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自己天分在策劃展覽?看臺灣策展達人謝易成的說法:“從管理角度去看設計,操作起來更加單純容易,如果能以管理背景跨修設計課程,能收到更多的補強效果。” (Do you want...#4 by Dongyup Shim)

Rating:
  • Currently 4.8/5 stars.

Views: 1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pril 13, 2021 at 1:40am


陳明發《疫後新常態消費文化》

人類目前正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呢?美國哲學家詹明信的答案是:“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文化消費”;很大部分的交易,“為記號和影像所充斥”[註]。具體地說,即使日常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消費,在選擇上都與原來的實際用途或功能似乎已無直接關系,反而受到看似抽象的感性元素的影響,而被個人品味、風格、見識、個性、審美、獨特與追求等“光環”所照耀。換句話說,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成了“文化標誌”(記號/影像)的場所。景點勝地與遊覽/休閑體驗,其設計如何與疫後生活新常態起來,不能忽略這“文化標誌”的消費動能。例如,訴求自然生態、家庭出遊、小眾情趣與靈性提升等文化產品。
(13.4.2021)

[註]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上海:三聯書店,1997.396-419.

                                         (家庭野外自然作画遊 Source:joyouslessons.blogspot.com)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pril 6, 2021 at 5:18pm


陳明發博士《文化資本存在形式》


根據特納的總結,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所指的是: 那些非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位與生活方式。存在形式有三:


1 文化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e):以精神和身體持久“性情”形成的具體狀態;


2 文化產品 (the product of culture) :由書籍、圖片、工具、機器與詞典等文化商品形成的客觀狀態;具體顯現某種理論或其痕跡,包括對這些理論問題的批判;


3 文化制度 (the system of culture) :以一種客觀化形式實現的體制狀態;就像正規教育保障著一個社會的日常操作一樣,文化制度庇護著這個社會的文化資本
(參考:吳啟焰和王兆傑,2011,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人文地理》2011年第1 期,總第117 期) )

(好萊塢電影《饑餓遊戲》劇照。電影是文化資本,因爲它受到版權等制度的保護;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創實踐,包括文化傳播、電影教育、影展與消費文化等制度,使到參與者能從中獲益,這便是文化制度的初步解釋。Source:https://thecinemaholic.com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22, 2021 at 11:00pm


陳明發《疫後永續發展的哲學基礎》

觀光及相關產業面對疫後的重建、振興,因為整個領域停頓了至今已15個月,所需的資源可說已面臨極限。借力經濟資本之外的來源,變得異常迫切。認識旅遊文化資本是個時宜的第一步,以持續地、永續地將之轉換成旅遊經濟資本和旅遊社會資本。要完成疫後重建與振興的任務,我們需要一套相對穩定而有效的哲學基礎。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概念可以提供我們所需要的答案。(22.3.2021)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2, 2021 at 10:53pm


陳明發《文化·願望·再生産》


文化生產物質或符號的體驗;而教育等社會再生產過程,則延續生產(也就是:再生産)對那文化體驗的願望。文化生產盡管有符號、抽象、感性的要素,表面上,它一般民眾能理解、體會的事物;而作為支援、衍生著文化體驗的再生産原理,卻往往發生于人們的覺察之外,形塑着人們的潛意識。

布爾迪厄就提到了各個教育場域:“醫生、巫師、神父、預言家、傳道者、教師、精神病醫生或精神分析專家。”(布爾迪厄,《再生產》前言)見[法]布爾迪約等:《再生產:一種教育系統理論的要點》,邢克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6頁。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2, 2021 at 10:01pm


陳明發《文化·體驗·願望》


文化體驗帶來崇拜、喜愛、尊敬與欣賞等意向。這些感性需求可透過物質或符號消費而得到滿足。根據布爾迪厄的說法,教育活動作為一種生產過程,所生產出來的,即是對這些物質的或符號消費的願望。
(見[法]布爾迪約等:《再生產:一種教育系統理論的要點》,邢克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49頁。)(2.1.2021)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December 17, 2011 at 9:40am


陳明發《文化創意人都是故事人》


文化創意人都是故事人,要懂得說故事。

若文化創意要變成一門產業,它就不是一兩個人在玩的活動,而會牽涉到許多人。

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想法,也有感受事物的不同方法,說故事是一個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途徑。


故事管理法現在企業中相當常見,它用來幫助企業同人溝通資訊、觀念和做法。

有些有心人開始在談,怎樣在跨學科之間用storytelling作為溝通、交流的工具。


創意領域的人如設計家,用平面或其他媒介的設計,很多人可能有些人可能只會看到“這個很美”,他可能感受不到它的意義、特色。

偏偏要把它執行出來,卻需要別的人的參與;人多事雜,不能沒有管理啦。


所以,說設計人會懂得管理,我說要包括“故事管理法”。

管理人都是communicator,故事幫忙我們用故事發揮communication 的功效,取得大家的觀念、感情與行動,往設計原有的涵義去轉化。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