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清湟·一百年來馬來西亞 華社所走過的道路(7)

在面對日益增強的外在力量時,華社發揮團結力量,推行一連串的文化復興運動。1980年代,在華人社團和報刊的大力支持下,廣泛推出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包括尋根系列展覽會,春聯,傳統中國畫,書法展覽,象棋,民族舞蹈,武術,燈迷,地方戲,華樂,民歌和詩歌朗誦等。同時也大規模地慶祝華人傳統佳節如農歷新年,端午節和中秋節等[47]。除此之外,在全國的主要15個社團的領導下,自1984年起開始在各州推動主辦“全國華人文化節”,邀請學者名人對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問題作專題演講,以喚起華人對文化沿襲的注意[48]。為了更有效保存和發揚馬來西亞華人文化,1985年由15華團委托雪蘭莪中華大會堂設立華社資料研究中心。雖然該中心在成立初期遇到種種的困難,但後來經改革,並聘請專業學術人才負責,展開收集和保存有關華社的資料[49],並出版學術刊物和有關馬來西亞華人問題的專著。同時也主辦或協辦有關華人問題的演講會或座談會,成績斐然,值得肯定。

 

7.1990年代以後的馬來西亞華社

 

經過70和80年代的大風暴雨後,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馬來西亞華社似乎得到平穩的發展。但1997年中以後因金融風暴襲擊亞洲,馬來西亞華社也受到相當大的沖擊。90年代上半期的平穩發展是由幾個重要因素所造成。第一,馬來西亞政治的變動對華社有利。80年代末代表馬來人權益的巫統因內部權力鬥爭而分裂,首相馬哈迪領導的新巫統獲得勝利[50]。但這政治鬥爭分化了馬來人的選票。為了要鞏固它的政治地位,新巫統必須依賴非馬來人的支持以達到這目的。因此對華人采取較開明和容忍的態度,並對華社的要求作出讓步。第二,90年代世界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1991年蘇聯的解體結束了多年來的冷戰。國際政治形勢好轉,從政治和軍事的競爭與對抗到全球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加之,這個時期的“經濟環球化”(Globalization)口號響徹雲霄。馬來西亞在這國際大氣候的影響下勢必要走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第三,亞洲四小龍的臺灣和香港在70和80年代的興起[51],以及中國在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給馬來西亞帶來經濟契機;因商業交往上的需要,華文和華語的商業用途變為重要。第四,首相馬哈迪在1991年2月28日揭示了“2020年宏願”的概念。政府將致力於30年內把馬來西亞建成一個先進的現代化工業國。馬哈迪醫生又說要達到這目標,必須要先建立一個團結的馬來西亞,並塑造一個政治效忠和為國家獻身的“馬來西亞族”[52]。 

雖然,馬哈迪醫生沒有詳細解釋這“馬來西亞族”的內涵和步驟,但很明顯的政府將采取較寬容態度,並且不把焦點放在政治上,而致力於經濟建設。政府將把經濟蛋糕擴大,這樣可以消彌種族間因經濟利益分配不均所引起的矛盾和衝突。這概念提出後,它受到華社的熱烈反應和支持。許多華人認為這是國陣政府寬大容忍政策的表現。同時,巫統的一些新馬來領袖人物如安華依不拉欣等自1993年後大談“新馬來人”,以更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其他各民族。這新政策得到無數華人的支持,這可從1995年大選中國陣因獲得大量華人選票而大獲全勝的結果來表明[53]。 

[47]見注[43],何國忠文,頁57。

[48]1983年,即15華團推動〈全國華人文化節〉的前一年,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和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曾聯合主辦一次大型的〈馬來西亞文化問題〉講座。該講座於1983年3月13日在吉隆坡聯邦大酒店3樓貴賓廳舉行。參加者非常踴躍,據說人數超過1000人。本人有幸被邀為三位主講人之一,其餘兩位是郭洙鎮律師和遊若金博士。當時我的講題是〈從歷史角度看大馬華人文化的演變〉。有關大會的報導,見《星洲日報》1983年3月14日,第1及第3版;有關本人演講的內容,見《星洲日報》1983年3月17日第10版。

[49]何國忠:〈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與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邊緣心態〉,林孝勝編:《東南亞華人與中國經濟與社會》(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4),頁177;何國忠:《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頁126。

[50]有關新舊巫統的鬥爭和分裂,見 Harold Crouch, Government & Society in Malaysia, pp.114-129; Gordon P. Means, Malaysian Politics: The Second Generation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199-206。

[51]有關臺灣和香港的經濟和華人商業的興起,見 Yen Ching-hwang(顏清湟),"The Rise of Ethnic Chinese Busines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in Yen Ching-hwang, The Ethnic Chinese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Business, Culture and Politics (Singapore, Times Academic Press, 2002), pp.3-22。

[52]見何啟良文,同注[40],頁108。

[53]同上注,頁109-110。

Views: 10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