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玩邊拍邊寫詩 游吟女攝影家 AGNES CHONG·高雄岡山文賢菜市場

《愛墾在地慕課》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4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23, 2023 at 10:50am


Japan Creative Centre

As a result of the Japan-Singapore summit meetings held in March and November 2007, an agreement was reached to set up the Japan Creative Centre (JCC) in Singapore as a base for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on Japan's culture and technologies. The Centre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outside Japan as a new type of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centre that showcases Japan's "now", and could serve as a model for the future.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Centre. The Centre will showcase Japan's "soft power", such as pop-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rts, besides creating space for experiencing the charms of Japan. The contents of the Centre can be enjoyed not only by the Singaporeans but also by the peoples of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Centre's highlights of "Cool Japan" will include high technology, design, gourmet, fashion, traditional craft, traditional art, music and movie, anime and manga. We received valuable advice from Mr. Toshiyuki Kita, a world-renown industrial designer and design producer, in embodying the concept of the JCC project and its design. It is not public sectors but private sectors who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promoting "soft power". Therefore, we would like to ask the private sectors to provide us with ideas and initiatives. In particular, we will highly appreciate any ideas and requests as to what is appropriate and favorable for the projects of the Centre.

A 450m2, single-story building was provided by the Singaporean government to house the Centre. The building is located at the start of Orchard Road (at 4 Nassim Road), a location so ideal for holding events to attract visitors.

Centre facilities are (1) Multi-purpose Hall with an approximate capacity of 50 seats; (2) E-Library holding a good collection of Japanese-related books, music, movie, anime and other documentary DVDs that are free for reference by the public, and (3) Exhibition Space dedicated to exhibits and displays. With these facilities to begin with, we hope you can help us further expand on our ideas.

All facilities of the Centre, in principle, are made available to a wide range of users. The Centre could also be used for various events that you co-organise with the Centre. We sincerely hope you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Centre.

We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and continued support.

Please send us your ideas and questions to the following address:

Japan Creative Centre
Embassy of Japan in Singapore
Address: 4 Nassim Road, Singapore 258372
Tel: (+65) 6737-0434
Fax: (+65) 6735-3062
E-mail: jcc@sn.mofa.go.jp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22, 2023 at 10:57pm


陳崗〈西湖:旅遊者符號〉
(1)

提要:旅遊者符號實踐概念的提出,旨在進一步凸顯旅遊者在旅遊吸引物符號建構中的主體性。本文以杭州西湖的“西子”詩詞為例,初步探討了旅遊者符號實踐概念的基本內涵、理論支撐與研究價值。旅遊者符號實踐並不是對已有符號記憶的被動接受,而是借助旅遊者的親身體驗,不斷將其運用到旅遊實踐中去加以檢驗、深化和再創造的動態演進過程。


符號學
理論、實踐理論和(身體)現象學理論,構成了旅遊者符號實踐研究的三大理論支撐。符號實踐是旅遊者符號體驗過程中主觀與客觀、過去與現在、已知與可能、我者與他者、代表物與對象等諸多二元關係的中間環節和關鍵樞紐,既關係到旅遊者的符號體驗質量,也與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2011 年,杭州西湖作為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例“關聯
性文化景觀(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關聯性文化景觀“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征”[1]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22, 2023 at 10:57pm
與其它類型文化景觀相比,關聯性文化景觀被天然地賦予了更多的文化敘事,文化內涵也更加豐富。詩詞是杭州西湖文化敘事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宋代大文豪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著名詩句,將杭州西湖之美與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聯系了起來。從此,杭州西湖也有了“西子湖”的美譽,“西子”也成了杭州西湖的重要品牌符號。

杭州西湖的美女形象並非源於蘇軾。關於杭州西湖的眾多文化敘事中,贊揚其東方女性美的特質,一直是一個重要主題。早在蘇軾之前,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已經用“青羅裙帶展新蒲”、“草綠裙腰一道斜”等美麗女性的形象形容杭州西湖。

同樣,杭州西湖的“西子”符號建構也並
非止於蘇軾。蘇軾賦予杭州西湖以“西子”符號之後,武衍、盧炳、陸遊、董嗣杲、劉過、張岱等著名詩詞人一次又一次地將杭州西湖與“西子”之間的聯系推向深入[2]。正是諸多文人墨客對杭州西湖“西子”符號的持續檢驗、深化和再創造,才使得該符號能夠不斷的吸收新的元素,內涵日益豐富。

旅遊者符號實踐是指借助親身體驗,旅遊者不斷將其關於旅遊吸引物的符號記憶,運用到旅遊實踐中去加以檢驗、深化和再創造的動態演進過程。正是通過旅遊者符號實踐,包括杭州西湖“西子”符號在內的不同類型旅遊,吸引物符號才能夠得到持續的傳承和創新。

然而,通過對旅
遊符號學研究歷程的回顧,可以發現學術界尚未對旅遊者符號實踐研究加以特別關注。鑒於此,本文以杭州西湖的“西子”詩詞為例,在梳理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旅遊者符號實踐的基本內涵、理論支撐與研究價值進行探討。


1 研究綜述


符號學已經成為旅遊研究的重要理論視角。麥肯奈爾
(Mac Cannell) 較早將符號學理論運用到旅遊研究中,認為旅遊吸引物符號的能指為標誌(marker,即關於景物的信息),所指為景物(sight),並特別強調了旅遊活動中標誌體驗的重要性[3]

受麥肯奈爾經典研究的影響,傳統旅遊符
號學研究較多地,圍繞“標誌”符號的生產、傳播和體驗展開。早期的相關研究學術界已有較為完整的評述[4-6],這里不再贅述。由於互聯網日益成為影響旅遊想象和旅遊者實踐的重要媒介,學者們開始關注旅遊“標誌”符號的網絡傳播模式、內涵與效果等方面[7-10]

[1] WHC.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EB/OL]. (2013- 07- 01) [2015- 01- 07]. http://whc.unesco.org/archive/opguide13-en.pdf.

[2] 吳晶.西湖詩詞 [M].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5: 11-18.

原題〈旅遊者符號實踐初探——以杭州西湖“西子”詩詞為例〉

(本文作者陳崗單位:杭州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杭州311121)

原載 2015 年第5 期總第145 期人文地理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15, 2023 at 4:33pm


陳崗〈西湖:旅遊者符號〉(2)


然而,對旅遊標誌符號的過度關注,已經引發了學術界的擔憂,如楊振之、鄒積藝指出旅遊的“符號化”讓遊客停留在對目的地文化的表面參與上,已經構成一種悄然滋生的危機[11]

針對麥肯奈爾的觀點,勞(Lau) 指出旅遊者
對景物的訪問確實可以從符號學角度加以概念化,但這時能指是景物本身,而所指則是真實歷史事件 [12]。勞強調了景物體驗對旅遊者的重要性,將旅遊符號學研究的關注焦,點從“標誌符號”引向了“文化符號”。

旅遊吸引物的文化符
號學分析借助羅蘭·巴爾特等人的文化符號學理論對旅遊吸引物的物質載體及其文化意義進行研究,有助於進一步探討文化符號的舞臺化,與旅遊體驗真實性問題 [13-16]

而在實
證研究方面,國內學者孫九霞、李蕾蕾、彭丹、范能船、丁雨蓮、馬翀煒、馬淩、趙玉燕等學者的研究,實際上已經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文化符號學思想 [17-24]


學術界對文化符號學關注的背後,實質上是旅遊者符號
體驗的深化,和符號建構中主體性的顯現。從旅遊體驗的內容和手段來看,整個旅遊體驗過程,其實是一個符號的解讀過程 [5]

旅遊人(旅遊者、旅遊目的地居民和旅遊從業者)
之間的互動關係,實質上就是符號的互動 [25,26]。庫勒(Culler)的研究點明了旅遊者在符號建構中的主體性,他把旅遊者比喻為“符號軍隊”,認為旅遊者在體驗過程中既制造標誌和景觀之間的聯系,也在找尋標誌和景觀之間的聯系 [27]


厄里(Urry) 進一步指出,在旅遊者的目光的凝視之下,一切
景觀都被賦予符號意義,一切景觀都變成了文化景觀[28]。而科恩(Cohen)、劉丹萍、戴光全、張朝枝等學者,關於旅遊者攝影行為的研究,則專門深入探討了旅遊者在旅遊影像符號建構中的主體性[29-32]

身體處於旅遊實踐的核心[33]。學者們已經認識到身體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均對旅遊體驗產生顯著影[28,34-37]。巴柯豪斯(Backhaus) 和穆倫吉(Murungi) 將符號景觀的理論基礎,建立在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之上,指出在具身化的前認知層面,活的身體(lived-body) 與世界交織在一起,而詞語(符號) 即是於此交織處呈現 [38]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15, 2023 at 4:33pm

綜上,以麥肯奈爾為代表的傳統旅遊符號學,側重探討旅遊“標誌”符號的生產、傳播和體驗。近年來,學者們逐步認識到,旅遊者在旅遊吸引物符號建構中的主體性,同時也意識到了,身體在旅遊體驗中的重要性。

然而,由於缺
乏對旅遊者符號實踐的科學認識和系統考察,學術界尚未針對旅遊者符號創造與符號記憶之間的關係展開充分討論,對旅遊者在符號建構中主體性的探討還不夠深入。

2 旅遊者符號實踐的基本內涵


旅遊者受到神話傳說、歷史文化、名人軼事、旅遊廣
告、旅遊手冊等,不同類型旅遊敘事的持續影響,形成一定的關於旅遊吸引物的符號想象和符號記憶。然而,旅遊者符號實踐,並不是對已有符號記憶的被動接受,而是借助旅遊者的親身體驗,不斷將其運用到旅遊實踐中去加以檢驗、深化和再創造的動態演進過程。

根據這一理解,旅遊
的符號實踐的基本內涵包括:親身體驗、符號檢驗、符號深化、符號再創造和動態演進。(上一篇)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31, 2023 at 7:30pm


陳崗〈西湖:旅遊者符號〉(3)
2.1 親身體驗

旅遊者符號實踐建立在其臨場身體體驗的基礎之上。

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感悟到杭州西湖的晴天水光瀲灩,好比濃妝的西子,而雨天則山色空蒙,好比淡妝的西子,於是才創作了《飲湖上初晴後雨》。

親身體驗不僅是杭州西湖“西子”符號產生的根源,而且也是後來旅遊者符號實踐的前提,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臨場感。離開慣常環境,身臨杭州西湖現場賦予了旅遊者特殊的心理感受;其二是具身化體驗(embodied experience)。旅遊者能夠綜合運用身體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甚至第六感) 感知杭州西湖,為杭州西湖“西子”符號的進一步檢驗、深化和再創造做好準備。


2.2 符號檢驗


旅遊者並不總是符號的被動接受者。追求真實性的旅
遊者,通過親身體驗對旅遊符號進行檢驗。盡管蘇軾詩已經深入人心,歷代西湖遊覽者並不是被動地接受杭州西湖的“西子”符號,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檢驗其真實性。正是因為如此,南宋江湖詩人武衍才發出感慨:“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點出了蘇軾將西湖比作西子的恰到好處。同時代著名詩人陸遊更是對雨天淡妝西子的比喻大加贊賞,其在《真珠園雨中作》中指出“坐誦空蒙句,予懷玉局仙 ”,並認同微雨中西湖是“猶得西施作淡妝”(《湖中微雨戲作》)。當然,符號檢驗也有不通過的時候。南宋詞人盧炳《驀山溪》中詞句“淡妝西子,怎比西湖好”,則點出了作者與蘇軾的不同觀點。


2.3 符號深化


旅遊符號實踐者在符號檢驗的基礎上進行符號深化。
符號深化是指旅遊者通過親身體驗,挖掘出符號能指與所指(如本文案例中的西湖與西子) 之間的更多相似性。南宋詞人劉過在《沁園春·寄稼軒承旨》詞中,“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臺”詞句增加了“照臺”要素,進一步強調西湖之美堪比正在化妝中的西子。明代詩人聶大年詩作《西湖十景》中也提到“雨宜晴宜晚更宜,西湖端可比西施”,指出不僅雨天和晴天,傍晚的西湖比作西子更加合適。明代著名西湖詩人張岱《西湖》詩中“追想西湖始,何緣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評。冶艷山川合,風姿煙雨生……。問誰能領略,此際有髯蘇”詩句更是深度刻畫了杭州西湖與西子的相似之處。

上一篇 》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31, 2023 at 7:29pm

2.4 符號再創造

旅遊符號實踐者對旅遊符號進行再加工,賦予其新的內涵。經過歷代文人墨客持續的符號檢驗和深化,“西子”符號已經成為古今中外無數旅遊者關於杭州西湖的重要文化想象。然而,在特定時空背景下,旅遊者特殊人生經歷必然賦予杭州西湖以特別的文化內涵,從而導致“西子”符號的再創造。通常,“西子”符號代表了中國古典美女形象。晚清打趣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於今西子改西衣” [2]則描述了特殊時代背景下,杭州西湖“西子”符號增添的新文化內涵。


2.5 動態演進


旅遊者符號實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符號記憶基礎上的動態演進過程(圖1):① 符號想象由不同主體(政府、開發商、媒體、旅遊者、居民等)、不同途徑(宣傳手冊、廣告、報刊、書籍、網絡、博客等)、不同方式(話語、圖片、影像、身體等) 的符號敘事社會建構而成;② 通過符號想象,旅遊者形成一定的符號記憶;③ 旅遊者依據其符號記憶開展符號實踐,產生新的符號敘事(如遊記、口碑);④ 借助敘事更新,符號想象實現再生產,並引發新一輪的旅遊者符號實踐。

雖然古代傳播媒介發達程度,
遠比不上現代社會,杭州西湖的“西子”符號想象,由蘇軾等人的詩詞社會建構形成以來,也正是通過一代又一代旅遊者,不斷的符號敘事和符號實踐,才形成今天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

圖1 旅遊者符號實踐的動態演進過程
Fig.1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Semiotic Practice


註[2] 吳晶.西湖詩詞[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11-18.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31, 2023 at 7:25pm


3 旅遊者符號實踐的理論支撐

旅遊者符號實踐,是典型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涉及到旅遊學、社會學、符號學、地理學、文化學、歷史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的相關理論。本文只探討與旅遊者符號實踐直接相關的三大理論支撐:符號學理論、實踐理論和(身體) 現象學理論。


3.1 符號學理論


通常認為現代符號學的兩大流派,分別是索緒爾的語言
符號學(結構主義符號學) 和皮爾斯的一般符號學,前者側重符號的意指與交流層面,後者側重符號的認知與思維層面[39]

索緒爾把語言符號分為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兩部分,前者指符號的音響形象,後者是指符號所表達的概念[40]。後來經過羅蘭·巴特等人的推廣,索緒爾的符號學被廣泛用於文化現象的分析,其中“能指”可以理解為符號載體,而“所指”可以理解為文化意義[41]

如圖2 上
部分所示,在比較杭州西湖與西施之美的相似之處時,“西湖”和“西子”均可以運用索緒爾符號學加以分析:杭州“西湖”符號的能指為西湖的物質載體,所指為西湖之美;而“西子”符號的能指為西子本人,所指為西施之美。

方面,西湖與西施同有一個“西”字,在音響形象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西湖的水之美與西子的女性之美的關聯,也符合人們對自然的審美意趣。正是由於西湖與西施之間的這種相似性和關聯性,杭州“西湖”符號與“西子”符號之間就天然地存在一定的符號聯系。


皮爾斯將符號分為代表物(representamen)、對象(object)
和解釋項(interpretant) 三部分,三者之間的關係也被稱為符號三角(semiotic triangle)

根據錢德勒(Chandler)
的解釋,皮爾斯符號的“代表物”和“解釋項”,分別類似於索緒爾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因而可以看成一個索緒爾符號[42]。其符號中的“對象”則可以看成一個線索,提示“代表物”與“解釋項”之間的聯系。

自從蘇軾
將杭州西湖之美與西子之美聯系起來以,杭州“西湖”便與“西子”一同構成了皮爾斯“符號三角”中的兩角(圖2下部分)。其中,“西湖”用來指代“西子”,即旅遊者對杭州西湖(代表物) 的美學特征(解釋項) 的獲得可以借助於西子(對象) 的形象。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31, 2023 at 7:25pm

相比索緒爾的語言符號學,皮爾斯的一般符號學具有循環解釋的能力,這也是該符號學更加具有靈活性和一般性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由於蘇軾詩的緣故,不僅可以用“西湖”來指代“西子”,同樣也可以用“西子”來指代“西湖”。這樣,“西子”就成了關於杭州西湖的品牌符號。

隨著杭州西湖在國際範圍內影響力的不斷增大,“西子”也成為各大商家(特別是杭州本土商家) 奮力爭奪的品牌資源。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酒店、電梯、時裝、攝影、門窗等行業的企業單位,註冊並運用了“西子”相關品牌。

                 圖2 旅遊者符號實踐示意圖 Fig.2 Schematic Plot of the Tourist Semiotic Practice


旅遊者符號實踐可以看成是,索緒爾符號與皮爾斯符號
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圖2 中間部分)。索緒爾符號學分別解釋了,杭州“西湖”與“西子”符號,二者因為所指(即西湖之美與西施之美) 的相似性從而具有天然的聯系。

皮爾
斯符號學將“西湖”與“西子”符號聯系在一起,用西子之美來解釋西湖之美。旅遊者符號實踐則是指旅遊者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比較“西湖”符號與“西子”符號(索緒爾符號) 之間的相似之處,從而驗證並重新闡釋二者之間的可解釋性(皮爾斯符號)。

原題〈旅遊者符號實踐初探——以杭州西湖“西子”詩詞為例〉

(本文作者陳崗單位:杭州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杭州311121)

原載 2015 年第5 期總第145 期人文地理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31, 2023 at 7:23pm


陳崗〈西湖:旅遊者符號〉(5) 3.2 實踐理論

通過對當代實踐理論的系統考察,尼可里尼(Nicolini)發現很多實踐理論的巨擘,都沒有直接給出實踐的定義,也並不存在一種統一的實踐理論。他在馬克思、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吉登斯、布迪厄等人的基礎上,將實踐理論的主要觀點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①實踐是話語和物
質行動,成為可能並獲取意義的領域;
②實踐本質上是因實際
情況而變,以物質作為中介的。理解實踐不能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歷史脈絡;
③實踐是社會成就,即使歸因於個
體時也不例外;
④實踐的完成依賴於人類的反思能力,人類
行動能力的獲得,源於參與社會物質實踐;
⑤實踐是相互聯系
著的,共同構成一個關係網絡 [43]


其指
導意義:

①符號實踐具有反思性。旅遊者不會被動地完全接
受杭州“西湖”與“西子”符號之間的固有聯系;
②符號實
踐具有創造性。旅遊者傾向於在前人基礎,在實踐中不斷地將符號之間的固有聯系加以檢驗、深化和再創造;
符號實踐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網絡中開展。杭州西湖的旅遊者並不是單獨行動,他們與相關利益群體一起共同完成符號實踐;
④符號實踐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不同時代背
景、地理位置、行為習慣的旅遊者關於杭州“西湖”與“西子”符號之間關聯性的理解不同,從而其符號實踐也呈現不同的特征;
⑤符號實踐也是相互關聯著的。基於杭州
“西湖”與“西子”符號的共同關注,不同時代的旅遊者,雖然不是共同在場,他們的符號實踐行為卻是緊密聯系。旅遊者符號實踐既建立在前人的實踐成果之上,也為後人的實踐活動提供依據。


3.3(身體)現象學理論


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現象學已經構成旅遊學研
究的方法論基礎之一[44]。現象學方法“面向事實本身”,“直觀本質”,從“經驗事實的一般性向本質一般性還原”,強調方法上的“懸擱”,“普遍地質疑”,將任何先在的即使是科學的觀念加以暫時的擱置[45]

看来旅遊者符號
實踐本身是一現象學考察歷程,旅遊者需具備普遍質疑精神,暫時懸擱一切已有符號聯系,重新審視事實本身,致力挖掘符號之間的本質聯系。


身體是旅遊者符號實踐的中介,符號實踐不能回避旅
遊者的身體感覺。因而,梅洛·龐蒂等人的身體現象學,對旅遊者符號實踐就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他認為知覺已經是體驗中一個充滿意義的層面,單詞(符號) 實際上是表達這個世界的身體姿態(gestures) [46]

對他而言,符
號不依賴於概念獲取意義,因為符號本身就承載和孕育著尚未概念化的意義 [38]。即作為概念存在之前,符號依靠身體的知覺獲得意義,且本身就是一種身體姿態。身體現象學理論將旅遊符號學研究拉回到身體的知覺層面,有助於進一步解釋旅遊者如何運用身體這一“工具”,借助身體知覺能力重新體驗旅遊現象,對已有符號聯系進行檢驗和重構。

以杭州“西子湖”旅遊者符號實踐為例,現象學理論的指導意義在於承認旅遊者的主觀能動性,承認其有能力暫時擱置已有的符號關聯,回到現象本身,並通過親身的符號體驗,重新發現杭州“西湖”與“西子”之間的符號關聯。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