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講師手記·沙巴的故事(24)聽 Sino Kadazan 說原住民故事

我們對土著一直抱有刻板印象,只要看到名字帶有Bin或者Binti,就判斷這人是穆斯林。這其實是我們對土著的瞭解不深,所以才產生誤會。這個誤會在我去美容院時,和店主聊開了才有所意識。其實,在遇見店主之前,就有過幾位學生名字帶有Bin和Binti,但並不是穆斯林。有的學生的名字只有名而無姓,也不是華人。


根據入學手冊的要求,但凡華裔生以及畢業自華小的學生,不允許報考漢語課程一、二、三級。因此,我們在開學第一周就會開始查名單,揪出“疑似華人”和華小畢業生,然後請他們退掉課程,或者選擇其他語言。但有時候,我們的懷疑也會失誤,這時學生就會告訴你:“I am not a Chinese.”

在沙巴工作後我才清楚,Bin和Binti不一定是穆斯林。許多土著的名字也帶有Bin和Binti,他們不是馬來人也不是穆斯林。這當中,有太多我們不曾聽過的故事。此外,讓我感到意外是,卡達山或杜順族群的名字都非常西化,好比“Aiqueenelyn Anak Jxxxx”、“Augustine Willy Bin Olxxx”、“Sylvia Binti Taimxxxx”、“Suziana Kinxxxx”,但他們沒一位是穆斯林。所以,不能單憑名字帶有Bin或Binti,推斷他們的宗教信仰。

雖然他們的名字系統有的是以誰的孩子作為列明,但又和印度同胞不一樣,印度同胞如果是男的話,在Anak Lelaki之後,隨父親名字,如果是女的話,會寫Anak Perempuan,之後是父親之名。但沙巴和砂拉越土著的名字,則不分男女,Anak之後就是父親的名字。例如Aiqueenelyn是女的,但不寫Anak Perempuan Jxxx。

麗娜的土著故事

如果不是東西馬分隔太遠,西馬人多去東馬走馬看花,想必不會被這些名字搞得暈頭轉向。而我對這裡最感興趣的,還是沙巴土著Sino-Kadazan。

(Feature Photo: Indigenous Beauty by Cray Pixels,www.facebook.com/Cray.pixels

在西馬,你可能很難遇到一位擁有華人名的“華人”告訴你:“哎,我是土著耶,我有‘土著紙’。”我也是在和美容院店主聊天時,才知道她大名叫“陳麗娜”而且持有土著身分。那天,我就躺在美容椅上三個小時,麗娜也就給我講了三個小時的土著歷史課。

直到那天開始,我才明白,原來土著身分也和我們買的月餅一樣,有分等級。這當中,第一級別的是我們最熟悉、最常接觸的馬來同胞;第二級別的是非穆斯林,但卻擁有土著地位的其他族群,如卡達山伊班等。而第三級別的就是帶有華人名,但流著幾分之幾土著血統的族群了。

第三級別的土著,他們享有所有土著的優惠和特權,但總是排在土著級別裏,最後被考慮的一群。所以當年麗娜考完高等教育文憑後,即使持有土著身分,但始終沒考獲國家獎學金。

麗娜告訴我,她之所以沒得獎學金的理由是“身分是土著等級裡最弱的”。但麗娜並沒有放棄,最後她憑著優異的成績,考獲英國獎學金,到英國修了會計學位回來(還以第一等文憑畢業,現持有專業會計師資格),最後轉換跑道搞美容,因為美容是興趣所在,壓力也沒那麽大。

身分可選擇

這令我產生興趣的Sino Kadazan,指的是華人和卡達山族聯婚後誕下的小孩,他們都被歸類到此範圍內。我開始以為只有和卡達山族聯婚,才可被歸納為Sino。後來才搞明白,也有Sino Dusun, Sino Murut等。

至於Sino Kadazan,多數是華裔男子娶卡達山女子,當然也有華裔女生嫁給卡達山男子為妻。那麽他們的小孩都可選擇要當什麽族的孩子,可以選當卡達山人、當Sino或選擇當華人。但根據了解,第三種選擇幾乎沒人會選。當然也有的家裡有4個小孩的父母,就會讓老大老三選卡達山,老二老四就選Sino。

恰巧我的學生當中,就有一些是這種情況。 Sino族群在沙巴是很常見的,例如我的學生秀紅就是Sino,Timmy也是,很可惜的是,秀紅本身不懂得說卡達山語。我想,沙巴大學總校,應該是國內唯一一家開辦卡達山杜順語言課程的國立大學。

後悔沒學杜順語

每到大學新學期選課期間,學生們都競相爭破頭,要擠進華文班、日語班、韓語班,其實,這些語言任何地方都可以學到,但卡達山族的杜順語就不一樣了,唯有在沙巴有機會學習。所以,新到來的大學新鮮人,可慎重考慮選修這門語言學科。

我在初來沙巴時,就曾經報讀卡達山杜順語言班,但卻不曾去上課。如今深深覺得,錯過了那個機會而感到非常可惜!沙巴這裡有份中文報,每天闢一個欄位刊登一篇卡達山語的文章。每次都很想讀,但是有看沒有懂,實在可惜。

雖然錯過了學習杜順語的機會,我還是跑去書局買了本小學用的卡達山杜順語專用圖畫字典,並從中自學了幾個新詞彙,姑且請編輯老爺,允許我在這稍微裝裝專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拿筆紙記下吧!

一月milatok
二月mansak
三月gomot
四月ngiop
五月mikat
六月lumahas
七月madas
八月magus
九月manom
十月gumas
十一月milau
十二月momuhau

星期一 tontolu
星期二mirod
星期三madsa
星期四tadtaru
星期五kurudu
星期六kukuak
星期日tiwang

哦,還有一個詞彙要學學的,卡達山杜順語,華人稱為“Sina”。至於華人神廟,叫什麽?叫Topikung,至於為何Tokong會變Topikung?我也不知道。

最近才發生嚴重車禍的雲頂,杜順語則叫做Tana Takavas Genting,Pahang。沙巴神山則是Nulu Nabahu,Sabah。本來想用卡達山語說再見的,但翻轉整本圖畫字典,都沒找到這個詞,那只好說:下期見咯!(作者劉玉玲為沙巴大學山打根分校漢語和韓語講師,收藏自16 Sep 2013《中國報》副刊)

Views: 18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December 22, 2017 at 11:58pm

Jia Han 好。

謝謝你寶貴的回饋。

本文收藏自《中國報》專欄,原作者劉玉玲在其專欄中曾感謝我們“愛墾 網”幫忙推廣沙巴故事一事。但我們對嘉達山語文也是一無所知,無從回答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實在很抱歉。

歡迎你常來愛墾網分享對於沙巴文化的看法。

謝謝。

老編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