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托馬斯而言,這完美地體現了他關於生物作用的理論。針對厭倦感,生物會體現出自發性;針對孤獨感,生物能提供陪伴;針對無助感,生物會提供照顧其他生命的機會。
“L先生又開始進食了,他穿好衣服,走出房間,”托馬斯報告說,“因為狗每天下午都需要散步,他告訴我們他願意做這項工作。”三個月後,他離開了療養院,回到了自己的家。托馬斯確信這個項目挽救了他的生命。
項目是否挽救了L先生的生命也許不是本書討論的內容了。托馬斯實驗最重要的發現不是說有個活下去的理由可以降低殘障老人的死亡率,而是為他們提供活著的理由是可能的。即便那些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症、已經喪失了理解周圍情況的居民,也能夠體驗到更有意義、更愉悅和更具滿足感的生活。衡量人們對藥物的依賴下降了多少、多活了多久比較容易,而衡量人們從生活當中得到的價值感則困難得多。
修復健康,也需滋養心靈
1908年,哈佛大學哲學家約西亞·羅伊斯(Josiah Ro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