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 庫's Blog – February 2018 Archive (59)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5)

古爾邦節這一天,要打掃衛生,穆斯林身著節日盛裝,沐浴凈身,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會禮結束後,舉行宰牲儀式,請阿訇或有阿林(伊斯蘭學者)的人到家中宰牲。一般1人許一只羊,7個人合許一頭牛或一頭駱駝。所許之牲必須是體形健壯,不宰不滿兩周歲的羔羊和不滿三周歲的牛犢、駱駝。宰牲節所許的牲,一般分成3份,一份自家食用,一份饋贈親友或獻清真寺舍散,一份施舍濟貧。骨頭和血用黃土深埋,所賣皮毛的錢施舍給貧窮之人或清真寺。

聖紀節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穆罕默德誕生於阿拉伯麥加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為“受到高度贊美的人”。伊斯蘭歷11年3月12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歸真,葬於麥地那。…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25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4)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23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3)

從前人們發明了牛皮筏子,往後便進化為羊皮筏子,用以在淺水區和河道狹窄處航運。這種古老而奇特的水運工具,由“渾脫”排列組合而成。唐代李筌《太白陰經》中記載:“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緊縛其孔,縛於肋下,可以渡也。”縛渾脫“於肋下”乘渡,只是一人而為。為了使它能夠方便、安全和吃重,後來人們又把單個的渾脫縛在木排上,排列出一個長方形來,即運用20根2米來長的木桿綁上十幾個渾脫,制作成一個“筏子”,只需一人手持木槳劃行,一般用於黃河兩岸擺渡,或是順流而下運貨。筏子順流而下時,筏子匠躺在筏子上,頭上扣一頂草帽,悠悠然,任筏子順流而行。若遇漩流,匠人則揮槳劃動幾下,有驚無險,依然優哉。…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22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2)

十 黃河農耕文化

黃河孕育了華夏民族,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被炎黃子孫稱為“母親河”,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厚重一筆。然而,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她曾經汪洋恣肆、橫沖直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頻繁改道,災禍頻仍,給流域兩岸人民帶來了很多災難。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農耕時代,人們只能望河興嘆,因此,便有了“黃河百害”之說法,然而地處黃河前套的衛寧平原確是個例外。史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一套就是黃河前套,即寧夏平原,尤其指衛寧平原。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依賴黃河沖擊之功,衛寧地區黃河兩岸形成了一馬平川的肥沃平原,史稱前套平原。…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21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1)

明朝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後,建文帝繼位,搞了一次“削藩”,不料卻惹惱了朱元璋之四子燕王朱棣。朱棣以人京“掃碑”“清君側”為名,從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一路燒殺搶掠,殺向南京。攻克南京之後,朱棣當了皇帝,遷都北京。一次“靖難之役”,整整打了4年。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燕王掃碑”。這一掃又掃得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雪上加霜。“民非殺即逃”,千里中原,白骨累累,瘡痍滿目,雞犬之聲罕然。於是,朱棣又效仿朱元璋搞了第二次大規模移民,即“永樂大移民”。前後兩次大移民,歷時整整50年。

移民境況明朝初期的兩次中國歷史上歷時最久、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大移民為何選在山西,又為何選在洪洞縣這棵古老的大槐樹下呢?…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20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0)

中衛境內現有長城,典籍可考者多見於明代,俗稱“邊墻”,時稱“西長城”。西長城在中衛沙坡頭區全長達160多公里,位於市區西北部,跨越黃河兩岸,因黃河分為兩段:一段位於黃河之南,由甘肅靖遠縣蘆溝堡進入沙坡頭區南長灘,然後沿黃河東行至常樂鎮下河沿,長約70公里;一段位於黃河以北,由迎水橋鎮黑林村西沙嘴起,沿騰格里沙漠東部邊沿及衛寧北山南坡而行至勝金關,長約90公里,在中衛黃河以北地區形成半圓形防衛圈。黃河北岸長城的起點(勝金關)與黃河南岸長城的終點(南長灘)隔河遙相呼應。

黃河北岸長城修築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據《讀史方輿紀要》記載:中衛依賀蘭山,阻黃河,左聯銀川,右接莊浪,是邊陲要地。然而,衛寧北山雖是天險,自鎮關墩至勝金關40多公里,通大漠的隘口很多,當時寧夏將領認為,如果修築觀音口、鎮關墩至黃河90公里的邊墻,廣武、玉泉、大壩等地就能守禦無恙。於是,奏請修築了這段長城。…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8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9)

六是整合好海原環球大地震遺跡、菜園文化遺址、九彩坪拱北、天都山石窟、南華山寺殿、回鄉民俗風情等旅遊文化資源,打造實體經營項目,主動與衛寧、固原旅遊成型線路搭載滲透,早日實現經濟價值。

七是開拓好旅旅市場,不斷豐富旅遊產品,拓展開發自駕遊、團隊遊、境外遊市場,重視與周邊省區文化旅遊互動,形成更加緊密的旅遊互聯網絡。

八是挖掘好旅遊文化,開發具有中衛地方文化元素的旅遊紀念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同時,城市規劃要富含文化旅遊元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配套要緊盯旅遊來做,傾力打造城市旅遊實體項目。

 …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7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8)

六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 

城市是歷史延續的產物,每個時代都會在城市建設中留下痕跡。歷史的文脈就是城市的記憶,而割斷歷史文脈的城市,猶如喪失記憶的人,蒼白而沒有根基。厚重的歷史文脈、奇絕的自然形勝和奇美的地產物出,為我們提供了雕琢中衛這塊璞玉的優越條件,塑造中衛城市文化新的形象恰逢其時,責無旁貸。…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6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7)

近年來,中衛市實施“旅遊優先發展”戰略,著力構築旅遊大產業,繼沙坡頭躋身於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最美麗的五大沙漠”“全民健身二十大著名景觀”之後,隨著騰格里沙漠濕地公園內涵的拓展完善,黃河沙坡頭大峽谷漂流之都、世界沙漠博覽園項目的建成,沙坡頭旅遊景區必將以獨特魅力和浪漫情懷成為集沙漠產業、沙漠旅遊、生態教育、治沙技術創新、會展示范“五位一體”的寧夏黃河金岸第一景、世界著名沙漠旅遊目的地、西部國家級休閑度假中心”“世界沙都”當之無愧,沙坡頭之旅定然令中外遊客神往。…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4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6)

建市十年來,歷屆市委、政府立足和諧富裕新中衛建設,以“宜居、休閑、生態美”為城市目標,高水平經營管理城市並且不斷開創城市文化建設新局面,都已取得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隨著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人全面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提出,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衛“四大戰略”實施已步人了快車道,需要以全新視野考量自身優勢、競爭環境、發展趨勢等動態變化,切實發掘、保護和傳承地方歷史文化遺產,完善賦予城市文化形象更為貼切的定位和新的內涵,塑造以“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為目標定位的富有底蘊、特色鮮明、意識現代的中衛城市文化新形象。

文化條件為中衛城市形象做文化定位,需要正確把握它所具備的基本要素、形態依據、文化特質及其文化支撐等方面的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3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5)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特殊地理環境孕育、外來文化交流碰撞,加之中衛本土文化兼容並蓄,造就了中衛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這不能不說是千百年來推動中衛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內生動力,也為中衛城市文化形象注入了靈魂,並提供了內涵支撐。

 

四 生態魅力旖旎

 

文化的社會功能在於以文化人,以文載道。不同的行政地域之間,本土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個性差異,只要敬重它、運用它、弘揚它,它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從而為腳下的這片熱土增色添彩。中衛地方文化的生態魅力旖旎,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3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4)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2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3)

宗教文化宗教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發揮著作用,而且對社會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產生了廣泛影響。由於古絲綢之路沿途先是僧侶,後有神父、牧師往來傳教,中衛宗教之盛、教類之多全國罕見,道教、佛教、伊斯蘭教一應倶全,基督教、天主教傳入較早,全國多數地方只知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時,本地人就已知曉比利時國神父。中衛部分人信奉佛教、喜好道教,古往今來已成習俗。據史料記載:中衛人信佛肇自隋唐,中寧縣的石空大佛寺、沙坡頭區的香巖寺香火鼎盛。中寧石空大佛寺建於隋代,由石窟和寺院兩部分組成,俗稱九間無梁寺,求子還願者絡繹不絕,留存有“石空燈火”景觀;沙坡頭區南部香山地域,明代系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慶王的封地,香山主峰海拔2361米,唐代建有佛寺一座,名香巖寺。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12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 (2)

如舊石器時代的女性裸體崇拜、人與野牛相鬥以及各種動物圖像等,還發現了蘇聯遠東濱海地區、美洲太平洋沿岸典型的同類巖畫,如人面圖像等等。中衛巖畫產地距靈武水洞溝遺址200多公里,當屬於水洞溝原始居民活動范圍。總之,原始人類通過在堅硬的巖石上鑿刻塗抹,以圖畫形式記載了他們在中衛地區的生存鬥爭,再現了史前人類的精神家園與物質世界。同時,中衛市沙坡頭區一碗泉、長流水舊石器時代遺址,海原縣菜園新石器時代遺址,也都成為中衛史前文化的有力佐證。…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4:23p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 (1)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更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其特殊功能就在於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4:22pm — No Comments

李天柱·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序 2

癸巳年孟春某日,范學靈君來我的寓所,囑托為他的新書寫序。我看了著作目錄,並說要看全部書稿,才好動筆。不兩日,他派人送來了書稿電子版清樣。乍一看,好家夥,洋洋灑灑,數十萬言,近500頁。於是,我便埋頭其中,開始了研讀和學習過程。

 

學靈君上的是農學院,讀的是畜牧專業。畢業後,開始在隆德縣科委工作,甫兩年,就升任科委副主任之職。1987年調回中衛在地方誌辦公室工作,由他任總纂、副主編出版的《中衛縣志》,於1997年被評為全國修志成果一等獎,當年在寧波市召開的頒獎大會上,中央領導同志於講話中多次點名表揚了《中衛縣志》。參加會議的學靈君亦被全國方誌界同仁所結識,一時風光,受到廣泛關注,成為方誌界的後起之秀。嗣後,被擢升為辦公室主任、黨支部書記,專業技術職務也由編輯評定晉級為副編審。…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4:08pm — No Comments

徐力群·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序 1

學靈同志學識淵博,擅長文史,既有文學創作的造詣,又有學術研究的功力,更有守望傳遞地方文化的強烈夙願,將多年來為研究中衛文化而廣征博采的大量史料、生動素材和創作實踐,傾注筆端,完成了《中衛文化縱橫》書稿。著作付梓之際,誠邀作序,中衛情誼難卻,便欣然允諾。 

有著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衛,風物早開,底蘊豐厚,地方文化可圈可點。說她古老,是因為其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文明,與華夏文明的厚度接近;說她年輕,是因為作為地級市,一路走來僅有十年。如今,她的外表已被現代霓裳包裹著,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象品位不斷躍升,經濟發展、生態文明、民族和諧、宜居宜業的美好前景映襯著她的青春活力,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已經成為她的代名詞。 …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3:48pm — No Comments

忽必烈滅南宋:聯盟海盜建立海上糧食運輸系統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並開始實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計劃。此時南宋占據著臨安(今天的杭州)等地,忽必烈極其需要一條通道,來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

蒙古人作為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一向慣於陸地作戰,他們向南方進軍時,亦聰明地懂得如何利用海洋——他們不僅收納了背叛的南宋海軍,擁有規模龐大的海洋戰艦,大型的海洋貨船;還從另一條看起來更不可能的途徑——海盜——得到了幫助,建立了從東南亞至波斯灣的海外貿易,以及一個穩定的海上糧食運輸系統。

 

 國初海運自朱張 …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4, 2018 at 9:17pm — No Comments

南宋沈船見證"海上絲綢路",水下考古任重道遠

2009年,一艘古代沈船在中國水下考古人員55天的艱難探索下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西沙考古工作隊近日結束了中國首次遠海考古,從西沙群島海域的南宋沈船“華光礁1號”中打撈出水青白瓷、珠光青瓷等珍貴文物近萬件。

 

南宋沈船見證古代“絲綢之路” 

位於西沙群島華光礁內側的“華光礁1號”南宋古沈船發現於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目前在遠海海域發現的第一艘古代船體,殘存船體覆蓋面積約180平方米,船體殘長20米,寬約6米,舷深約3-4米,初步估計該船排水量大於60噸。…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1, 2018 at 11:4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