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t Studio's Blog – August 2017 Archive (21)

申丹:文體學和敘事學:互補與借鑒(上)

文體學和敘事學(敘述學) 都屬於生命力較強的交叉學科。1960年代以來在西方,1980年代以來在中國,兩者均可謂同步發展,但兩者之間的關系尚未引起中外學界的足夠重視。我曾在有關論著中探討了這兩個學科的互補性②。這次我想集中談談西方文體學對敘事學的借鑒。這種討論一方面有助於進一步認清文體學與敘事學之間的互補關系,另一方面也可為國內文體學的跨學科發展提供參考。

首先,我簡要說明文體學借鑒敘事學的必要性。文體學家一般將小說分為“內容”與“文體”這兩個層次,敘事學家則一般將小說分為“故事”與“話語”這兩個層次。從表面上看,文體學的“文體”和敘事學的“話語”相似相通,但實際上兩者相去甚遠。英國學者邁克爾•圖倫(Michael Toolan)在《文學中的語言:文體學導論》一書中說:…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3pm — No Comments

松浦友久:關於李白“捉月”傳說(4)

若從各自臨終傳說是詩人各自詩風與人生象征這一角度來比較一下李白、李賀、杜甫三位詩人,那麽,李白情況是這樣的:正如上述所表明的,誕生傳說(“太白星”傳承)→作風傳說(“謫仙人”傳承)→臨終傳說(“捉月”傳承),是系統的三個同質的傳說。李賀的情況是這樣的:沒有相當於誕生傳說之故事,而作風傳說,則是極有個性色彩的“嘔心”傳承——持續作詩直到吐出心臟——成為他詩歌創作態度的象征。不用說,這與“白玉樓”傳承同樣,具有增強李賀“鬼才”形象之功能。…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2pm — No Comments

松浦友久:關於李白“捉月”傳說(3)

將杜甫與李賀二人臨終傳說比較一下,首先給人以這樣一個感覺,隨著時代變化,關於杜甫的主要話題“牛肉白酒死”→“溺死”→“舟中病死”也在相應變化,而關於李賀“白玉樓”的傳說卻是一以貫之,沒有變化。

 若進而言之,何以如此,其原因不外乎是傳說,尤其是關於臨終傳說,其形成之時即反映了人們對該人物的評價和印象。因而,當既成的臨終傳說同新時代對此人的評價和印象不吻合時,傳說自身就被改編或變形。

 關於杜甫的臨終傳說,正如眾所周知,與杜甫作品本身有關,也就是說,從下面一段記述看,是在其沒後不久形成的。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裏,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仇注》卷二十三)…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2pm — No Comments

松浦友久:關於李白“捉月”傳說(2)

 (三)“捉月”傳說的構造與功能

 從現存確實史料看,正如上述,有關李白臨終捉月傳說最晚在北宋前期(梅堯臣)時已形成。此外,如果王琦所引“摭言”有某種史料依據的話,而非誤引,那麽其形成期可追溯至五代時。

 但,無論哪種情況,從現存唐代有關史料均無記述這點來看,是在李白沒後,經百年以上時間逐漸形成較為妥當。至少可以肯定在李白沒後並沒有立即轟傳。理由是如果正值李白去世之後便已成為人們周知話題的話,那麽旨在宣揚李白詩及生涯的李陽冰“序”,範傳正“碑”等,至少也能以“一說”、“或說”、“俗說”而言及。以“捉月”傳說為褒,不用說,自當言及,相反,以為貶,那麽為否定這世間周知的俗說也更當有所言及。…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2pm — No Comments

松浦友久:關於李白“捉月”傳說(1)

——兼及臨終傳說的傳記意義

 (一)引言

 李白晚年在長江采石磯醉酒入水捉月沈溺而死——這一傳說已成為李白詩風和人品的象征而廣泛流傳於世。

 在一般中國詩人中,可以說李白是傳說最多的一人,“捉月”傳說只就其描繪了詩人一生中臨終場面這點而言,也已具有獨特的傳記方面的意義。本文擬就“捉月”這一傳說的形成、流傳以及對李白詩歌與生平傳記具有怎樣意義,從而占據什麽位置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並且與杜甫和李賀臨終傳說比較,可以發現其相互間不同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不同的臨終傳說差異之處的比較,“捉月”這一傳說所體現的文學史性格特征也就更為明確。…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1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5)

小說也只是在《魯濱孫漂流記》揭示了向它們吶喊的孤獨之時,才開始了它的人際關系的研究。也許,笛福的故事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小說,因為它與人際關系幾乎沒有什麽關聯。但恰如其分的是,小說的傳統就應該始於一部消滅了傳統社會秩序中各種關系的作品,由此,引起對以新的自覺的模式構成的人際關系網的機會和需要的注意;當舊道德和舊社會的關系秩序被魯濱孫·克魯梭用個人主義翻騰大浪毀滅之時,小說的尚成問題的地位和現代思想的地位,才一道得以確立。[28]

這正與本雅明的《說故事的人》對小說的確立的判斷恰相吻合。只不過本雅明是帶著傷感和懷舊的心態看著過往的價值秩序的消逝,而瓦特則道出的是舊秩序毀滅的必然性。…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1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4)

小說的前幾章呈現的正是邊城的傳統生活所固有的穩定的鄉土意義世界,尤其蘊含在周而覆始的四季與節慶之中。小說情節的主體部分發生在端午和中秋,正是有助於表達鄉土節慶中的“價值秩序”。但是《邊城》結尾的開放性則標志著現代“小說”視域的生成:

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 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40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2)

沈從文無疑十分了解都市讀者的這種帶有獵奇性的閱讀心態,在小說《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1936年修改後的版本的開頭和結尾才有了敘事者關於“故事”話題的闡發,表達的正是故事和真實的悖論:

因為落雨,朋友逼我說落雨的故事。這是其中最平凡的一個。它若不大動人,只是因為它太真實。我們都知道,凡美麗的都常常不是真實的,天上的虹同睡眠的夢,便為我們作例。

……我有點憂郁,有點不能同年青人合伴的脾氣,在軍隊中不大相容,因此來到都市裏,在都市裏又象不大合式,可不知再往哪兒跑。我老不安定,因為我常常要記起那些過去事情。一個人有一個人命運,我知道。有些過去的事情永遠咬著我的心,我說出來時,你們卻以為是個故事,沒有人能夠了解一個人生活裏被這種上百個故事壓住時,他用的是一種如何心情過日子。[9]…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8:39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1)

內容提要:沈從文的故事意識和小說理念從創作初期就交織糾纏在一起,並在他以後的敘事進程中呈現出悖論關系。作為一個“文體家”的定位正體現在沈從文的故事模式及其與小說理念的悖論式的內景中。30年代成熟期的沈從文往往在小說中自覺而且刻意地營造一種講故事的語境。對故事語境的自覺,同時體現的是自覺的小說意識。沈從文的創作,因此既表現出由故事形態向現代小說模式演化的漸進歷程,也表現出對敘事意義的艱難探尋,最終以其對“敘事”的自覺超越了“故事”與“小說”的二分,而呈現出某種本體性。審視30到40年代沈從文的小說創作,可以發現一個鄉下人是怎樣從鄉土闖到都市,逐漸在大學體制中變成一個孤獨的都市現代人,最後作為一個曾經的“講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過程。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8,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說故事人的故事(下)

 女人是用她的微笑,表示了承認我說的是真話,一面又承認弁目所說並非酒話的。她用她那合江話清爽音調問弁目,“朋友貴姓?”

 “要他自己答應好了。”

 女人對我望,我只有告她我的姓名。

 於是我們繼續說話,象極其客氣又極其親切。

 “衙門事情大概是忙吧?”

 “不忙,成天玩罷了。”

 “你們年青人是玩不厭的。”

 “也有厭倦時候,因為厭倦,倒想不久轉家鄉了。”…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說故事人的故事(上)

 許多人愛說別人的故事,是因為閑著無東西吃,或吃飽了以後,要尋出消化那好酒好肉的方法,所以找出故事來說。

 在上海地方的幾個我所認識他們臉嘴的文藝覆興人物,就有這種脾氣。這脾氣自然是頂好的一種脾氣!也因了這脾氣的存在,一個二個便成了名人了。這巧妙處自然不是普通人所知道,但只要明白說話人是對自己一夥的加以誇張,夥外的加以訕笑造謠,事情是成功了。

 這些人是無故事可說了。若必定有,那也總不外乎拜訪名人,聚會閑談,吃,喝,到後大家在分手時互相道過晚安,再回家去抄一點書當成創作,看看雜志來寫論文而已。

 筆尖,走你的路吧,把你認為是故事的故事說完好了。

 我那時是收發員。年紀是十七歲。隨了一個師長到龍潭。…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南帆:“水”與《老生》的敘事學(下)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南帆:“水”與《老生》的敘事學(上)

《老生》的“後記”之中,賈平凹給出了這個書名的三種解釋:或是指一個人的一生太長了,或是僅僅借用了戲曲之中的一個角色名稱,或是“老生常談”。我感興趣的是第三種解釋:老生常談。

這一部小說講述了前後相隨的四個故事,分別來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今的幾個不同的歷史段落。無論是當年的革命、遊擊戰、土地改革、人民公社還是如今的市場經濟,這些歷史事件曾經贏得了文學與歷史學的再三書寫。從栩栩如生的人物、逼真的現場氣氛到鞭辟入裏的分析、高瞻遠矚的歷史結論,不計其數的著作簇擁在這些歷史事件周圍。《老生》還能說出哪些與眾不同的內容?…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何念龍:李白傳說故事評說(下)

除上述個性特征外,如果和現實或詩歌中的李白相比較,傳說故事中的李白有那麽多的激憤不平。在這裏,李白往往得到上皇的眷顧,志滿意得而又超脫自適,頗有那種“脫屣軒冕,釋羈韁鎖,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間”(範碑)的神采風韻。他的生活經歷與精神世界雖不及現實或詩中的李白那麽豐富多采,百感交匯,但顯然比後者順遂、高揚、風光。

 總的說來,傳說故事中的李白是一位充滿仙化與明亮色彩的詩人。神仙的素質,超凡的文才,傲岸豪俠的氣概,得意的際遇和經歷,昂揚暢達的心情。一位令人欽羨的詩仙。…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唐偉勝·範式與層面:國外敘事學研究綜述(下)

4.國內敘事學研究現狀

不久前,筆者對中國敘事學研究狀況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1999-2002三年間,國內重點外國文學評論刊物上刊登的敘事學研究文章數量呈明顯上升之勢,其中2001年比2000年增長了50%,而2002年比2001年又增長了近100%,這說明中國敘事學研究的熱情正在逐漸高漲,但筆者也發現了目前中國敘事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理論研究角度不新,國外理論介紹範圍不廣。理論研究的選材範圍,基本上還處於經典敘事學的範疇,如對話語/故事、敘述者的研究;對國外敘事理論介紹的數量相當有限,且沒有覆蓋敘事學的最新發展方向,難以形成方法論。最令人不解的是,這一時期幾乎沒有出版國外敘事學理論的最新譯著(直到2002年5月,北京大學出版社才出版了一套《新敘事理論譯叢》…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何念龍:李白傳說故事評說(上)

在我國歷代詩人中,恐怕沒有哪一位能象李白那樣留下許多和他相關的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它們廣為流布,為人樂道,有的還成為後世文學創作的題材,以至在今日的電影或電視屏幕上不時看到李白的形象。研究這些傳說故事,揭示其真實意義,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李白其人其詩的認識,並從新的角度認識中國文化傳統。



 一、李白傳說故事的幾個特點

 綜觀歷代有關李白的傳說故事,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唐偉勝·範式與層面:國外敘事學研究綜述(中)

經典敘事學對時間的考察分三個子系統:時序(order)、時距(duration)和頻率(frequency)。如果敘事話語中的時序與故事中的時序不同,則說明話語中出現了“時間倒錯”(anachrony)現象,如倒敘、預敘、中間敘(in…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唐偉勝·範式與層面:國外敘事學研究綜述(上)

0.引言

盡管“敘事學(Narratology)”一詞,在1969年才由托多羅夫(T. Todorov)正式提出,但對敘事(Narrative)的討論卻幾乎與敘事本身一樣古老。



柏拉圖(Plato)很早就對敘事要素,進行了mimesis(模仿)/diegesis(敘事)的切分,亞里斯多德也曾對“情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吳祚來:日本的文化外交

综觀中國的文化現狀,不必諱言,中國文化出了問題,沒有信仰,沒有原創力,沒有心靈影響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激動人心的作品,更談不上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日本的文化外交戰略體現在2005年制定的國家文化外交綱領性文件——《文化交流的和平國家》報告書中。這一文件起草歷時半年,由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審批,專門成立了“推進文化外交懇談會”,約請日本一流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就如何提升日本文化國力、開展文化外交、提升日本的國際影響力等進行研究。

 

日本文化外交的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