,打算把人性導致何種扭曲的地步,方能罷休?」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是一九八八年。「百戰百勝」至今依然製播;同類型語言的綜藝節日,更如雨後春筍。…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8,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張衛東〈漢語詩性表達策略〉(8)

旧体诗之高度自指性的形式,可以保证它在排除了众多复杂的经验之后,依然独具魅力,而新诗则无此便利。试比较外国现代诗、 旧体诗、新诗之互译,如殷夫所译的裴多菲《自由与爱情》的文白两个译本,徐志摩所译布莱克《天真的预言》 ,以及帕斯、沙灵娜所译杜甫的诗《春望》 , 就会发现,旧体诗采用的文言形式显然是自我指涉程度最高的。在极端的情况下,高度自指的旧体诗可以蜕变为一种完全不需要情感参与的、有趣的游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一是今人周策纵所作 20 字的、几乎可从任何一字开始的回文诗"星淡月华艳岛幽椰树芳晴岸白沙乱绕舟斜渡荒" ,二是明代《诗牌谱》所记录的诗牌游戏 。



四、东南亚华文诗歌的表达策略…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May 21, 2023 at 8:23pm — No Comments

张卫东〈汉语诗性表达策略〉(7)

换个角度。有人认为"诗把全部生活纳入自己的领域内。它所关心的,主要不是美,不是哲理,不是说服教育,而是经验", 那么,汉语诗歌有没有、能不能提供新的经验?旧体诗当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以精巧的形式所传达的细腻感受,至今依然富有感染力。但它所排除的经验或许更多,为了容纳那些经验, 就必须改变文本的形式,散文化的新诗是必由之路。而且,古代汉诗的意象多为公共意象,或容易累积成为公共意象,而现代汉诗则力表达个人化的情感,求锻造个人性的意象。 新诗散文化的后果,正如张桃洲所说:

这于新诗也许是一种宿命:放弃了一种被认为是与诗最为接近的语言,而运 用另一种看来是"非诗"语言的语言去写诗,语言诗意的"天然"缺失和诗性表 达的历史性需要,就此构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但一切又并非从头开始,在 运用后一种语言写作时,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前一种语言的"印痕",挣脱与牵扯、…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May 13,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張衛東〈漢語詩性表達策略〉(6)

试想一下,以20字、40字、28字、56 字的篇幅,叙事、写景、抒情,显然无法做到淋漓尽致,因此,充分利用、激发词语之间的潜在关联,增强文本的自指性,便成为必然的选择。说借景抒情是旧体诗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较为笼统, 也不够准确。景物与情感之间,并不存在客观的对应关系,而需要作者去建构, 无论出自个人独创,还是袭用,如果关系是清晰的,情感虽然会得到形象的表达, 但难免流于单一。



我们看到,旧体诗最擅长的手法是营造意境,即所谓"境生象外",借助一系列的充满张力的意象来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其高明之处,便在于摆 脱了单一的对应关系,而将情感转化难以言表、无法坐实的暗示。从这个意义上 说,意境不是一种抒情策略,而是一种忘情策略。…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12,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张卫东〈汉语诗性表达策略〉(5)

T.S.艾略特说:"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当然,只有具有个性和感情的人们,才懂得想要脱离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前半句似乎不是在概括英语诗歌的表情策略,而是在概括汉语 抒情文本的特征,后半句则意味深长。



对汉语抒情来说,忘情是基本策略,是常 态,而且,放纵与脱离之间的张力往往与情感无关。种种迹象都表明,借古代汉语来抒情的作者们,常常迷恋上了汉语这一抒情的媒介,而忘记了抒情本身。正如周作人所说,"白话文的难处,是必须有感情或思想作内容,古文中可以没有这东西......大抵在无话可讲而又非讲不可时,古文是最有用的" 。或许,所有动人的情感都已经积淀在忘情的程式之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现代汉诗的"逆诗意化"写作…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9,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張衛東〈漢語詩性表達策略〉(4)

二、汉语诗性与汉语抒情的高度形式化

汉语诗性的核心内涵是自我指涉,在抒情文本(散文和诗歌)中体现为"忘情策略"的广泛运用。所谓忘情策略,就是在抒情当中尽可能避免感情的直接表达,甚至完全将感情隐藏起来,仅仅以迂回的方式来对情感、情绪进行暗示并引起读者的情感反应,或者习惯于以程式化的方式来传达情感,虽然强烈,却难辨 "真伪"。



情感或情绪由声音(节奏、韵律)来推动和表现,而个人的真实情感或情绪则隐藏起来,甚至从未得到显露,情感总是处于一种隐匿或缺席状态。作者总是极力铺排,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对于读者来说,情感的唤醒总是通过暗示 或者联想,而非真正的激发或感染。

比如,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中兼有叙事和抒情成分,但文章后半部分遵照…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7,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張衛東〈漢語詩性表達策略〉(3)

总体说来,单音节性使得一个汉字往往充当多个语素,无形态变化则使得词语的组合灵活多变,一个句子可以指向多重意义,这些都是汉语模糊性的主要来源。当两者同时产生作用的时候,模糊性就难以避免了。比如"铁"在趁热打铁 中是名词,在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中是动词,在铁娘子中是形容词 。



在文言 当中,由于书面文本通常不加标点,词语的含义高度依赖语境,往往更加模糊。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恰恰是汉语的模糊性使得语言表达变得细腻、微妙,想象的 空间更大,充满玄机。

此外,关于汉语其他特征,如形象性、隐喻性、人文性、弹性、修辞性等, 学界亦多有论述,但对于文本建构而言,上述四点似乎更为重要。

汉语的特性常为文学修辞所用,更会影响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比如,汉语 文本的游戏性(以八股文、回文诗等为代表),就与汉语的语法及汉字的特征有直…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5,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张卫东〈汉语诗性表达策略〉(2)

3、字本位。汉字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语的构词原则和句法结构,从而影响到汉语的表达方式,所以,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索绪尔将文字分为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两大类,并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典范。表意文字仅由一个符号构成,它和整个词及其所表达的观念发生联系,而与词所赖以构成 的声音无关。即使是形声字,其形与音的结合也多随意且缺少规则。在实际运用当中,人们重视形、意之间的联系,而将语音看作是一个次要的成分。



形、音、 义之间的轻重权衡,在外来语的翻译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外来语的汉译分为音译 和意译(也有音意兼顾的,如"沙丁鱼"、"卡车"、"剑桥"、"沙皇"等),其中音 译词较少,当两种译法竞争时,音译很容易被意译所取代。比如,"电话"取代"德 律风"(telephone),"灵感"取代"烟思彼里顿"(inspiration),"烟草"取代"淡 巴菰"(tobacco),"城市"取代"锡特"(city),"青霉素"取代"盘尼西林"(penicillin),…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张卫东〈汉语诗性表达策略〉(1)

"汉语是诗性的语言"这个说法,有浩瀚的文言散文和格律诗做支撑,很容易得到学界和一般读者的认同。这种诗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古代汉语文本并不以叙述事实、抒发真情和逻辑论证为旨归,而更关心文本的精巧勾连,总体上是高度自我指涉的文本。换句话说,即使叙事没有事,抒情没有情,说理没有理,一 个文本依然不失为精致的、成功的文本。可以说,在西方,自我指涉是诗人所要着力营造的效果,在中国古代,自我指涉却是大多数汉语文本的常态。

现代汉诗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百年,它所依托(或反抗)的这样一种诗性语 言或诗性传统,既为现代汉诗的写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 这一点上,东南亚华文诗歌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诗有着相似的处境,在突围的方式上有不少殊途同归之处,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尤其是节奏、意象、反 讽的运用。…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