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kós kípos's Blog (259)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10)

還有一部關於流行文化影響下荒野形象與觀念變化的著作,那就是《荒野最大限:美國想像中的叢林》(The Maximum of Wilderness:The Jungle in the American Imagination,2012)。作者恩萊特(Kelly Enright)追溯美國文學中關於熱帶森林的表現——美國人對叢林有著什麽樣的典型思維,叢林在我們的「野性」概念中以及環境運動的全球化當中具有什麽樣的位置?20世紀早期,由於無數的書本以及電影中描繪的叢林冒險[從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的「泰山」系列小說到電影《金剛》等]引起民眾的巨大反響,許多叢林形象的流行與增生掩蓋了叢林的真實。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美國自然主義者試圖通過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書本與電影等方式呈現「真實的」自然。作者恩萊特通過探查流行電影中的叢林形象,如剛果神猿、辛巴①等,以及著名的自然主義者如約翰·繆爾(John Muir)、威廉·畢比(William…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9)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學界也開始了美國荒野思想與荒野文學的研究。2000年,楊金才教授在論文中指出:「荒野意象是整個美國文學發展中的主要母題之一,並形成了美國文學的傳統。」①這也許算是美國荒野文學研究正式進入中國學界的標誌。第二年,程虹教授出版的《尋歸荒野》(2001)更是將美國荒野文學作為自然文學中的一個重要類別進行探討。



作者以美國自然寫作為研究對象,以荒野為主要線索,基本按照時間順序,從不同側面敘述了美國自然文學史,指出荒野文學在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②。自此,美國荒野文學開始作為一種文學類別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接著,「美國荒野文學」作為詞條出現在《漢英科學技術辭海》(2003)中,算是對其正式認可。 …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2,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8)

隨著荒野文學研究逐漸加溫,20世紀80年代成為荒野作品集與荒野文學批評出版發表的黃金時代。首先,美國出現一大批荒野文學作品的選集,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國前總統、荒野愛好者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荒野寫作》(Theodore Roosevelt:Wilderness Writing,1986),書中收錄了羅斯福幾乎所有關於荒野的看法與荒野保護的政策建議等等。



人們將梭羅視為美國荒野文學中的超重量級人物,於是梭羅的作品被冠以各種與自然和荒野相關的名字集結出版,由Peregrine Smith出版社於1980年出版的《自然歷史散文》(The natural history…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1,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7)

早期的荒野文學批評,論文方面似乎就做得更好些。不論是對早期的殖民時期或是對美國獨立時期還是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文學,都有評論家從荒野的角度進行切入、分析和評論。他們普遍認為,關於美國荒野的描寫與敘述,美國獨立時期的弗雷諾(Philip Freneau)和布萊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應該算是先行者,不過他們對於荒野的反映完全來自於英國文學中早已成熟建立的原始主義傳統⑤。



在他們看來,野性的自然不過是聖靈的體現,是被文明汙染了的人類得以尋求精神更新與重建的場所,布萊恩特的《致水鳥》就是很好的例子。對於荒野最早具有原創性反應的當屬庫珀(James F.…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0,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6)

對於眾人的疑惑與反駁,克羅農隨即發表論文《荒野的問題:一個回復》(「The Trouble of Wilderness: A Response」)進行說明與回答,澄清他並不是反對荒野保護,也不是想否認荒野的實際存在,只不過認為荒野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值得深思,就如「自然」是人們非常自然接受的一個概念,人們從來不深思其背後的真正含義…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9,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5)

作者在第二部分將大覺醒與美國革命聯系起來看,反對將美國革命歸因於政見不合的傳統看法,認為革命者們上戰場是去保衛他們加爾文主義者的身份,反對英國國教的外來文化。



當然,此書內容的集中也導致一些缺陷,比如作者為了集中火力證明他的觀點,就將西進運動中大遷徙的原因過於簡化,此外還忽視一些美國早期的重要作家,如菲利普·弗雷諾(Philip Freneau,1752—1832)、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等。因此,此書的主要價值在於它以荒野為關鍵詞,通過應用心理學、神學以及文學的方法來解析近三個世紀的美國文學,這是一個大膽而且令人振奮的嘗試。…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7,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4)

比起納什的《荒野與美國思想》,奧斯奇拉傑的著作《荒野的概念》雖然在時間上晚了二十多年,但在當今環境危機已經成為全球的重大問題、生態思想也深入人心時,這部書卻給這個世界尤其是美國的環境危機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正如此書的副標題所示:「解決環境危機的普世方法。」(an ecumenical approach to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作者指出,宗教在阻止生態環境惡化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認為,科學帶來的生態毀滅已經無法說服政治家進行行動與犧牲,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要解決環境問題,科學不可能盛行並獲勝。於是作者提出一個「關注創造」(caring for…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4,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3)

二、美國文學之於美國荒野思想體系的形成

第一類研究當中最具影響力且最為全面的著作當屬羅德里克·弗雷澤·納什所著的《荒野與美國思想》(Wilderness and American Mind)。此書自1967年問世以來,迄今已經出了五版…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2,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2)

荒野思想孕育產生於西方並率先在美國形成體系,其主要內涵就是荒野自然之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反過來,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待荒野的理解與態度也對實際荒野的保存有著重大的影響。美國既是這一思想體系形成的沃土,也是荒野保護方面的表率。由於美國文明由大量移民建立,這個新的集體意欲在這片新的土地上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文明,因此他們將自己與這片全新的土地緊緊聯系在一起,並認為正是這片以荒野自然為主要特色的處女地賦予了美國人以獨特的個性。正如納什(Roderick F.…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0,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1)

一、引言

荒野代表著未被人類影響和控制的純天然的自然環境,是當今環境問題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美國歷史的特殊性,其建國與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部濃縮的以荒野為主題的劇目。因此,不論是環境主義工作者還是文化思想研究者,都試圖從荒野入手來研究美國的發展和出路,而其中涉及的一個重要材料便是幾百年來以美國荒野為描述對象的美國荒野文學。生態批評的關注點不僅僅在於文本,更在文本與物理世界的關係上。



筆者將美國文學中的荒野自然或環境視為真實的物質存在,但其意義又不僅僅限於物質層面上的意義,總體上屬於生態批評研究,部分結合文化研究、環境史研究以及環境倫理學研究的方法。…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8,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美食三柱(5)

關於食材的生產與配送,自有企業家及政府官員操心,我關心的是如何培養國人品鑒潮州菜的能力。說句玩笑話,食客的培養,同樣必須從小孩子抓起。想想麥當勞進入中國,除了口感與就餐環境,還有就是贈送各種玩具,以吸引眾多兒童。因此,在我看來,所謂「鄉土教育」,應包括培養孩子對於家鄉食物的好感與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美食三柱(4)

之所以突發奇想,撰寫那篇談糖炒栗子的長文,是因臺灣詩人兼美食家焦桐邀我參加他主辦的「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研討會(2007)。原本是詩人、教授的焦桐,圍繞「飲食文學與文化」,寫散文、編雜志、搞評鑒、開課程,還組織國際學術會議,一路風生水起,讓朋友們看得目瞪口呆。今天的焦桐,「美食家」成了他的第一標識。2004年,我替他主編的《文學的餐桌》作序,特別強調「中國談論飲食的文章及書籍的共同特色:不滿足於技術介紹,而是希望兼及社會、人生、文學、審美等」;2011年,我又為他的簡體字版《臺灣味道》撰寫前言:「談論飲食而能勾魂攝魄,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故事、細節、心情,以及個人感悟。書中提及的很多餐館,你大概永遠不會去;提及的好些菜色,你也永遠不會品嚐,可你還是欣賞這些文章,除了詩人文字的魅力,更因背後蘊含的生活態度。」…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December 9, 2022 at 3:30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美食三柱(3)

美食需要文字的熏陶

記得汪曾祺曾廣邀作家談飲食,其「征稿小啟」有曰:「浙中清饞,無過張岱,白下老饕,端讓隨園。中國是一個很講究吃的國家,文人很多都愛吃,會吃,吃的很精;不但會吃,而且善於談吃。」這則有趣的《<知味集>征稿小啟》,初刊《中國烹飪》1990年第8期,收入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知味集》。…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December 7, 2022 at 3:30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美食三柱(2)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著名學者兼散文家鄧雲鄉撰寫了《魯迅與北京風土》(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一書,利用1912—1926年間的魯迅日記,勾稽其居京十五年所上館子,包含各式茶座、酒肆、菜館、飯莊的特色,南北嘉肴、風雅題名、走堂絕技、酒肆滄桑等,借此呈現民國時期北京的城市生活。政壇風雲變幻,但魯迅館子照上,品嚐而不評議。因為,在民眾普遍窮困且北京城美食有限的時代,無論你贊賞還是抱怨,都顯得不太得體——起碼「政治不正確」。可放長視野,將「飲食」與「文化」相勾連,其實不無道理。…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December 5, 2022 at 1:30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美食三柱(1)

不僅吃飽,還要吃好;不僅挑食材,還講究味道;不僅訴諸味蕾,還大談飲食文化——當下中國人所念茲在茲的「美食」,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文化現象。

你問「飲食」如何「文化」,從環境到器物,從食物造型到進餐禮儀,從「文學宴」的設計到「美食中國」的推廣,所有這些,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就像齊白石論畫,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套用過來論美食,只會做菜或品嚐的,那是廚師或饕餮,離「文化」還有一段距離;學問太大,出口成章,旁征博引,乃至壓倒了味蕾,那也不算本事。必須是能做、能吃、能說、能寫,才叫「美食文化」。

今天就借潮州菜文化研究會的成立,談談我心目中美食的三根支柱——經濟、文學、教育。…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December 3, 2022 at 3:30am — No Comments

美食文創:從味蕾深入心靈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如意糕」「四羊方尊」巧克力,頤和園的「頤和一盒」月餅禮盒,圓明園荷花雪糕,玉淵潭櫻花雪糕,四川的「青銅面具餅乾」,上海的「董其昌下午茶」,廣東的「粵光寶盒」……在近年來不斷升溫的「文創熱」中,文創美食是最引人注目的內容之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在人們生活中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而且形成了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與其他文創產品相比,文創美食更接地氣,受眾更加廣泛,也因此而成為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的又一創新手段。

縱觀當前比較受歡迎的文創美食,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偏重於「形」,也就是把文物的獨特器型復製為美食的外觀。比如「如意糕」以「乾隆禦題如意」的端首為主體造型,表面淺浮雕兩條水中跳躍的鯰魚;「四羊方尊」巧克力的造型則來自於商朝晚期青銅禮器。…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November 18,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王一川·文學、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關係(下)

對文學、生活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反思

如何理解文學、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新型關係?其實,要平靜地理解乃至接受這種新型關係,並不容易。因為它們勾起了人們內心的一連串美學或審美觀念的激烈衝突,從而引發接受、抗拒或抵抗等效應。

我首先想到的是平面性與深度性之間的衝突。以往的文學或文化被要求有深度——情感的或思想的深度,但如今的文學與文化、更別說文化創意產業了,變得越來越平面化、淺薄化。過去以深度為美,不深不為美;如今則以淺薄為榮,不淺不薄不足以引發圍觀。…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November 3, 2022 at 7:41am — No Comments

王一川·文學、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關係(上)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學的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力或作用力,這往往是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總是包含著文學心靈的創造,無論是泛化已有的文學成就還是與新的文學創作一道生長。因為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是意味著心靈的美在生活及生活器具、生活氛圍中的具體化存在。這就是說,真正的文化創意其實是包含著文學的精神創造成果的。



文學、生活和文化之間的新關係

為什麽要把文學、生活和文化這三者放到一起來談?這確實是有原因的。…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October 17, 2022 at 9:00am — No Comments

呂欣桐:文學·藝術·政治 ——賈克·洪席耶的民主美學體系(6)

這一被福樓拜詬病的「民主的胃口」卻是洪席耶所肯定的。他在艾瑪·包法利的民主病中發現了文學政治的內核。現代民主引發的歇斯底里症和興奮過度雖然有著危險的傾向,卻是推翻原有可感性分配的關鍵。在傳統君主制與天主教共同構成穩定的社會實體中,每個個體被秩序限定了視野,位於清晰的等級關係中,他們的幸福與夢想不會逾矩。當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和新興媒介先後到來,現代社會變成平等自由的個人所組成的混合體,人們被置於一種有目的或無目的的喧囂之中,所有的文字、圖像、希望都仿佛唾手可得,這正是純文學作家所懼怕的民主的等值。這一「新的民主幽靈」是「眾多欲望和希望的起義」,是「無數自由的社會原子的起義」22,它們從現代社會的毛孔中紛紛湧現,貪婪地享受著所有的客體。在藝術創造的平等中,可感性被重新分配,精神的快樂與物質的快樂可以一併被任何主體享受。這是文學民主的另一重內涵。…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11,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呂欣桐:文學·藝術·政治 ——賈克·洪席耶的民主美學體系(5)

與薩特不同,洪席耶在這種「語言的石化」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民主性。在薩特眼中,福樓拜是貴族階級的純文學旗手,他建造了一個詞語得到淨化的秘密花園,使得詞語擺脫參與政治辯論與社會鬥爭的工具性,服務於資產階級的虛無主義戰略,對抗散文語言的民主本質。洪席耶反對這一看法,他贊同多勒維利的評論,認為語言的石化不是反民主的攻擊武器,而是民主的製造商標。福樓拜的寫作中有一種對細節的癡迷與對行動和人物的人類意指的冷漠,這種觀察風格的絕對化,意味著任何秩序的解體和平等民主的文學程式。在「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中,隱含著福樓拜自己也未曾察覺的激進平均主義——這個程式不僅顛覆詩歌藝術的規則,而且還能顛覆世界秩序,顛覆生存方式、行動方式和說話方式之間的關係體系20。在無分美醜高低的藝術純粹性中,主題被拉平,對立被取消,藝術開始接受庶民階層的人物和情感,曾經作為王公貴族生活背景畫的農夫農婦、工人商販出現在文學的主舞臺,擁有了以他們的視點展開的內聚焦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10,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