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要找一個不知道萊佛士是誰的人,難;要找一個清楚知道萊佛士生平的人,也難。
  
一般人心目中的萊佛士無非是:一個為大英帝國取得新加坡這塊寶地的功臣;一個眼光遠大,在180多年前已經看到新加坡前景無可限量的開埠先驅。
  
萊佛士之所以在新加坡家喻戶嘵,原因之一:以萊佛士名字命名的街道、學校、場所、組織、建築物多到難以計算。不僅這樣,明古連街是紀念19世紀初他當過明古連(在蘇門答臘島西部)總督。跟萊佛士有密切關系的人,也有一條路或一座山紀念他。奧麗菲亞路(Olivia Road)紀念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第二任妻子蘇菲亞(Sophia)更威風,靠近史丹福路與實利基路交界的那山丘,就以蘇菲亞為名。索美塞則是紀念萊佛士的好友索美塞公爵夫婦。


  
然而,這只限在新加坡,回到“祖家”,他背後的光環就黯淡了。一些英國史家筆下的萊佛士,是悲劇人物。他為大英帝國編導了一部部喜劇,自己卻上演了一出出個人悲劇。從1819年開拓新加坡,到1824年新加坡永久割讓給英國,是他為大英帝國奮鬥的高峰,也在這時期,他4個子女病死的病死,夭折的夭折。
  
1824年2月,帶著喪子之痛的萊佛士夫婦乘“榮譽”號大船,從明古連回國。船上滿載他10多年來在東南亞收集的珍貴動植物標本及文物,當時市值約是20萬到30萬英鎊。沒想到啟航後第二天,船被大火焚毀,多年心血就這樣付諸一炬。他與夫人及船員倉惶乘救生艇逃生,最後兩手空空回到英國。
  
狼狽回到英國,官沒了。人家是無官一身輕,而他卻是“無官一身重”:辭官後負了兩萬多英鎊的債,債主竟是他拿性命為它打天下的東印度公司(英國政府的外派機構,負有開拓殖民地的使命)。史家稱這是一筆糊塗賬,一部分是萊佛士任明古連總督時透支的薪俸。兩萬多英鎊在100多年前可是一筆巨款。
  
萊佛士當東印度公司的小書記時,年薪只有70英鎊,加上津貼,總共不到100英鎊。升為檳城(當時稱威爾斯親王島)總督府的副秘書時,年薪1500英鎊,他欠東印度公司的錢,得用14年薪俸才還得了。東印度公司在他生前緊緊追債,1826年他死後(年僅45歲),公司還不罷休,繼續向他的遺孀追討。
  
東印度公司對待大功臣的態度,有人會用中國的老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來形容。但細想一下,問題有另一面:英國人講究規章制度,萊佛士透支了薪俸,就得補償。是是非非,要看你用的是什麽標準,用英國人的標準就得照章行事,用東方人的標準就要講人情,網開一面。
  
對於萊佛士的悲劇性一生,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評論與分析,有一點應該是沒有異議的:人們容易看到的是名人光艷耀眼的一面,他們背後陰暗、悲苦的一面總是看不見。所以,人們看到的名人往往是不完整的。(轉自聯合早報 )

Views: 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