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正绿's Blog – March 2016 Archive (9)

王了一·辣椒

王了一(1900~1986),原名王力,廣西博白縣人,語言學家。著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國音韻學》、《漢語史稿》、《古代漢語》、《龍蟲並雕齋瑣語》等。

辣椒作為食品,不知起於何時。只聽說孔子不撤姜食,卻不曾說他吃辣椒。楚辭中“椒”字最多,離騷中有“雜申椒與菌桂兮”,有“懷椒醑而要之”,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祭神的東西也該是人吃的東西,恰巧屈原又是湖南人,若說他吃辣椒,是可以說得通的。但是,依考據家的說法,詩經所謂“椒聊之實”,離騷所謂“申椒”,“椒醑”,“椒漿”,荊楚歲時記所謂“椒酒”,都只是花椒,不是辣椒。由此看來,中國吃辣椒的習慣並不是自古而然的。…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31, 2016 at 10:48am — No Comments

王了一·勸菜

王了一(1900~1986),原名王力,廣西博白縣人,語言學家。著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國音韻學》、《漢語史稿》、《古代漢語》、《龍蟲並雕齋瑣語》等。

中國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飯。十個或十二個人共一盤菜,共一碗湯。酒席上講究同時起筷子,同時把菜夾到嘴裏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節奏來。相傳有一個笑話。一個外國人問一個中國人說:“聽說他們中國有二十四個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真的嗎?”那中國人說:“是真的。”那外國人說:“菜太遠了,筷子怎麼夾得著呢?”那中國人說:“我們有一種三尺來長的筷子。”那外國人說:“用那三尺來長的筷子,夾得著是不成問題了,怎麼彎得轉來把菜送到嘴裏去呢?”那中國人說:“我們是互相幫忙,你夾給我吃,我夾給你吃的啊!”…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27, 2016 at 10:52pm — No Comments

俞平伯·打橘子

俞平伯(1900~1990),浙江德清人,作家、學者。著有詩集《冬夜》,散文集《燕知草》、《燕郊集》,學術論著《紅樓夢辨》等。

陶庵說:“越中清饞無過余者,喜啖方物”,其中有一種是塘棲蜜橘。(見夢憶卷四)這種橘子我小時候常常吃,我的祖母她是塘棲人。橘以蜜名卻不似蜜,也不因為甜如蜜一般我才喜歡它。或者在明朝,橘子確是甜得可以的,或者今日在塘棲吃“樹頭鮮”,也甜得不含胡的,但是我都不曾嘗著過。我所記得,只是那個樣子的: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頭仿佛,恰好握在小手裏,皮極薄,色明黃,形微扁,有的偶帶小蒂和一兩瓣的綠葉,瓤嫩筋細,水分極多,到嘴有一種柔和清新的味兒。所不滿意的還是“不甜”,這或者由於我太喜歡吃甜的緣故罷。…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24, 2016 at 9:45pm — No Comments

夏衍·草木魚蟲之類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現代劇作家。著有劇作《賽金花》、《上海屋檐下》,雜文集《劫余隨筆》、《蝸樓隨筆》等。

逛公園,背著手在看新出土的芍藥。對面草地上,一群紅領巾在聽他們的老師講蚯蚓的故事。這情景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也聯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17, 2016 at 11:23am — No Comments

冰心·再談我家的對聯

冰心(1900~1999),福建長樂人,女作家、翻譯家。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短篇小說集《超人》,譯作《園丁集》、《先知》等。

我的福州老家和我的北京老家,就說是謝家吧,在書房、客廳、堂屋的墻壁上,都掛有許多對聯。在福州老家我祖父的書桌旁,就掛著他的座右銘: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弗為…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14, 2016 at 9:08am — No Comments

李厥巖·最美不過夕陽紅

粗重的喘息,替代了當年怦然的心跳

再也不是娉婷玉立的身姿

再也未有朱唇輕啟的羞澀

你佝僂著身子,他淡定地拉琴

流淌出的,依然是那首老情歌———

此刻正是春天,往事如綻放的花朵

遙遠而親近,繽紛而又瑣碎

遠方之遠,有你們牽掛的孩子

近之又近,正是春天一場重大的花事…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11, 2016 at 9:47am — No Comments

王維聰·碧水東流———連雲港市贛榆區“美麗庫區幸福家園”建設風采

海州灣畔,黃海明珠,盛夏的贛榆,天藍地綠,山歡水笑,物阜民豐,處處蕩漾著盎然的生機與活力。

  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小塔山水庫、石梁河水庫、八條路水庫,碧波粼粼,飛鳥翔集,周邊山嶺疊翠,草木蔥蘢,猶如顆顆璀璨的明珠在贛榆大地熠熠閃光。當年整村搬遷的移民村內樓舍儼然,條條水泥街巷整潔幹凈、綠樹成蔭。多年來庫區貧瘠、村民貧苦、村莊貧困的境況已漸成歷史。這翻天覆地的變化,緣起於2006年以來,贛榆深入落實國家、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開展“美麗庫區、幸福家園”建設,把各項後扶工作做得風生水起,蓬蓬勃勃。

村美民樂 暢享生活奔小康

  移民村美,農民和美,美在自然和諧,美由內心彰顯。…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9,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中國節慶·七夕

  舊時在民間七月七日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當時對這一天興趣最大的,還是年輕女子。她們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

  宋時杭州的小兒女,七夕之時多效顰“摩侯羅”,穿半臂花衣,胸前裝飾乞巧時的楸葉、瓜果等圖形,靚妝笑語,競往湖邊放蠟制的鴛鴦等一類水鳥,浮於水上。婦人喜於盒內貯小蜘蛛,讓蜘蛛在盒內織網,看織網之疏密,謂之“巧”之多少也。

  穿針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兒們的節目之一,據說在漢代已經盛行。《荊楚歲時記》中說: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也有把“穿針”轉為“丟針”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後把繡花針丟入水裏,讓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輝映下的針影,照在碗底,會生浮動的陰影,變化多端。依其形狀,就可以占蔔投針姑娘針繡工作是拙是巧。…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4, 2016 at 9:20am — No Comments

中國節慶·中秋節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共話豐收,人月雙圓,故又叫“團圓節”,此節娘家不接姑娘回家過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March 2, 2016 at 2: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