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asamani人才系's Blog – March 2016 Archive (9)

D·波德威爾·香港電影的秘密(1)

譯者序

當年在大學念電影時,大衛·波德威爾夫婦合著的《電影藝術序論》(FilmArt:AnIntroduction)已是最熱門的教科書,那時萬萬沒有料到,20年後他會寫一本香港電影的書,期間,我們更成了好友。

當波德威爾表示要寫此書時,我和馮若芷都感到興奮,並答應全力支持。本來研究香港電影是我們的分內事,但慚愧的是這方面有系統的中文著作幾乎絕無僅有,可見香港電影學術研究風氣之弱,學術界與影評界涇渭分明。禮失求諸野,此書出版之前我已與作者取得口頭協議,由我們為他出版中譯本,既可接觸更多中文讀者使更多人受惠,亦可鞭策我們多加把勁。…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29, 2016 at 2:37pm — No Comments

陳昌業:中國電影集體陷入“小時代”癥候 還有得療嗎?

2015年於國產大片而言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從去歲末今年初的《智取威虎山3D》到暑期檔的《捉妖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再到年尾即將重劍出鞘的《尋龍訣》——國產大片的這一輪爆發,等了四年了。

“大片”為什麼重要

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從文化輸出角度考量國產大片,對於中國電影乃至中國都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和功課。…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26, 2016 at 8:40pm — No Comments

洪士灝:改行做軟體與自學新專業

某位臉友來信談到轉行自學的問題,由於是常見問題,在徵得他本人同意之下,我公開回答他的提問,也希望諸位先進給與指教。

Q. 臉友提問:

我是您Blog 以及 FB 的追蹤者,長時間閱讀老師所寫的文章,而老師也時常點出業界的弊病及提出改善的方法,台灣須從高資本低技術轉型到低資本高技術產業,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身研究所畢業之後從事顯示器背光模組機構設計(兩年),近年來因技術被中國追趕,不斷被搶單,而高層只想賺可以立竿見影的easy money,不願意長期投資先端的研發。因為硬體開發成本高的特性,底下的工程師縱使再有想法也無力影響公司改變,最後是失望離開。

因想要轉職和政府補助,在資策會進修過java…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22, 2016 at 10:54pm — No Comments

林友琴·領導者挑戰:一個企業的信念,就是它的創新靈魂

因為科技、網路和大數據,產業典範轉移的挑戰,在各行各業不分國界如火如荼上演,所有的遊戲規則都變了,但未來是什麼?沒有人敢斷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害怕或不確定裹足不前,也許現在正是時候為企業埋下一個顛覆的靈魂!

在2015夏季大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場內場外展示了許多企業和學界的創新,舉凡卡內基大學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幫助失業人口和新移民等弱勢團體進行專業培訓。「機器人Baxter」應用在工廠車間,藥品包裝,電路板的組裝,增加生產效率和準確度。

「昆蟲無人機」藉由模仿昆蟲的能力,無阻礙的進入複雜的狹小環境,在地震,爆炸等救災狀況下起很大的救援作用。而過去敦煌原本沒有向遊客開放的莫高窟220號洞穴,用3D科技修復之後,重新呈現在大眾眼前。…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18, 2016 at 11:09pm — No Comments

戴錦華:全球化下的中國電影文化自覺

編者按:12月3日,2014年騰訊網冬季思享會“中國說”活動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錦華,就“全球化下的中國電影文化自覺”發表主題演講。她認為,盡管中國元素在好萊塢電影中無處不在,但這些符號並沒有文化的意味,也不意味著可以相信中國崛起了。事實上,這些包含中國元素的電影都有中國資本的影子,可以說電影中的“中國形象”是花錢買來的。好萊塢敬的是人民幣,也不是中國人。中國電影的現在暴露了中國文化的中空問題,經常性的“反認他鄉為故鄉”,實際上是文化的自我放逐。

  

   我想講三個自己的經驗,剛好都是兩年前的。前兩個是我同事遇到的,讓我覺得和今天中國電影所謂的文化自覺、中國故事以及在世界電影中的中國形象,似乎有某種聯系。

   1、國際學術對話的語言不對等…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17,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詹子嫻·深化產學合作!向沒有能力領導創新的大企業說掰

過去科技產業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但是代工細緻化的專業,卻也讓企業慣於安逸,缺乏創意、對人才培育的不足。要讓科技業轉型,政府補助對象應以技術實力強的新創公司為優先,而非沒能力帶領創新的大企業,同時企業應讓中階生力軍、年輕人才上位,盡早交棒。

產 業趨勢轉向網路化、行動化,台灣未能及時抓住,一籃子業者因此受重傷,連技術領先的半導體產業,近日都圍繞在被入股、被購併的議題打轉,過去引以為傲的產業通通暗淡無光。

為什麼台灣產業轉型與產業創新這麼慢?企業嘆人才難找,人才嘆低薪爆肝,產業與人才存在著矛盾,長期觀察產學發展的台大資工系教授洪士灝認為,這其實是多年前就已種下的果:企業急功心態,學校教授受制於過度重視論文的評鑑制度,各自卡在框架裡窒礙難行。…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16, 2016 at 2:46pm — No Comments

郭芝榕·下一個發揮的職場舞台在哪裡?讓LINE推手森川亮告訴你3大原則!

在台灣,從長輩到小孩對LINE都不陌生,用戶數超過1700萬人,而帶領LINE在短短1年7個月內突破一億人用戶的LINE前執行長森川亮,在LINE事業最巔峰時,2015年3月選擇離開LINE,4月創立女性雜誌線上影音服務C Channel,並預計今年將擴張至台灣和泰國市場,他於30日訪台分享他的職涯經驗,森川亮說,他在職場上的轉折關鍵,一切都只因為他不想過「太安逸」的生活。

森川亮在職場工作20幾年,待過日本電視台(日本電視放送網株式會社)、SONY、HanGame Japan(後來的NHN Japan股份有限公司,LINE),加入LINE 12年,擔任LINE執行長8年,才決定自己創業。他一路以來的工作經驗都選擇追求自己內心的聲音,往最難的那條路走,這也是讓他能在公司內部持續創新和保持競爭力的原因。跟一般不願接受改變的日本人相比,他很特別,親身實踐展現自己面對快速變動環境的執行力。以下是他的演講摘要:…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14, 2016 at 9:03am — No Comments

周星:百年中國電影研究的現狀與難題分析

 一、百年電影史研究的基本背景

在幾代研究者的努力下,中國電影藝術史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顯然存在如何深入的問題。站在當今背景下回望中國電影史研究,深入的前提是檢討過去、端正觀念,關鍵是認識電影研究的對象性質。不能不看到,電影從根本上是一種藝術創造,其核心是藝術想像力和藝術創造性,其目的是滿足人對精神世界的審美需要,提升人對現實的粗糙認知,實現情感世界的體驗需求。但從來電影都不免受制於產業形態的完整與否,局限於資金投入的大小多寡,仰仗於技術水準的發展高低,取決於市場潮流的遷徙變化,以及依賴於社會政治要求的寬大與嚴苛程度。於是,電影被外在的復雜生存條件遮蔽了內在的豐富藝術追求。電影藝術的精神被淡漠的情形和電影藝術漲落的狀況是電影藝術發展的必然現象,中國電影的發展也不例外。我們的責任是認識並把握中國電影行進路途中的潮流變化、藝術類型形成、發展態勢與問題,從而認清中國電影藝術的本有規律,研究就應當從這裏開始深入。…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11, 2016 at 9:43am — No Comments

尹鴻:探索商業與美學的平衡 ——2009年中國電影藝術備忘

【內容提要】 由於電視等媒介的出現,電影直接反映現實、教育和傳播知識的功能已主要被其他媒介替代。影院消費在時間和金錢上的“高成本”決定了娛樂成為觀眾電影消費的第一需求。中國電影創作在商業化方面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覺。藝術美學服務於商業需求,商業需求依賴於藝術美學正在成為共識。國產電影在商業上的某些過度追求,一方面是轉型期矯枉過正的“自然現象”,一方面也為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帶來了憂慮。商業與藝術的平衡是中國電影市場化、商業化成熟的重要標誌。

  …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4, 2016 at 9:18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