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36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8, 2022 at 11:20am

引領文化旅遊:分層培育文化旅遊消費市場和群體,夯實岷江上遊文化旅遊社會基礎。產品需要設計,消費需要引領。在充滿誘惑和刺激的新世紀,對文化旅遊而言,再也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了。一方面我們需要設計好我們的文化旅遊產品,努力做到時代性、豐富性、差異性和珍貴性的統一;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培育和引領文化旅遊的消費市場和消費群體。傳統旅遊的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現在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各種富有個性化的旅遊需求在不知不覺中正在積蓄能量,等待「爆發」。如:運動休閑、康養健體、智慧怡心等等。就岷江上遊文化旅遊的資源稟賦而言,至少可以分為以下需求類別:一般性的參觀度假休閑、學術研究考察、獵奇獵新、風情風俗體驗、尋根問祖、懷古憶昔、情感寄托、心靈安頓等,針對這些消費市場,應設計相應的旅遊產品,包括線路設計、食宿安排、導遊、宣傳資料及文化創意產品等,以此引導消費群體作出正確的選擇。如果能夠持之以恒、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地做好這些工作,岷江上遊的文化旅遊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有口皆碑的旅遊勝地和經典旅遊品牌,比肩這一地區以九寨、黃龍為代表的自然遺產旅遊。(潘君瑤·岷江上遊的歷史文化遺產與文化旅遊)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0, 2022 at 4:44pm

陳昌茂·論旅遊美的美感經驗——摘要:旅遊美及美感發生是以旅遊過程的活動為基礎的。一次旅遊活動過程由前過程、過程、後過程三部分構成,表現為五個節點:願遊—行遊—居遊—-憇遊—憶遊組成的邏輯結構。前過程是對旅遊標示物的認知,激發出旅遊動機的過程—願遊;過程是遊覽過程,表現行遊、居遊、憩遊;後過程是遊覽活動完成後遊客對旅遊的回憶—憶遊。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因某一節點客體形像的沖擊而創生的直覺形像是一種美感經驗,是旅遊生活的最高體驗,具有神話詩性、抒情詩性、暢爽詩性、狂歡詩性、夢幻詩性的特征。

「美學的主題在指向某個意識主體與某一對像的相遇(meeting)就得到了最佳描述。」(英伽登)旅遊美是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創生出來的一種美及美感。美感經驗又叫美感,從心理感受上說,就是審美事件發生時所呈現的一種獨特的陶醉的瞬間狀態。美感經驗是審美事件的唯一標誌,只有產生了美感經驗的活動,才能稱作審美活動。

美感經驗不同於一般感官感覺的區別在於:一、美感是內在心身與審美對像統一為一個直覺形像的經驗。二、美感是經過人的內在心境和情感自主創生才能誕生。三、美感經驗不是純粹的生理感官層次上的,而是人的心、身、情感等整個生命活動所突然創生的狀態。

維柯在《新科學》一書中,把人類早期的智慧稱為「詩性智慧」,人類的文明正是憑借這種「詩性智慧」建立起來的。 「詩性」具豐富的內涵特質,主要是指一種憑感官直覺的活動,不是靠理性的邏輯支配的行為。美感經驗是表現性的、形成性的:表現性主要是指美感經驗是人的內在身心的外在顯現,即「表現」;形成性就是自主形成、自主創生的。 感官感覺的多樣性、具體性、直接性,是旅遊美創生的特點,所以,旅遊美體現為一種「身體美學」的審美特征——對身體的刺激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感覺,這種獨特的感覺被解釋為一種美感經驗,它根源於不同的審美結構meeting。

一、旅遊願遊美感經驗的神話詩性

 

願遊活動指旅遊動機的形成過程是旅遊活動的起動節點,而大眾傳播決定受眾對於旅遊標示物的認知並進而確定旅遊目的地的過程。大眾傳播是一種信息傳播方式,是特定社會集團利用報紙、雜誌、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向社會大多數成員傳送消息、知識的過程。

我們把借助想像和幻想獲得的擬態環境的直覺形像稱為神話詩性。

1、旅遊願遊神話詩性的表現形式——神話圖境

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政論家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一書中,首論擬態環境現像。擬態環境的特點:以現實環境為原型,但不是現實環境「鏡子式」的摹寫,不是「真」的客觀現實,其或多或少與現實環境存在偏離。願遊是擬態環境的「意義」引起的一種指向旅遊地的想像旅遊活動,是對旅遊地的想像和幻想,它植根於「樂土情結」,反映了人們向往的自由境界。願遊活動幻想是一種符號虛擬手段,按標誌符號來虛構的另一種生活圖景,對異地生活作誇張的想像和憧憬,願遊活動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實情況下的更活躍,更富色彩。願遊活動充滿豐富的詩意的幻想,遊客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強化詞與符號、圖樣標誌的意義。擬態環境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像境。(下續)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19, 2022 at 11:50pm

2旅遊居遊暢爽詩性的發生機制——宜居宜遊——居遊是旅遊生活的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體現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遊戲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生活方式體現出或表現出了旅遊美的最重要的價值。基於此,我們可以理解莊子為什麼要把「遊」與「逍遙」聯在一起,創造出一種「逍遙遊」了。也就是說,人的本質要達到一種「自由」的狀態,擺脫內在與外在的約束,那麼,他就只有改變空間這種辦法了。----強化差異度:文化度,舒適度,方便度,幸福感;強化沖擊力: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潤力,快樂激蕩力。

居遊是擺脫叔本華「鐘表理論」的實踐形式,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就連東方帶薪假日也增多了,甚至有強制休假一說也。所謂人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即欲不滿足,痛苦;欲滿足了,無聊。實際上還存在一種狀態,它既不是佛教的假無欲,也不是世俗的物欲,而是一種「美欲」:欣賞而不占有之欲。在度假地,房屋、田舍、風光盡管很誘人,但人們一般不會產生占有欲望,只是非功利的欣賞,在這種狀態下,他既滿足了「欲」,也滿足了「不欲」。事實上,他用錢滿足了欲,否則他何以能遊;但他又滿足了「不欲」,能達到美的欣賞。


3、旅遊居遊暢爽詩性的審美結構——通感結構

居遊美主要表現為主客同構。

「境」,本意為界、域,用於形像指一個範圍內獨自的形像世界。境是由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感受外界的色、聲、味、觸、法(六識)而產生的。旅遊過程中的「居遊」,就是一般所說的「度假」,它的規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界定:一是從主觀動機來說,遊人並非追求奇異景觀,即換環境,這個環境可以是多次到的,但必須是優美的環境;二是這里必須具備「居」的條件,即具備生活及娛樂設施,同時,夜生活也是條件之一。正因為如此,度假地往往是在視域遼闊,自然環境良好的海濱、溫泉、森林、草場等地。居遊之美的意境,就是整體環境在遊客的心中呈現的直覺形像。我們把審美主客體的這種meeting形式界定為通感結構。


四、旅遊憩遊美感經驗的狂歡詩性

憩遊是指所有以狂歡節式的慶賀活動為主體的專項旅遊的總和。

「憩遊」,「憩」即舌頭、身體、心靈的組合,即靈與肉都進入了狂歡之境,也即是王國維在評論詩詞境界時所說的「無我之境」。

狂歡是一種迷狂狀態。狂歡詩性:由於某種具體的活動,往往是宗教、藝術、體育、習俗等活動把人們帶入了一種陶醉的狀態,進入了一種高峰體驗,暫時地失去了自己,進入了一種迷狂的的狀態。

我們把迷狂狀態的旅遊憩遊美感經驗稱為狂歡詩性。


1、旅遊憩遊狂歡詩性的表現形式——高峰體驗。

「狂歡化」這一文化美學及詩學命題是蘇聯文論家米·巴赫金(1895——1975)提出來的。所謂狂歡化,是指一切狂歡節式的慶賀、儀式、形式在文學體裁中的轉化與滲透。 狂歡式是儀式性的混合的遊藝形式。這個形式有共同的狂歡節的基礎,卻隨著時代、民族和慶典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變形和色彩。狂歡節中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像征意義的具體感性形式的語言,從大型復雜的群眾性戲劇到個別的狂歡節表演,表現了統一的狂歡節世界觀,這一世界觀滲透了狂歡節的所有形式。

「狂歡」在這里有「顛覆」、「融合」的意思,狂歡主要針對群體的精神狀態,個體地位的升華,每一個個體都成了一個獨立而鮮明的主體,個人的行為不受群體支配,甚至不受本人思想的控制,獨立地展示自我個性。在這種人人獨立地展示個性的情況下,達到一種群體狂歡的局面。

狂歡節遂成為完全獨立於教會與國家的真正全民廣場節日的像征和體現。在狂歡儀式中,等級、權威概念消失,以及與它有關的各種形態的畏懼、恭敬、仰慕、禮貌等亦即由於人們不平等的社會地位等所造成的一切現像。

個人的自由,個人的行為及思想的放縱導致了群體狂歡的局面,表現為語言的混亂、非邏輯性、世俗化、粗鄙化,行為上癲狂忘我,思想上自由放縱。狂歡體現了人類最原始的生存觀,狂歡式是幾千年來全體民眾的一種偉大的世界感受。這宗世界感受使人解除了空寂,使世界接近了人,也使人接近了人(一切全卷入了自由而親昵的交往),從而深刻領悟到人生的本質所在……

狂歡註重的是群體的一種行為與思想狀況,這種群體的思想狀況來源於個人思想的一種解放,在達到群體思想解放之後,個人又在這種群體的解放之中領略到人的本質意義以及在群體狂歡下的個人的狂歡體驗,狂歡的落腳點是群體的精神釋放狀態。

這是一種審美狂歡詩性,是一種審美高峰體驗。


2、旅遊憩遊狂歡詩性的發生機制——「場所精神」

著名挪威城市建築學家諾伯舒茲曾在1979年,提出了「場所精神」的概念。諾伯舒茲認為早在古羅馬時代便有「場所精神」的說法。古羅馬人認為,所有獨立的本體,包括人與場所,都有其「守護神靈」陪伴其一生,同時也決定其特性和本質。

在場所,打破嚴格的等級秩序,同一切人隨意不拘的交往,隨心所欲地妝扮自己,狂放不羈地載歌載舞,自由自在地說說笑笑,縱情於食欲聲色,決定著普通的即非狂歡生活的規矩和秩序的那些法令、禁令和限制,在狂歡節這段時間里被取消了。

在場所,親呢的接觸是狂歡式的世界感受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它決定了群眾性戲劇的組織方法帶著一種特殊的性質,也決定了狂歡式有自由隨便的姿態,決定了狂歡具有坦率的語言。在狂歡式中,一切被狂歡體以外等級世界觀所禁錮、所分割、所拋去的東西,復又產生接觸,互相結合起來。狂歡式使神聖同粗俗,崇高同卑下,偉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接近起來。

在場所,粗鄙,即狂歡式的冒瀆不敬,一整套降低格調、轉向平實的作法,與世上和人體生殖能力相關聯的不潔穢語,對神聖文字和箴言的摹仿譏諷等相關聯。

場所的文化屬性的表現形態有:歲時性的民間節日,神聖的宗教聚會紀念日,周期性的民間集貿市場,季節性的情愛交流場所,娛樂性的歌會舞節,盛大的祭祀禮儀及其場所,語言,族群的各種獨特文化,獨特的歷史傳統。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18, 2022 at 3:37pm

3旅遊憩遊狂歡詩性的審美結構——場域結構

(續上)「場所」這個詞在英文的狹義解釋是「基地」,也就是site。 「場所」在文化意義上,是人的記憶的一種物體化和空間化,可解釋為「對一個地方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狂歡是人類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的特殊的文化現像。從歷史上看,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狂歡活動。它們通過社會成員的群體聚會和傳統的表演場面體現出來,洋溢著心靈的歡樂和生命的激情。狂歡與「場所」是聯系一體的,體現為文化空間:廣場、街區、古村落、「老房子」、廟宇、寺觀、教堂、神山、聖湖、花場等。文化空間仿佛一個文化磁場,進入其中即被「磁化」。 我們把審美主客體的這種meeting形式界定為場域結構。


五、旅遊憶遊美感經驗的夢幻詩性

憶遊是人們在頭腦中把旅遊活動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旅遊美已經被封存在人的大腦皮層的「夢幻覺」里了,它以另一種作用方式對人產生影響,但是,如有必要,如某些需要,它們的直覺形像是可以「復活」的。這同一部文學作品完成的機理相似,當作家完成一部小說時,藝術美就存在於作品中了,只有再次閱讀,它才會重新發生,但是,每次發生的藝術形像與上一次是有差異的。

憶遊由於「回憶」的發生機制而表現為虛擬時空夢幻詩性。

1、旅遊憶遊夢幻詩性的表現形式——夢幻時空

夢幻詩性的表現為睡夢中形成的稀奇古怪的夢中景像。夢中的過程間接很類似於現實中的某一種狀態。大腦所存儲的信息量越大,就越容易構建睡眠期的虛擬夢幻時空。夢幻中的信息包括;大腦所存儲的早期信息、近期信息、以及由感官傳遞的刺激信息。

回憶就像做夢,是有意識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我們已經說過,少數有藝術才能的人會將旅遊美用藝術美的形式表現並儲存下來,但是,即便是這些人,他們所記錄下來的旅遊美已經成了過去完成時,只有通過憶遊才能體驗另一種旅遊美及美感了。

2、旅遊憶遊夢幻詩性的發生機制——記憶再現

旅遊紀念品的刺激往往是旅遊憶遊發生的契機。

大腦存儲的信息隨時間的延長而產生丟失現像。離奇的夢幻覺,是由這些不完整的信息組合而成的,信息以混合無序的方式傳遞給腦神經系統並組合成無意識狀態下的虛擬時空夢幻鏡像。

旅遊紀念品體現為一種情趣,一種情趣的具像化,一種小品詩性。----短小精悍,幽默風趣,滑稽可笑,雅俗共賞,題材廣泛,造型新穎,感染力強,使遊人感受到創生出來的、以另一種「旅遊美」的樣式表現出來的美感經驗。

當旅遊紀念品出現時,遊客又回憶重現旅遊情景,另一種旅遊美便呈現出來了。信息的刺激強度越高,記憶細胞的電位值就越大,就越容易對腦部中樞神經產生刺激作用。輔助功能的神經系統作用下形成無序混亂的傳導並形成虛擬時空幻覺,此時其它弱小的信息則會被自動屏蔽。 人腦的形成的記憶方式是整體的時空概念。不論是視頻圖像還是聲音,都可構建成時空信息模擬量的記憶。它可將人一生的社會生活軌跡全部的記錄下來,每一秒、每一分鐘的生活經歷都可存放於不同的存儲單元中。

3、旅遊憶遊夢幻詩性的審美結構——回憶結構

人們常說,旅遊就是購買一段美好的回憶。所以如此,是因為旅遊美發生於活動之中,使人們得到了美感;存在於「記憶」之中,影響人的一生。通過回憶,打開記憶之門,美便再現出來。從這里說,旅遊美與藝術美的不同之處在於,藝術美發生於靈感湧出時,儲存於作品中,復活於閱讀時。如一部小說,作家在靈感的驅動下創作,其美便儲存於小說作品中了,閱讀時藝術美又呈現出來了。

旅遊憶遊夢幻詩性是儲存於記憶中的意像,通過回憶而再生。我們把審美主客體的這種meeting形式界定為回憶結構。

結束語

我們進行美感經驗分析的意義,在於闡述旅遊活動不同節點創生不同的旅遊美事件,不同的審美事件產生了不同性質的美感經驗。同時,美感經驗的差異性更能證明旅遊美感的豐富性。正如因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蘋果存在,蘋果才真正的存在一樣。在旅遊活動中,具有不同的美感,這些不同的有區別和差異的美感,恰恰說明了旅遊美是在旅遊活動中創生出來的獨立的審美部門。

旅遊美美感分析讓我們認識到旅遊生活就是一種審美化生存,這種生存方式是以日常生存為背景的,但又完全不同於日常的工作生活。旅遊美美感與藝術等其他美感不同,它不僅存在於「大腦」,而且是通過「身體」來實現的,存在不同的審美結構。

參考文獻:

1.張法《美學導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普曼《公眾輿論》, 閻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張雲鵬、胡藝珊《現像學方法與美學——從胡塞爾到杜夫海納》,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陳昌茂《歷史文化:旅遊審美與旅遊開發》,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

陳昌茂《論旅遊美的美感經驗》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17, 2022 at 10:44pm

楊陽《論旅遊美》

旅遊是現代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美學是一門研究人的感性活動地位及價值的學科。那麼,旅遊與美學能搭上界嗎?傳統上認為,旅遊就是一種遊山玩水,似乎與遊手好閑有關。正因為如此,盡管人類的旅遊生活起源的早,但缺乏對這種行為的嚴肅地研究,中西方均是如此。現在旅遊業成了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各國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持續高漲,將旅遊與美學聯系在一起,會不會是一種庸俗美學呢?

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則,筆者認為此是古典美學的精髓,在旅遊美學中亟應繼承和發揚。真即符合客觀規律,真實是美的基礎,不真則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則是在真、善的基礎上最佳的感性顯現。追求真、善、美統一應該說是旅遊美學重要特征之一。在開發旅遊資源,建設旅遊景觀方面,人們不滿足大自然的恩賜,依靠物質力量和聰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觀,收得較好的經濟實效本無可厚非。但各地微縮景觀,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什麼世界名勝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淪為宣傳封建迷信鬼文化之類所謂景觀,隨處可見。除了暫時的經濟效益以外,更無審美教育可言。隨著人們審美層次的提高,不久必將被唾棄!此風不宜提倡!盡善也,未必盡美也!這些杜造的偽景觀,不真實,美也就無從談起。什麼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豈非全落空了嗎?

旅遊美是旅遊活動創生出的美感。所以,旅遊美的美感分析是從旅遊過程的活動來展開的。旅遊美的創生是以旅遊活動的過程為基礎的。那麼,怎麼樣的活動才會創生出旅遊美呢?這就需要確立旅遊活動的單位和結構。簡言之,一次旅遊等於願遊、行遊、居遊、憩遊、憶遊之和,可以概括為「旅遊五節點」。杜威說:「當我們擁有一個經驗時,中間沒有空洞,沒有機械的契合,沒有死點。」在這里,我們可以揭露「旅遊六要素」理論的謬誤了:它不是一個經驗的元素的結構,而是多種經驗的「機械的契合」,它是日常生活的多種經驗的組合,不是「一次旅遊」的經驗。「旅遊六要素」在實踐中帶來許多危害,應該好好反思。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到大自然中去,面對祖國的美好河山,可以激發起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今日在長江三峽的崖壁上,尚可看到當年抗日將領的題刻「驅逐倭寇」。祖國錦繡山川,豈容敵蹄蹂躪!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回想半個世紀前,中華大地,烽火連天,狼煙四起,我炎黃子孫為抗擊日軍入侵,浴血奮戰,前仆後繼,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史績!淞滬決戰,寶山喋血,羅店鏖戰,四行倉庫八百孤軍……今天已經很難尋找當年的遺跡了!筆者日前去浙江南北湖旅遊,此處位於杭州灣澉浦附近,正是當年日軍登陸點,健忘的人們不肯在此立一塊小小的石碑,寧可不惜工本修建子虛烏有的譚仙城!想起蘇聯衛國戰爭後,所有戰場遺址都建有高大的紀念碑,無名英雄墓地燃燒的火炬終年不息,鮮花花環常年布滿四周,人們永遠追思英雄的不朽業績。可是在我們腳下這塊以抗戰聞名的土地上,竟然找不到一塊紀念碑,一座雕像或者一段說明文字!可惜如此真、善、美的旅遊資源被歷史塵土湮滅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都應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則,審慎對待。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里有一個個別問題,各地旅遊部門的決策者也有一個提高自身美學素養刻不容緩的任務。「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五千年悠久歷史,燦爛的文化藝術,蘊藏著無限深厚的美的景觀,正待我們眼睛朝下,深入發掘,綜合利用。羅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處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不是在叫喊旅遊資源貧乏嗎?其實,各地區都有許多可以開發和利用的潛在資源,浙江鎮海的經驗,值得註意,他們耗資千萬,已經開發和恢復了許多近代反侵略戰爭的海防遺跡,讓歷史告訴未來!不久將建成東南沿海頗有特色的新的旅遊勝地。

在風景區發展旅遊業,千萬不可忘記「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的原則,具體地說按照風景美學規律辦事,它的核心是保護自然美。要審慎處理自然美與人工美的關係。一般說,風景區應以風景的自然美為主,人工美可以充實、豐富和強化自然美,力求做到兩者和諧的結合。古代畫論對此曾經作過非常精采的闡述:「山之體,石為骨,林木為衣,草為毛發,水為血液,雲煙為神采,嵐靄為氣像,寺觀,村落,橋梁為裝飾也。」不要為發展旅遊,而去炸山填谷,毀林斷流,破壞自然景觀!眾所周知,自然風景的形成,有其漫長的時間過程,一旦破壞,難以補償。黃山如果沒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也就不成其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世界級旅遊風景勝地了!對於各地的旅遊飯店建築來說,要以建築美學、環境美學和風景美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對飯店建築內外環境設計以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進行全方位的審視,特別要妥善處理好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下續)(楊陽《論旅遊美》)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15, 2022 at 4:26pm

(續上)要以人(旅遊賓客)為中心,協調自然——人——建築三者關係,要從旅遊者審美心理、思想觀念和文化需求出發,尊重人,尊重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進行統一的藝術構思。這里仍然要強調真、善、美相統一的基本美學原則。真,也就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實用性,功利性,引申為經濟效益。在實用與經濟相結合的前提下,爭取將旅遊飯店建造得優美舒適,千姿百態,充滿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賓客,遠悅近來,賓至如歸。當然,從建築造型、庭園綠化到室內設計,均需精心設計。既要有中國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時代精神。飯店建築和美學問題,也是旅遊美學重要的研究範疇。

各地旅遊部門應充分利用和保護這一大批極其寶貴的旅遊資源,讓文物古跡直接與遊客對話。保持它原有的本色,切忌畫蛇添足,整舊如新,以致弄巧成拙!為了更好地向觀念介紹各種藝術特色和風格特征,旅遊美學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國繪畫、書法、雕塑、建築、青銅器和陶器等藝術品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它的美學特征和時代風格。如被世人贊嘆不已,被譽為「世界第八個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什麼如此震撼人心?引人囑目,它的美學特征和美學價值究竟何在?最主要的是使我們形像地看到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時代精神。

秦俑的藝術特色是高度的寫實性和人物形像刻畫的典型性,達到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這是中國早期雕塑藝術普遍特征,到了西漢,霍去病墓前石雕,風格上轉向寫意,手法更加洗練。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古典雕塑藝術最主要的美學特征是紀念性、像征性和裝飾性。它不是單純為了觀賞需要而創作,而是為了紀念某一歷史人物和事件,紀念某種功績和勛業的產物。「托物言志」、「寓意於物,」往往通過某種動物去表現人,像征一定的意念。不以如實模仿自然形態為滿足,采取裝飾手法,美化作品形像,寄托作者自己的審美理想。旅遊美學與藝術美學關係密切,繪畫美學、書法美學、音樂美學和建築美學等等學科都和旅遊美學有多邊緣、多滲透的關係。一個稱職的旅遊工作者,不可不對此有較深的理解。為此,旅遊院校必須加強藝術欣賞教學,所有短視的做法,都是不合時宜的。

關於提高旅遊工作人員自我審美修養和形像設計,也是旅遊美學不可忽視和研究的課題。而且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因為它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代表國家和民族的形像。屬於社會美的範疇。我們必須加以切實的重視。心靈美是一切美的核心。也就是善。西方美學家對美即善的說法頗多。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宣稱:「美、節奏好、和諧,都由於心靈的智慧和善良」。亞里斯多德曾說,「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為它是善」。孔子也曾提倡美與善並舉。他說:「盡美矣,也盡善也」。就善而言,它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行為的道德規範。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如果符合一定的道德規範,就那善就美,否則就惡就醜。具體的說要愛國、正直、誠實、真誠而熱情,不做有辱國格、人格之事,做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美德。也是我們共同的道德規範。

「誠於中而形於外」、「外秀而內美」。旅遊工作者是美的使者,故有必要重視自身形像設計。言談、舉止、儀表、儀容、禮節、禮儀和風度等等都要達到美的要求。素有「禮儀之邦」和「衣冠王國」之稱的中華民族,歷史強調「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做到「量體裁衣」、「修短合度」,創造了高度的服飾文明。關於儀表美。這里涉及人的形體美、服飾美與發型美的有機結合。應是比例勻稱、發育正常的健康美,而不是追求紋身束胸的病態美。「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人的服飾美要求服飾得體,和諧,入時。做到端莊、整潔、大方。不必追求奇裝異服,有失儀容。發型要根據職業特點設計,基調是活潑開朗,朝氣蓬勃,幹凈利落。不必追求奇特怪異,披頭散發。給人累贅拖沓之感。語言美的基本要求是,準確精煉,言調悅耳,熱情親切,文明禮貌,若能稍帶一點幽默風趣更佳。

記得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美並不在於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於他的本身,在於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常厭惡他漂亮的外表。」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指出:「唯有心靈能使人高貴,自命高貴而沒有高貴心靈的人,都像一塊淤泥!」「人不是美麗了才可愛,而是可愛了才美麗!」誠哉!斯言。

綜上所述,旅遊業確是一種美好的事業。美學歷來與旅遊有著不解之緣。而旅遊也離不開美學的指導。旅遊學的神聖使命是告訴人們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去開發旅遊資源、建設和利用旅遊景觀,提供美的服務,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遊審美活動中心情愉快、精神舒暢、獲取豐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像。(楊陽《論旅遊美》)(完)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9, 2022 at 10:41pm


陳昌茂
·從遊雲南大理麗江感受旅遊美的境界

有人說,所謂的旅遊就是人們從一個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到另一個別人呆膩了的地方的空間轉換,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旅遊作為一種第二空間的生活,它所涉及的範圍和內容比日常生活更為豐富多彩,美是發生在一瞬間之間的事情,而旅遊美是旅遊活動創生出來的美即美感,它的形態取決於活動的性質和內容。旅遊美的美感分析是從旅遊過程的活動來展開的,旅遊美的創生是以旅遊過程的活動為基礎的。 

張法在《美學導論》中是這樣闡述「境」的:「境,是由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感受外界的色、聲、嗅、味、觸、法(六識)而產生的。境是客觀之景因主體的觀照而產生出的並且只與主體相接而生。境,用主體知覺給客觀之景劃了一個界圍,主體進入客體,主體的知覺界圍就是客體進入境中的界圍,客體進入主體知覺,客觀之景成為知覺之境。境是主客觀的合一。」那麼美就是指某個意識主體與某一對像(客體)的相遇,即meeting,從而創生出來的美,而旅遊美的境界,就是從旅遊五種主要活動的類型來分析來分析旅遊審美境界。為了實現旅遊美以及感受旅遊美的境界,我在三月份的時候與室友進行了一次旅遊活動,接下來我將以旅遊活動的五種方式,即願遊、行遊、居遊、憩遊、憶遊,一一講述我的雲南大理麗江之行以及從中對旅遊美境界的感受。

一、願遊之美:像境

願者,本意:最初的想法。願遊者,旅遊之「本真的念頭」也,願遊活動是旅遊活動的起動節點。

在本學期才開學不久,在圖書館偶然的一次機遇下,我謀發出了要去旅遊的想法,於是乎,就去翻閱圖書館大量有關旅遊方面的書籍,這不看還好,越看一顆想旅遊的心越衝動了,幾乎想立馬就飛奔到我心中的那塊勝地去,那時的心情就像書中所言的「遊客大腦中的『現實』經歷了兩次編離呈現一種格外的『超現實』圖境,令人向往」。在眾多的旅遊勝地中,我尤偏愛著被譽為艷遇之都的雲南麗江以及金庸筆下美麗的大理。感受著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的美景,想像著大理國的段氏家族,靈鷲寺里的虛竹和尚,還有蒼山上美麗的神仙姐姐······,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神往不已。回到宿舍後,我將我的衝動跟室友里的「四人幫」一說,沒想到大家一拍即合,我們四人都有想去彩雲之南的想法,於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誕生了。制定好路線,定好了星期三晚上的火車票,曠了星期四兩節大課後,開始出發了!在去火車站的途中,我的心中呼喚著「美麗的雲南,浪漫的麗江,神奇的大理,我來了,我們來了!『四人幫』來了!」此時,在旅遊活動創生旅遊美的五種途徑中,我已經實現了願遊之美,感受到了旅遊願遊的神話詩性,即願遊活動中創生的旅遊美美感。

二、行遊之美:實景

行者,走也。行遊者也。行遊是指旅遊活動中的遊客在景區遊覽觀賞活動——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觀照交流。

真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我們晚上九點的火車,到了昆明的是清晨六點多,差不多坐了整整十個小時,還是硬座,從這足以體現我們對旅遊的渴望了。在火車上只能說是一夜無眠,除了激動還是激動。到了昆明馬上就去買了昆明到大理的火車票,在火車站短暫的休息了兩個小時,雲南的北上之旅又開始了。在這里,我不得不感慨一下年輕就是好及對我們無知者無謂勇氣的佩服,因為要不是有這種勇氣,一般人是受不了長達近二十個小時的舟車勞累後還有精力去參觀美景的。到了第一站大理州後,已是傍晚,在作了簡單的收拾洗漱後,直奔我們的目的地而去——美麗的大理古城。古城里居住著白族,彜族等幾個熱情的民族,在古城里,我們遊覽了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城墻,逛了民族風味十足的店鋪,也淘了幾件各自喜歡的首飾,踏著青石板的小路,望著來來往往的遊客,其中不乏許多外國遊客,心中十分愜意。此外,「四人幫」們還品嚐了雲南著名的小吃——過橋米線,雲南十八怪以及口味獨特的「玫瑰餅」;城外,還有人免費提供雲南名茶普洱給你品嚐,當然,如果你喜歡的話也可以買幾斤回去慢慢品嚐。第二天,我們就向著傳說中美麗的上關花風景區進軍了。「上關花」自古聞名於世,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遊記」中稱上關花『其花黃如鈀,大如蓮,開時香聞甚遠,謂之十里香』。我想就算沒有徐霞客的名著襯托,上關花風景區憑借它東臨洱海,西依蒼山的優越地勢,同樣能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

我們是坐纜車上的蒼山,在纜車上,身後就是大理的明珠——洱海,因為洱海的構造像極了人耳廓的形狀,故美名曰「洱海」。到了蒼山的頂峰,就是天龍八部外景地,滇池第一奇洞——萬里古洞天龍洞。金庸筆下天龍八部里的大理國王子段譽就是在此邂逅了他的「神仙姐姐」,並練就了神奇武功「淩波微步」。其實,天龍洞之奇在於洞在雲弄峰山腰,遠望去宛如一條巨龍盤旋於山中,洞里28組天然鐘乳石像鷹,像獅,像鳥,像龜······神、奇、美、險,一步一景,洞中有洞,奇趣橫生。坐在纜車上,蒼山洱海的優美景色盡收眼底,蒼山十九峰雄渾峻拔,洱海源頭風光優美迷人,在此我只能感慨,蒼山洱海百聞不如一見啊!原來旅遊行遊的抒情性就是這麼誕生的。(下續)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6, 2022 at 7:24pm

三、居遊之美:藝境

居者,住也。居遊,客居之遊也。旅遊過程中的「居遊」,就是一般所說的「度假」。

雖然,度假地往往是在視野遼闊,自然環境良好的海濱、溫泉、森林、草場等地。由於並不是在雄闊的地方旅遊,因此也就沒有那種雄壯的場地來居住,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體驗旅遊美境界的居遊之美。在遊大理麗江途中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居住在麗江酒店的,那麼我就從麗江酒店中感受旅遊美的居遊之美吧。

面對麗江一天之中就能感受到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我還真是有點招架不住。清晨的麗江像初冬,雖不用穿大棉襖,但也不能馬虎應對,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流感」的深淵里;快中午的時候,感覺又是秋天,偶爾一陣微風襲來,還會伴有絲絲寒意;最不能忍受的是大中午,簡直就是盛夏,如果你這個時候在室外,只能等著變黑了;傍晚時分是最涼爽的時候了,夕陽西去,整個大地都展示出一種生機勃勃的狀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候,人們才開始從家里走出來活動,或散步或遛狗或逛街,此時如同春天萬物復蘇般生機盎然,因而,傍晚的麗江是最熱鬧的時候了。

接受了一天的勞累後,晚上酒店的寧靜與舒適與白天的喧鬧相比無疑是更能打動人心的。在酒店的房間里,洗去了一身的疲勞後,大家圍坐在床上無比放鬆地閑談著白天的各種事跡。偶爾望向窗外的天空,空曠且神秘,其中還能看見許多星辰在空中閃爍,這般美麗的天空,在很多城市已經遠去了。突然覺得這樣寧靜的生活正是很多人所羨慕的生活,我想也許旅遊居遊的目的就是這樣的,忙碌過後,才能從寧靜中感悟生命價值的所在。

在居遊中我們能充分感受當地的生活文化習俗,宗教信仰,也只有通過居遊才能體現出旅遊美最特有的價值。


四、憩遊之美:場境

憩遊,休息也。Have a rest。憩:憩息,小憩片刻。憩息就是指所有以狂歡節式的節慶活動為主體的專項旅遊活動。我們把這種憩遊活動創生出來的旅遊之美的形態,描述為「場境」。

雲南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全國55個少數民族,雲南就占了25個,因此雲南人民也可以說是熱情的代名詞。我記得我們在遊覽大理邊境上的一個邊陲古鎮時,途中大部分都是以節目慶典的形式展現的。其中不乏有「上刀山,下火海」等節目,在表演過程中,當地的少數民族會熱情的與你互動,會教你說屬於他們的語言,雖然大部分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我仍舊記得他們淳樸的笑容,面對他們熱情的招待,心中也覺得世界很美好,那些貪汙腐敗的報道等等,似乎都是不會屬於這個世界的。一場節目看下來,只能用目瞪口呆來形容當時我們心里的激動了。旅遊的憩遊活動美就是靠其活動中的狂歡性體現。


五、憶遊之美:幻境

憶者,回憶也。憶遊是人們在頭腦中把旅遊活動重新組裝呈現出來的過程。

人們常說:旅遊就是購買一段美好的回憶。所以如此,是旅遊美發生在旅遊活動之中,使人們得到了美感,存在於記憶之中,使人回味無窮。通過回憶打開記憶之門,美,也就再次呈現出來。

從雲南回來之後,自己久久不能從那美麗的大理,浪漫的麗江中回過神來。特別是麗江,一座被稱為艷遇之都的古鎮,讓人難以忘記,記得當時,我們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再麗江古城里遊玩的。在沒去麗江之前,只是聽說麗江古城是現今保存得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去了之後,對於這話也是有了更深地體會了。導遊跟我們說,在麗江古城,極容易迷路,但只要照著「順水進,逆水出」的方法就不會走丟的。也許,你會覺得這句話太片面了,但只要你體會到麗江古城的大,你會覺得這句話真的是很實用的。當時我們就曾迷路,在我們都筋疲力盡的時候才在問了當地人以及結合導遊告訴我們的話,才從里面走出來。

麗江古城里最多的店面算是酒吧了,各種各樣的酒吧,露天的,室內的,復古的,典雅的等等,數不勝數。當中有一條很著名的酒吧一條街。古城里很著名的酒吧都聚集在這里。除了酒吧之外,麗江還有一個很著名的景點就是木府了,前段時間電視臺熱播的《木府風雲》就是在這里拍攝的。熙熙攘攘的人穿梭在古城的各個角落,大家沒有了平日匆忙,多的只是一顆閑散下來靜看風景的心。或許只有旅遊才能讓一顆忙碌的心放鬆下來,也只有旅遊才能讓超負荷的心得以寧靜。

旅遊憶遊之美是通過它的夢幻詩性展現出來的。人的記憶對某些特殊事物記得尤為清晰之外,大部分的記憶都是模糊的。也因為如此,旅遊美的記憶性也是夢幻性的。

旅遊主要在於讓自己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人類智慧的結晶。而旅遊美就是從中誕生出來的對美的感受。旅遊美不僅是對人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的改觀有重大的積極作用。還對樹立正確人生態度有促進意義,重點在於它可以塑造我們的美麗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諦。(陳昌茂,2021《旅遊美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1211月出版)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November 18, 2021 at 9:19pm

西方美學史

西方美學史是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到現代歐美的美學思想發展史。西方美學史源遠流長,著名的美學家、著作和流派極多,影響遍及世界。近現代中國美學也受到它的影響。

中國美學史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從奴隸社會開始,中國思想家就把審美與藝術問題同宇宙、社會、人生的根本問題直接聯系起來加以觀察和思考,雖在表述和論證上顯得不夠系統,但在根本上貫穿著自己獨特的深刻的哲學觀念。在古代文明發達的幾個國家中,中國美學自成一個獨立的嚴整的系統。

中國美學研究“美學是伴隨世界史的全球化進程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而產生和發展的”,中國美學研究有一個引進、傳播、發展及創新的過程。


美學在中國的引進

清末民初,以王國維先生為代表的留學知識分子,將西方美學的思想方法、學科體系引入中國。以王國維先生修訂的教學大綱將《美學》列入教學計劃,標誌著美學在中國的確立。後以朱光潛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美學家,進一步將西方美學理論介紹到中國。特別是,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使美學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重視。


美學在中國的傳播

中國美學研究在形成最初的原理著作時,基本上是移植西方的美學原理著作,從1917年到1930年,中國共出版了標準的美學原理著作6部(蕭公弼的《美學概論》、呂澄的《美學概論》、呂澄的《美學淺說》、陳望道編著的《美學概論》、范壽康的《美學概論》、徐慶譽的《美德哲學》),另有美育原理著作3種(李石岑的《美育之原理》、蔡元培等的《美育實施的方法》、大玄、余尚同的《教育之美學的基礎》)。

如果說,朱光潛和蔡儀的美學代表了中國美學在學科上對西方美學和蘇聯美學的移植,那麽,王國維的方向,即用美學的觀念來重講中國材料,特別是重講中國藝術,表現在宗白華和鄧以蟄的著述中,特別是宗白華在西方斯賓格勒思想和國內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從一種世界文化比較的背景中去探討中國美學的獨特性,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美學在中國的發展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學界展開了一次關於美的本質的學術大討論。在以美的本質為基礎的美學類型里,討論美的本質,成了共和國前期重建中國美學體系的基礎工程。該討論得出了四種觀點:

1、客觀派:美是客觀的,以蔡儀為代表;

2、主觀派:美是主觀的,以高爾泰和呂螢為代表;

3、主客觀統一派: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以朱光潛為代表;

4、社會派: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以李澤厚為代表。

這四種觀點互相爭鳴,從20世紀50年代爭論到20世紀80年代,80年代的美學熱是這四派爭論的繼續及各派的體系化的完成。李澤厚為代表的實踐美學成了中國美學的主流。


美學在中國的創新

21世紀初年,美學在中國進入了本土化的創新時期,有三個突出亮點:

1、曾繁仁生態美學流派的創立。曾繁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提出了生態美學。生態美學是中西交流對話的產物,曾繁仁看到的正是生態美學所包含的深厚的世界性和中國性理由,生態美學是要把一種新型的美感注入人們的心靈中去,讓人對人生的態度和對自然的態度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其特點為:第一,它不但與世界主流思想相應和,也與中國發展帶來的生態形勢相關聯;第二,中國美學的主潮一直把美學提升到一個世界觀的哲學高度,生態美學代表的是一種美學整體觀點的轉變;第三,這一流派為中國美學的大繁榮、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2、張法美學原理理論的創立。張法《美學導論》(1999年12月第一版,2004年10月第二版,2011年7月第三版),在十多年里連出三版,標誌著張法先生十年磨一劍,致力於美學原理理論的創新。其特點為,第一,它使美學原理成為真正的“美學原理”:具有知識性、理論性、系統性特別是指導性,成為指導部門美學研究的基本原理;第二,它創新性地解決了一系列美學難題——如美的起源與美的本質、審美體驗與美的指認、部門美學與美學原理、美感客觀化、符號化,美的審美類型,美的文化性質等;第三,其基本理論為部門美學奠定了學理的基礎,標誌著中國美學原理的創立。

3
、陳昌茂旅遊美領域的新發現。陳昌茂先生在長期的旅遊研究、旅遊教學和旅遊工作實踐中,提出並論證了“旅遊美”的範疇,從而從學理上繼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之後開創了一個新的美學領域。其特點為,第一,它指出了旅遊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旅遊美;第二,旅遊美體現為:五種美感經驗:神話詩性、抒情詩性、暢爽詩性、狂歡詩性、夢幻詩性;五類審美對像:擬態景觀、風景景觀、環境景觀、場所景觀、旅遊紀念品景觀;五種審美境界:象境、實境、藝境、場境、幻境;第三,該體系開創了中國旅遊美學研究的新範式。(下續)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20, 2021 at 12:15am

美學研究對象

第一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美本身。在持這種意見的人看來,美學要討論的問題不是具體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個美本身,那個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的哲學。這個觀點在西方美學史上得到了相當一批美學家的認同。

第三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這種意見是隨著19世紀心理學的興起,主張用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釋和研究一切審美現像,把審美心理和審美經驗置於美學研究的中心。


鮑姆嘉通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認為,美學對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他說:“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單就它本身來看),這就是美;與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認識的不完善,這就是醜。”“美,指教導怎樣以美的方式去思維,是作為研究低級認識方式的科學,即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的任務。”這就是說,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它的任務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也就是美。雖然鮑姆嘉通認為美學是研究美的,但他卻並不排斥藝術,而且以藝術為研究的主要內容,他說:“美學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是美的藝術的理論。”


黑格爾認為,美學對像是研究美的藝術。他說:美學的“對象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說的更精確一點,它的範圍就是藝術,或毋寧說,就是美的藝術。”他所說的美並非一般的現實美,而是藝術美。他認為美學的正當名稱是“藝術哲學”,更確切的說是“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美學是“美的藝術的哲學”這種名稱,就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學研究的領域之外。但黑格爾也研究自然美,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為自然美是心靈美即藝術美的反映形態。

車爾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爾派美學的同時,非常強調對現實美的研究,強調藝術對現實的美學關係。但他認為美學研究的對像不是美,而是藝術。他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寫道:“美學到底是什麽呢?可不就是一般藝術、特別是詩底原則的體系嗎?”在對藝術的研究時,應包括美學意義的美,但藝術不局限於美,因為美學的內容應該研究藝術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興趣的事物。他認為美學如果只研究美,那麽像崇高、偉大、滑稽等等,都包括不進去。美學對像大於美,而應該包括整個藝術理論。


主幹學科

美學的範圍與宇宙同在,與人類同在,作為一本美學原理,應該講哪些內容呢?這不但涉及到美學作為一種學術按自身的邏輯關聯的內容,還要涉及到教育體系的學科分類對美學的具體呈現的制約。

在中國,一是放在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的美學,二是藝術學下面的四個一級學科里:藝術理論、美術與設計學、戲劇與影視藝術學,音樂與舞蹈學;三是文學下面關於文學的諸學科和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下面的各國文學,四是一級學科建築學下面與建築藝術相關的學科和林學下面的園林植物和觀賞園藝。這里最為重要是因藝術學與美學的分離而產生出來的藝術概論(或藝術學概論)與美學的關係。可以說,美的藝術類型與藝術概論所講的內容甚多重合。因此,還要對學科分工的內容加以考慮。在綜合這兩個方面方面之後,一本美學原理,一是要列出所應講的問題,二是在這些問題講清之後,要讓人對整個美學問題有一個整體性的領悟。


基於此,一本美學原理,最需要講的問題如下:


1,審美現像學,
講清楚當人面對美,做審美欣賞時,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審美是怎樣開始的,怎樣進行的,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2,審美類型學,講清楚美分為幾大基本類型,如美、悲、喜等大類,下有小類,如美之下有優美、壯美、典雅,這些類型各自的特點是怎樣的。

3,審美文化學,講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進一步理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觀念和形式。

4,形式美法則,講清楚超越文化和時空的美的基本法則,如形、色、對稱、均衡等。

5,美的起源,從人類文化學來看,美是怎樣產生的,人是怎樣認識到美的。

6,美學的學科歷史,講清楚美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其規律是什麽。

在這六大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審美現像學、審美類型學、審美文化學、形式美法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美學原理,知道了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學。

(收藏自百度美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