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7)自律:學習自我照顾

那些沐浴著父母的愛的孩子,心靈卻可以健全發展。他們也可能因父母一時的忽視表示不滿,然而他們對父母的愛感激不盡。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後,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的強大自信,也會使其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自尊自愛的感覺,是自律的基礎。自律的核心,就是學習自我照顧,承認自我價值的重要性,並采取一切措施照顧自己,這是走向自立的關鍵。假如懂得自我珍惜,我們就會合理安排時間。那個拖延工作的財務分析師的問題,就在於她一度忽略和漠視時間的價值,因此郁郁寡歡,無謂地虛度光陰。童年時,她曾有過不幸的遭遇:親生父母有能力照顧她,可是每逢學校放假,他們都會拿出錢,把她送到養父母家中,她從小就體驗到寄人籬下的感覺。孩子覺得父母不重視她,也不願意照顧她,她從小就覺得低人一等。她長大以後雖聰明能幹,自我評價卻低得可憐。所以,她不得不從最基本的自律做起。意識到時間有多麼重要,她終於重新設定時間表,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充分利用。

孩子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就會擁有安全感。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遺棄。孩子到了六個月大,就會意識到自己與父母彼此分離,這使他們感覺無助。他們知道,依靠父母提供物質資料,才能獲得生存,遭到遺棄就無異於死亡,所以害怕任何形式的遺棄。父母對此都有敏銳的直覺,他們向孩子做出保證:“我們是愛你的,永遠不會丟棄你不管。”“爸爸媽媽當然會回來看你,我們會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我們是不會忘記你的。”父母做出保證並以切實行動配合,孩子到了青春期和青年時期,潛在的恐懼就會消失,就不會只貪圖一時的安逸,甘願以某種方式推遲暫時的滿足感。他們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們的需求最終都會實現,就像家庭和父母做出的保證一樣。

很多孩子沒有這種運氣,從幼年起就遭受父母的遺棄、忽略、毆打乃至死亡的威脅,或者就像那個財務分析師,一向缺少父母的疼愛和關心。即便沒有類似不幸,也會因為沒有父母的愛的保證,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中。有些父母貪圖省事,想讓家庭教育更快生效,動用威嚇性的“遺棄”手段告誡孩子:“照我的話做,不然我絕不會愛你。你可以想象,你會落得什麼下場!”———那當然意味著拋棄和死亡。

父母把愛心丟到一邊,取而代之的,是缺乏人性的專制,這使得孩子對未來充滿恐懼。他們覺得世界不安全,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地獄,這種感覺會一直帶到成年時期。他們不願推遲滿足感和安全感,更想選擇當即透支快樂和滿足。他們覺得未來遙遠而渺茫,讓他們缺乏起碼的信賴感,哪怕未來要比現在好過許多倍,他們也寧可選擇得過且過。

要讓孩子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對安全感產生信任,父母必須以身作則。這些心靈的財富,來自父母表里如一的愛,來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假如這些禮物無法從父母那里獲得,孩子也有可能從其他渠道得到,不過獲得禮物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更為艱辛的奮鬥,通常要經過一生的鏖戰,而且常常以失敗告終。


談到父母的愛對子女的自律,以及對推遲滿足感的影響,我們不妨看看不能推遲滿足感,對於成年生活有怎樣的影響。雖然多數成年人都具備推遲滿足感的能力,他們可以順利讀完高中和大學,繼而投身社會生活,沒有鋃鐺入獄的不幸,但是,他們的發展仍是不完善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也不完善。

說來可笑,我到了37歲,才學會修理日常物品和器具,此前不管是修水管、修電燈,還是根據複雜的說明書組裝玩具或者家具,我都是一竅不通,偶爾為之,也總以混亂、失敗和沮喪收場。盡管我從醫學院光榮畢業,然後安家立業,並在心理治療和行政管理上小有成就,可處理起機械來卻笨手笨腳,活像個愚蠢的傻瓜。我自卑地相信缺乏某種基因,天生就不是解決機械問題的材料。37歲快要結束的那年春天,我星期天在戶外散步,看見鄰居正在修理除草機。我同他打過招呼,羨慕地說:“哦,你真是能幹啊!我從來就不會修理這種玩意兒,還有其他別的東西。”他馬上回答:“那是你沒有花時間去嘗試罷了。”我繼續散步,內心越來越不平靜,他這句簡單而意味深長的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捫心自問:“他說的可能是對的。夥計,也許你真的沒那麼差勁兒,是嗎?”

我銘記他的話,並提醒自己: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花時間檢驗一下。不久我就有機會親自驗證這個疑問。一位女病人的汽車剎車出了問題:被什麼東西卡住而無法活動。病人告訴我:汽車儀表板下面有個剎車開關,不過她不知道開關的確切位置,也不知道是什麼形狀。我自告奮勇地幫她解決這個問題。

我躺在方向盤下面的地板上,盡量提醒自己放松。我深深地吐出一口氣,然後耐心地觀察了好幾分鐘。

我看不懂眼前那成堆的電線啊、管子啊、桿子啊,它們到底是怎麼回事?我集中注意力,追蹤與剎車有關的機件,弄懂了剎車的運作過程。我最終找到了症結———那個使剎車無法移動的小開關。我又做了細致研究,發現把手指向上一扳,剎車就可以被釋放出來。於是我就那樣做了:真是想不到,只要指尖給出一盎司的壓力,問題就徹底解決了。我異常振奮:嘿,我真是一流的機械師啊!

我的專業與機械無關。我既沒有機械專業知識,也不願解決機械問題,我把時間用在非機械領域上。

大多數情況下,我寧願求助於修理工。我現在知道,這完全是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基因有什麼缺陷。

Views: 7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