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60年代中文電影霸主陸運濤

陸氏家族為港片打出天下

編者按:香港地盤不大,但出了很多世家望族。他們在開創事業、積累財富的同時,為香港的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香港的繁華商業中心中環有一座名為“陸佑行”的建築。這是陸氏家族在香港的地標。香港影王陸運濤就誕生在這個家族。

香港星光大道第38星陸運濤之星(摘自網路)


父親是“錫礦大王”,兒子是“香港影王”


陸運濤的父親陸佑是大名鼎鼎的馬來西亞“錫礦大王”。靠開采錫礦起家,在馬來西亞有非常龐大的家業。其中,國泰機構主要經營電影業,不僅在東南亞的各大城市擁有數十家戲院,還從事電影的發行,生意一直做到歐美。

(1960年代吉隆坡武吉敏登路口國泰戲院盛況,小圖為陸運濤)


20世紀40年代初,陸運濤從英國劍橋學成歸來,接管了父親陸佑在新加坡、馬來亞的國泰機構。因為酷愛電影,陸運濤不斷增加投資。為了配合國泰放映網和發行網的發展,陸運濤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開始創辦電影制片廠,先是在新加坡拍攝馬來語片,後來又進軍香港,成立永華公司,開始拍攝華語片。

1956年,陸運濤把兩家制片公司合並,改組成立了“電懋”公司。“電懋”,是“電影懋業”的簡稱,其含義就是電影制作與投資貿易並行。“電懋”的成立開創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陸運濤也因此被人們尊為一代影王。


吸收各路精英,專拍華語電影


陸運濤在發展電影事業方面有兩大秘訣。一是不惜重金,吸收編、導、演精英。他尤其重視劇本,“電懋”的劇本編審委員會專門負責劇本編審,其成員都是當時知名的飽學之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愛玲在友人宋淇的幫助下,也加盟“電懋”寫劇本。1957年,她創作的《情場如戰場》拍成電影後,大為賣座。之後,她又一連創作了8部劇本,其中,《小兒女》曾經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二是深諳明星效應之道,善於發現明星,並善於利用明星來擴大影片的影響。陸運濤挖掘培養了葛蘭、林黛、尤敏等一批優秀的演員。隨著她們在亞洲走紅,“電懋”也紅遍了亞洲,贏取了多項亞洲電影大獎,在亞洲電影市場所向披靡。


“電懋”停業,香港電影受挫


蒸蒸日上的“電懋”先後制作了250多部華語片,在港臺和東南亞廣泛發行,深受華人觀眾的喜愛,業績直追好萊塢。

1964年6月,陸運濤與“電懋”高層到臺灣參加完亞太影展,乘飛機前往臺中。不料飛機失事,機上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陸運濤遇難後,“電懋”遭受重創,不久後進行改組,更名為“國泰機構(香港)有限公司”。雖然“電懋”只存在了8年,但它的發展卻奠定了香港電影的世界地位。改組後的“國泰(香港)”並沒有重現“電懋”當年的輝煌,由於業績不佳,1971年正式停業。陸運濤的電影王國從此走入歷史。有影評家指出,如果在五六十年代,沒有“電懋”,香港電影業絕不會有今日之成熟,陸運濤遇難令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延緩了10年。


陸氏家族在香港紮根


雖然陸運濤的電影帝國成為歷史,但他父親開創的家族事業卻在香港發展起來。

陸運濤的父親陸佑原本姓黃,祖籍廣東鶴山,因家境貧寒,幼年時被送到一位姓陸的財主家做童工,從此改姓陸。1863年,年僅十幾歲的陸佑又被陸家賣到南洋做苦工。他先在新加坡一家錫礦當礦工,苦幹幾年後,他為自己“贖身”,轉到一家煙莊當夥計。

攢出第一筆錢後,陸佑開始自立門戶。他先開設“興隆號”雜貨鋪,賺到錢後,就只身前往馬來亞。陸佑看好錫礦生意,買下一個廢棄的錫礦。幸運的是,這個很多人都挖不出錫的錫礦,經他接手,很快就開采出了雜質少、品質高的錫礦石。陸佑從此走上發達之路。

陸佑頭腦靈活,他不斷收購一些小礦,擴大業務,並斥巨資購買先進的機器采礦。數年間,陸佑已擁有多處礦產,手下工人達數千人。其後,他開始經營橡膠園、咖啡園,同時實施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模式,生意越做越大。經過當地政府批準,他以“東興隆”店號的名義,自行印制各種面值的銀票,流通各地,真可謂“富可敵國”。陸氏家族的事業遍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陸佑去世後,他留下的遺產高達1000萬英鎊!


樂善好施,名氣依然不小


陸佑生前樂善好施,熱心教育事業,留下了美名。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大學的首幢教學大樓,就是他捐款100萬新加坡元興建的。如今,這座大樓已經被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見下圖)。為了紀念他,香港大學的大禮堂被命名為“陸佑堂”,禮堂外還立著陸佑的銅像。


陸佑膝下有4子4女。目前,在香港掌管著陸家家業的是陸家的第三代、已經95歲高齡的陸容章。他的父親是陸佑的長子陸運超。在他的經營下,“陸佑行”涉及的業務領域非常廣泛。陸容章也繼承了祖父樂善好施的品質,不斷捐資教育和醫療事業。有人統計過,20年間,他的捐助超過了2000萬港元。在家鄉鶴山,他一直是個了不起的名人。(新華網 駐香港特約記者 孟舒)

Views: 96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June 7, 2017 at 11:31pm

維奇百科·陸運濤

陸運濤(Loke Wan Tho,1915年6月14日-1964年6月20日),新加坡及東南亞的電影製片人、鳥類學家及攝影家。祖籍廣東鶴山,1915年生於馬來亞吉隆坡,1964年因飛機失事逝於台灣。


電影事業


1940年代至1960年代陸運濤是新加坡和香港著名電影製片人,國泰機構、永華電影和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電懋)創辦人。陸運濤曾得拿督稱號。陸運濤主持電懋期間,曾邀請張愛玲撰寫近十個劇本。

1964年陸運濤結識香港商人邱德根,並計劃合作發展電影;與邱德根妻子裘錦秋等人6月出訪台灣,參加在台北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影展。影展閉幕後,曾受蔣介石總統和夫人宋美齡接見[1]。會後,部分與會代表搭乘民航空運公司B908號環島班機從台北飛往台中,原擬到台中縣霧峰鄉參觀霧峰故宮國寶,途中飛機失事身亡[2][3]。據後來報道,該班機從台北飛往台中途中遭劫機,在台中縣神岡鄉三村里稻田內墜地炸毀。57名乘客,包括20名外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罹難。因為當時國共關係惡劣,台灣政府對劫機的真相隱瞞,直至許多年後才報道出來。陸運濤夫婦的逝世造成台港星等地極大震撼,年底金馬獎也因此停辦[4]。陸運濤死後,電懋由其妹夫朱國良繼承。1965年,朱國良將電懋改組為「國泰機構(香港)有限公司」,國泰機構仍然是很大的財團,但電影相關的業務只剩下戲院和發行。


攝影家


陸運濤還是新加坡著名攝影家,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新加坡攝影學會會長。陸運濤以鳥類生態攝影聞名於世,當時東南亞總督馬爾康姆·麥當納寫道:「陸運濤先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鳥類攝影家之一,也許是亞洲最傑出的。」

陸運濤常帶著大量攝影器材,出沒於克什米爾、喜馬拉雅、紐幾內亞和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的高山密林之中,或隱於帳棚,或攀登高架,近距離拍攝鳥類生態。陸運濤曾著《鳥的夥伴》一書,既是南洋鳥類生態學專書,又是鳥類攝影集。

陸運濤攝影功夫深厚,又有獨到的眼光,他拍攝的天堂鳥照片得到中文人士讚賞。


《鳥的夥伴》


陸運濤著《鳥的夥伴》

《鳥的夥伴》內容包括
《前言》東南亞總督馬爾康姆·麥當納執筆
《序言》(陸運濤自傳)
《攝影方法》
《印度鳥類》 (28種)
《紐幾內亞鳥類》(15種)
《馬來亞鳥類》(23種)
《吳哥》[編輯]


《吳哥》-麥當納文,陸運濤攝影


在1950年代末陸運濤隨當時東南亞總督馬爾康姆·麥當納前往吳哥,拍攝大量照片,後合著有《吳哥》一書。

《吳哥》一書前半由馬爾康姆·麥當納執筆:
《高棉的國王》
《高棉的歷史》:扶南國、真臘、柬埔寨
《高棉風土》
《高棉遺蹟》 吳哥窟的發現,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
《現代高棉》
吳哥攝影集(陸運濤90幅,麥當納21幅)。


攝影作品收藏家


陸運濤收藏世界著名攝影師(包括美國安塞爾·亞當斯、加拿大育瑟夫·卡爾士)作品500餘幅,現藏新加坡國家藝術館。


慈善事業


陸運濤熱心華僑教育事業。新加坡南洋大學開學之日,陸運濤捐助30萬新加坡元興建理學院大樓一座。


著作


Loke Wan Tho,A Company of Birds (《鳥的夥伴》) Michael Joseph, London 1959

Angkor(《吳哥》), by Malcolm MacDonald and Loke Wan Tho, Jonathan Cape, London, 1958,59,60.

紀念

香港星光大道第38星陸運濤之星
陸運濤攝影紀念館,位於新加坡攝影學會三樓。
陸運濤圖書館,位於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
陸運濤之星,第38星,香港星光大道。
陸運濤路,位於新加坡信立新村。

(收藏自維奇百科)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