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teller by Paulo Dias

我們所知道的事事物物,很多都是聽故事聽回來的。

The Storyteller by Paulo Dias, www.facebook.com/paulodias.photography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3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February 12, 2024 at 8:32pm

Nomadic Narratives

1.Order is often considered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stories, but this notion can be challenged. Maria Tamboukou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ha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nomadic narratives. These narratives don't necessarily follow a strict chronological order with clear beginnings and endings. Instead, they meander through various literary styles and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s,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genres.


2.Narrative analytics frequently emphasizes the dynamic process through which stories evolve, focusing on how meaning emerges and narratives take shape rather than adhering strictly to their sequential structure. There's a notable shift in attention from merely representing experiences to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power dynamics, knowledge relations, and desires in play. Analysis now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luidity and openness of narratives, acknowledging the virtual forces that influence them,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silences and unspoken elements within them.

3.Narration revolves around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experiences and relationships. Traditionally, it hasn't involved the researcher's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historical subject. Rather, it's been abou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nections that lead one to recognize that their present as a researcher comprises a series of realized moments, enveloped by numerous potentialities emerging from the study.

(Rewrite by www.iconada.tv from Re-imagining the narratable subject by Maria Tamboukou of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Articl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 July 2008 DOI: 10.1177/1468794106093623 · Source: OAI)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5, 2024 at 8:32am


詩史與叙事

透過重新檢視「詩史」的概念及其在明清之際論述場域中可能產生的作用,本文在撰寫的策略上即是試圖拆解「詩史」概念中所隱含的两種成分:詩歌與歷史,並且強調歷史纂述活動在古典文化傳統中的性質與功能,藉此闡明「事件」在歷史纂述活動中的位置與作用。

再者,如果歷史具有「記事」的性質與功能,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重新理解此種性質與功能?因此,我試圖將「事件」的概念置放在探討「敘述模式」的問題脈絡中、並且以當代論述所開展的相關議題做為理論参考的框架,藉此進一步申論有關「自我」與「歷史」、以及「身分」與「認同」等相關的議題。

抽象的「歷史」概念、或者更為幽微的褒貶」原則,如果要放在敘述的模式下重新加以理解,我們就勢必把人的經驗投射或還原到時間序列中,藉以掌握其中的歷史時間性(historicity)。於此,根據鄂蘭(Hannah Arendt)的說法,人的個別具體的歷史時間性如果要能夠被理解,就必須有所表達,而表達就是透過敘述的活動完成的;同時,經由具體歷史敘述的塑造與解說,不但建構了個人的身分、也產生了政治文化意義下的集體認同。

身分與認同即是来自敘述的鑄形與塑造,並有其字源上的同一性。就政治、文化論述脈絡下「認同」的概念而言,認同既可以指稱個人所能體認與踐履的「一切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政治的原則或理想(如博愛、平等的理想,或人權的原則)」,也可以指稱個人身屬某一社群的歸屬感而「強化一社群團體的特殊性的認同身分,強調一社群團體的凝聚結合乃是建立在此社群價值、歷史、生活方式、語言……等文化之條件上」。

簡單說,個人與集體的認同多少牽涉到敘述所展示的歷史時間性:個人在說明「我是誰?」時,便是在敘述他個人生命歷程的故事;一個是可說明的、也可以永遠要求其他人給出一種說明的,我可以把其他人放在這個提問當中。我是他們的故事的一部分,正如他們是我的故事的一部分一樣;任何一種生活的敘述,都是相互聨結的一組敘述的一部分。同時,這種要求闡明和給予闡述本身在敘述構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問你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說我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想想你對於我所做的事情的闡明,和我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的闡明可能會有不同,而反過来也可以如此:這些都是所有敘述(當然,除了那些最簡單的和最勉強說出的敘述之外)的實質性要素。

關於鄂蘭所揭示的有關歷史敘述與認同的論點,請参見蔡英文,《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漢娜.鄂蘭的政治思想》(臺北:聨經,2002 年),第五章〈歷史敘事與人的自我認同〉,頁 123-37。在此,我們或可引述蔡英文對於鄂蘭所揭示的敘述概念的綜合闡述:「敘述就是把一件歷史事件的原始本末,以及牽涉其中的人、事、環境的變化形塑出一具完整結構的、可理解的整體,這整體有其明確的年代秩序、有其清楚的型態格局,以及有擬似情節的動態進展」(頁 132)。

蔡英俊·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 13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6, 2023 at 2:00pm


《沖田總司之戀》的詩性形象思維

日本小説家司馬遼太郎在《沖田總司之戀》一作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形象思維”案例。它説明即使是武夫,也有懂得詩性的人。就像魯迅冩作生涯的開山之作,敘述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長文〈摩羅詩力說〉所提到的,人都有詩性——

(總司的咳嗽,不大對勁。)

土方開始注意這件事,是在“文久”改元“元治”這年的三月。

這一年,山澗裡遲開的櫻花都已謝了,沒料想大清早又出現霜降,京畿的氣候一直不太正常。

土方試著和近藤談及此事。

“你說說看,他是怎麽個咳法的?”

“這麽說吧。捉一隻蝴蝶,這樣合起手來把它包在掌心裡,它就會‘啪噠啪噠’地撲翅膀。總司的咳嗽就是這樣的。”

“蝴蝶?”

“不,我隻是打個比方。”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這種表達方式對近藤的思維而言並不合適。近藤想像力匱乏,正因為如此,他常對自己或他人的未來持樂觀的態度。而副長土方作為出身田捨的劍士,想像力卻豐富的過了頭。除了能吟上幾首不怎麽地的俳句,他也能從隻字片語之間覺察別人心情的動向。然而也正是拜其所賜,與近藤相比,土方總是從陰暗麵預想事物的未來。這一次果然也不例外。

“不好說,近藤桑,那家夥搞不好是得了癆咳(肺結核)啊。”

 (見:司馬遼太郎·沖田總司之戀 1)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4, 2022 at 9:17pm


破解敘事秘訣:為何韓劇能俘獲人心

原题:韓劇俘獲人心在於“正能量帝”

我們很多女性在社會上奔波,在生活的各種折磨之後,心靈其實是很脆弱的。而大多數韓劇的女主,都是一窮二白的灰姑娘,哪怕後來發現其實是個真公主,但是在身份還未暴露之前,生活就是各種苦,各種讓人心疼。

但就是這樣的——說得壯烈一點就是“身殘誌堅”的女主,無論遭遇什麽樣的磨難,生活、學習、感情、家庭等各種方面的不如意,女主依舊有她自己正能量的能源發電站,給自己灌輸源源不斷的正能量。盡管會哭泣,會傷心,但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對生活從來沒有放棄過。一句話,她們都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正能量帝。

她們就像一個萬能的機器貓一樣,總有自己的法寶解決各種問題。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別人不同意的就努力說服別人,直到無可奈何的時候,才會選擇被迫接受。但是依舊能在各種壓力與窮苦的環境中,擁有自己的小幸福,對生活永遠不服輸。

無論何時,都從內而外地洋溢出一種小小的幸福感。有時候可能是買枚發卡、壓馬路,或者只是吃一碗炒年糕、一份甜品,女主就覺得好幸福。這種隨時隨地滿足、從不掩飾的幸福感,很容易感染到周圍的人——電視機前的觀眾。

韓劇就是利用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但是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有那個物質條件,所以在一種平民大眾的生活裏,融入了這種甜蜜又美好的幸福感,從女性的角度表達出來給別人看,帶給了周圍的人許許多多的正能量。而這種正能量,就成為吸引眾多女性眼球停留在韓劇上的一大原因。

從二八原則而言,有80%的人生活在底層,我們都需要有一股力量推動我們繼續前進,但有時候真的好無力。而韓劇女主所帶有的正能量,自然會吸引那些缺少正能量的人。就好像身邊有些姑娘在累覺不愛的時候,會想要看韓劇找到一點愛的勇氣一樣。我們會被擁有我們所缺東西的人或事物吸引。

韓劇總是從各種女性觀眾的角度,挖掘她們需要的東西,然後填入電視劇中。“富二代”堅定不移的愛情,永遠打不敗的堅強如小強般的意志力,生活在最後都會變得很美好的向往……

突然想到非議眾多的於正,他作為“麻麻”(媽媽諧音),很大一部分的視角也是放在了抓住女性內心所渴望的東西,所以,他筆下的愛情,也是那麽唯美;他的女主,也各種善良,擁有很大的正能量。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26, 2022 at 9:06pm


盧周來:“故事”如何影響經濟決策與宏觀經濟——(續上)其中有三個構想,尤其讓讀者“感同身受”,同時也能讓讀者進一步理解社會認知是如何被塑造的。

一個是“真相不足以阻止虛假敘事”。最權威的《科學》雜誌曾發表過這樣的研究成果,在故事的真假問題上,虛假故事的轉發率是真實故事的六倍。這裏面反映了兩個深層邏輯:首先是人類一個普遍性心理——對於刺激、有震撼力的敘事,人們更“趨之若鶩”,更津津樂道,也更急於進行“二次傳播”。再就是,出於對體制或權威的本能警惕甚至是抗拒,人們對口口相傳的“故事”的信任程度,從來都超過對傳統媒體的信任程度。尤其是當下,人們對自媒體所傳播敘事的信任程度,以及對傳統資訊的不信任,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兩個深層次邏輯,是導致虛假敘事日益主導社會認知的原因。在此背景下,即使傳統媒體或政府出面,對虛假敘事進行“辟謠”與修正,提供真實的故事原型,其傳播力也遠比不上虛假敘事。

再一個是“經濟敘事的傳播力取決於重復概率”。無數的事實表明,一個敘事要流行起來,反復進行強化非常重要。仍以股市為例。研究表明,人們在股市的投資行為,受“故事”影響的程度,與“故事”被重復的概率息息相關。每一輪行情啟動的初期,就會有這樣的“故事”在人們之間流行:“某某昨天還與我們一樣,今天因為買股票發大財了!”一開始,大家半信半疑;但很快,耳朵裏不斷被股市發財故事所充斥,且這個“某某”離自己越來越近。終於有一天,又聽到了這樣的“故事”:“我們小區的某某發財了,你看他都一口氣買下兩套房子!”這種不斷重復的“故事”似乎在越來越強烈地警示人們“再不買,可能真會錯過發財機會”,大家都瘋狂地撲向股市,股市也在人們的推動下不斷攀上新高。

還有一個構想也非常有意思:“敘事大行其道依賴其附屬元素,如人情味、身份認同和愛國情懷等等。”因為這些附屬元素最能打動人們的內心。席勒在文中不無嘲諷地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有一檔名為“九十秒觀世界”的節目很受歡迎,盡管裏面的新聞報道幾乎全是美國發生的事,卻極少有美國觀眾質疑其名稱為啥叫“觀世界”。席勒認為,這背後其實就是身份認同及愛國情懷。他寫道:“雖然美國人口只占全世界5%,但在美國人眼裏,美國就是世界”,“最重要的事也只配發生在美國”。

在分析了經濟敘事對個人經濟決策的影響及機理之後,席勒亦分析了經濟敘事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關於國家宏觀經濟增長,如果問任何一個接受過經濟學標準教育的人,都會這樣回答:決定一個國家短期經濟增長的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即所謂“三駕馬車”;決定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是資本、勞動與技術,即所謂“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然而,席勒認為,這些內生性經濟因素,對宏觀經濟及長期經濟增長的影響當然是有決定性的,但還應該看到,經濟敘事對宏觀經濟增長的影響同樣關鍵。

在仔細研究了美國歷史上經濟增長周期之後,席勒列舉了他所認為的影響宏觀經濟的九大經濟敘事。這些經濟敘事在歷史上反復出現,並且在當下呈現出新特征。這九大經濟敘事分別是:恐慌與信心、節儉與炫耀性消費、金本位制與金銀復本位制、勞動節約型機器取代多種工作崗位、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取代幾乎所有工作、房地產繁榮與蕭條、股市泡沫、對“奸商”和“邪惡企業”的抵制,以及“邪惡工會”幹預導致的經濟扭曲等。

其中,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歷來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又如前所述,它們與人性中的貪婪、盲從、愚昧等黑暗的一面相聯系,所以,關於股市泡沫和房地產繁榮這二者的敘事,成為所有長期經濟敘事中最顯眼、最具吸引力的那種。經濟史也表明,股市與房地產市場走向,受相關敘事影響也最大,而其對股市與房地產的最終影響,又與宏觀經濟表現息息相關。

與此相關聯,恐慌與信心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我們已不陌生,但卻仍然難以駕馭。特別是金融恐慌敘事,帶有強烈的心理成分,更容易如超級病毒般傳播,引發市場崩盤。金融恐慌敘事往往又影響到商業信心。這也是現代經濟危機往往以金融危機開端的重要原因。也正因此,每當經濟下行或資本市場遭遇重挫,尤其是經濟與金融危機期間,如何消除投資者與消費者的恐慌情緒,如何提振他們的信心,就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決策指向。

節儉與炫耀性消費是一對對立的經濟敘事。席勒指出,歷史上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節儉敘事與炫耀性消費敘事交替出現,都因其影響到人們的消費和儲蓄模式,故對宏觀經濟狀況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預期。以美國大蕭條時期為例,因為太多人陷入貧困而不得不節衣縮食,勉強度日,此時,“節儉敘事”在全社會流傳。一方面,媒體及社會輿論要求即使是富人也應該有“共情效應”,把節儉與過普通人一樣的生活視為“新道德”,甚至到最後,“貧窮”成為一種時尚;另一方面,那些仍然無視大眾苦難,還在進行炫耀性消費的人,會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這種“節儉敘事”的流行,導致即使有能力正常消費或較高消費的人群也不敢消費,同樣去過著“節儉”的生活。其結果是,總消費水平進一步走低。席勒認為,這是導致危機越走越深的重要原因。直到一九三三年,“羅斯福新政”用政府和社會消費提升總消費使蕭條走出谷底,“炫耀性消費”敘事又悄然升溫,並助推了經濟重新走向繁榮。

對一個國家來說,當國內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國際貿易與匯率出了問題時,恢復金本位的敘事就會流行。美國上屆總統特朗普,基於對美國國內所負擔的國際債務不斷高企、美元濫發導致通脹的雙重擔憂,在其任期內,多次提出在美國恢復金本位制,亦成功地在歐美激活了關於“金本位制或金銀復本位制敘事”。這一敘事的再次復活,不僅是美國與國際經濟結構出現問題所催生的結果,亦將反過來影響到經濟下一步走勢。

不過,對普羅大眾來說,更關注的是有份穩定的工作,因為失業對個人與家庭的損害,更甚於通脹。於是,在歷史上,由技術進步引發的機器對勞動力的替代的擔憂,作為又一個長期經濟敘事反復出現。從一八一一年英國“盧德派”掀起的打砸機器運動,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美歐把經濟蕭條歸結為“勞動節約型發明所導致高失業率”,再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對於“技術專家治國”的無端恐懼,又到六十年代的自動化恐慌,表現各不同,但實質都一樣。盡管歷史表明這種“敘事”表達的擔憂似乎是多餘的,但另一方面,這種“敘事”在當時推動了經濟政策的緩慢調整,為增強技術進步的社會適應性贏得了時間。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再次把關於“勞動力被技術替代”的敘事推向了高峰。技術專家預測“奇點”到來,認為“無人工廠”將成為常規;歷史學家尤其是以《人類簡史》聞名的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預測,未來將出現一個“完全無用的社會階層”;甚至蘋果公司前總裁喬布斯也參與到這一敘事中,他以親身經歷表明,“時代拋棄你時連招呼也不會打一聲”……這些敘事的流行,一方面的確在強化人工智能將替代大多數勞動崗位的憂懼,另一方面又在推動新一輪經濟決策,主要包括征收“機器人稅”以及“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其中,為所有人——無論在崗還是不在崗——提供全民基本收入的設想,已在部分歐洲國家進行試驗,這將影響長期宏觀經濟增長。(下續)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une 11, 2022 at 4:41pm


盧周來:“故事”如何影響經濟決策與宏觀經濟
——(續上)資本與勞動這對矛盾的持久博弈,在經濟敘事表現為“奸商”敘事與“邪惡工會”敘事二者的交替與反復。在歷史上,在數不清的文學家、思想家以及社會大眾所制造的敘事中,企業家經常被視為“無情冷漠奸詐的賺錢機器”,不僅要為貧困、通脹、失業等這些經濟現象負責,還被認為制造了戰爭、不平等、社會衝突等人類災難。當然,反過來,在奧地利學派、芝加哥學派等“自由派”經濟學家的敘事中,企業家又成為推動歷史進步與社會發展的主角,而前者敘事中被認為代表公平、道德、為被剝削者求解放的工會,在後者的敘事中,不僅是推動通脹與失業的真正元兇,而且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攔路虎”,是蒙著正義外衣的“邪惡力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盡管席勒並沒有進行這樣的綜合性總結,但無論從現代經濟史還是從席勒在著作中梳理的“經濟敘事史”來看,當一國宏觀經濟走向蕭條之前,關於資本市場與房地產泡沫的敘事、關於節儉的敘事、關於企業或資本不道德的敘事、關於勞動力可能會被技術替代的敘事等,往往會越來越流行。這種流行一方面可能是經濟繁榮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已經到了危險地步的征兆,而另一方面,這種流行又成為宏觀經濟真正走向蕭條的重要推手。一直到宏觀經濟走向下一個繁榮周期,相反的敘事則往往會取而代之。

對這一規律的認知,可以幫助宏觀調控當局,在使用慣常的經濟工具之外,還應該通過更好地引導“經濟敘事”進行反周期操作。比如,在當下中國,那些能夠激發資本市場信心,有利於提升消費水平、有利於企業經營環境的經濟敘事,應該予以鼓勵。

作為首次系統研究“經濟敘事”的經濟學家,席勒與其搭檔阿克洛夫還清醒地認識到,敘事不僅影響個人決策與宏觀經濟,還深刻地影響著經濟學發展及經濟學家個人的學術選擇。

阿克洛夫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自由放任派經濟學家為了證明政府的官僚主義和低效率,常常反復向受眾講這樣的故事:“《十誡》有二百九十七個字,《獨立宣言》有三百個字,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有二百六十六個字,但物價管制局最近的一項卷心菜價格調控方案的指導意見有兩萬六千九百一十一個字。”這個“故事”最早流行於一九五一年初,由一位脫口秀經濟評論員說出。而實際上,物價管制局從沒有過關於調控卷心菜價格的方案,上述“故事”傳開後,物價管制局為辟謠專門做了聲明,但並沒有阻止住對政府調控持敵意的經濟學家和共和黨人繼續傳播這個“故事”。直到現在,這個“故事”還不斷被本該非常嚴謹的學者作為實證,用來攻擊對手並宣傳自己的主張。

席勒則列舉了一個更離奇的事。眾所周知,“拉弗曲線”被認為是推動當年里根政府大規模減稅的重要理論。經濟學家拉弗提出這一理論是在一九七四年,但它的流行,則得益於時任《華爾街日報》社論主筆萬尼斯基(Jude Wannisk),他在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一本書裏,以親歷者身份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拉弗曲線”最早的版本,是拉弗與白宮兩位高官及萬尼斯基在華盛頓特區名為“兩大陸”(Two Continents)的餐廳共進牛排時,在一張餐巾紙上畫出來的。該書出版時,拉弗本人親口否認了這一說法:“那家餐廳使用的餐巾是布做的,而我母親從小就教育我不要褻瀆美好的事物。”然而,正如“敘事經濟學七大構想”中所認為的那樣,拉弗本人的澄清未得到傳播,那位記者關於拉弗在餐巾上畫出“拉弗曲線”的故事,卻因其足夠符合人們對偉大經濟學家的想象如病毒般傳播開。更為離奇的是,萬尼斯基去世後,萬尼斯基的夫人宣稱,在她丈夫的遺物中發現了那方畫有“拉弗曲線”的餐巾。這方餐巾竟然又被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作為館藏,成為後來那些主張減稅政策的經濟學家口中的“流行性敘事”。

作為本篇劄記的結束,我最後想說的是,在紛繁複雜的經濟社會中,作為普通人,要學會聽故事,還要警惕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故事”所蒙蔽;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當局,要了解流行性故事背後的經濟風向標,並有目的地引導故事的流行;作為經濟學家或思想者,則要學會講好故事,既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又能更好地推銷自己的觀點與理念。這應該是閱讀席勒《敘事經濟學》對我最重要的啟發。(《敘事經濟學》,羅伯特·席勒著,陸殷莉譯,中信出版社二〇二〇年版) (愛思想 2022-06-09)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y 19, 2022 at 4:04pm


魯迅:第十三篇宋元之擬話本

說話既盛行,則當時若幹著作,自亦蒙話本之影響。北宋時,劉斧秀才雜輯古今稗說為《青瑣高議》及《青瑣摭遺》〔1〕,文辭雖拙俗,然尚非話本,而文題之下,已各系以七言,如《流紅記》(紅葉題詩娶韓氏)

《趙飛燕外傳》(別傳敘飛燕本末)

《韓魏公》(不罪碎盞燒須人)

《王榭》(風濤飄入烏衣國)〔2〕等,皆一題一解,甚類元人劇本結末之「題目」與「正名」,因疑汴京說話標題,體裁或亦如是,習俗浸潤,乃及文章。至於全體被其變易者,則今尚有《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及《大宋宣和遺事》〔3〕二書流傳,皆首尾與詩相始終,中間以詩詞為點綴,辭句多俚,顧與話本又不同,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錢曾於《宣和遺事》,則並《燈花婆婆》等十五種〔4〕並謂之「詞話」(《也是園書目》十),以其有詞有話也,然其間之《錯斬崔寧》《馮玉梅團圓》兩種,亦見《京本通俗小說》中,本說話之一科,傳自專家,談吐如流,通篇相稱,殊非《宣和遺事》所能企及。蓋《宣和遺事》雖亦有詞有說,而非全出於說話人,乃由作者掇拾故書,益以小說,補綴聯屬,勉成一書,故形式僅存,而精采遂遜,文辭又多非己出,不足以云創作也。《取經記》尤茍簡。惟說話消亡,而話本終蛻為著作,則又賴此等為其樞紐而已。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三卷,舊本在日本,又有一小本曰《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內容悉同,卷尾一行云「中瓦子張家印」,張家為宋時臨安書鋪,世因以為宋刊,然逮於元朝,張家或亦無恙,則此書或為元人撰,未可知矣。三卷分十七章,今所見小說之分章回者始此;每章必有詩,故曰詩話。首章兩本俱闕,次章則記玄奘等之遇猴行者。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僧行六人,當日起行。……偶於一日午時,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法師合掌曰:「貧道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秀才曰:「和尚生前兩回去取經,中路遭難,此回若去,千死萬死!」法師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彌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法師應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當便改呼為猴行者。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因留詩曰:

百萬程途向那邊,今來佐助大師前,一心祝願逢真教,同往西天(又鳥)足山。

三藏法師詩答曰:

此日前生有宿緣,今朝果遇大明仙,前途若到妖魔處,望顯神通鎮佛前。

於是借行者神通,偕入大梵天王宮,法師講經已,得賜「隱形帽一頂,金镮錫杖一條,缽盂一只,三件齊全」,復反下界,經香林寺,履大蛇嶺九龍池諸危地,俱以行者法力,安穩進行;又得深沙神身化金橋,渡越大水,出鬼子母國女人國而達王母池處,法師欲桃,命猴行者往竊之。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法師曰:「願今日蟠桃結實,可偷三五個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前去之間,忽見石壁高岑萬丈,又見一石盤,闊四五裏地,又有兩池,方廣數十裏,瀰瀰萬丈,鴉鳥不飛。七人才坐,正歇之次,舉頭遙望,萬丈石壁之中,有數株桃樹,森森聳翠,上接青天,枝葉茂濃,下浸池水。……行者曰:「樹上今有十余顆,為地神專在彼處守定,無路可去偷取。」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說由未了,攧下三顆蟠桃入池中去,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驚字之略),此是蟠桃正熟,攧下水中也。」師曰:「可去尋取來吃!」……

行者以杖擊石,先後現二童子,一云三千歲,一五千歲,皆揮去。

……又敲數下,偶然一孩兒出來,問曰:「你年多少?」

答曰:「七千歲。」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兒入手中,問和尚你吃否?和尚聞語,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數下,孩兒化成一枚乳棗。當時吞入口中,後歸東土唐朝,遂吐出於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參是也。空中見有一人,遂吟詩曰:

 

花果山中一子才,小年曾此作場乖,而今耳熱空中見,前次偷桃客又來。

由是竟達天竺,求得經文五千四百卷,而闕《多心經》,回至香林寺,始由定光佛見授。七人既歸,則皇帝郊迎,諸州奉法,至七月十五日正午,天宮乃降采蓮舡,法師乘之,向西仙去;後太宗復封猴行者為銅筋鐵骨大聖云。(下續)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y 15, 2022 at 2:26pm

(續上)《大宋宣和遺事》世多以為宋人作,而文中有呂省元〔5〕宣和講篇》及南儒《詠史詩》,省元南儒皆元代語,則其書或出於元人,抑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皆不可知,口吻有大類宋人者,則以鈔撮舊籍而然,非著者之本語也。

書分前後二集,始於稱述堯舜而終以高宗之定都臨安,案年演述,體裁甚似講史。惟節錄成書,未加融會,故先後文體,致為參差,灼然可見。其剽取之書當有十種〔6〕

前集先言歷代帝王荒淫之失者其一,蓋猶宋人講史之開篇;次述王安石變法之禍者其二,亦北宋末士論之常套;次述安石引蔡京入朝至童貫蔡攸巡邊者其三,首一為語體,次二為文言而並雜以詩者;其四,則梁山濼聚義本末,首述楊志賣刀殺人,晁蓋劫生日禮物,遂邀約二十人,同入太行山梁山濼落草,而宋江亦以殺閻婆惜出走,伏屋後九天玄女廟中,見官兵已退,出謝玄女。

……則見香案上一聲響亮,打一看時,有一卷文書在上。宋江才展開看了,認得是個天書;又寫著三十六個姓名;又題著四句道:

破國因山木,兵刀用水工,一朝充將領,海內聳威風。

宋江讀了,口中不說,心下思量:這四句分明是說了我裏姓名;又把開天書一卷,仔細看覷,見有三十六將的姓名。那三十六人道個甚底?

智多星吳加亮、玉麒麟李進義、青面獸楊志、混江龍李海、九紋龍史進、入云龍公孫勝、浪裏白條張順、霹靂火秦明、活閻羅阮小七、立地太歲阮小五、短命二郎阮進、大刀關必勝、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金槍手徐寧、撲天鵰李應、赤髮鬼劉唐、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橫、美髯公朱同、神行太保戴宗、賽關索王雄、病尉遲孫立、小李廣花榮、沒羽箭張青、沒遮攔穆橫、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急先鋒索超、拚命三郎石秀、火船工張岑、摸著云杜千、托天王晁蓋。、宋江看了人名,末後有一行字寫道:「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

於是江率朱同等九人亦赴山寨,會晁蓋已死,遂被推為首領,「各人統率強人,略州劫縣,放火殺人,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縣,劫掠子女玉帛,擄掠甚眾」,已而魯智深等亦來投,遂足三十六人之數。

一日,宋江與吳加亮商量,「俺三十六員猛將,並已登數,休要忘了東嶽保護之恩,須索去燒香賽還心願則個。」

擇日起行,宋江題了四句放旗上道:

來時三十六,去後十八雙,若還少一個,定是不歸鄉!

宋江統率三十六將往朝東嶽,賽取金爐心願。朝廷不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大夫誥敕,分註諸路巡檢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後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

其五,為徽宗幸李師師家,曹輔進諫及張天覺隱去;其六,為道士林靈素進用及其死葬之異;其七,為臘月預賞元宵及元宵看燈之盛,皆平話體。其敘元宵看燈云:

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去大內門直上一條紅綿繩上,飛下一個仙鶴兒來,口內銜一道詔書,有一員中使接得展開,奉聖旨:宣萬姓。有那快行家手中把著金字牌,喝道,「宣萬姓!」少刻,京師民有似云浪,盡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鰲山下看燈。卻去宣德門直上有三四個貴官,……得了聖旨,交撒下金錢銀錢,與萬姓搶金錢。那教坊大使袁陶曾作詞,名做《撒金錢》:

頻瞻禮,喜升平又逢元宵佳致。鰲山高聳翠,對端門珠璣交製,似嫦娥,降仙宮,乍臨凡世。恩露勻施,憑禦闌聖顏垂視。撒金錢,亂拋墜,萬姓推搶沒理會;告官裏,這失儀,且與免罪。

是夜撒金錢後,萬姓各各遍遊市井,可謂是:

燈火熒煌天不夜,笙歌嘈雜地長春。

後集則始自金人來運糧,以至京城陷為第八種;又自金兵入城,帝後北行受辱,以至高宗定都臨安為第九第十種,即取《南燼紀聞》《竊憤錄》及《續錄》〔7〕而小有刪節,二書今俱在,或題辛棄疾〔8〕作,而宋人已以為偽書。卷末復有結論,云「世之儒者謂高宗失恢復中原之機會者有二焉:建炎之初失其機者,潛善伯彥偷安於目前誤之也;紹興之後失其機者,秦檜為虜用間誤之也。失此二機,而中原之境土未復,君父之大仇未報,國家之大恥不能雪,此忠臣義士之所以扼腕,恨不食賊臣之肉而寢其皮也歟!」則亦南宋時檜黨失勢後士論之常套也。

〔1〕《青瑣高議》及《青瑣摭遺》即《青瑣高議別集》,參看本卷第108頁註〔19〕。

〔2〕《流紅記》見《青瑣高議》前集卷五。《趙飛燕外傳》,見《青瑣高議》前集卷七,「外傳」一作「別傳」。《韓魏公》,見《青瑣高議》後集卷二。《王榭》,見《青瑣高議別集》卷四。

〔3〕《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一名《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卷。日本有德富蘇峰成簣堂藏大字本《取經記》、三浦觀樹藏小字巾箱本《取經詩話》(後歸大倉喜七郎)。二者各有殘缺。一九一六年我國有影印本。《大宋宣和遺事》,簡稱《宣和遺事》,分元亨利貞四集,或前後二集。此書與《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均出宋元間,撰者未詳。

〔4〕《燈花婆婆》等十五種參看本卷第16頁註〔49〕。

〔5〕呂省元疑即呂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大事記講義》:

「宋呂中撰,中字時可,泉州晉江人。淳祐中進士,遷國子監丞,兼崇政殿說書,徙肇慶教授。」

〔6〕剽取之書當有十種這十種書大約是《續宋編年資治通鑒》、《九朝編年備要》、《錢塘遺事》、《賓退錄》、《建炎中興記》、《皇朝大事記講義》、《南燼紀聞》、《竊憤錄》、《竊憤續錄》、《林靈素傳》。

〔7〕《南燼紀聞》一卷。《竊憤錄》、《續錄》,各一卷。二書皆記述宋徽、欽二帝被擄北行之事。

〔8〕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等地安撫使,主張積極抗金。撰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愛思想)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y 10, 2022 at 11:39pm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神話與傳說

誌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1〕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漢誌》乃雲出於稗官,然稗官者,職惟采集而非創作,「街談巷語」自生於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於神話與傳說。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樞,又推演為敘說,而於所敘說之神,之事,又從而信仰敬畏之,於是歌頌其威靈,致美於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惟神話雖生文章,而詩人則為神話之仇敵,蓋當歌頌記敘之際,每不免有所粉飾,失其本來,是以神話雖托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如天地開辟之說,在中國所留遺者,已設想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見,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藝文類聚》一引徐整《三五歷記》)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列子》《湯問》)(下續)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y 8, 2022 at 11:41pm

(續上)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於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於天授,或有天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2〕,劉媼得交龍而孕季〔3〕,皆其例也。此外尚甚眾。

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脩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春秋》《左氏傳》)

 

瞽瞍使舜上塗廩,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史記》《舜本紀》)〔4〕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於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山海經》今所傳本十八卷,記海內外山川神祇異物及祭祀所宜,以為禹益作者固非,而謂因《楚辭》而造者亦未是;〔5〕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然秦漢人亦有增益。其最為世間所知,常引為故實者,有昆侖山與西王母。

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西山經》)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同上)


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海內西經》)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案此字當衍),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墟北。(《海內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同上)

晉咸寧五年,汲縣民不準盜發魏襄王冢〔6〕,得竹書《穆天子傳》五篇,又雜書十九篇。《穆天子傳》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記周穆王駕八駿西征之事,後一卷記盛姬卒於途次以至反葬,蓋即雜書之一篇。傳亦言見西王母,而不敘諸異相,其狀已頗近於人王。

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7〕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願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天子遂驅升於弇山,乃紀丌跡於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卷三)

有虎在乎葭中。天子將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請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獻之。天子命之為柙而畜之東虞,是為虎牢。天子賜奔戎畋馬十駟,歸之太牢,奔戎再拜稽首。(卷五)

漢應劭〔8〕說,《周書》為虞初小說所本,而今本《逸周書》中惟《克殷》《世俘》《王會》《太子晉》〔9〕四篇,記述頗多誇飾,類於傳說,餘文不然。至汲冢所出周時竹書中,本有《瑣語》十一篇,為諸國卜妖怪相書,今佚,《太平禦覽》〔10〕間引其文;又汲縣有晉立《呂望表》〔11〕,亦引《周誌》,皆記夢驗,甚似小說,或虞初所本者為此等,然別無顯證,亦難以定之。(下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