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 庫's Blog – April 2019 Archive (9)

趨勢在小鎭教育裏

2018年《時間的朋友》知識跨年演講,羅胖特別推薦了一本書:何帆老師寫的《變量》,提出了“小趨勢”這個概念——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社會快速發展,未來社會的變化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發展息息相關。

作者提到了五個變量: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分別用一章內容和親身觀察的案例來解釋這五個變量。引用書中的一些帶給我啟發的案例來聊聊我眼中的“小趨勢”。

 …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8, 2019 at 9:57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4)

五、敢問路在何方?



草莽英雄們可以對此熟視無睹,但年輕人要想出路。

舊的事物會被清除,新的事物也會落伍,你需要去尋找的是能夠帶來“反轉”的“新新事物”。

舉個例子,在高科技領域裏,廣州有個無人機公司叫極飛,邀請我去看他們無人機的應用,說去的地方有點遠。我想廣州的公司,遠能遠到哪裏去呢?無非韶關。結果一下子把我帶到了新疆。…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32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3)

2.中國真正優勢:應用技術領先

 

發展核心技術當然很重要,但不能忽視我們真正的優勢——發展應用技術。

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原材料價格在上升,環保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在越來越難以把成本降低。如果沒有辦法繼續把成本降低之後,中國的企業還有什麽創新的優勢呢?我們在2018年至少看到兩個小趨勢,中國的兩個紅利。…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31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2)

慢變量就是這樣一種一旦打開就無法合上的趨勢。有了電,就有了家用電器,婦女的家務勞動才大幅減少,才能夠大幅進去勞動力市場;有了電,就有了電梯,有了電梯,才能蓋摩天大樓,人們才能更加密集地居住在城市裏;城市化會帶來公共衛生設施的改善,公共衛生設施的改善又大幅延長了人口的預期壽命。

這就是慢變量的威力。

 

戈登教授的思路給了我們啟發。如果你觀察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要去看三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就行: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創新。中國過去只有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工業化帶動了第二產業,城市化帶動了第三產業,而技術創新改變了所有產業的面貌。…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28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1)

筆記君說:很難再有像以後的30年這樣令人激動人心的歲月了。

如果說2018年企業已經感受到經濟寒冬,但這僅僅是上半場。

2019年是一個新的開端。

 

過去的一年,人們感受到中國經濟遇到的各種沖擊:中美貿易摩擦、經濟增長回落、股市下跌。他們會感到焦慮和擔憂。舊路標已經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現。…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22pm — No Comments

特色小鎮的社群活力(下)

何帆在新書《變量》裡也提到了阿那亞,還有其他類似阿那亞的社區,他說不同的社群,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在阿那亞你看不到廣場舞,因為大家不喜歡也就不讓跳了,可是其他社區主要業主是老年人,他們不僅跳還要簽到去跳。



這是何帆提到的五個小趨勢裡的其中一個——「重建社群」。




重建社群的背後其實是想要重建信任,以及對親近關係的一種期待。




你已經看到,他們都有重建社群的願望。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與人交流和溝通的願望,只是這種願望被壓抑太久,我們好像已經忘記了。(1)…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8:59pm — No Comments

特色小鎮的社群活力(上)

原题:在阿那亞,看見社群的活力|《變量》裡的小趨勢



我們必須建立一種社群生活,才能更好地發現自我。 – 何帆



「阿那亞」是一個房地產項目,座落在離北京最近的海邊,第一次聽到阿那亞,是在混沌大學的課上,創始人馬寅介紹他如何運營。




能到混沌大學上課的講者,都不是泛泛之輩,阿那亞裡的房子原本實在太偏僻,根本就賣不出去。




但現在光是社區裡的民宿,一天就要3000元人民幣,整個區域的服務類收入高達五億,房地產銷量賣了70%。…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8:56pm — No Comments

魏 華·論杜威美學中的“一個經驗”(AN EXPERIENCE)(5)

藝術在杜威那裏被理解為一種經驗的張力,而不是一個實體,一個物質對象。我們欣賞一件藝術品,並不是欣賞其物質形式,而是通過作品這個中介體驗到藝術家的一個經驗,體驗到藝術家為之陶醉的巔峰體驗。同時,日常經驗也具有審美意義,日常經驗也可以發展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杜威並不是想將藝術等同於生活,而是要恢復兩者的聯系。因為在優秀的藝術作品中的一個經驗可以成為生活中經驗的範本。因此,他認為,藝術哲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恢復作為藝術品的經驗的精致與強烈的形式,與普遍承認的構成經驗的日常事件、活動,以及苦難之間的連續性。”[22]…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1, 2019 at 3:13pm — No Comments

魏 華·論杜威美學中的“一個經驗”(AN EXPERIENCE)(4)

另一方面,審美欣賞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感知(perception)並不等於認知(recognition),認知往往服務於審美之外的其他目的。比如我們在街上認出某人,往往不是為了欣賞而是為了向他打招呼。當我們遇到一個不認識的人時,知覺便取代了單純的認知。單純的認知總是滿足於為對象加上合適的標簽,由於其太容易實現,因而很難激起有機體的興奮。審美感知與認識則不同,它是有機體與對象之間持續的相互作用,是一種創造行為。“為了進行感知,觀看者必須創造他自己的經驗。並且,他的創造必須包括與那種原初的創造者所經受的經驗類似的關係。”[18] 也就是說,為了形成一個經驗,欣賞者也必須像藝術家那樣進行整體成分的調整。 





四、“一個經驗”美學思想的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1, 2019 at 2:2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