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庫's Blog – March 2017 Archive (10)

丁文:關於陜西茶馬古道的推論 (上)

推論之一:陜西茶馬古道的存在毋庸置疑

“茶馬古道”已成當今旅遊業和茶學界的熱門話題。

“茶馬古道”一詞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大體說來,它的出現源於古代中原與邊疆的“茶馬互市”。什麽樣的道路才可稱得上是“茶馬古道”呢?其要素有四點:其一,是一條古代開鑿的交通要道;其二,這條古道上采用的運輸方式主要是騾馬牦牛馱隊或人背肩扛;其三,這條古道上主要流通的物資是茶葉和馬匹;其四,這條古道出現與存在的背景是內地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茶馬互市”。…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30, 2017 at 5:43pm — No Comments

丁文:關於陜西茶馬古道的推論 (下)

■■■■陜西的茶馬古道

茶馬互市

歷時千余年陜

西一直是朝廷軍事

上的前沿陣地商貿交易

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每年有數

百萬斤茶葉和萬余左右

的邊馬在陜川茶馬…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5, 2017 at 9:37pm — No Comments

丁文:關於陜西茶馬古道的推論(中)

推論之三:陜西茶馬古道的發展歷史和起點變遷

陜西茶馬古道的發展有一段漫長的歷史,大體而言可劃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一、唐宋時期:陜西山南茶參與茶馬交易,陜西茶馬古道的起點和邊茶集散地在漢中、長安。

早在唐貞元末年,朝廷為了固邊,擴充軍隊,急需大批馬匹,用於裝備騎兵和運輸糧秣,而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又急需大批茶葉,鑒於雙方的需求互補,朝廷適時的設立邊貿市場,用茶葉與西北的少數民族換馬,開了茶馬交易之先河。《新唐書·隱逸列傳·陸羽傳》載 :(中唐)“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封氏聞見記》載:“(飲茶)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往年回紇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5, 2017 at 9:37pm — No Comments

楊福泉:“茶馬古道”老鎮麗江古城憶舊(下)

三、老城民俗漫錄

麗江古城不僅是一個名山勝水環繞的靈域,巧奪天地造化之工的名邑,也是一個民風淳厚,民眾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詩意地棲居的樂土。…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5, 2017 at 9:36pm — No Comments

楊福泉:“茶馬古道”老鎮麗江古城憶舊(中)

二、小記老城的人和事…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5, 2017 at 9:36pm — No Comments

楊福泉:“茶馬古道”老鎮麗江古城憶舊(上)

一、老城之韻

多年來,我的田野考察範圍除了那高山大嶺、莽原深峽,自然還包括那生我養我的古城小鎮──麗江大研鎮。但這種田野考察與浪跡山鄉的考察又有區別,是一種重新踏上石板路,尋找逝去的舊夢,審視和發現塵封歲月中遺落的故事,感受新的陽光月色的精神回歸之旅。 …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24, 2017 at 7:21pm — No Comments

丁文:吃了嗎?(下)

作為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國人往往將請客吃飯看成是重要的禮儀,認為觥籌交錯之間能增進友誼、化解矛盾。今天,請客吃飯已作為社會交往的潤滑劑,甚至還有地方官員認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產力”、“接待就能出政績”,當然接待的重要性源於被接待對象的“話語權”。如有人形容的:“視察”成了進出飯店的“食查”,“評比”成了接待標準的“攀比”,“驗收”者“宴收”也。公款吃喝風屢禁不止,原因是“來的都是客,個個惹不得”,有無吃請也是衡量個人身價的標準之一。因此吃請花樣翻新,吃了不算,有的酒後還安排洗浴、足療、歌舞、打牌等“活動”。這類事行話曰“飯局”。

“飯局”這一詞匯起源於宋代,歷經千余年的演變,賦予了“局”以賭博、聚會、圈套的涵義。歷代著名飯局如…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9, 2017 at 11:45am — No Comments

丁文:吃了嗎?(中)

“吃”的問題既然上升到了美學層次,自然要接受中國古典哲學光輝的照耀,僅僅研究“形而下”遠遠不夠,還必須琢磨“吃”的“形而上”。我們的老祖宗因為沒有做過實證研究,故不明白每種食材所含的物質成分,但卻能將每種食材與五行學說一一對照,提出五行相生、五味相濟、五臟相通的高深論點,每種食材走那經,補益某臟腑,適合某體質,說個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飲食之道與“醫道”掛鉤,分出“陰”“陽”,通過損有余、補不足達到動態平衡。中醫理論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玉版論要篇第十五》有一段話說得十分精辟:“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補”之大法是食補,食補的要義是“吃啥補啥”,所謂藥食同源,吃心補心、吃肝補肝、吃腎補腎、吃眼補眼。又說國人陰氣太重陽剛不足,於是乎,那些虎鞭、鹿鞭、牛鞭、馬鞭、海狗鞭、鯨魚鞭,便成了中國人壯陽的秘密武器。…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4, 2017 at 10:17pm — No Comments

丁文:吃了嗎?(上)

“吃了嗎”是“您吃過飯了嗎”的縮語,一句國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口頭禪,堪稱“國問”。雖則三個字,卻意味無窮,千言萬語也難解讀得明白。

記得二十世紀60年代,我在學校教書,一位與我要好的同仁名李老師者,見面無論說什麽事,打招呼的那句話永遠是“吃了嗎”。不獨李老師,似乎人人如此,“吃了嗎”是國人那年頭的口頭禪,沒什麽好奇怪的。李老師的可笑之處在於習慣成自然,常掛在嘴邊,不分場合地亂用,以致鬧了許多笑話。…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4,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王學泰:文人美食家李漁

 “愛食”可以“養身”,反之,“怕食者少食”,不喜歡的食物就不吃。其實從醫學角度來看,這未必正確,然而這是李漁不希望“不可須臾離也”的飲食問題給人的情感帶來不愉快的主張,同樣是他的人生選擇。

 北宋由於印刷術的完善與普及,加之科舉考試日漸規範,讀書人數目激增,許多平民也加入讀書人的隊伍,並向往通過讀書做官改換門庭、進入統治階級。然而官員位置有限,粥少僧多,許多人不能依靠做官出仕維持生活,便只能靠自己的文化知識謀生,這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群體,即文人群體。與能夠出仕做官的文人合稱為文人士大夫。…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3, 2017 at 9:4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