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创意人心理学(第2部分)

Rating:
  • Currently 4.6/5 stars.

Views: 3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uly 23, 2021 at 11:46am


培養創新能力的技巧

克里斯汀生 Clayton Christensen 【1952 – 2020) 後期除了研究產業,更將破壞式創新的能力推廣到個人。

                                         
(William Heath Robinson’s Wacky Inventions)


克里斯汀生發現,多數成功的大型企業,之所以未能及時推出破壞式創新,主要原因是高階管理團隊善於執行,卻不會發現與創新。

克里斯汀生將橫跨七十五個國家、包含五千位高階經理人、一百位CEO的研究,寫成《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教導經理人可以從聯想、疑問、觀察、社交與實驗五個面向,每個人都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聯想:創新的創業家經常展現同時做兩件事情的能力,一方面近查細節、同時又遠觀細節如何融入整體中,經常可以發現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如何相連,得出意外的聯想。

疑問:創新者經常質疑普遍接受的見解,經常用「為何」、「為何不」的疑問來取得重要洞察。

觀察:創新者總是敏感於行不通的東西,而且在不同的環境下是否已經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積極地觀察人們是用什麼產品來滿足什麼需求。

社交:偉大的好點子通常不會出自某個人、或是某個單一專業,而是來自不同人的交集、甚至來自與素昧平生的人的互動。創新導向的社交,是與觀點不同的人交談而取得新點子。

實驗:商業領域的創新也需要測試,創新導向的經理人樂於嘗試新體驗,或是拆解產品、流程與概念,都有助於產生新事業的構想。


創新,是在變動時代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克里斯汀生打開創新的黑盒子,讓創新有跡可循。
(克里斯汀生 打開創新的黑盒子,文 吳韻儀,天下雜誌532期 2013-10-01)


延續閱讀 》

楊瑪利 張明正:修練的軌跡

放下身段讓自己歸零學習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Comment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y 17, 2021 at 3:40pm


                                                                                              (https://www.pinterest.com/)

世界十大哲學問題如何認識

一、反形而上學

這裏所說的形而上學,是就西方哲學傳統而言。不是機械觀的對立面,而是超驗玄想的同義語。除了新托馬斯主義、新黑格爾主義等帶“新”字號的哲學,幾乎每家每派都以反形而上學相標榜,都以破除形而上學為開辟新說的前提。

問題在於,對於不同派別而言,作為對立面的形而上學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有這樣的情況:某家某派所欲破除的形而上學,正是另一家另一派立論的精髓之所在。


最早亮出反形而上學旗號的,應屬活躍於上一個世紀之交的尼采。他自稱反形而上學家,宣稱要向形而上學開戰,他以自己的透視主義認識論為武器,抽去西方傳統形而上學的兩塊基石——道德和邏輯,宣稱傳統形而上學自以為把握了世界的終極本質,實為一廂情願。不過,當他用強力意志對世界的根源和本質作概括時,他開創了一種新的形而上學。

在二、三十年代,分析哲學的開創者羅素和維也納小組的石里克、卡爾納普等人對形而上學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他們的出發點是邏輯和語言分析。羅素批評說,黑格爾那龐大而堂皇的思想體系,不過是建立在傳統的主謂辭邏輯的基礎上。

卡爾納普在題為“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清除形而上學”的論文中,指責與他同時代的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不顧語言的邏輯句法,發出了“這個‘沒有’本身沒有著”的囈語。事實上,海德格爾肯定認為自己是與傳統形而上學劃清界限的,在他看來,卡爾納普等邏輯實證主義者偏執於邏輯和科學標準,才是形而上學的表現。


當代法國解構主義哲學家德里達,大力鼓吹消解“在場的形而上學”,他認為自柏拉圖以來,西方哲學的主流假定了一種外界的、客觀的、絕對的參照物,用以衡量裁判觀念、意識的真假對錯。他認為,根本不存在這種作為基礎或標準的東西,他還認為尼采、弗洛依德、海德格爾,都曾致力於推翻這種在場的形而上學。

有些哲學家從反形而上學的立場出發,得出了取消哲學的結論。比如維特根斯坦認為哲學困惑是誤用語言所致,治療這種語言病的辦法是讓事物保持原樣,不搞哲學。羅蒂的觀點和德里達相似,他主張拋棄認識論哲學,轉向一種以詩歌為典型的後哲學文化。


由於反形而上學的風潮,二十世紀各派哲學很少以理論體系形式出現,有的極具方法論特色,有的以批判和否定為特征。對於我們來說,應該看到西方反形而上學傾向是哲學內部學理研究的結果,是大膽懷疑、勇於否定的精神的表現,否定形而上學之後往往有深刻的、新穎的東西出現。

(2018-10-08 由 幹部早讀《今日頭條》)

Comment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April 16, 2021 at 12:29am


福柯·美學化的倫理學

蘇格拉底的問題:“一個人要如何生活?”傅柯認為無法再以宗教、社會或法律為基礎來回答了,傅柯說:“服從於一種規範的道德理念現在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尋求一種生存美學。”(Foucault, 1996: 451)

在他的觀念中,歷史上有兩
種道德觀。

一種是提供一套價值和規範,如基督宗教的“十誡”,
這是一種普遍規範化的道德,他稱之為“規範取向的道德”(“code-oriented” moralities)。這種道德觀強調規範的系統性、豐富性、隨機應變和涵蓋所有行為領域的能力,以及強迫學習、遵守這套規範的機構,懲罰違規行為的機構等等。

另一
種道德觀則是強調自我與自我的關係的“倫理取向的道德”(“ethics-oriented” moralities),強調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以及改變自我的各種方法(他所謂的「自我技藝」)及實踐(所謂的「自我實踐」〔practices of the self 〕)。這種道德觀不強調權威,而是要人自覺地藉上述的方法及實踐,把自己塑
造成道德的主體,當自己的主人。(Foucault, 1985: 30ff .)

傅柯
認為,基督宗教是“規範取向的道德”的一個例子,而古代希臘羅馬的倫理學則是“倫理取向的道德”的一個例子。傅柯認為用關於自我的知識和技藝來改變自我深具“美學意義”,他稱之為“生存美學”(aesthetics of existence)(黃瑞祺,2013,《傅柯的“主體性與真理”初探》,見黃瑞祺主編《理論的饗宴》,台北碩亞,頁 117-1464 )

Comment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6, 2021 at 8:20pm

福柯·‘自身的技術’重建的前夜

關於我們自身的歷史存在論,環繞‘關懷自身’的主題,包含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從知識考古學及權力和道德系譜學的批判角度,探索‘我們自身’為何以及如何成為現代知識、權力運作和道德倫理的‘主體~客體’ (sujet/objet)

接著,還要根據典型的強制性論述實踐(精神病治療學、監獄及性的方面的規訓、宰制和懲治)的實際運作程序,揭露來自‘我們自身’以外的各種因素和力量,究竟以什麽策略,以‘真理’、‘善’、‘美’、‘正義’及其他各種號稱‘正當’的名義,將原本屬於‘我們自身’的生存命運,當作一種賭注的籌碼而受到了嚴密的控制,使我們完全喪失了自身的生命自律性。


另一方面,通過對古希臘羅馬時代具有生存美學意義的‘自身的技術’的重建,通過對基督教之後的‘自身的技術’的批判,建構和實施由我們自身依據審美愉悅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美學。
(高宣揚:福柯的生存美學,2005)

                                                                                (Source:https://themighty.com)

Comment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24, 2021 at 10:52am

福柯·關注和觀看的形式


延續閱讀 》

https://iconada.tv/photo/hoststudio010
https://iconada.tv/photo/zun-zhong-zi-ji-chuang-yi-ren-71
https://iconada.tv/photo/hart-l-shkina-4
https://iconada.tv/photo/3600580:Photo:1010278
https://iconada.tv/photo/7-1


關懷自身也是人生過程中對自身、世界、他人和歷史,進行關注和觀看的某種形式。


通過這樣一種觀看形式,人們將對外界和對他人的觀看,轉化為對自身的觀看。


因此,關懷自身也是一種在自身內心世界中進行反思的方式。由於由外向內的觀看的轉化,人們才可以實現對於自身思想進程的監控和督導。


在這個意義上說,關懷自身就是進行思想修養和沈思的過程。根據福柯的考據,

在古希臘,‘關懷’(epimeleia)原本還有‘沈思’(名詞meletê或動詞meletan)的意思。


羅馬人把它翻譯成拉丁名詞meditatio或動詞meditari


希臘字名詞meletê或動詞meletan 很接近gumnazein,即‘鍛煉’、‘操練’、‘練習’或‘訓練’的意思。


就其更準確的意義而言,它意味著某種面對現實或針對事物的‘考驗’、‘驗證’或‘見證’。但是,在同‘關懷自身’接近的意義上,它意味著思想修養和反省。
(高宣揚:福柯的生存美學,2005)

Comment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March 16, 2021 at 6:20pm


福柯·關懷自身

‘關懷自身’還意味著行動本身,特別是指在自身範圍內所實施的行動;屬於這一類型的行動,指的是自身對自身、並由自身承擔責任的自我改造的行動。顯然,它們旨在凈化或純化自己(se purifier),通過自身對自身的靜化和改造,達到提升自身精神生命的質量、品格、風格、展現形式及境界的目的。

所以,‘關懷你自己’(epimelei heautou ; soucie-toi toi-même)的箴言,是最一般的生活原則;它實際上就是某種‘生存方式’(manière d’être),一種態度(une attitude)和思考的形式(des formes de réflection),一種進行自我改造和自我修養的生活實踐,一種生活技巧和技術。關懷自身既是一個概念(notion),也是實踐和行動(pratique et action),同時又是一整套的規則和方法(règles et méthodes)(Foucault, 2001: 32)

                        Clothes and Dressing as Practices of Epimeleia Heautou


為此,福柯指出:自身的文化,在古代,是一整套關於人生和生活的價值體系,同時又是一系列關於自身生存的具體技巧、方法、策略及實踐程序。正如福柯所說:“我要在更一般的層面上,說明自身的文化的問題。自身的文化實際上是一整套嚴密組織起來的價值體系,同時還包括與之相關的行為舉止方面的嚴格要求,以及其它相關的實踐技巧和理論”(Foucault, 2001: 174) 。其中,關懷自身是人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完善化及自我批評的軸心(souci de soi comme axe formateur et correcteur)(Foucault, 2001 : 85-95)


福柯反復強調‘自身’(le soi-même)在他的生存美學中的關鍵地位,一方面顯示福柯試圖以‘自身’的嶄新意義取代傳統思想中的主體和主體性概念,同時另一方面也為了凸出‘關懷自身’在生存美學中的核心地位。為此,福柯在許多著作和談話中說明了他的‘自身’(soi)概念的重要意義(Foucault, 2001: 514; 514-515)(高宣揚:福柯的生存美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