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在这里's Blog – September 2015 Archive (13)

齊澤克《中國化 Sinicisation》中譯

中譯 : 何偉 Ho Wai(齊澤克學會)

校對 : 唐健 Kin Tong(齊澤克學會)

當巴迪歐主張民主是我們的戀物,這個陳述需要以精確的弗洛依德概念去理解,不只是指我們讓民主上升為不可觸摸的無上權威[untouchable Absolute]。"民主"是遮掩着那個構成社會場域----"不存在階級關係" [there is no class relationship]這一事實、[直面]社會對抗[social antagonism]的創傷 ----的"欠缺"的最後一塊布幕。當面對壓制與剝削、殘酷的社會鬥爭的現實時,我們會說,"好吧,但我們還有民…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8, 2015 at 4:41pm — No Comments

齊澤克論希臘 :《歐洲的覺醒時刻》全文中譯 (附原文)

(Varoufakis during negotiations. Pretending the Greek question is administrative, rather than ideological, is tantamount to bullying. Photo: Milos Bicanski/Getty Images)

(圖為希臘[前]財長瓦魯法基斯在談判。[歐洲官僚]假扮希臘問題是管理而不是意識形態[即政治]問題的行徑等同欺凌。攝影者: Milos Bicanski)

The unexpectedly strong No in the Greek referendum was a historical vote, cast in a desperate situation. In my work I often use the…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5, 2015 at 11:33am — No Comments

《高譚市無產階級的獨裁統治》齊澤克論蝙蝠俠

「小丑召喚了形式上最純粹的無政府主義、批判地強調了既存的資產階級文明的偽善,但小丑的觀點不能被翻譯成集体行動 [mass action]。相反,班恩成為壓迫性[社會]系統的一個存在性威脅。/。。。/他的力量不單來自他的体格,同時來自他指揮民眾和動員民眾去達成政治目標的能力。他是先驅人物,以被壓迫者的名義展開政治鬥爭,他是那些採取行動改變[社會]結構的被壓迫者的有組織代表。系統無法容忍這種力量--它具有最大的顛覆潛能。它必須被消滅。」[註9]…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5,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許禮安讀書摘錄·《詮釋現象心理學》

余德慧/著。心靈工坊。2001年05月21日出版。

《詮釋現象心理學》-2001年版序言

~~余德慧(東華大學 族群所退休教授,慈濟大學宗教所教授)

如果我們堅持心理學是個體的知識,以便與社會學、人類學有所區隔,在某個角度來看心理學必然要走向深度心理學,但是深度心理學被拉岡的精神分析學證明,徒有深度的概念而忽視作為解釋深度機制的語言本身,絕對無法深入心理學企盼的深度。…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4, 2015 at 12:27pm — No Comments

余德慧·詮釋現象心理學

余德慧(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臺北:心靈工坊。

「存在本身就是理解」,但卻要落入語言,給個版本,以為所有的存在都必須依賴語言(p.55)

從「人說話」到「語言說」。(p.45)

從「人一說話就給了一個界線,『說』本身就是一劃分、區隔」。(p.43) 語言的本質是遠離(far away),是出現距離(distanciation)。(p.71) 語言同時開顯也遮蔽事物,語言讓我們知道也讓我們不知道。(p.72)

人發生的事情永遠被等待著被解釋。我們面臨必須送出一個版本,將發生在「草擬空間(discursive…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1, 2015 at 10:46am — No Comments

甜甜·閱讀《詮釋現象心理學》心得

作者:余德慧,心靈工坊文化出版,2011初版五刷

余德慧教授的這本書我讀完了,但是真的讀不懂。

看了書後的延伸閱讀,有21本書和10篇作者指導研究生做的論文,真慚愧,我只讀過「文學版」的詮釋現象心理散文---《生命夢屋》和《情話色語》兩本書,和現在才讀到的葉麗莉碩士論文---《希世之聲:文學心理學的一種探討》。…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1,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和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

《電影》,阿蘭・巴迪歐;編輯:Antoine de Baecque,翻譯:Susan Spitzer。莫爾登,馬塞諸塞州:Polity出版社,2013年。共280頁。《劇場狂想曲》,阿蘭・巴迪歐;編輯/翻譯:Bruno Bosteels。紐約:Verso出版社,2013年。共192頁。《感知:來自藝術美學體制的若干場景》,雅克・朗西埃;翻譯:Zakir Paul。紐約:Verso出版社,2013年。共288頁。…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20, 2015 at 2:00pm — No Comments

《愛的多重奏》試讀:序言—巴迪歐為什麼要來談愛?

陸興華·愛帶給我們行動的勇氣

巴迪歐為什麼要來談愛?

目標可能還是在如何獲得行動的勇氣這一點上。由愛出發的行動裏,我們才會表現出勇氣,才能學會忠誠,在全球歷史中找到北,找不到北,也能有毅力繼續找,直到完成我們自己的貝克特式命運。這可能是巴迪歐要來談愛情的主要原因。

巴迪歐在這個文本裏最關註的,不是自柏拉圖《會飲篇》以來哲學家們對愛情的形而上學式探究,而是關註:我們如何在這個黑暗時代從人身上的正面力量中找到一種美好的寄托?他向我們展示:愛情可以怎樣被放大到一種政治情境中,成為政治追求的動能?…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9,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楊澤·如何偽裝成巴迪歐專家

黃傑@齊澤克學會

按:看到有康德、黑格爾、哲學前沿研究者的版本,巴迪歐也不能缺吧!身為現在哲學界最重要的人物,華文世界暫時沒有對巴迪歐的理論著作有任何譯本,裝成巴迪歐專家除了可把自己包裝成國際視野一流的知識青年外,更是在外國上流圈子中的高級知識份子。

告訴我,你喜歡巴迪歐哪本書?…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6, 201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章聞哲·自然的劇場

社會劇場與自然劇場中的細節—--讀靈焚散文詩集《劇場》

一、《劇場》的基本經緯

劇場不是戲劇本身,而是一個場所。但這裏首先又得有戲劇,然後才有劇場,才有劇場裏的觀眾,舞臺,人物。詩歌所喻指和所在的劇場,或許會讓人回想起“史詩”這種詩形式——在那裏同樣存在著一種劇場,誠然,與其如此說,不如說史詩本身就是戲劇。所以在西方文學的秩序或者尺度上,始終內存著另一條軌道上的某種統一性,也即把戲劇、詩性的哲學、以詩形式寫的論文都視為詩,有時甚至把詩人寫的那些東西都稱為詩,因為在其中細究起來的話,似乎無一例外地包含著詩人靈魂的本質和詩的本質。所以當雪萊指出“柏拉圖在本質上是一位詩人”時,或者當戈登(J.Gordon)、布朗德爾(Ruby…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6, 2015 at 4:49pm — No Comments

yeren·從《十七歲》、《政治少年之死》看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少年敘述

大江健三郎在創作初期的作品中就顯示出對少年主人公“我”這一視角的偏愛。1958年榮獲“芥川文學獎”的中篇小說《飼育》和同年的長篇處女作《拔芽擊仔》即以山村少年“我”為視角,建構起了一個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相沖撞並最終被同化的故事模式。1961年,大江健三郎又以刺殺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的17歲右翼少年為原型,創作中篇小說《十七歲》及其第二部《政治少年之死》,在《文學界》1、2月號上發表。作為一種文體和小說敘事藝術的少年敘述模式在大江的作品中頻頻出現,絕非一種偶然,而是作者主動的選擇,其中蘊含著作者選擇特定邊緣視角(除了少年兒童視角外,還有動植物視角)透視日本戰後成人世界的深刻用心。

  

視角的選擇:現實與藝術的雙重考量…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塞佛特·一束紫羅蘭假花

我老了,腿腳已不靈活。可是直到不久以前,我還常去佩特馨山,隆冬季節也去。我踏遍整個園子,甚至連小城區雄鷹體育協會上方那些靜悄悄的,遊人罕至的幽靜小徑也沒有放過。在一條小路的彎曲處,我知道有個地方春天盛開著藍瑩瑩的紫羅蘭。但是,要看到它們卻須跳上壘在路側以防坡土流失的巨石。站在小路上是望不見紫羅蘭的,唯有陣陣甜香有時撲到附近行人的鼻下。

前些時候,有位批評家指責我,說我的詩經常回到扇子這個題材上來。我要說,他言之不假。並且他忘記了還有紫羅蘭。我詠紫羅蘭的詩也不計其數。請原諒我吧。從兒童時代起,扇子和紫羅蘭便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喜愛它們。…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10:30am — 2 Comments

之西 V·大江健三郎與《政治少年之死》

這是正式看過的大江健三郎的第二部作品(《政治少年之死》,第一部為《哭喊聲》),深深地為其神奇的語言堆砌與組合、視角的靈活變化、對於人類內心探索的勇氣,以及其對垮掉一代感受的精準理解所折服。

  這兩部作品都聚焦於二戰後的青年一代。和平降臨卻也帶來了平庸、經濟復蘇機會遍地也牽出了迷茫。美國軍隊的駐紮、日本的屈從、蒙蔽了的天皇的榮光。支持工人運動暴力革命的“左派”、甘做遁地鼠的“保守派”與堅決站在天皇背後的“皇道派”都在虛假的政壇上大吼大叫……這一切的一切導致日本的這一代陷入了迷惘。…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