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庫's Blog (274)

沈宏菲《包子的挑逗性》

包子的挑逗性,來自於內容的暫時不可知,行為上的囊中探物之快,以及油然而生的探索精神。因此,吃包子的過程充滿了樂趣性。許多人,尤其在他們過於饑餓的時候,常常錯過了這場好玩的遊戲。

包子安靜地在蒸籠內團身而坐,收口處有若干褶襇,外表憨厚敦實,甚至有點笨頭笨腦的。這個時候,肉眼是無法看穿包子內部的,但是想象和唾液分泌卻異常地活躍。其實包子內部無非是餡,餡則非菜即肉抑或菜肉混雜。這一點,我們在事前已經獲悉。不過,我們還是控製不住地要去想象:"這一只"包子在熱力的作用下究竟會給我們的味覺帶來何種驚喜。就像一個景德鎮的工匠,臉上映著熊熊的火光,心馳神往地想象並且期待著一場驚世的窯變。…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ne 30,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沈宏菲《生於饑餓年代》

我叫沈宏菲,男,媒體工作者。沈宏非是沈宏菲的筆名。“宏”字是湘西沈家的輩分,“菲”是我爺爺的創意。這個詞語帶雙關:第一,誌記六十年代初期的食物貧瘠;第二,憧憬著食品供應定有繁榮的一天。有一點“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意思。

當然,上海是一個很少挨過真餓的城市。即使是六十年代初期,對我來說飯總是吃得飽的,也不缺基本的營養,惟饑饉的空氣,最適宜在人的生理機製裏培育出垂涎欲滴的活躍因子,養成一種很容易進入饞的狀態的習慣,進而逐步發展成性格的一部分。許多年以後,我留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凡生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的好男好女,胃口總是比其他年份的人要好。…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ne 27,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沈宏菲《寫食主義》前 言

對於寫食文字的異見,實際上體現了人類在飲食上的多種不同境界。真吃的動機,是餓,是饞,滿足由外而內;寫吃的動機,是找餓,找饞,滿足從內向外。飽暖而思淫欲,教你看到吃飽了以後仍未能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性之可悲,飽暖而思作文,即是吃完了還要寫給你看的這種,是因為在吃過之後,精神上尚有一種不滿足。這種不滿足,從高雅上講,叫苦悶的象征;往通俗裏說,就是吃飽了撐的,屬於一種“吃後”的精神活動,其與“吃前”和“在吃”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差異。我們知道,哪怕只是在字面上,凡有“後”的,都比無“後”的更富爭議。

即使是同一碟菜肴,也難以避免眾口難調的麻煩。《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此話說得既武斷又傲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除先天缺陷,抑或由重感冒引起的暫時味覺失靈之外,凡進食則必能知其味。區別僅在於每一個個人,每一條個別的舌…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ne 24,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小販文化讓新加坡爬頭先入遺·檳城說是中央的問題

大馬小販文化資料準備不足

街邊美食讓新加坡爬頭先入遺



根据檳島掌管檳州旅遊與創意經濟的部门指出,由於國家遺產局來不及準備資料,導致無法與新加坡一起聯合提名,申請將馬新小販文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針對新加坡小販文化成功申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有关行政议员今日在記者會上受詢時表示,旅遊文化文件只能由國家級別的會員代表,即旅遊部旗下的國家遺產局提交給…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December 25, 2020 at 11:44pm — No Comments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在國人兩年來的殷切期盼下,新加坡小販文化終於申遺成功,成為我國首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中的項目。

這也我國繼植物園2015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December 17, 2020 at 1:58am — 2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燴麵

我的朋友黃慎如,駕著別克從北京返武漢,路經鄭州小憩,鄭州那邊做領導的同學請他吃飯,此兄忽然想起我寫過一篇《合記燴麵》,便指明要吃燴麵。黃慎如乃湖北蘄春人,是產珍米之地,吃麵他至少算半個內行,偏要吃那平民化的麵食。果然吃後,他若有所失。我返京路過他那里,他說,鄭州的同學請我吃飯,我指名要去燴麵館,那鄭州燴麵好像沒你寫的好吃。聽罷,我不由的大樂,我說那是平民麵食,人家盛情款待,有什麽不好吃,你偏要吃燴麵?你又不是熱愛麵食的人,你這不是成心為人省錢麽?燴麵是人家的傳統麵食,我這種滿天下找食的人去吃的,你以為那是鮑汁扒飯啊?燴麵這事物,只有黃河沿岸的人喜歡,不論怎麽燴,燴天燴地,仍然是一碗麵,價錢不過5元一碗。…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8,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禪意的俘獲

冬天的青島,白日艷麗的陽光斜照德式樓頂的紅瓦,黑夜呼嘯的海風流浪寂寥彎曲的街道,只有海鮮,那些來自海洋深闊地帶的貝類、蟹類、蝦類和魚類,恒久地彌漫著海的氣息。穿過青島的麻石街,看罷天主教聖彌厄爾教堂,佇立棧橋臨風眺海,心情就有了幾分悠遠,甚或是寧靜,一個海灣上的島,風雨與陽光在此駐足,沈積的時間記憶被友人翻起,一些歷史斑斕的化石碎片,在腦海里閃爍多種光彩。在青島,幾日的小小逗留,一顆南北奔波的心便若出離世外。

我喜歡海鷗迎風飛翔的姿態,振翅俯仰之間,陽光拂過後掠的翼沿,鍍亮一張金色彎弓。無數多的姿態,構成世界的精巧與大拙,如永不止息的海濤,季節令街樹——法國梧桐樹冠紛雜的三角葉釋離橙色意韻。青島灣,退潮後的海礁,暗綠的海藻披掛礁壁之上,靈動的小蟹疾速退隱洇水的礁縫,些許小的海水,如一灘清泉,有孩童在捕撈蝦米,捉魚摸蝦,是童年的天性麽。…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7, 2020 at 11:26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西安羊肉泡馍

2000年,我突然發現北京的超市上有袋裝“老孫家羊肉泡饃”,4塊8毛錢一袋,這令我大喜,買了幾袋回去,味道甚佳。吃過許多袋裝羊肉泡饃,再去西安,到老孫家去吃羊肉泡饃,就發現老孫家的羊肉泡饃館的羊肉泡饃不及“老孫家袋裝羊肉泡饃”的味道正宗,我把這個感覺告訴西安學人李珩,他以西安人深惡痛絕的口吻說:那不是羊肉泡饃,那是在糟蹋羊肉泡饃!不過,從純粹美食的角度觀照,我仍認為李珩先生是對的。…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6, 2020 at 3:57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中國昆蟲大師周堯

我喜歡昆蟲大師周堯,因此要在此詳介一下。首先,周堯先生有一個蜜蜂式的額頭,這是一種可愛的有智慧光芒的額頭,周堯先生喜歡穿印著蝴蝶圖案的襯衣照相,我雖兩度專赴楊淩皆未見到周堯先生,但是搜集了印有他從青年到老年時代照片的圖書。周堯先生1912年6月8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鄞縣塘溪鎮上周村,1924年,周堯到離家30公里的咸祥球山書院讀高小,此間得知廣州有北伐,而體育老師北伐去了,周堯也帶著四角錢踏上路,未果。…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6, 2020 at 3:55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源於關中:堅定的麵條主義

幾度去到那座早年叫做長安的城市,感覺除了話難懂以外,讓人懂不全的還有麵條,西安是中國第一麵食大展會:歧山掛麵、合陽頁麵、韓城羊肉臊子饸饹、三原咯嗒麵、關中漿水麵、耀縣蘑菇窩窩麵、西安教場門饸饹、歧山臊子麵、乾州掛麵、禮泉羊肉合麵、楊淩蘸水麵、陜北剁蕎麵,加上麥科食品饃、餅、糕、包子、餃子和涼皮,西安完全是一個開放式陳列的麵食博物館。

西安人吃麵有一個講究,就是堅定不移地拒吃機制麵條,他們吃麵條要求手搟刀切,現吃現煮,熱麵滾湯,有醋為上。那西安的麵條師傅也是了得,居然切得麵細如絲,勻如機制,光滑柔潤,綿軟而有彈性,它是有著麥子與陽光的真味。關中大地是特別能產麥子,武功產的麥子號稱天下第一,而中國麵條則是歧山掛麵為上品。…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5,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雜割清和元頭腦

太原有一道最早的早點,名字叫做頭腦。它起源於明末清初,歷史是很早很早以前了;在明末清初吃頭腦時,是要打著燈籠上街吃,這比今天東方的太陽照臨到都市的時間再吃,也是早到了黎明前的時光。所以,它是最早的早點,這是沒有錯的。在太原,它配著稍梅吃,稍梅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叫燒麥。據說,北京賣燒麥的都一處,就是山西陽曲人開的館。

初到太原,看見館子外面的招牌鮮紅大字寫著“頭腦8元一碗”,是有些令人驚訝:吃頭腦?這個很新鮮,我去太原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出去吃頭腦。我是住在山西統計大廈的,對面是南華門,那是趙樹理和閻錫山的故居,閻錫山的故居已被山西省作家協會占領了。從統計大廈出來,向右轉,依稀間隔著有數個館子,我去到一個裝修得比較考究的館,便點了一個頭腦,一籠稍梅,稍梅是服務員推薦的。…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2, 2020 at 11:39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去蘭州

窗外是沈落的夕陽,夕輝照耀在沿路的河流上,這條河叫湟水,在西寧去青海湖之間有一個湟源縣,它是在那邊匯集無數的支流下來的。古代的西寧還就叫湟中,現在的湟中卻是另一個城市了。湟水也是昌耀表現最豐富的一條河,但《慈航》應該是寫的黃河。

到了蘭州,我住在新聞大廈。…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4,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7)

據稱這些泉眼,每晝夜出水量740噸,泄出量10公斤/秒以上,天然熱量890.4千卡/秒 ,屬高溫型礦泉,泉區地表溫度達33℃~47℃,所以腳下感覺到熱。扎倉溫泉系弱堿性碳酸硫化氫泉水,可以泡茶,估計涮羊肉和白灼蝦會不錯。浴者,為治療風濕等症。南岸山坡的一塊巨石上,刻有“沸泉冬溫”四個字。

 …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3, 2020 at 2:00a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5)

一個彎又一個彎,汽車在彎道向上爬升,公路的外面就成絕壁,河從兩山的峽谷向後流去。生命中第一次獲得這樣的際遇,高原的風從峽谷鼓蕩而出,一個漂泊者,從南方到京都,從京都到黃河,沿著黃河到了高原。



我在西寧曾想過到貴德去吃一罐燉雪雞湯的,沒想到追求雪雞湯的道路如此險峻。多少年了,多少個夢想,在激越的冰雹中行進,升華。這是我第二次上高原,對高原仍然深感神秘。已經很少寫作詩歌了,在鄭州黃河邊上時,聽到昌耀去世的消息,我認為昌耀是中國惟一的大詩人。

 …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October 25,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4)

幕阜山脈的植被以800米分界,上為山胡椒、胡枝子、臺灣松、錐栗、化香、抱樹次生林,下為毛竹、馬尾松、鉤栗、大葉青岡、雲山桐、南方紅豆杉、穗花杉、南方白蘭花混交林,主要糧食作物為稻、麥、紅薯、玉米和豆類。





在天臺山,我見到過活化石的植物扁柏…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October 23,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3)

鄂東南,這里是揚子江和荊江交匯的地方,也屬於鄂湘贛交界的地方,有中國僅存的青銅古礦冶遺址,在楚史里面記載,從春秋上溯至西周,采礦和冶煉青銅,持續時間久,產量高,卻不是楚人所為,是揚越人。揚越被鄂國所占,鄂有點意思,鄂現在是湖北簡稱,相傳古鄂國南遷至鄂州建鄂國。



《史記正義》載:“鄂,地名,在楚之西,後徙楚,今東鄂是也。”夏代的“鄂”在山西南部的鄉寧,稱“鄂侯故壘”;商代鄂侯之邑,在河南黃河以北的沁陽,商紂王曾封鄂侯為三公。西周初年,鄂族遷徙河南南陽,南陽北石橋鎮附近的西鄂故城,就是西周鄂侯國,漢代置西鄂縣。



西周中期,鄂國是一個強盛的方國。鄂侯侵伐南國,避開漢水西的楚國,打通隨州、棗陽走廓,從漢水下遊過長江抵達揚越經濟中心——鄂州。鄂侯勞師遠征,是愛青銅,西周的銅器銘文有“孚金”、“孚吉金”字樣,意即“搶到好銅”,鄂東南的銅綠山(湖北大冶),是揚越最大的青銅基地。…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September 30, 2020 at 1:05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2)

奶奶性格暴烈,她只對我一個人寵愛有加,給我講鬼神故事,講老虎的故事,她說老虎是一種義獸,如果你救過它,它就會報答你。



接下來是一個老虎報恩的故事.一個人在獵人捕殺老虎的時候,救了那隻老虎,以後那人早晨開門,常會揀到一些小獸,老虎捕來報答恩人扔進進來的,這個故事給我以神奇想像,不像一般人講老虎一定要吃小孩子。



老虎是站著死,比如獵人的霰彈擊中了它,也決不倒下。奶奶經常跟我探討食物,我喜歡吃粉蒸肉、臘鴨、鵝肉和藠頭苗,藠頭苗是病了才想吃,為此專門為我種了一廂地藠頭,藠頭苗要清炒了吃。



粉蒸肉也是獨我一個人喜歡吃,蒸熟了,那是我的佳肴。遂川的粉蒸肉,與別處不一樣。遂川有三樣可以稱道的特產:金桔、紅毛鴨板鴨,狗牯腦茶。另有神秘的千年鳥道。

 …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September 30, 2020 at 1:01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1)

地衣是一種鄉間食物,其狀極似單片黑木耳,也稱地耳,因其貼地而生,也有稱地皮、地皮菜、地壤皮、地皮踏子和雷公屎的。地衣在低等植物中,與藻類、菌類並列,稱地衣門。地衣也是植物界特殊的類型,它是菌類和藻類的共生體。共生體由藻類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供給全體,而菌類主要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植物體主要由菌絲體組成,以子囊菌最多;藻類多分布在表面以下的1至數層,以綠藻或藍藻為多。常見地衣有殼狀、葉狀和枝狀。《本草綱目》載:地耳,釋名地踏菇,甘、寒、無毒,明目益氣,令人有子。…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September 28, 2020 at 10:48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槐花

山東的槐花,五月便開了,黃河口勝利油田的孤島,看過一種紅槐花,是水紅色澤,於綠葉間,柔潤而清新,據說不能吃。二次去黃河口,便專程看十萬畝槐林,我站在一座公路橋上拍了照,那是黃河沖積區一綠無邊的槐樹,無風。進林帶,內面有許多放蜂人,他們將草棚搭在林道邊,又在棚頂的槐樹枝上掛起若干個白色塑料桶,它是出售蜂蜜時盛蜜用的,也是出售蜂蜜的招牌,真正的槐花蜜。繼續前走,必定要走到一棵樹,一棵樹是黃河口綠化的標誌物,一棵樹已經死了,惟乘下一根樹桿,我沒認出它是什麽樹,相傳勘探勝利油田時,一位工程師拄著一根樹枝跋涉,離去時插在這里,它竟長成了一棵樹。那時,遼闊的黃河灘只有這一棵樹。後來,圍著它砌了一個花壇,立了一塊石碑,碑文刻著“一棵樹”。一棵樹周邊有十萬畝槐林綠化帶,我看到最闊大的槐樹林,我相信在那里面搭一個小屋住蠻好。…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September 3,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