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s Blog – April 2020 Archive (9)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4)

在《差異與重復》當中,德勒茲提出了“時間的三次綜合”,詳述人何以在不借助主體能力的前提下也能完成認識,以此來挑戰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所建立的人類認識論框架。二人擁有共同的出發點,休謨(David…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52pm — No Comments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2)

對於17世紀的哲學家來說,“必須努力確立最高真理,根據這些真理的邏輯組合可以推導出一切知識”[3],也就是說,一切認識都可以通過概念展開,無須以感覺質料為憑。這與基督教的神學框架同理:上帝在虛空中創世,不借助任何質料。因此,在人的認知活動中,感性僅是從屬於理智的次等能力。認識“不是在實質上而是在結果上仍然取決於形式—上帝,以至於我們能從任何一種勢力(force)中抽取出上帝存在的證據”。[4]



此時人還未在哲學中建立起來。康德則認為,感性和知性是完全平等的異質能力——“經驗和理性都不能獨立地提供知識,前者提供沒有形式的內容,後者則提供沒有內容的形式”。[5]人的認識依賴於外在事物,但並不意味著人的認識是純然被動的,人自身的先驗活動將感覺質料構造為知識,這便是所謂對世界的奠基活動。“存在於人中的勢力在新的深刻有限的維度上突然轉向或發生折疊,這個新維度在那時成了人本身的有限。”[4]136此時,創世之上帝在哲學中隱退,接替他位置的便是人。…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49pm — No Comments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1)

“潛在”(virtual)可謂德勒茲(Gilles Deleuze)意義上的“存在”,理解潛在,是理解德勒茲單義性(univocal)存在論的關鍵。Virtual也被譯作虛擬,實際上是不準確的,virtual是從法文直譯過來,有尚未顯像存在但實際發生作用之義,譯作“潛在”就是取這個意思,從而與德勒茲的原意相貼切。 

潛在概念無疑出自柏格森(Henri Bergson)。柏格森未曾對其進行專門闡釋,但“潛在”總是作為一個關鍵語匯,頻繁出現於他的諸多著作。理解柏格森之“潛在”的門徑在於其論述時間的“錐體模型”。這個模型,用柏格森的話來說,反映著我們全部的“精神生活”。[1]…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45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0)

回到我們開始的審美問題,我們可以在德勒茲、懷特海和巴特勒的思考上發現的遊牧思想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現在變得很清楚。特別是對於德勒茲而言,其努力是通過依賴可預測的銷售來打擊資本主義的同質化傾向。德勒茲認為暢銷載體構成的系統,例如書籍、音樂等,迅速攀升、墜落或離開貨櫃,關於這種“快速周轉”德勒茲認為

 

必然意味著向人們出售他們所期望的東西:即使是“大膽”、“醜聞”、“奇怪的東西”都屬於市場可預測的形式。而文學創作的條件,是不可預測地出現的,會被人員潛移默化緩慢地逐步認可,而這是脆弱的。…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32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9)

德勒茲在這一點上不會贊同懷特海,完成上帝的本性並不能確保成功完成德勒茲賦予秩序的過程,而是通過遊牧分布實現“通過遊牧分布實現自我統一的內在原則,與墨守成規和固定分布截然不同”。同時德勒茲指出,通過“自我形式或自我觀點”達到統一的綜合,例如自我實現或客觀滿足是上帝的本性。對於德勒茲來說,沒有預先確定我或者自我的形式,以確保多樣性的統一。盡管存在這種顯著的差異,但德勒茲仍然與懷特海一起論證了一種遊牧思想,即將猶豫、不和或冒險的想法灌輸到實際和其他方面完成的東西,當在創造性事件中實現時,表達自我統一內在於多樣性本身,這是我們應該期待的,因為德勒茲所說的努力是發展和實踐內在哲學。

 

巴特勒也會回應這些觀點,盡管在肯定“內在的自動化原則”時,她可能不像德勒茲那樣樂觀。例如,在《Giving an Account of…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32pm — No Comments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3)

在德勒茲所勾勒的單義性哲學傳統的脈絡中,一直到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單義性這個概念才真正趨於完善。



在斯賓諾莎看來,上帝是唯一實體(substance),實體擁有無限多的屬性(attribute)。而世間萬物亦各自擁有著自己的一些屬性,這些屬性同時構成為此物的本質。這兩個命題合起來便是:每一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屬性在表達(express)著上帝。通過“表達”,上帝或者說永恒無限,直接體現在諸物的存在之中。正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8)

思想冒險的關鍵是精神極點能夠獲得在社會關系的完整物理實現中尚未實現的遊牧,反社會的實在實有或者,更簡單地說作為事實本身。正如萊布尼茨的單子所改變的那樣,完整的實在實有的聯系“享有表達其對不斷變化的環境的動態反應的歷史”。然而“實際的場合沒有這樣的歷史,它永遠不會改變,只會生成並消失。它的消亡是在宇宙的創造性進步中假設一種新的形而上學功能”。對於這種創造性進步至關重要的正是沒有預先建立的和諧,沒有預先確定的完整性,而是有秩序和混亂。或者正如德勒茲理解這一點,有一種多樣性不能簡化為事物的狀態,而是有允許對這些事態進行創造性轉變和超越這些事態的可能性。那麽對於懷特海來說,“環境中的社會將構成其有序的元素,而非遊牧社會的實體將構成其混亂的元素”。因此現實世界既不是“純粹有序的”,也不是“純粹是混亂的”。正如德勒茲和加塔利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混沌世界”。

 …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3, 2020 at 2:38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7)

同懷特海明確指出的那樣,與萊布尼茨的“單子變化”相比,懷特海的細胞或單子根據他的理論,“只是生成了”。 也就是說,人們不能說懷特海的實際實有是本來就有的,他們只是從一個狀態轉變為另一個狀態,因為一旦過程完成,實際實有已成為一個可識別的靜態事實,與實際實有相關聯的過程已經結束。正如懷特海所說的那樣,“一個真正的實有在生成時就已經滅亡了”,也就是說,當它成為事實時就不復存在。相比之下,對於萊布尼茨來說,不僅單子會改變而不是生成,同時每個單子都表達了宇宙預先建立的和諧的終極事實。因此最終萊布尼茲取消了任何新分歧的可能性,這導致德勒茲盡管在許多其他方面欽佩萊布尼茨,卻依然產生這個嚴峻的結論:萊布尼茨賦予哲學創造新概念,只要他們不推翻“已建立的偏見”。

 …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7, 2020 at 3:11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6)

蘇德諾的老師在教他爵士樂時,給了他一個標準聲音列表(比如爵士樂和弦音階等),隨後蘇德諾融入了不斷擴展的技巧性曲目。簡而言之,是預定路徑的曲目。



這套技巧仍然不是即興的爵士樂,因為當他的老師演奏時,''他並不是簡單地使用我為每種和弦類型所用的少數標準聲音。他所演奏的複雜程度遠勝於標準音……而且他演奏得有條不紊。''



正如德勒茲所說的那樣,蘇德諾的老師能夠做到的是:在沒有預先確定這種多樣性的情況下,通過預定的統一——即通過標準聲音等來創造更多種形式——然後他在一次全新的即興表演中,實現了這種多樣性。



這種表現對於任何預先確定的路徑和技術,都是不可減少的,只有當蘇德諾本人真正努力演奏即興爵士樂時才獲得了成功,因為他能夠通過即興表演(生成)的事件來實現多樣性,這種表演現在是一種可以用作新事物的狀態。簡而言之,與事件起作用有關的是雙重分節(譯注:double…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2, 2020 at 10:35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