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姬 格格's Blog (295)

孫甘露《帶著鮭魚去旅行》

為吳亮的新書封底寫的廣告詞:“他將繁雜的世界及對這世界的描繪熔鑄於獨特的個人風格,並以一種雄辯的語調將他的沈思默想彰顯於世。”這樣寫時,我好像是跳回了到二十年前。

看DVD《人性的汙點》。臺詞,“一九九八年是偽善的一年,在**垮臺之後,恐怖主義來臨之前,克林頓在白宮搞了實習生萊溫斯基……”。

老嚴寄贈艾柯《帶著鮭魚去旅行》一冊。先前在季風已購得一冊。艾柯稱這些為文學雜誌寫的專欄文章為“小紀事”。讀後令人笑得叉過氣去。想到另一個解構高手的小傳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斯洛文尼亞總理要齊澤克考慮出任政府部長一職,問他:你想要科學部還是文化部?齊澤克告訴他:你瘋了?誰要那堆破爛?我只對兩個位置感興趣——內務部部長或秘密警察首腦。這則傳聞是拉康式的還是佛洛伊德式的?這算是對傳統闡釋的顛覆還是新的闡釋學?…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9, 2020 at 12:33am — No Comments

孫甘露《諾貝爾文學獎》

w說明年初要去意大利出差,睡前便找出阿城的《威尼斯日記》來預熱。阿老的急智是這樣的,去年冬天,一日,從陳村家出來,一堆人擠在電梯里,阿城低頭看了一眼,言道:這鞋不錯。我說:便宜。阿城說:那就更不錯。

阿城寫道:“如果我們能賺到錢的話,可能是老天爺一時糊塗了……有記者問中國人何時能得諾貝爾文學獎,木心答:譯文比原文好,瑞典人比中國人著急的時候……又到浮碼頭小飲,麻雀像鴿子一樣不怕人。一個老人久久坐著,之後離開,筆直地向海里走,突然拐了一個直角沿岸邊走,再用直角拐回原來的座位,立在那里想了一會兒,重新開始他的直角離開方式,步履艱難。老?醉?也許覺出一個東方人注意到他,於是開個玩笑?其實這個東方人在想,自己老了之後,能不能也拐這樣漂亮的直角。”

笑了半夜。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18, 2020 at 9:11am — No Comments

孫甘露《小說稗類》

前些日子,老嚴贈三輝圖書出版之《小說稗類》一冊,很是好看。作者張大春先生以小說名世,是仰慕已久的人物。但是我最先讀到的,卻是他為艾科的小說《福科擺》繁體中文版所寫的序言。這一個人的閱讀行為,可以看作是對二十個世紀以來的文學寫作所發生的演變的小隱喻——小說家對文學理論的關注要稍勝於對小說的關注。



一方面,小說的邊界變化了,通俗地說,把小說當論文寫和把論文當小說寫都已經不再是罕見的事情。誇張地說,有時候它就是同一件事。一如虛構和非虛構的邊界早已變得模糊了那樣。這不是新聞。這篇名為《理性和知識的狎戲》的短文,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副題——如何重塑歷史。這也可以看作是張大春小說的夫子自道。或者說,這篇精彩的文章就是《小說稗類》的微縮本。…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34am — No Comments

孙甘露《並蒂蓮碎瓷對碗》

陳源斌盛情相邀,赴龍泉“論劍”。自麗水沿甌江至龍泉,景色瑰麗,交通困難。在鳳陽山小住一夜,購並蒂蓮碎瓷對碗一組,得贈寶劍兩柄。此地老少皆會李白詩句:腰下有龍泉。龍泉劍、哥窯青瓷,堅硬和脆弱的兩極,均從火中而來,令人小生感慨。返程途中於金華午餐,席間沒有火腿。

在杭州轉車,倉促不已。想再遊楊公堤宜人勝景,不能如願。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5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齊澤克》

麗貝卡·米德引用詹姆斯·米勒的評價,稱齊澤克是從天而降的第歐根尼。齊澤克說的小故事三則:

一、電梯的門——“電梯的關門鈕無法加快關門的速度,它只是給按動按鈕者提供了錯覺,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行為富有成效而已。”——“在精神分析的層面上揭露資本主義左右公眾想像的方式。”吳亮在新疆的賓館電梯里就質疑過,實際上,按動電梯的關門鈕,電梯門是被加快關上了。

二、巡邏的士兵——前南地區的政治笑話。戒嚴之夜,兩個士兵在街上巡邏,見不遠處有一匆匆趕路的行人,一個士兵舉槍撂倒了他。另一士兵不解地問,現在離十二點還差二十分鐘,你怎麼就把他打死了呢?士兵回答:我認識那人,他住的很遠,二十分鐘根本就到不了家。…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14, 2020 at 9:46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點心小吃海上第一》

應邀去觀賞《可可西里》在上海的首映,見到陸星兒生前多次想要引見的陸川。場燈亮起時我在想,電影業仿佛是一個秘密行業,有些人從中“離開”,平安地渡過脫敏期。他們了解電影的秘密,但是又不再為那些所謂的行規所制約。陸川就是其一,與他的前一部影片的合作者姜文一樣。 

寶爺在媽煮妙設宴。這是錢文中舉薦的地兒,號稱點心小吃海上第一。席間孫良贈新畫冊一本,所有我心儀的作品盡在其中。張老師林老師在外藝術,派家屬出席,並攜來“娛樂新聞”一則,某報選出海上三君子,在座的寶爺不幸中的。寶爺面有慍色,悶頭喝酒。眾人舉杯,聲言絕不擴散喜事。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8, 2020 at 12:08am — No Comments

孫甘露《經驗可傳達性在減退》

邁克爾·伍德的《沈默之子》。去年購自季風書店,由寶爺和老嚴合力舉薦。回來壓在書堆中,今年無意間於抽水馬桶上翻開。也許書名太沈默,差點錯失了。譯者顧鈞先生態度之誠懇,使人頓生敬意。他譯道:“經驗的可傳達性正在減退。因此我們對自己或其他人都沒有忠告可提供。”這是針對說故事的人為讀者提供忠告所說的。而這故事已經是愛德華·薩義德所謂的“破碎敘事”。

這部論述西方小說的愉悅之作,以我孤寡之見,可比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潮》、馬爾科姆·考利《流放者歸來》、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園之門》、安東尼·伯吉斯《現代小說九十九種》、西諾里·康諾利《現代主義文學一百年》。它的優美精妙甚至使我想在這里把它抄一遍。…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2, 2020 at 12:34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文化總是如鐘擺》

柯丁丁著快遞送來他在巴黎獲獎的記錄片《盛夏的果實》,但是我的錄象機已經不知去向。

《耶酥受難記》,看了三次才看完全片。無言以對。

友人的郵件,轉述奧斯卡·王爾德一九00年之前的觀察:“從前是文人寫作,大眾閱讀。今日是大眾寫作,無人閱讀。”正在給《外灘畫報》寫關於昆德拉小說的訪談,想起那句老話:文化總是如鐘擺一樣來回擺動。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31, 2019 at 11:50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上海看雙年展》

徐累驅車從南京來上海看雙年展,隨車馱來了他的《花天水地》——陳丹青稱此畫有“墮落之美”。九七年彼楷爾先生出版《呼吸》的法文版時,選了徐累的另一幅畫作封面。以私人感受而言,那就是為《呼吸》畫的。那時候徐累就答應送我他的作品以作紀念,這位美男子踐諾而來,可說是年中大事。陳丹青稱徐累的畫蘊籍斯文、嫻雅僻靜,高貴而消極。徐累本人給我的感覺亦如此。於《花天水地》同來的還有他的新畫冊及陳丹青的序——寫於九九年的《圖像的寓言》。

此畫已掛在我書房中,那水中白馬的眼睛每日瞧著一個半慵懶半勤勉的讀書寫字的人。而那人則瞧著馬背上的“青花”——“乖謬而優美”。…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2, 2019 at 3:09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某日》

接陳丹青電郵,放假他去紐約數日。建議讀以塞亞·柏林之著作。翻出《反潮流》及《柏林談話錄》。

——因為他無緣分享柏拉圖式的理性官能,他無法相信有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絕對價值。關於赫爾德最先說明歸屬於共同體是人的一種本質的需要。而與赫爾德的清晰相反,黑格爾之後,二戰之前,德國哲學那種模糊不清、文縐縐的寫法,好像是在黑夜中、在大海底下寫作。妙喻。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9, 2019 at 4:49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白髮》

中午牟正蓬來電話,說她們還是要做讀書節目,約了下午四點在丹堤開策劃會會。

給姚克明老師發去韓博為《書城》寫的訪問——聽說這雜誌要停刊——他說《上海作家》想用。

感覺有點累,錯過了去徐冰籌劃的羅大佑的私人party。

上午莊偉從北京來電話,問《少女群像》的出版事宜。說她很喜歡這部小說,希望能在中青社出版。莊偉乃值得信賴之人,辦事認真守信。…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 2019 at 5:56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祝酒歌》

寶爺來電話,三日晚李容請客看他寫的新戲。買了一套溝口健二的電影,十部。以及四部爛片和一部稍好的西班牙電影。

數日沒有寫作。中午有多年不見的朋友來電話,放假回滬小住。找個時間請她們吃頓飯,以表謝意。在陳村的菜園里看見楊小斌做主持人的照片,嘴唇嫣紅。陸灝來電話催稿子啦。好吧,開工。

去看李容寫的新戲,改編自慕容雪村的小說。當戲中三名新經濟人反目成仇拳腳相加舉杯訣別時,響起了刀郎翻唱的國家主義慶典歌曲《祝酒歌》。今天新經濟人金錢成功的個人慶典,事實上正是近三十年前李光曦深情吟唱的邏輯結果,其間包含的個人汙穢從反面加深了這首為改朝換代而唱的歡快歌曲的悲涼之意。

意緒無窮,感慨千般的夜晚。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 2019 at 5:41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女人是男人的征兆》

艷陽紅火鍋。那個長得像袁世海的經理從虹梅路轉悠到了金匯路。還好沒人在邊上唱京戲,就像進了上海的其他餐館,幸好邊上沒人高聲講英語。謝天謝地。吃了一頓安生飯。



十一月二十五日

晚上起風了,降溫至五度。糟糕的日子開始了。



十一月二十六日

上午曹磊來電話,說是意大利鎮的圖紙出來了,約了晚上去他家。…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 2019 at 5:38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少女群像》

找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寫的筆記,整理出那時寫的詩歌三十八首。有朋友說有五十首就可以出一本詩集。也許一百首比較合適。希望如此。



十一月二十日

明晨有西班牙德比。已經無力捱到五點,睡到那時也起不來。錯過了。巴塞羅那三球勝。電視轉播的足球賽對我來說已經成為雞肋。



十一月二十二日

《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九年之後的另一個故事。《日出之前》(before…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 2019 at 5:32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某日》

新疆之行歸來,寶爺招飯局。席間言及往返喀什之空中險情,渲染飛行之可怕。在南疆時,許老師就發短信來定義了我們的新疆之行:“沒有艷遇的旅行處處受阻。”錢文中在對面幽幽地說:我早就戒了飛機。次日他要乘火車去香港開會。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坐了,到幾十個小時的火車,不是誰都受得了的。只要他在,旁人只管吃菜喝酒,吹牛的事歸他。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 2019 at 4:20pm — No Comments

孫甘露《孫甘露》

這個故事不會很長

你聽我講完

當我聽見潺潺的水聲

那正是夢中的午夜

你的翩翩的舞姿在雲端隱去

我已經不會寫詩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December 1, 2019 at 4:19p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另一種民工荒(下)

其次是工作內容。那些應聘者們聲明的拿手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餐廳、工廠、大廈等地方做菜、裝修、清潔等低級性勞動。在市場裏幾乎看不到中等級別以上的知識導向性的工種,比如電腦維修、公司財務等。可見,具有中等或高等技術以上的求職者似乎能夠以相對正常的方式應聘,也許許多人已找到了崗位。而天天在二馬路展開遊擊戰的,真正沒找到工作的人是缺乏能夠吸引企業老板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的。

最後是民工素質。這點跟工作內容密不可分。那些民工們的素質明顯很低,不具備什麼禮儀和理性。大多數都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初中或高中畢業,普通話講得也很不標準,無法充分溝通,他們認為自己是社會的受害者,而不追求自我成長,很情緒化。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除了父母和妻子,還有幾個即將或正在上學的孩子,應該說,他們的生存壓力比城市居民大很多。…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y 19, 2019 at 8:50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另一種民工荒(上)

2009年12月7日,鄭州的早晨,冷風習習,溫度在零度左右。從鄭州火車站出發,溜達了大概1公里,找到了集中招聘下崗或失業者群體的場所。

這裏大概有300個應聘者,男女老少都有,聽大家的口音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把一張白紙放在地上,用紅色或黑色的水筆寫著“求職” 、“四川火鍋” 、“雜工” 、“我會做燴面”、“精品燒烤” 、“大眾炒菜” 、“工廠職工” 、“專業裝修”等等。他們一邊站著聊天,一邊等著老板們不通過中介公司,直接來招聘。

這個地方叫“鄭州二馬路勞務市場”。當地公安介紹說:“雖然說是個市場,但是民間自發的,而不是由某些部門組織起來的。二馬路應該是全國最大的民間勞務市場之一吧。政府、警察也管不了他們,如果連這市場都要由我們管制或關閉,那肯定會遭到民間的抗議,我們只是偶爾過來巡邏一下,維持秩序。”…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y 19, 2019 at 8:46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城市的印象:長安

2010年5月某日晚上23點,我抵達西安咸陽機場,坐機場大巴花了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走了40公里。到了鐘鼓樓,依然很繁華。中國的夜生活很豐富,跟日本不一樣,日本的夜生活是上班的延伸,而中國則是一種拋開工作的、不受干擾的、隨心所遇的獨立空間。中國百姓掌握著怎麼把不滿和郁悶釋放出來,真令人羨慕。

西安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很時尚很現代,年輕人早就把麥當勞和星巴克視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鐘鼓樓附近的回民街也好,沿著城墻的西安胡同也好,都令人聞到古老的味道。在回民街吃的菠菜面是6元,酸梅湯是1元(比北大校園還便宜)。這裏既是吸引遊客的景點,也是居民經營生活的場所。古今東西,西安似乎把傳統和古老保存的比北京更完美。…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23, 2019 at 7:00p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世博的記憶(下)

我去了兩次世博,人太多了,根本沒有耐心排隊。仔細觀察發現,幾乎所有的參觀者都是中國人。我在北京連線香港的主持人任韌,在上海連線的鳳凰衛視評論員鄭浩先生介紹說,90%以上的遊客都是中國人。外國人來得太少,從借此機會加強中外交流、加深中西理解的角度看,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

我曾向不少西方媒體人打聽過從新聞價值的角度出發對上海世博感不感興趣。他們基本認為:不大感興趣,只做最基本的報道,其他都不做了,反正是政府的表演舞臺嘛。…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pril 16, 2019 at 6:25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