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庫's Blog – July 2016 Archive (9)

談正衡·於今何處覓鰣魚

“清明掛刀,端午品鰣。”皖江至揚子江所產,最具品質的當是刀魚和鰣魚了。

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我從下放插隊的農村考入大學,上學時已是1978年的春天。大約一個多月後,我的一位堂叔為了表示慶賀,在我一次去他家時,特意托人從江邊漁業社的船上買到了一條兩斤重的“出水船鰣”。花了九元多錢,相當於五分之一的月薪,那時鰣魚已初顯貴重難求了。魚長尺余,乍看有點像鰱魚,但頭尖、尾岔大(即日後我在書中看到的所謂“鳳頭”“燕尾”),通體銀鱗閃光,滑潤如玉。堂嬸做的是帶鱗的清蒸魚,配以筍片、香菇,撒幾莖嫩蔥,端的是豐姿綽約,清妙可人。浸透脂肪的鱗片,入口稍嚼即化,那時肚子裏極清寡,故對腴美豐潤的滋味感受尤深。唯雪白細嫩的肉中,有極多毛刺。怪不得曾有人戲言人生三恨事:恨紅樓未完,恨海棠無香,恨鰣魚多刺。現今,能活靈活現描述出鰣魚滋味的人,四十歲上下者稀少巴巴,因為長江鰣魚不見蹤影起碼二十多年了。…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31, 2016 at 3:1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 《味蕾上的南方》の時間裏的萵苣

淡淡的清苦味兒的萵苣,它總是進入我冬天的記憶,現在其他季節也能見到它了,然只有到了冬天,我才願意吃萵苣,它好像生就了有一種冬天的瀟瑟與惆悵,並且在幹枯和冷的天氣裏,傳達著縷縷人生莫測而揮灑不去的清苦。

在南方的山中小鎮,萵苣綠在灰蒙蒙的冬天。南方,或者說在幕阜山中麓,冬天的時間,天色總灰蒙蒙的,制造一種季節性的郁悶,早晨有乳白色霧飄飄裊裊,柳樹、楊樹、苦楝樹、法國梧桐和泡桐樹,都落盡了葉子,樟樹、冬青樹和桂花樹則綠著。苦楝樹和泡桐樹的禿枝上,經常有麻雀或八哥棲落上面,驀然看去,以為是懸在樹上的果實,或殘余的葉子。…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18, 2016 at 7:21pm — No Comments

談正衡·梅雨與梅乾菜

就像梅雨也叫做“黴雨”一樣,梅乾菜也被稱作“黴乾菜”。其實梅乾菜同梅雨並無時間上的干連,只是都產自於長江中下遊梅雨帶地域,於是,梅幹菜才有了濃郁的江南味道。

如果認為梅幹菜就是芥菜、大白菜或雪裏蕻腌後曬幹就成,將鹹幹菜和梅幹菜當作一回事,那就錯了。其實,真正的梅幹菜,都是從腌菜缸裏拉出來放鍋裏蒸煮後,再紮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掛竹竿和繩索上(有的直接攤放在橋頭或河邊的石頭上)晾透曬幹而成。有時,曬得半幹時還要回鍋蒸一次,再曬幹。一般來說,那大多在陽光明媚的暮春的時候。也有人家,事先把蒸好的鹹菜切細放竹匾晾曬,直到浸透了舒緩而沈靜的暮春陽光的氣息。好的梅幹菜,無粗莖與老葉,捏手裏鹹潮鹹潮的,色澤深濃,有一種勘破世事的沈黯與灑然。…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16, 2016 at 7:41pm — No Comments

談正衡·梅子酒與草莓醪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掛在枝頭隨風搖晃的梅子開始由青變黃了,味道也由青澀轉向酸甜,正逢江南細雨纏綿的季節,便稱之為黃梅天或黃梅雨。走在梅子樹下,也許梅子逸出的清香味會浸染雨季裏的心情,給人帶來一絲快意。

盛產於太湖邊東西群山中的梅子,以光福鄧尉的最為著名,有“鄧尉梅花甲天下”之說,相傳“香雪海”即由此而來。那年我行走在太湖的西山島上,見到好多楊梅、青梅,還有茂盛的桔子林,我在連綿的梅子地裏,看到大片大片紅的青的果實。感覺那些梅子都是女性一般的豐腴,飽含汁水,仿佛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味兒就會流進心底。

江南的梅子不是入口的佳果,卻是不錯的蜜餞的原料,可制作糖漬青梅、奶油話梅、陳皮梅、甘草梅等,還可做成酸梅汁。江南一帶的女子都喜歡吃蜜餞的梅,所以江南的女子就有些繾綣嫵媚的酸甜,引人向往。…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14, 2016 at 11:10am — No Comments

古清生 《味蕾上的南方》の溫州 一個悠長又婉約的記憶

溫州有點冤,我拿它與蘇州比較一下,如果城區的信河大道和蟬河大道不是這樣被填起來,仍然是悠悠的信河與蟬河水街的話,東方水城或威尼斯的美譽,落在溫州比蘇州名副其實。現在的永昌堡,住家的門前仍然有河。兩年前,那次匆匆的溫州之旅,實為美食,去嘗甌菜,遊雁蕩山,然後帶回來許多溫州的記憶,也算初初結識了溫州。

現在京東讀一本《溫州的記憶》,勾想起的諸多鹿城的歷史與風情,仍然又起重遊溫州之念。紹國兄的隨和親切,瞿偉兄的坦蕩直率,紹毅兄的質樸真摯,完全在我腦海裏建構起新的溫州人概念。《溫州的記憶》是瞿偉的一部散文新著,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曾讀過瞿偉的散文集《旅者與夢》,感覺那是詩散文,瞿偉本是詩人,長相也酷似俄羅斯詩人普希金,微彎的長發齊肩,大的略有些憂傷的眼睛總是清澈地看著人。但是,《溫州的記憶》筆風回轉,習習地拂過古甌余風,引人進入一個溫州詩人生命中的溫州。…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12, 2016 at 11:19pm — No Comments

談正衡·鮎魚堪膾

三月的江南,又是一年菜花泛金時,立於層樓之上,眺望視野,醇濃的熏風習習吹來,彌眼是一片連天的金黃。我知道故鄉的友人竹君又會馳書邀約了。

果然,昨日上班,於桌上撿拆了一封筆跡熟稔的簡函,狼毫小楷,寥寥數語,乃是:“鮎魚堪膾,季鷹歸未?假道雙休,篷門自為君開。”

會意一笑,折起簡函。晉時的京官張季鷹我不敢當,但鮎魚的美味不遜鱸魚自是深知,何況明後兩日雙休,我豈有不赴摯友邀約之理。且是心裏等不及,下午稍稍睡了一下,即登上了一輛大巴。一個多小時車程,再加十來分鐘步行,趕在太陽落山前踏入了竹君的“篷門”。…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9, 2016 at 8:23am — No Comments

談正衡·遊西湖的“糠糠屁”

一兩寸長的鳑鮍,小巧,略扁,像是鯽魚,更似縮微的鯿魚。鳑鮍是水中最草根階層小魚,經常群聚在悠緩流水處覓食,很容易被各種網具捕撈到。從來不被人看得起的鳑鮍又稱作“屎鳑鮍”,就是因為這種小魚肚子特別大,一旦擠盡那一大團肚腸,身子立馬就空癟了。炎夏天,捕來一堆小魚,總是鳑鮍肚子爛得快。大概鳑鮍最易用碎米糠誘捕,故它們又被訛喊成“糠糠屁”,“糠糠屁遊西湖”,這句俚語,是專門用來譏笑小人物見大世面的。

鳑鮍屬水皮上魚,很隨和敢於親近人,卻又與人若即若離。在那些綠隱隱的水草叢中,成群的鳑鮍不緊不慢地遊來遊去。它們嘴一張一合著,有時不經意間一翩身,鱗片在陽光下發出五彩迷幻的光亮,漂亮極了。…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7, 2016 at 11:56am — No Comments

談正衡·專會打水花的餐鰷子

餐(正確寫法,“餐”字的“食”字底應改為“魚”字底,但電腦打不出來,姑且以“餐”代之)鰷子和鳑鮍一樣,都屬於上不得臺面的小雜魚。水跳邊總是它們最喜歡出沒的地方,夏天,赤腳站在水中淘米洗菜,很快就有大群小魚跑來,追食碎菜葉和碎米粒,並癢癢地啄你。若是把淘米籮或菜籃子沈到水下,看清有許多黑影子鉆進去,猛地一提,就能兜起一把比火柴棒長不了多少不諳世事的小細魚秧子。那些長過手指的餐鰷子則完全不同了,它們見過世面,經驗老到,總是在你夠不著的地方靈活地穿來遊去,你稍身影一動,它一扭尾巴,打一道水花就閃了。…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2, 2016 at 6: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 《味蕾上的南方》の聚萍閣

去到寶安的聚萍閣,發現是一個江西萍鄉菜館,老板是女攝影家,原來在寶安電視臺做記者,然後開廣告公司,開一個萍鄉菜館,取名叫聚萍閣,想把寶安周近的萍鄉人或贛人都聚了來。深圳是一個漂泊者的城市,這裏每一個人都是背井離鄉,他們都能講述一個闖蕩深圳的故事,跟北京的漂泊者比較,這邊少些許浪漫,多幾分真實,那份漂泊初時的疼痛在談笑間飛逝,一臉沒心沒肺的成功者快樂。…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1, 2016 at 10:4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