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oka's Blog – February 2020 Archive (47)

劉奇:一粒種子,繁榮一個時代(3)

中國人口的暴漲,發生在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大盛事的康乾盛世。據史料記載,漢代人口約5000萬,宋明時代四五千萬人,清朝初年中國人口才開始按億計算,但100年後的康雍乾時代,一下子猛增到3億多人。按照明末清初的糧食產量只能養活1億人,100年里人口翻了兩番,用什麼來養活他們,這又是一場種子革命的功勞。

哥倫佈發現新大陸,不僅改變了歐洲,也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美洲的一些農作物新品種不斷傳入中國,使中國經濟社會注入新的發展活力,為人口暴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種子是玉米、地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煙草等,它們在中國大地上逐漸流行開來,尤其是玉米、地瓜,不論什麼樣的水土條件都能生長,適應能力很強,大量的無地農民開墾荒山、坡地,種上玉米、地瓜等,收獲的產品足以養家糊口。在吃飯不成問題的情況下,多子多福的觀念自然導致人口大幅增長。…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5, 2020 at 1:40am — No Comments

劉奇:一粒種子,繁榮一個時代(2)

就像小米在商代無力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一樣,小麥到唐代後期也越來越無力養活中國人,社會動蕩不安,先後出現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到宋朝初年,一種優良的水稻品種佔城稻,傳入中國。佔城稻高產、早熟、耐旱,生長期短。佔城稻的引入,是當時中國南方的一場種子革命。中國南方的先民們對水稻的栽培並不陌生。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水鄉,以打漁、采藕、捉蝦、捕蟹為生,天天吃海鮮,懶得去大面積栽種費力費時的水稻,只是搞一點夠吃就行了。多余的稻米就用於發酵做米酒,自得其樂。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5, 2020 at 1:37am — No Comments

劉奇:一粒種子,繁榮一個時代(1)

十九世紀之前,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以農養政,以農養兵,以農養城,以農養國,國家機器的運轉靠的就是農業稅收。而農業每次發生質的飛躍,關鍵取決於種子的革命,就中國而言,是小麥、優質稻和玉米、地瓜等品種的引入,使中國農業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種子革命是農業社會經濟繁盛的源頭。

夏商時代,中國人吃的是粟,即小米,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狗尾巴草的種子。以小米為主食,國家儲糧也是粟,祭祀也是獻上粟作為貢品。小米飯就相當於今天的白饅頭。但粟產量不高,隨著人口的增長,越來越需要尋找一種產量較高、能穩定種植的品種。…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5, 2020 at 1:34am — No Comments

劉奇:“鄉愁”九脈(5)

九愁…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46pm — No Comments

劉奇:“鄉愁”九脈(4)

七愁…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44pm — No Comments

劉奇:“鄉愁”九脈(3)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43pm — No Comments

劉奇:“鄉愁”九脈(2)

三愁…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42pm — No Comments

劉奇:“鄉愁”九脈(1)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什麼,鄉愁是遊子對故鄉記憶的眷戀和思念,愁之所生者多元,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遊子之愁;有“偶閑也作登樓望,萬戶千燈不是家”的民工之愁;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文人之愁,有“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的士大夫之愁,不論哪種愁,其源益出於異鄉的孤獨,思鄉的愁苦和歸鄉的尷尬。“鄉愁”其實是“城愁”,是從鄉間走到城市里的那個群體在“愁鄉”,他們不光“愁鄉”,且因找不到融入感也“愁城”,“鄉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鄉”而起,“鄉愁”的完整意義應當是“城鄉之愁”,概而言之,“愁”出九脈,陷入“回不去的鄉村、進不去的城”的困境。

 

一愁…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40pm — No Comments

劉奇:別讓農民不食人間煙火(3)

城市是水泥森林之下,不是水泥鋪地,便是綠草鋪地,沒有產生灰塵的空間。而鄉村處處與泥土為伴,被泥土包圍,一遇風天,塵土飛揚,再密閉的空間都會落滿塵埃。更何況維護城市環境衛生,有財政支付報酬的全國3000多萬環衛工人日夜守護,他們還有60%多的機械化率作支撐,而農村則只能靠農民自身維護。以城市思維設計農村的制度必須改變,把選擇權交給農民,讓農民為自己謀劃,才能使他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38pm — No Comments

劉奇:別讓農民不食人間煙火(2)

桃李杏柿棗梅櫻,繞村四季花果香。一般農家房前屋後都要栽植多種果樹,一是自用方便,二是美化環境。但一些地方卻要求整齊劃一,要麼全村都種常青樹,要麼全村都種栽一種果樹,農民沒有選擇權,不僅造成景觀單調乏味,也使人們多品種多口味的水果需求化為泡影,即采即食,新鮮方便的生活方式煙消雲散。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36pm — No Comments

劉奇:別讓農民不食人間煙火(1)

鄉村治理從整治環境入手,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環境是一個地方的臉面,一鄉一村、一家一戶,如果環境髒亂差,不要說與現代文明接軌,連古人的傳統都沒有繼承發揚好。“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這是先輩們代代相傳的每日必修課。眼下,一場旨在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環境治理風暴正席卷全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成效大顯。但一些地方脫離現實,為環境而環境,不顧農民的生產生活,強推一些高大上的做法,農民對此很反感,社會上也頗多微辭。 

“房前屋後,種瓜種豆”,這本是農民祖祖輩輩形成的一種生產生活模式。它的最大好處就是農民利用零碎的空閑時間就近解決自給自足的生活需求。但一些地方卻只讓種植花草,不許種瓜種豆。農民大把的閑散零碎時間被浪費,卻還要花錢去集鎮上買各種蔬菜,既要花錢,又不方便。…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33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8)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25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7)

隱憂四,食品安全。糧食安全是量與質的統一。但令人擔憂的是,現在不安全食品正在時刻威脅著我們。土地汙染、水汙染、化肥農藥汙染、加工環節汙染危及食品安全,“誰能告訴我,究竟吃什麽”成了社會流行病。吃本來是一頓飯的事,現在變了一輩子的事,吃不好,一眨眼一輩子就過去了。更為可怕的是,由於政府監管不到位(2010年全國仍有72個地級區域、1305個縣級區域未設立食品監管機構)等原因,在這場危及所有人的食品安全保衛戰中,人人都在後撤,人人都做旁觀者。“禍從口入”成了這個時代人人自危的根源。尤其令人恐慌的是轉基因糧食。《參考消息》2011年6月20日報道,2006年至2011年歐盟曾115次發現來自中國的轉基因大米食品,說明中國已有轉基因水稻種植。中國農學專家佟屏亞對此痛批一些科學家是拿老百姓當實驗鼠。我們必須從人類自身繁衍生息的高度深刻認識轉基因糧食的巨大危害。中國轉基因技術需要加快研究,但轉基因食物絕不能進入主食領域。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24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6)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22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5)

十幾億人吃飽吃好是中國當前最大的民生。2011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糧食播種面積、單產和總產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首次邁上了11000億斤臺階。但是,受糧食需求長期剛性增加、供求結構性和區域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響,中國糧食供求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目前,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只有700多斤,而且動物和機器還要與人爭糧。這個水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天寶年間就已達到。近年來,雖然國家把糧食生產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少專家、學者也專門研究糧食安全問題並提出對策,但是,由於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擠出效應”,加之地方政府追求GDP缺乏種糧熱情,農民追求經濟效益要錢不要糧,因而糧食安全遠未形成社會共識,國家政策也不能很好地貫徹落實。從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排除國內政策和國際市場的影響,糧食生產依然存在著極大隱憂。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21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4)

有專家預言,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農業將成為中國和美國進行國際競爭的最終競技場。人類社會的競爭,最終又回到了農業這個維持基本生存的原點,而農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種業的競爭。中國的種業必須迅速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理念、國家意志的層面加快建設步伐。未來社會,說種業是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並非危言聳聽。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基。隨著時代進步,糧食的重要性不是越來越輕,而是越是越重;涉及領域不是越來越窄,而是越來越廣。糧食生產不再只是吃飯產業,而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當今世界流行的“三金說”(貨幣是黃金、石油是黑金、糧食是白金)已經把糧食提高到與貨幣和石油同樣重要的位置。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20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3)

2009年美國生產了4.16億噸谷物,其中1.19億噸用於乙醇燃料生產,這些谷物足以供3.5億人生活一年。2010年,美國用於生產乙醇燃料的玉米增長到1.4億噸。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戰略佈局已進入到中國最核心的糧倉部位,美國農業部已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沈陽設立五個農業貿易處,並還將繼續擴大。這是從國家層面加強佔領中國農產品市場的兵力佈局。孟山都、杜邦等一些經營農產品的跨國公司也在密切配合,加緊步伐攻城略地,搶佔中國農產品市場。中國三大肉產品加工集團,雨潤、雙匯已被高盛全部買下,寶迪正在談判,並且他們還步步為營,大量收購豬、雞等大型養殖場。…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19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2)

農業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產業,這也是它區別於其他產業的本質特征。二、三產業對環境破壞顯而易見,只有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才具有對被破壞的環境予以修復和對尚未破壞的環境予以保育的獨特功能。農業生產是人類利用自然規律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對農業生產的合理利用絲毫無損於農業的生態保育功能,農業生態系統與整個環境存在著天然的協同作用。這種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體系,是一種新的生態平衡,它最有生命力,對人類生存和自然發展相互有利。…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15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1)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糧食連續八年增產,長時期的衣食無憂使社會漸漸淡化、甚至丟失了“糧心”,一個輕視、漠視、忽視糧食生產的心態正在蔓延。人們不知道,中國只有18億畝耕地,每年需要進口相當於七億畝土地產出的農產品才能滿足現實需求。中國的糧食產量“八連增”,中國糧食進口也是“八連增”。 

農業是最原始、最傳統的基礎產業,農業文明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文明。在工業文明、城市文明強力擠壓農業文明的現實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糧食生產是人類生與死的根本問題、是社會治與亂的重大問題;全社會應重振與強化“糧心”,大力促進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城市文明同時、同步、同樣發展! …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14pm — No Comments

劉奇:讓社會多一點“糧心”(9)

“地利”就是加強耕地保護,提高耕地質量,保障糧食生產的土地需求。一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8億畝。堅持省級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執行耕地保護分解任務,把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保證面積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健全國家土地督察機制,堅決查處土地違規違法行為。二是改革征地制度,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劃定基本農田,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嚴格控制非農建設用地規模;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加強對補充耕地質量等級的評定和審核;改變財政收入中央和地方權責不對等狀況,杜絕土地財政;建立城鄉統一的用地市場,大幅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三是改善耕地質量。…



Continue

Added by Morioka on February 24,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